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

鎖定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是紐約州布魯克林市組建的民兵團,成員主要是當地的廢奴主義者。該團主要在1861年4月至1864年5月間服務於美國南北戰爭聯邦軍,其暱稱“紅腿魔鬼”非常著名,南北戰爭結束後又在美西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第106團的一部分繼續為聯邦軍服務。
1861年12月7日,紐約州的州政府正式下達指示將紐約第十四民兵團的部隊編號改為紐約第八十四志願步兵團。由於第十四團官兵的要求,陸軍部繼續沿用第十四民兵團這個稱謂。
美國內戰初期,該團的大部分時間隸屬於菲爾普斯指揮的第一旅,該旅後來成為眾所周知的“鐵旅”,為與來自西部的鐵旅區分而被命為“東鐵旅”。該團在兩軍中眾所周知的訓練有素,參加過幾乎所有最艱苦血腥的戰鬥,並一貫拒絕退縮,在其三年的戰鬥中從未狼狽的退出戰鬥,重組後參加了1865年的最終決戰。
中文名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
外文名
14th Brooklyn
活躍時間
1847,1861-1864,1898,1917
效    忠
美利堅合眾國
部    門
聯邦軍
兵    種
步兵
規    模
1100名戰鬥人員
暱    稱
紅腿魔鬼
座右銘
“火的洗禮”
參    戰
南北戰爭
上    校
阿爾弗雷德·伍德
中    校
威廉·戴貝沃斯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簡介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指揮官

內戰時期第十四民兵團的指揮官主要有三位。阿爾弗雷德·伍德上校在第一次奔牛河戰役因負傷致殘退役,愛德華·福勒中校在阿爾弗雷德·伍德上校因傷殘退役後晉升上校,威廉·戴貝沃斯上尉在馬里蘭會戰時晉升少校短暫接手指揮權。
14團合影,福勒在前排中央,軍官都可識別出來 14團合影,福勒在前排中央,軍官都可識別出來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參加戰爭

軍號是南北戰爭期間步兵徽章,鳶尾代表法國 軍號是南北戰爭期間步兵徽章,鳶尾代表法國
南北戰爭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瀑布教堂接觸戰半島會戰,七天戰役(蓋恩斯磨坊戰役),北弗吉尼亞會戰(第一次拉帕漢諾克火車站戰役,第二次馬納薩斯戰役),馬里蘭會戰(南山戰役,安提塔姆戰役),弗雷德裏克斯堡戰役,淤泥進軍,錢瑟勒斯維爾會戰(波洛克磨坊小溪戰鬥,錢瑟勒斯維爾戰役),葛底斯堡會戰(葛底斯堡戰役),美內溪戰役,陸路會戰(莽原戰役,斯波特斯凡尼亞法院戰役),冷港戰役,圍攻彼得斯堡,五岔口戰役,阿波馬托克斯戰役。
團徽 團徽
注:該列表按戰鬥時間順序,括號中的是前面戰鬥的一部分,即該團只參加了括號中的這部分的戰鬥,並未參加整場戰鬥,如果沒有括號則表示參加了整場戰鬥。
團部34星國旗 團部34星國旗
南北戰爭戰鬥規模示意,依次遞增:
  1. 戰鬥,遭遇戰,接觸戰(如瀑布教堂接觸戰
  2. 戰役,圍攻(如葛底斯堡戰役
  3. 會戰(如馬里蘭會戰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暱稱和部隊編號

  • 紐約州第八十四志願步兵團
  • 紐約州第十四民兵團
  •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
  • 布魯克林義勇軍
  • 布魯克林紅腿
  • 布魯克林方陣
  • 布魯克林獵兵
  • 善戰的第十四團
  • 林肯的小寵物
  • 斑駁的獵兵
  • 紅腿魔鬼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早期歷史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形成

埃爾默·埃爾斯沃斯上校 埃爾默·埃爾斯沃斯上校
1847年5月13日紐約州議會提議組建民兵團,1847年7月5日組織了A和B兩個連,C和H連在1848年2月組建。州民兵作為保衞該州的軍事力量,每月會召集成員進行訓練。第十四團的目的是保護布魯克林市及周邊地區,亨利和蔓越莓街道的團軍械庫作為其總部,在其早期,成員將該團當作社交俱樂部,人們會在軍事戰術訓練中度過週末。
1854年6月4日,在傑西·C·史密斯上校的指揮下,第十四團幫助鎮壓自稱“天使加布裏埃爾”的反天主教街頭傳教士,並協助警方進行了大量的逮捕行動。
1860年,聯邦義勇軍的軍校學員埃爾默·埃爾斯沃斯從芝加哥返回,經過布魯克林時給第十四團的成員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決定採取類似的“法國獵兵”裝束作為第十四團的統一制服,第十四團在整個南北戰爭期間一直保持這種裝束,是聯邦軍中不穿藍色標準制服的幾個團之一。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獨特裝束

