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鎖定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成立於1983年8月,是集中統一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的國家專門檔案館,是市人民政府所屬的科技事業單位,歸口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領導,同時兼有職能部門的性質,具體負責全市的城建檔案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廈門市檔案局指導、督促與檢查。
2022年7月,廈門市檔案館、廈門市城建檔案館的技術業務用房工程項目進入竣工驗收階段,預計2022年8月底完成驗收。 [2] 
中文名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創建時間
1983年8月
科    室
6個
館內在職人員
27名
專業技術人員
26名
地    址
廈禾路362號建設大廈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簡介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廈門,位於福建省南部、台灣海峽西岸,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699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轄思明、湖裏、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六個區,是風景如畫、四季如春的著名海濱旅遊城市。1981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拉開序幕。廈門先後獲得“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等稱號,被稱為“中國最温馨的城市”。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1]  成立於1983年8月,是集中統一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的國家專門檔案館,是市人民政府所屬的科技事業單位,歸口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領導,同時兼有職能部門的性質,具體負責全市的城建檔案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廈門市檔案局指導、督促與檢查。內設機構有辦公室、檔案管理編研科、聲像檔案科、業務指導科、管線管理科、信息技術科6個科室。館內在職人員27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6名,高級職稱9名,中級職稱8名,初級職稱10名,本科學歷18名,專科學歷6名,中專學歷1名。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坐落於市中心廈禾路362號建設大廈,地處繁華的廈禾路,交通便利卻是鬧中取靜,極其適合開展全市城建檔案統管工作。現有館舍(2006年2月竣工)建築面積約3613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約1900平方米。館內現代化設施較為齊備,信息化建設技術較為先進。庫房管理智能化系統(主要有恆温恆濕自動控制系統),主要設備有:空調機機組10組,除濕機14台;氣體消防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主要設備有:彩色攝像頭29個,嵌入式16路硬盤錄像機2台,彩色監視器3台;防盜報警系統,主要設備有:報警主機及管理計算機各1台,紅外雙鑑探測器13個;門禁管理系統,主要設備有:讀卡器17台,電插鎖19台。全部使用檔案陣列式密集架,共916.3立方,圖紙密集櫃:360屜。照片檔案存貯計算機1台,錄像檔案存貯計算機1台。全館共有計算機40台。
館藏檔案涵蓋城市勘測、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管理、建設工程竣工檔案等內容。截止2010年5月,館藏檔案 150000餘 卷,廈門市1:500綜合地下管線圖2套共11640幅(5820*2)(島外2套共8222幅(4111*2),島內2套共3418幅(1709*2)),廈門市專業地下管線圖1套共16433幅 (島外1套共8786幅,島內1套共7647幅),管線檔案共3143卷(島外普查檔案536卷,島內普查檔案827卷,其他電力,水務等管線檔案共1780卷 ),照片檔案57000餘張,錄像檔案16000分鐘。最早的館藏城建檔案可追溯到1926年美國駐廈門領事館設計藍圖,共3卷。此外,1936年篔簹港地形圖(1:2000)2張、1951年廈門高集海峽勘測斷面圖1卷以及“中華民國時期”中山公園全圖(1948年)等檔案都是比較珍貴的城市建設歷史檔案。我館還收集了有關城市建設、規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它圖書資料1050冊。良好的軟硬件設施使我館在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及海灣型城市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自成立之初,不斷探索城建檔案業務發展規律,五次被授予省市級“檔案工作先進集體”、“通訊報道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五位同志先後被授予全國、省市“城建檔案先進工作者”、“保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我館負責具體實施工作的“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及信息化建設”項目2007年獲得廈門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以及中國測繪學會頒發的《測繪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我館人員在各類刊物上發表專業文章近百篇,其中 11篇論文在全國、省級評選中獲獎;我館編制發佈了《廈門市報送城建檔案案卷質量規定》、《廈門市城建檔案館管理規章制度》,《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及信息化技術規程》、《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計算機成果技術規範》、《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成果質量檢查驗收規定》、《廈門市地下管線探測成果質量評定評分標準》等技術文獻;先後編輯出版了《城建檔案工作文件彙編》(一)(二)(三)輯、《廈門市城建檔案館大事記》、《廈門市城建檔案館指南》等工作文獻,並參與完成《福建省建設年鑑》、《廈門市建設志》的編寫工作;我館錄製完成專題片《廈門海岸與海島》、五集大型資料片《畫説廈門》及配套畫冊的出版,《十年廈禾路》和《同安工業集中區建設紀實》。2005年9月,廈門建設與管理局籌建開設“廈門人居環境展示廳”,集中展示我市城市建設的成就和再建中關係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展廳免費對全市各屆開放,具體由我館負責管理。我館已在展廳成功舉辦了“廈門重點工程圖片展”和“社會保障性住房專題介紹”。已有近萬人次的各界市民來訪參觀,對宣傳我市城市建設工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廈門商報》和廈門電視台等有關媒體都對展廳工作給予了積極報道。
如今,廈門人民正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海灣型城市建設中,加快島外開發建設,塑造大廈門整體形象,做為記錄這座城市進步歷史的廈門市城建檔案館更將在新一輪城市建設中再創新績。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機構設置

我館現設一室五科:辦公室、檔案管理編研科、業務指導科、地下管線科、聲像技術科、信息技術科。目前館內在職人員26名。各科室職責為:
辦公室:負責本單位行政、組織人事、財務、政工、紀檢、計生等管理工作。
檔案管理編研科:負責入庫城建檔案的管理、保護、鑑定、信息開發、利用和編研工作。
業務指導科:負責全市建設工程竣工檔案業務技術指導、驗收工作。
地下管線科:負責全市地下管線竣工檔案業務技術指導、查驗等管理工作。
聲像技術科:負責全市建設工程竣工的聲像檔案業務技術管理工作。
信息技術科: 負責相關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建設、相關信息網的運行維護和管理。

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領導分工

姚小康: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館長
許水渺:廈門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檔案管理編研科科長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