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旭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

鎖定
常旭 ,女,1954年6月出生,北京人,漢族。1996年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地球物理專業。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委。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常委。
中文名
常 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4年6月
畢業院校
江漢石油學院
職    業
官員
出生地
北京
學科類別
地震勘探,城市地球物理

常旭人物經歷

常旭 [1]  ,女,1954年6月出生,北京人,漢族。1996年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地球物理專業。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委。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常委。
1978年至1980年就讀於江漢石油學院。1980年畢業於原江漢石油學院(現已併入長江大學)物探專業,分配到中國海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渤海研究院從事地震勘探資料解釋與數據處理方法。1980年至1986年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渤海石油公司研究院技術員。1986年至1992年赴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地球物理勘探專業留學,1989年獲得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至今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
曾任九三學社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近期主要開展城市地球物理、地震干涉成像、地震層析成像地震波傳播和反射地震數據處理方法等研究。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應用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學進展》與《工程地球物理學報》編委。
學習經歷:
1989-1992,日本京都大學,獲博士學位
1986-1989,日本京都大學,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7-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94-1997,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2-1994,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後
1980-1986,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工程師
學術任職: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學進展、工程地球物理學報編委 [1] 

常旭研究方向

城市地球物理、地震干涉成像、地震層析成像、地震波傳播和反射地震數據處理方法等研究

常旭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深水海域複雜油氣藏地震成像研究(2009.01-2012.12)

常旭代表論著

常旭 [1]  ,李林新,劉伊克,王紅落,2008,北京斷陷黃莊-高麗營斷層偽隨機可控震源地震剖面,地球物理學報,51(5),1503-1510。
常旭,劉伊克,杜向東,李緒宣,2008,深水崎嶇海底地震數據偏移成像方法與應用,地球物理學報,51(1),229-235。
Chang Xu, Yike Liu, Jiankun He and Hongchuan Sun, 2007, Lower velocities beneath the Taihang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7(4), 1364-1369. Chang Xu, Liu Yike, Zhai Mingguo, Wang Yanghua, 2007, Crustal P-wav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nd metallotectonics around North China Craton, Mes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Thinning Under Eastern Asia, Geological Society Publication of London, 280, 293-302.
常旭,劉伊克桂志先,2006, 反射地震零偏移距逆時偏移方法用於隧道超前預報,地球物理學報,49(5),1482-1488。
Chang Xu, Liu Yike, Li Fuzhong, Wang Hui, Chen Jing, 2002, 3-D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Geophysics, 67(4), 1275-1285.
常旭、劉伊克,2002,地震記錄的廣義分維及其應用,地球物理學報,45(6),839-846。
常旭、劉伊克,2001,地震正反演與成像,華文出版社,北京
Chang Xu, Liu Yike, 2000, Determination of 3-D velocity anomalies of the Nanbei tectonic zone of China based on local earthquakes, ACTA GEOLOGICA SINICA, 74(1), 102-111.
Chang Xu, Liu Yike, Wang Hui, 2000, Rock mass structure analysis based on seismic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images, Chinese Sciences Bulletin, 45(13), 1211-1216.
Chang Xu, Liu Yike, Yuzuru Ashida, 1999,Hausdorff fractal algorithm for picking first break in seismic traces,BUTSURI-TANSA(Geophysical Exploration), 52(4), 316-322.
常旭、盧孟夏、劉伊克,1999,地震層析成像反演中三種廣義解的誤差分析與評價,地球物理學報,42(5),695-701。
常旭、劉伊克,1998,Hausdorff分數維識別地震道初至走時,地球物理學報,41(6),826-832。
常旭、王輝,1998,地震CT法隱伏礦脈空間定位研究,地球物理學報,41(3),408-415。
常旭、劉伊克、王根照、王志君,1996, 用波速層析成像方法提高儲層橫向預測精度,地球物理學報,39 (6),813-822。
Chang Xu,1996, Relationship between ray distribution and reconstructed velocity image in reflection tomography,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35(s), 145-150.
Chang Xu, Ashida Yuzuru, Sassa Koichi, 1990, Errors in downward continuation and its correction in migration using a moving coordinate transform,BUTSURI-TANSA(Geophysical Exploration), 43(5), 319-329.
Chang Xu, Ashida Yuzuru, Sassa Koichi, 199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disturbances in seismic prospecting by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SUIYOKWAI-SHI, 21(3), 201-210. [1] 
參考資料
  • 1.    常旭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