典型的統一標準的聯邦軍士兵裝束是普魯士藍的平頂帽(或哈迪帽)和羊毛緊身夾克(或普魯士藍長禮服),褲子是天藍色(或普魯士藍)全羊毛長褲。戰爭開始後南北雙方的每個步兵團都有他們各種各樣的制服。到1862年初大部分聯邦團都穿着藍色的制服。然而由布魯克林出資,第十四團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維持着他們的獨特的獵兵風格的統一裝束。
該團士兵頭戴猩紅色平頂帽,帽子的頂部覆蓋着暗海軍藍,帽子的正前方有“14”的帽徽,帽頂是各個連的字母。在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期間,第十四團的一部分人試用白色布料的遮陽布安在平頂帽下圍住脖頸,這個想法最初是為了防止頸部被暴曬並保持頭部的空氣涼爽,但實際用過後遮陽布被證實無效,只能作為頭飾,但出乎意料的是許多遮陽布被用作繃帶而派上用場。
該團上身制服是一般的聯邦軍步兵普魯士藍緊身夾克或普魯士藍長禮服,下身則是純羊毛的猩紅色長褲(或男式馬褲)與白色褲帶綁腿。儘管聯邦軍中有許多中制服樣式,但第十四團的制服仍然是獨一無二的,構成了內戰中最引人注目的獨特景觀。 [1]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南北戰爭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組建

第十四團徵募海報 第十四團徵募海報
1861年4月14日,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聯盟軍圍攻,美國內戰爆發,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宣佈徵召75000志願兵。
紐約州響應號召,布魯克林第十四團自告奮勇組成一支服役三年的志願軍,來自紐約州的紐約市布魯克林、曼哈頓等地的人們聚集在民兵團的徵兵處,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就這樣成立了,阿爾弗雷德·伍德上校拍了一封電報給華盛頓政府,他的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做好了準備。
這些成員具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是城裏的工人、職員和商人,有的是山裏的農夫、獵人和礦工;可能有個別人生在南方,也有外國人。可以説,第十四團的成員,包括所有高級軍官與士兵基本都是平民而非職業軍人。
兩名第十四團士兵 兩名第十四團士兵
但紐約州長埃德温· D·摩根拒絕派遣第十四團(顯然是出於政治動機)。伍德上校隨後前往華盛頓,並在途中與國會議員摩西·F·奧德爾解釋了該情況,因此,林肯總統直接下令該團開始行動。 [2] 
該團在1861年4月組建了A,B,C,D,E,F,G和H八個連,1861年5月18日出發,23日開抵華盛頓特區,當天便開始了開戰以來的第一次軍事行動,佔領華盛頓對岸的阿靈頓高地。隨後自5月25日開始該團一直在瑪瑞蒂安營地訓練。
6月第十四團調配到伊文·麥克道爾的東北弗吉尼亞軍團,大衞·亨特上校的第二師,安德魯·波特上校的第一旅,7月份I,J和K連組建完成並在弗吉尼亞州的波特營地加入該團。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首戰

