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地松林

鎖定
平地松林在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一帶,南至河北圍場以北,為奚族契丹族活動的地方。現在對於平地松林的具體位置有多種解釋。
中文名
平地松林
別    名
松漠
最早時間
北魏時代
地理位置
內蒙古克什騰旗一帶

平地松林簡介

平地松林在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一帶,南至河北圍場以北,為奚、契丹族活動的地方。平地松林是歷史文獻中經常出現的名稱, 以《遼史》帝王紀中的記載統計, 平地松林的名稱出現了14次, 而根據傅樂煥《遼史游幸表證補》統計,則多至18次。平地松林在遼代一直是帝王們經常臨幸狩獵的地方。雖然遼代文獻中平地松林這一名稱頻繁出現,但有關其位置與分佈範圍的記載卻很少。因此對遼代平地松林的位置與分佈範圍,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如《中國歷史地圖集》遼代上京幅中,將平地松林的位置標註在今大興安嶺南段山地和冀北山地的南北延伸地帶;又有人認為“平地松林的範圍,大體上是西以大興安嶺為限.東抵老哈河;南起圍場縣、喀喇沁旗、寧城縣,北達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的北部,方圓在千里以上。”

平地松林歷史記載

西拉木倫河上源地區的平地松林
《遼史·地理志》載:“相傳有神人乘白馬, 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而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在這個關於契丹族起源的傳説中,契丹族的祖先一支自土河(今老哈河)上游的馬盂山(今平泉縣北大光頂子山)北上,另一支自潢河(今西拉木倫河)上源的平地松林東進,最後兩個部落會合於二河相交的木葉山。根據這一條記載,遼代的平地松林應位於今西拉木倫河的上源地區。又《遼史·太宗紀》載,遼太宗天顯十二年(公元937年)“幸平地松林,觀潢水源” ,更是明確指出平地松林是在今西拉木倫河的上源地區。清代《嘉慶重修一統志》記載:“克什克騰旗(清代旗治在今經棚鎮西三義鄉南台井子)西南三十五里有平地松林 “選爾漢漠多林,初名道圖喀喇漠多 ,在旗西南三十四里,聖祖仁皇帝賜今名” 。可見至少在康熙年問,這塊平地松林還是存在的。

平地松林興安嶺東側山

《遼史》帝王紀中記載的各代遼帝臨幸的平地松林應是分佈於大興安嶺西側,今西拉木倫河上源地區,具見上論。實際上,大體在同一時期,大興安嶺東側的山前地區也曾有過
《遼史》.卷37 地理志一,永州條 中華書局點校本:445.
《遼史》.卷3 太魯奉紀 中華書局點校車:41.
《嘉慶重倍一統志》 ,卷534 蒙古統部 中華書局本,第33冊;26494~26495.
達爾漢.指免陳了其賦役的自由^ .或¨I匠、手藝^ .後也用作^名;漠多,印術,內蒙東部方言中也指樹木
道圖,蒙語 下 ”東面 的意思:喀喇漠多.蒙語為“黑林 之意。道囝喀喇漠多印“下黑林”或 東邊黑
《嘉慶重修一統志》、卷539 克會克騰。中華書局車-第∞ 冊;256B1 a
元1王惲,秋襉集。見: 影印文淵閣四庫壘書 。台灣商務印書館本.第1200冊:178。
顥祖禹。《讀史方紀要》,卷18.開平故衞條 祺氏出版杜車;802
據崔海亭教授面告。

平地松林松林分佈

成書於五代末的《胡嶠陷虜記》記載:“自上京(今林東鎮東)東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西望平地松林,鬱然數十里” 。胡嶠所見的平地松林,絕不是《遼史》所記西拉木倫河上源地區的平地松林,而是分佈在今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境內。也就是説,遼代時期在大興安嶺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平地松林,兩者相距甚遠且中間隔着大興安嶺南段山地。北宋人編寫的《武經總要》也分別記載了兩個平地松林,一處是在懷州(今巴林右旗崗根蘇木)西部:“ (懷州)西至平地松林四十里”;另一處則在饒州(今林西縣雙井店鄉西櫻桃溝)的西邊:“(饒州)西南至平地松林百里” 。前者應與胡嶠所記的平地松林有關, 後者則是《遼史》帝王紀中屢見的平地松林,兩者雖然同名,但是分佈的位置卻相差甚遠。《遼史·營衞志》載:“伏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嘗有虎據林傷害居民畜牧,景宗領數騎獵焉。”永州大約在今海金山以東,其西北五十里,已屬大興安嶺東側山前平原丘陵地區。《遼史-營衞志》所記的伏虎林,或許與這一帶的平地松林有些關係。清代《嘉慶重修一統志》同樣記載了兩個平地松林:“克什克騰旗西南三十五里有平地松林”,“平地橙林即扎魯特左翼旗東南六十里之喀喇莫多也” 。後來的《遼史地理志考》也説: “平地松林在今內蒙古扎魯特左翼東南六十里, 蒙古呼為阿他尼喀喇莫多 ,密林叢翳二十餘里 ’ 清代以後文獻所説的大興安嶺東側的平地松林分佈位置與五代、宋遼時期的記載不完全一致,其位置要偏東一些。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於清代中後期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境內的平地松林已被破壞而不復存在, 為了附會古代文獻的記將分佈於扎魯特左旗境內的一片森林稱為平地松林。

平地松林遼代大興安嶺

東側山前平原地區分佈的平地松林,估計主要由油松組成。今大板鎮東南的白音漢山、大青山尚殘留有少量山地油松林,遼代曾在其東面的益和諾爾蘇木(鄉)布敦花嘎查(村)設立頭下松山州,今白音漢山南側查干木倫河西岸二級階地上的那斯台村,蒙語名為“松樹坡”,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過去油松林在平地上的分佈情況,即歷史時期當地的山地油松林確曾有過向平原地區擴展的現象。在科爾沁沙地西部、翁牛特旗松樹山一帶,大約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目前這一帶的油松林僅零星生長在部分石質山地上,平原地區已非常少見, 與遼代油松林的分佈範圍有較大的差別。

平地松林分佈

一平地松林的分佈範圍平地松林又稱作松漠,最早見於北魏時代。《魏書》稱:“庫莫奚之先,東部宇文之別種也。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落者竄匿於松漠之間。”又稱:“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松漠之間。”“松漠”之“漠”,不是指沙漠。“漠”有繁茂的意思,見《廣韻》。“漠”又有寂寞的意思,見《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