開戰之後,聯邦軍一直在華盛頓周邊的軍營訓練。第十四團的一部分老成員即州民兵由於常年的軍事訓練,具有一定軍事素養,而新徵召的那些志願兵則身體素質差,紀律渙散。
1861年7月,對於大張旗鼓的舉行叛亂已經七個多月的南方聯盟(美利堅聯盟國),忍無可忍的聯邦各界人士催促聯邦軍南下攻克里士滿以結束騷亂。
聯邦騎兵在蘇德雷涉水而過 聯邦騎兵在蘇德雷涉水而過
1861年7月16日,第十四團從華盛頓出發,開赴弗吉尼亞州的馬納薩斯清除進軍道路上的阻礙。7月21日盛夏的馬納薩斯,內戰的第一場大規模陸戰,也是第十四團的第一次實戰中,安德魯·波特上校奉命率領他的第一旅(第二師)前去亨利家族山,加強明尼蘇達州第一志願步兵團和紐約州第十一志願步兵團(“滅火隊義勇軍”)的陣地,這些團奉命支持查爾斯·格里芬和詹姆斯·B·裏基茨指揮下的聯邦軍炮列右翼,他們已經安排好了隨時準備發射的加農炮。
第十四團到達亨利家族山之前,明尼蘇達州第一團已經在斯圖亞特上校的聯盟軍騎兵突擊下撤回到馬納薩斯-蘇德雷路。第十四團挺進亨利家族山,然後從側面將斯圖爾特的騎兵擊退,紐約州“滅火隊義勇軍”重振旗鼓,並對第十四團的反攻進行支援。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唐·特羅亞尼繪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唐·特羅亞尼繪
斯圖爾特上校的下屬W·W·布萊克福德在他的回憶錄《戰爭年代與傑布·斯圖亞特》中寫了他所見到的:
斯圖亞特上校和我騎在馬上,戰場宏偉的全景展現在我們面前,就在眼前,大約七十碼遠處猛烈的射擊與濃煙中,一個團的紐約州義勇軍排成四列縱隊——伸展開成一個耀眼的猩紅色戰線,進軍馬納薩斯-蘇德雷路攻擊我們戰列的側面。穿戴着猩紅色的帽子及長褲,藍色的夾克搭配大量的金色紐扣,白色的綁腿,他們行進時刺刀在頭頂左右搖擺,他們的外表的確是蔚為壯觀。” [3] 
明尼蘇達州第一團、紐約州第十一團、布魯克林第十四團被分配在亨利家族山炮兵指揮官威廉·巴瑞少校的位置,他們被命令保持自己的位置和攻擊,並且無論如何也不能置炮兵於不顧。三個團和炮兵發現自己正面對着敵軍托馬斯·傑克遜的弗吉尼亞州第一旅左翼的弗吉尼亞州第三十三團。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
戰場的混亂很快展現在他們面前,巴瑞少校看到對面的軍隊,考慮到有可能是聯邦軍(第三十三團是深藍色夾克和長褲,軍旗是聯盟星條旗),於是下令裏基茨讓他的炮兵停止開火,這使得正在朝他們前進的第三十三團奪取了大炮。然而第十四團離開馬納薩斯-蘇德雷路衝上山坡猛擊第三十三團,奪回了兩門炮。第十四團繼續向弗吉尼亞旅左翼推進並開火,迫使第三十三團撤退並穿過弗吉尼亞州第二團。在第十四團的壓力之下,第二團很大一部分加入撤退的第三十三團,傑克遜的戰線左側開始崩潰。
然而傑克遜下令第四和第二十七團迅速前進,弗吉尼亞州第四十九團的三個連和密西西比州第十一團的兩個連合並起來隨後加強了傑克遜的左翼,緊接着密西西比州第二團的兩個連、北卡羅來納州第六團也依次在左翼展開。白刃戰之後,紐約人被趕回馬納薩斯-蘇德雷路並丟掉了格里芬和裏基茨的大炮。
紐約州第十一、第六十九團和布魯克林第十四團為了奪回格里芬和裏基茨的大炮四次攻擊亨利家族山。其他兩個團鮮有戰果,但第十四團發現並利用了聯盟軍戰線的薄弱之處,發起猛攻,他們即將奪回大炮,但被迫退回,之後竟然再次奪回大炮。
托馬斯·傑克遜准將 托馬斯·傑克遜准將
不斷衝鋒戰術兇猛的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吸引了傑克遜將軍的注意,托馬斯·傑克遜的朝他的士兵大喊:
“穩住,男孩們!那些紅腿魔鬼又來了!”
第十四團的第一個也是最貼切的一個暱稱便由此而來。
“路易斯安娜老虎”第一營的一部分義勇軍來到山的南面,如猛虎上山,第十一和第十四團的掃射造成可怕的傷亡,然而“老虎”的一輪射擊過後,第十四團有大量人員倒了下去。受到鼓舞,“老虎”扔掉步槍,拿出鮑伊刀開始屠殺倖存者,野蠻的肉搏戰鬥在兩個單位之間展開。雙方的戰鬥決心讓戰鬥變得異常兇殘,第十四團是一個有經驗的民兵團,但“老虎”不是戰鬥經驗豐富的民兵,他們最終逃回山下。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聯邦軍的潰逃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聯邦軍的潰逃
戰役以聯邦軍失敗告終,戰鬥的最後,弗吉尼亞州第一旅從亨利家族山衝下來,進攻了一整天疲憊不堪的聯邦軍全線潰逃。不能奪回大炮的三個團退出戰鬥,紐約州第十一、第六十九團和布魯克林第十四團不像其餘的聯邦軍一樣像烏合之眾一樣亂哄哄的奔逃,而是保持了良好的秩序退出戰場。
戰鬥中第十四團的兩個軍官和21名士兵戰死,64人受傷,30人被俘,10個重傷員死在後方。戰鬥結束後“火的洗禮”將作為該團的座右銘伴隨其到最後。阿爾弗雷德·伍德上校受傷被俘,同日與一名敵軍同級別軍銜的俘虜交換回來。10月18日出院,他因傷殘而退役。愛德華·福勒中校開始指揮第十四團。 [2]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重整旗鼓

從此刻開始,第十四團在東部幾乎參加了所有的重大戰役。他們在華盛頓停留的時候總是作為亞伯拉罕·林肯的個人衞隊,林肯總統認為他們訓練有素作戰勇猛,都是整潔漂亮的年輕人,所以非常喜愛這支部隊,友軍戲稱他們為“林肯的小寵物”和“林肯的愛犬”。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失利後,歐文·麥克道爾的東北弗吉尼亞軍團被解散,併入喬治·麥克萊倫的波托馬克軍團,而第十四團被轉移到第一軍、第一師、第一旅。為確保首都周邊的控制權,第十四團開赴華盛頓特區對岸的瀑布教堂趕走了聯盟軍,從而暫時一掃了此前敗戰的陰霾氛圍。此時聯邦軍開始大規模整編。1861年12月7日,布魯克林第十四團也正式被更名為紐約州第八十四志願步兵團。對此,第十四團的男孩兒們非常氣憤,他們不願意有悠久歷史的部隊編號就此改變,於是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寫信運動,要求將部隊編號改回來。
伊文·麥克道爾 伊文·麥克道爾
伊文·麥克道爾將軍對第十四團成員要求恢復部隊編號的行為進行了勸解,這段話後來成為第十四團自己的座右銘:
“你們被召集服務於美利堅合眾國,併成為在紐約州大家都知道的第十四民兵團。這個名字已經為戰火所洗禮,正因如此你們應當相信聯邦政府並沒有其他的名字能真正替代你們。” [1]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相關老照片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相關老照片(5張)
由於將軍們的決策失誤,聯邦軍在東部戰區的作戰計劃總是以失敗告終,這使第十四團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無謂的傷亡。在半島會戰的蓋恩斯磨坊戰役,該團頑強抵抗了敵軍的猛攻。在拉帕漢諾克火車站,面對石牆·傑克遜的突襲和進攻,第十四團與敵人展開一系列小規模的纏鬥。第十四團的成員在1861年暮春走到一起,到1862年盛夏,這些人已經成從毫無軍事經驗的平民成為身經百戰的合格軍人。
1862年8月,布魯克林第十四團時隔整整一年再次回到馬納薩斯,他們沒有因為舊傷而產生畏懼,再次勇敢地投入到北弗吉尼亞會戰第二次馬納薩斯戰役的戰鬥中。北弗吉尼亞會戰以聯邦軍的失敗告終,約翰·波普的弗吉尼亞軍團被解散,併入喬治·麥克萊倫的波托馬克軍團,林肯重新啓用麥克萊倫統帥聯邦軍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馬里蘭會戰

安提塔姆戰役簡圖 安提塔姆戰役簡圖
羅伯特·李取得對聯邦的幾次重大勝利後,判斷此時正是進軍北部的時機,於是率領55000大軍進入馬里蘭州,1862年9月馬里蘭會戰爆發。麥克萊倫將軍從華盛頓特區出發,前往南山攻擊李的北弗吉尼亞軍團。緊跟南山戰役後,第十四團在安提塔姆的血腥一日與威斯康星州第六志願步兵團聯手,取得了比其他任何一個聯邦團都好的戰績。
魯夫斯·道斯 魯夫斯·道斯
安提塔姆戰役重演活動中的“紅腿”
安提塔姆戰役重演活動中的“紅腿”(6張)
據威斯康星州第六志願步兵團的魯夫斯·道斯少校回憶: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紅腿魔鬼,來到我們的戰線,彌補了這可怕的缺口,紐約州和威斯康星州的人員融合成一個共同的戰線,努力的瘋狂射擊。每個人都在流着淚裝彈,伏低身子運彈藥,傳遞槍支,開槍殺出一條血路。” [4] 
安提塔姆戰役,黑格斯敦路欄 安提塔姆戰役,黑格斯敦路欄
1862年9月17日,安提塔姆戰役正式爆發。在清晨,菲爾普斯指揮的東鐵旅(第十四團所在的第一旅的暱稱)在玉米地裏血戰,隨後的鐵旅(威斯康星黑帽子旅)投入戰鬥。雖然東鐵旅有所後退,但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和威斯康星州第六黑帽子步兵團聯手保住了陣地。他們合併在一起,挺進到丹科教堂的聯盟軍戰線,士兵們羣情激昂,瘋狂的裝彈、開火,歇斯底里的又喊又叫,整個戰場上都是四處逃生的叛軍向西樹林跑去。這兩個團在玉米地的攻擊距離比其他所有聯邦軍步兵團更遠。
第十四團與第六團攜手作戰,安提塔姆戰役 第十四團與第六團攜手作戰,安提塔姆戰役
馬里蘭會戰結束後,第十四團被調到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並作預備隊參加了弗雷德裏克斯堡戰役和錢瑟勒斯維爾戰役,在戰場周邊進行一系列的偵察任務,發現並攻擊了叛軍。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葛底斯堡戰役

布魯克林獵兵捕獲叛軍旅團,1863年7月1日 布魯克林獵兵捕獲叛軍旅團,1863年7月1日
馬里蘭會戰後,李將軍在經過了數次勝利之後,決定再次進軍北方,此時波托馬克軍團的指揮官在喬治·麥克萊倫之後,又撤換了數次——安布羅斯·伯恩賽德、約瑟夫·胡克,最終林肯啓用喬治·米德
葛底斯堡戰役第一天
葛底斯堡戰役第一天(7張)
1863年7月1日,在葛底斯堡戰役第一天的戰鬥中,該團是第一批步入葛底斯堡的部隊,成功的拖延住了敵軍的攻勢。愛德華·福勒上校指揮他的黛米旅(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小編制旅),包括第十四團和紐約州第九十五志願步兵團在內,穿過田野掃蕩聯盟軍的戴維斯旅,威斯康星州第六志願步兵團就像之前在安提塔姆戰役一樣,對第十四團攻擊戴維斯旅的行動進行了全力的支援。
《雷諾茲落馬》,阿爾弗雷德·瓦德繪。 《雷諾茲落馬》,阿爾弗雷德·瓦德繪。
約翰·雷諾茲少將在火線指揮戰鬥時被擊中,布魯克林第十四團此時正好經過約翰·雷諾茲少將倒下的地方,於是第十四團立刻抽出人手,有幸將雷諾茲少將的身體從田野抬到葛底斯堡鎮。最後第十一軍趕來增援,第十四團從鐵路切口撤退並行軍穿過葛底斯堡,這樣聯邦軍就有了時間重新整隊。 [1] 
葛底斯堡戰役,錢伯斯堡路欄 葛底斯堡戰役,錢伯斯堡路欄
1863年7月2日凌晨,格林將軍的副官之一約翰·J·坎廷中尉與第十四團的指揮官愛德華·福勒上校見面,兩人通過樹林向卡爾普山的聯邦軍格林將軍的陣地行進,一名叛軍士兵從暗處要求他們投降,坎廷立刻抽出手槍並下馬,與樹林裏的一隊人馬展開槍戰,福勒上校則轉身急忙朝第十四團的位置趕回去。
回到第十四團,福勒問有沒有自願參加偵查前方樹林然後回來報告的人,樂師約翰·麥考斯和詹姆斯·麥克奎恩中士站到他的面前——I連的人作出迴應,他們隨後消失在樹林裏。
偵察小隊前往樹林後,遭到對方朝樹林裏的掃射,麥克奎恩不顧側翼的槍林彈雨,企圖發現在那裏開火的究竟是哪隻部隊有多少人。不久,考克斯回來報告説麥克奎恩已經受傷,並説在他們面前的是弗吉尼亞州第十團。福勒上校立刻下令全團對叛軍所在的位置進行齊射,接着他們在緊張的氣氛中進入樹林。隨後刺刀肉搏戰開始了,第十四團經過艱難的戰鬥將弗吉尼亞人趕出樹林。
愛德華·福勒 愛德華·福勒
愛德華·福勒上校寫道:
卡爾普山戰鬥
卡爾普山戰鬥(3張)
“在卡爾普山,紐約州第137團接手我們的防線,孩子們得以有足夠長的時間吃一些食物,之後又一次上山。人們進入戰壕後默不作聲,露出頭的旗幟被外面橫飛的子彈射穿,我們整夜都躺在低窪處,枕在自己的手臂上,呆在那裏直到彈藥消耗殆盡。” [5] 
葛底斯堡戰役,卡爾普山叢林戰 葛底斯堡戰役,卡爾普山叢林戰
經過1863年7月2日在魔鬼穴、小圓頂、麥田、桃子園、卡爾普山和墓園嶺等廣大的範圍內的一系列大規模防守戰,聯邦軍成功抵擋了李將軍的攻勢。戰鬥中第十四團在卡爾普山打退了聯盟軍約翰遜將軍的猛攻。 [6] 
1863年7月3日,約翰遜將軍三度對卡爾普山聯邦軍防線發起衝鋒,當時第十四團正在上山,途徑紐約州第149步兵團的陣線。第149步兵團的官兵很早就聽説布魯克林第十四團是個“好鬥的惡棍團”,當第十四團靠近時,他們近距離觀看了第十四團的行進,他們發現第十四團的成員是“整潔和漂亮的年輕人”。最終,在下午,温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的第二軍打退了聯盟軍喬治·皮克特將軍負責的衝鋒。 [6] 
皮克特衝鋒,聯邦軍第二軍陣地。 皮克特衝鋒,聯邦軍第二軍陣地。
皮克特衝鋒以聯盟軍死傷慘重的失敗告終,羅伯特·李將軍在1863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率領聯盟軍的殘餘力量撤出戰場。葛底斯堡戰役後,雙方展開了對持。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最後戰鬥

七月末,第十四團在經歷了數次血戰後,在其後三個月的時間裏獲得了開戰以來難得的短暫悠閒時光。10月,李將軍向馬納薩斯進軍,在寬大正面上猛擊喬治·米德的左翼,但於1863年10月14日在布里斯托車站被打退。11月27日 - 12月1日,米德渡過拉帕漢諾克河,對李將軍在維爾德內斯美內溪西岸的防禦陣地實施了幾次戰果平平的突擊。聯邦軍損失1653人,聯盟軍損失745人,第十四團參加了進攻。
1864年,尤利西斯·格蘭特成為聯邦軍總司令,他發動了毀滅性的陸路會戰。在陸路會戰的莽原、斯波特斯凡尼亞法院等戰役,第十四團繼續參與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血腥戰鬥。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的相關繪畫作品。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的相關繪畫作品。(8張)
他們總算在1864年5月退役。1864年5月25日,經過整整三年戰鬥,老兵到達布魯克林的弗爾頓渡口,聚集在那裏的是人山人海的盼望一家團聚的紐約市布魯克林的市民們。在其為內戰的三年服務中全團蒙受傷亡717人,傷亡接近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一。該團多次拯救聯邦軍戰線,保住聯邦軍側翼,在其戰鬥力最強時,該團都表現得同世界上最精鋭的歐洲職業軍隊一樣出色。 [1] 
林肯總統親自為布魯克林第十四團的退伍老兵發表了講話,讚揚了他們值得尊敬的滿腔愛國之心和為聯邦軍的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感謝他們用鮮血和年輕的生命捍衞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完整。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解散後

重組
彼得斯堡,聯邦軍無望的衝鋒,特羅亞尼繪。 彼得斯堡,聯邦軍無望的衝鋒,特羅亞尼繪。
在1862年加入布魯克林第十四團的士兵繼續為國而戰,他們被轉移到了紐約州第五退役軍人志願步兵團。該團是由已經退役的紐約州第五志願步兵團成員和其他紐約州退伍老兵重組而成,然而那些併入該團的第十四團老兵依然保持了老布魯克林第十四團的榮譽感,堅持穿第十四團的制服並組成自己的連隊。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老兵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老兵
1864年6月2日,紐約州第五退役軍人志願步兵團正式組建,第五團重新入伍的士兵外組成了A,B,C,D四個連,紐約州第十二志願步兵團的老兵組成了E,F兩個連,而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則組成了G,H,I和K四個連並繼續參加了冷港、圍攻彼得斯堡、五岔口戰役等最終戰役,最終見證了羅伯特·李將軍在阿波馬托克斯法院的投降和戰爭的結束。
戰後
高舉第十四團戰旗的中士 高舉第十四團戰旗的中士
戰爭結束後,紐約州第五退役軍人志願步兵團被轉移到紐約州哈特島繼續完成服役,期間第140、第185和第189步兵團的成員被陸續併入該團,最終在1865年8月21日所有人都正式完成服役。
第十四團的現狀與紀念碑
第十四團的現狀與紀念碑(5張)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的退伍老兵們繼續發揮作用,包括兩位老團長阿爾弗雷德·伍德愛德華·福勒和曾經的代理團長威廉·戴貝沃斯在內,所有第十四團的老兵積極參與第十四團退伍老兵協會,並且不會錯過每月舉行一次的聚會與各種內戰慶典。在葛底斯堡、布魯克林等等許多地方,第十四團的戰場紀念碑被豎立起來。他們在葛底斯堡鐵路切口、麥克弗森樹林和卡爾普山都豎立有戰場紀念碑,是在葛底斯堡戰場唯一擁有三個紀念碑的步兵團。布魯克林乃至紐約市的人們至今依然記得福勒上校和他的“布魯克林的獵兵”第十四團的英雄們。
“紅腿”三代人,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一戰 “紅腿”三代人,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一戰
此後,第十四團再次被召集,許多美國內戰老兵的子孫志願加入該團,在1898年5月參加美西戰爭,僅為聯邦軍服務四個月。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四團併入美軍第106步兵團參戰。 [7]  1916年7月19日第十四團前往墨西哥邊境服務。他們十天徒步行至得克薩斯州伊達爾戈縣。條件苛刻,往往沒有樹蔭阻止太陽的暴曬,温度達到了120華氏度。在9月,他們被勒令回家。 [8] 
現在
美國內戰結束後,這段歷史作為美國最動人也是最最重要的歷史,被無數史學家、文學家和愛好者反覆演繹與研究。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的愛好者們在全美各地組織了該團的重建俱樂部,力圖詳實的重演和體會該團及人們在南北戰爭中的感受和所見所想。
布魯克林十四團“紅腿魔鬼”1999年重演活動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相關內容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電影信息

《眾神與將軍》中向高地挺進的第十四團 《眾神與將軍》中向高地挺進的第十四團
南北戰爭中除了極個別的特例和炮兵外,紅色是屬於義勇軍(Zouaves,內戰時期交戰雙方,一些部隊效仿法國外籍兵團,身穿穿華麗服裝,特指南北戰爭時期驍勇善戰的義勇軍)的顏色。在電影中當然少不了義勇軍的身影,眾多美國內戰電影中布魯克林第十四團露了幾次小臉。
葛底斯堡
《葛底斯堡》中查看雷諾茲傷勢的14團官兵 《葛底斯堡》中查看雷諾茲傷勢的14團官兵
第一天戰鬥時約翰·雷諾茲少將(第十四團的友軍指揮官)在火線指揮戰鬥時被擊中,照戰史記載第十四團(此時已更名為紐約州第八十四志願步兵團)正好經過,於是抽出人手將雷諾茲少將抬回後方,就有了電影中的這個小片段。
眾神與將軍
電影《葛底斯堡》的前傳《眾神與將軍》中,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讓石牆傑克遜一舉成名,而傑克遜的戰時吼聲也讓其中一個對手一舉成名,那就是布魯克林十四團。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考證

事實上該團主要被其成員或友軍稱作布魯克林第十四團(14th Brooklyn)或布魯克林獵兵(Brooklyn Chasseurs),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14th Regiment, New York State Militia)本身因為書寫和口語繁瑣並不會太多提及,這是該團的州政府部隊編號,而官方記錄中多稱其為紐約州第八十四志願步兵團(84th New York Volunteer Infantry Regiment),這是聯邦政府戰爭部統一記錄的部隊編號。
與該團類似的紐約州祖阿夫,特洛亞尼繪 與該團類似的紐約州祖阿夫,特洛亞尼繪
該團制服由於為紅色,與義勇軍的制服頗為相似,容易被人們誤認為是義勇軍步兵團,事實上義勇軍是與“紅腿魔鬼”、“戰鬥團”這樣的暱稱類似的、帶有榮譽性質的稱謂。然而該團並非義勇軍,而是州民兵組織並冠以“志願”的榮譽性質的頭銜的部隊。右側為聯邦軍紐約州第五志願步兵團義勇軍。
事實上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曾多次與相隔數千英里外的威斯康星州第六志願步兵團奇蹟般的靠得如此之近,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聯邦軍南北戰爭時期共徵召了數以千計的步兵團,在所屬單位並不相同的兩隻部隊卻可以在安提塔姆戰役葛底斯堡戰役這兩個南北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一起並肩作戰,可以説是一個歷史巧合。 [9] 
“鐵旅”的含義為鋼鐵般堅強的勇士,南北戰爭中有兩隻最著名的鐵旅,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與威斯康星州第六志願步兵團分別所屬的旅便是是波托馬克軍團中最引以為傲的這兩隻鐵旅。其中鐵旅的成員全部來自西部的威斯康星,所以為了區分也被稱為西鐵旅,而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則與紐約州的其他部隊共享東鐵旅的美譽。這不得不説又是一個巧合。
另外,有多個記錄指出“好鬥的惡棍團”這一暱稱的由來。因為某團嘲笑第十四團的制服,第十四團的男孩們用棒球棒揍了他們(1862年5月弗吉尼亞州波特營地,某士兵日記)。這不是第一次發生第十四團的男孩們痛揍其他單位人員的事件,難怪在葛底斯堡戰役中紐約州169團的人説他們是“好鬥的惡棍團”。

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日誌

1847年
  • 5月13日,紐約州議會提議組建民兵團。
  • 7月5日,組織A和B兩個連。
1848年
  • 2月,組織C和H連。
1854年
  • 6月4日,在傑西·c·史密斯上校的指揮下,第十四團幫助鎮壓自稱“天使加布裏埃爾”的反天主教街頭傳教士,並協助警方進行了大量的逮捕行動。
1860年
民兵義勇軍 民兵義勇軍
  • 第十四團採取埃爾默·埃爾斯沃斯上校類似“法國獵兵”裝束作為的統一制服。
1861年
聯邦軍開赴華盛頓 聯邦軍開赴華盛頓
  • 5月18日,在阿爾弗雷德·伍德上校的率領下從紐約市出發開赴華盛頓特區。
  • 5月23日,第十四團到達華盛頓,伍德被正式授予上校軍銜。
到達華盛頓 到達華盛頓
  • 5月23日 - 24日,挺進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高地並將其佔領。
  • 5月25日,來到瑪瑞蒂安營地,成為約瑟夫·K·F·曼斯菲爾德上校的華盛頓守備部隊。
  • 6月,調配到伊文·麥克道爾的東北弗吉尼亞軍團,大衞·亨特上校的第二師,安德魯·波特上校的第一旅。
  • 7月2日 - 16日,I連與K連組建完成並在阿靈頓住宅山嶺附近加入。
  • 7月16日 - 21日,朝馬納薩斯前進。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在鐵路切口 布魯克林第十四團在鐵路切口 [2]
  • 7月21日,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第十四團四次攻擊亨利之家山,保持着良好的秩序退出戰場。
  • 8月,在阿靈頓高地附近加入波托馬克軍團的伊拉斯姆斯·凱斯將軍的凱斯旅。
  • 8月21日,工兵連退役。
  • 8月27日,一名士兵在弗吉尼亞州保爾十字路口附近受傷。
  • 9月28日,朝曼森和霍爾山前進。
  • 10月,在厄普頓山成為波托馬克軍團、麥克道爾師、凱斯旅的成員。10月5日,一名士兵在弗吉尼亞州厄普頓山附近受傷。
在瀑布教堂附近巡邏的叛軍騎兵 在瀑布教堂附近巡邏的叛軍騎兵
  • 11月18日,瀑布教堂接觸戰,靠近費爾法克斯法院,兩名士兵死亡,一人受傷,一名軍官和九名士兵被俘。
  • 12月7日,名稱正式改為紐約州第八十四志願步兵團,但第十四團請求保持原有名稱。
1862年
布魯克林第14團和紐約州第24團在法爾茅斯 布魯克林第14團和紐約州第24團在法爾茅斯
  • 4月 - 5月,在法爾茅斯營地。
  • 5月25日 - 29日,麥克道爾進攻里士滿
  • 6月29日 - 7月21日,針對傑克遜,隸屬於波普的弗吉尼亞軍團的第三軍、第一師、第一旅。
  • 7月 - 8月,在法爾茅斯
紐約州無畏勇士 紐約州無畏勇士
  • 7月23日 - 25日,B和E連遠征弗吉尼亞州波河
  • 7月23日,一名士兵在弗吉尼亞州焦糖教堂附近受傷。
  • 8月5日 - 8日,偵察到斯波特斯凡尼亞法院。
  • 8月10日 - 11日,行軍至雪松山。
  • 8月16日 - 9月2日,波普發動北弗吉尼亞會戰
第一次拉帕漢諾克火車站戰役 第一次拉帕漢諾克火車站戰役
  • 8月20 - 23日,涉水渡過拉帕漢諾克河
  • 8月28日,蓋恩斯維爾戰役。
  • 8月29日,到達格羅夫頓。
  • 8月30日,第二次馬納薩斯戰役,三名軍官和二十名士兵死亡或身受重傷,福勒上校和其他四名軍官和三十名士兵受傷,四名軍官和五十八名士兵被俘,戰鬥主要由威廉·戴貝沃斯少校指揮。
  • 9月2日,到達香蒂伊。
  • 9月6日 - 22日,馬里蘭會戰,調配到波托馬克軍團的第一軍、第一師、第一旅。
  • 9月14日,南山戰役,七名士兵死亡,十三人受傷,八人失蹤。
第14團和第6黑帽子團聯手挺進到丹科教堂 第14團和第6黑帽子團聯手挺進到丹科教堂
  • 9月17日,安提塔姆戰役,主要由威廉·戴貝沃斯指揮,他率領不到一百人與威斯康星州第六黑帽子步兵團聯手挺進到丹科教堂,該團失去了一名軍官,十一名士兵死亡或受了致命傷,十五名士兵受傷。
  • 9月- 10月,在夏普斯堡。
  • 10月26日 - 11月22日,行軍前往法爾茅斯
  • 11月22日 - 12月8日,在布魯克斯駐紮。
將警戒哨提前 將警戒哨提前
1863年
  • 1月20日 - 24日,“淤泥進軍”。
  • 4月22日 - 24日,遠征康威港。
錢斯勒斯維爾會戰 錢斯勒斯維爾會戰
  • 4月27日 - 5月6日,錢瑟勒斯維爾會戰。
  • 4月29日 - 5月2日,在波洛克磨坊小溪作戰,一名軍官和三名士兵受致命傷,一名軍官和十八名士兵受傷。
  • 4月29 - 30日,菲茨休十字路口。
叛軍誤殺傑克遜 叛軍誤殺傑克遜
  • 5月2日 - 5日,錢瑟勒斯維爾戰役。
  • 5月11日,戴貝沃斯中校申領傷殘退役。
  • 6月11日 - 7月24日,葛底斯堡會戰,調配到波托馬克軍團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
葛底斯堡戰役 葛底斯堡戰役
  • 7月1日 - 3日,葛底斯堡戰役
  • 7月5日 - 24日,追蹤李到馬納薩斯
  • 7月25日 - 31日,在馬納薩斯會合。
  • 8月1日 - 14日,在拉帕漢諾克駐紮。
  • 8月 - 10月,負責拉帕漢諾克前線。
  • 10月9日 - 22日,布里斯托會戰。
  • 11月7日 - 8日,到達拉帕漢諾克前線。
  • 11月26日 - 12月2日,雷奔戰役,一名士兵受傷。
  • 12月28日,在弗吉尼亞州庫佩伯看守戰俘。
1864年
  • 2月6日 - 7日,在拉皮丹河佯動。
  • 3月,調配到波托馬克軍團的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
  • 5月4日 - 22日,在拉皮丹河運動。
莽原戰役 莽原戰役
  • 5月5日 - 7日,莽原戰役,兩名士兵死亡或受了致命傷,一人受傷。
  • 5月8日,月桂山。
  • 5月8日 - 21日,在斯波特斯凡尼亞法院的兩個星期戰鬥中,一名軍官和十三名士兵死亡或受了致命傷,六名軍官和八十六名士兵受傷,五人失蹤。
進攻突出部 進攻突出部
  • 5月12日,進攻突出部。
  • 5月21日,老兵和新成員加入紐約州第十二營。
  • 5月22日,在左翼陣地。
參加史上規模最大的華盛頓大閲兵 參加史上規模最大的華盛頓大閲兵
  • 5月24日,到達布魯克林
  • 6月2日,老兵和新成員加入紐約州第五退役軍人志願步兵團。
  • 6月14日,在福勒上校的召集下全團被檢閲。
參考資料
  • 1.    Tevis, C. V.; D. R. Marquis (1911). The History of the Fighting Fourteenth: Published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Muster of the Regiment Into the United States Service, May 23, 1861. New York, NY: Brooklyn Eagle Press.
  • 2.    14th Regiment History  . New York State Military Museum[引用日期2013-08-18]
  • 3.    "Stuart’s Report…and "Zouaves"! (From The Book: War Years with Jeb Stuart) P. 28". Bull Running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4 March 2008. Retrieved 2008-03-23.
  • 4.    Service with the Sixth Wisconsin, Rufus Dawes (P. 90).
  • 5.    Harry Willcox Pfanz. Culp's Hill and Cemetery Hill,. Retrieved 2008-10-09.
  • 6.    Harry Willcox Pfanz  .Harry Willcox Pfanz[引用日期2013-08-18]
  • 7.    106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 History Project[引用日期2013-08-18]
  • 8.    Their next call to duty was the Mexican Border Service on July 19, 1916. Their order was a ten day hike across the wastes of Hidalgo County, Texas. The conditions were harsh and often consisted of temperatures reaching 120 degrees with no shade to block them from the sun. In September they were ordered home and shortly thereafter mustered out of service
  • 9.    2011 MARKS OUR 15 YEAR ANNIVERSARY!  .The Red Legged Devils[引用日期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