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高達運動

鎖定
巴高達運動是指在羅馬帝國時期,高盧下層人民的反抗運動。因參加者自稱“巴高達”(Bagaudae,高盧語意為“戰士”)而得名。始於公元3世紀60年代。羅馬在高盧的統治陷於瓦解。80年代遭到鎮壓。5世紀時再度興起,給羅馬政府以沉重打擊。
巴高達起義沉重打擊了羅馬帝國的統治秩序,恢復了自由的農村公社生活,比公元前1世紀的斯巴達克起義更加聲勢浩大,具有更加廣泛的羣眾基礎,加速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中文名
巴高達運動
外文名
Bagaudae
發生時間
羅馬帝國時期
命    名
參加者自稱“巴高達”
性    質
高盧下層人民的反抗運動

巴高達運動邊緣人團體

2世紀後期的羅馬 逐步從巔峯走向衰落 2世紀後期的羅馬 逐步從巔峯走向衰落
早在公元2世紀後期,羅馬帝國的社會經濟就已出現嚴重危機。由於長期坐擁地中海世界的大部分資源,讓作為核心人羣趨於腐化。無論是在城市中享受麪包與經濟的公民,還是領到退休金和土地退役軍人,都在以最快速度消耗巨量資源。若非地中海各地的便捷海運與羅馬管理制度的相對高效,這樣的局面可能在帝國建立之初就走到盡頭。
隨着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赤貧人口的比重開始成幾何級增漲。但帝國的福利維持能力,卻無法惠及境內的每個角落。尤其是在缺乏大型城市的西部各省,種植園與農莊聚落的周圍,總是容易漏掉很多不堪重負的社會邊緣人士。加上本地經濟往往更依賴奴隸勞動,進一步造成經濟結構的破敗。於是,就有大量流亡人口開始遊蕩在主流社會周圍,逐漸發展成獨立的大型團體。
帝國的西部鄉村 特別依仗奴隸種植園經濟 帝國的西部鄉村 特別依仗奴隸種植園經濟
羅馬人以巴高達之名來稱呼這些邊緣羣體。這個詞的原意,是高盧土話中的戰士。但在凱撒的軍團橫掃當地後,巴高達又逐漸淪為角鬥士奴隸的專屬名詞。其中的部分勇敢者,首先嚐試逃入鄉間躲避,並在人煙較少的山地倖存下來。
結果,每當山下的文明社會出現危機,就會有數量不等的破產農民、債務奴隸或罪犯跑來投靠。甚至於部分不堪戰爭重壓的逃兵與政治失敗者,也會慢慢尋覓和融入他們。這就讓帝國的境內,實際上出現兩個平行世界。包括公民奴隸主們的產業基地,以及很難在歷史記錄中留下筆墨的巴高達樂園。
巴高達在帝國初期 指的是角鬥士羣體 巴高達在帝國初期 指的是角鬥士羣體
公元161年,隱秘的巴高達樂園又迎來了新的擴張機遇。由於東方的帕提亞戰爭和北方的日耳曼人南下,羅馬軍隊的兵力開始出現嚴重不足。當時的皇帝馬可·奧勒留便大肆擴充軍隊,把大批角鬥士、奴隸和強盜都收編入伍。但他們完全無法承受高強度訓練和軍官的歧視性虐待,時常設法出逃到附近的巴高達地盤。
與此同時,從帕提亞帝國傳來的鼠疫也讓高盧深受其害。隨之而來的田園荒蕪,使得很多城鎮都蕩然無存。倖存者往往無依無靠,又不甘心被賣身為奴,便自然而然的進入巴高達團體。
不少破產公民也加入了巴高達羣體 不少破產公民也加入了巴高達羣體

巴高達運動三世紀危機的催化劑

羅馬的社會半數階層 都是巴高達羣體的主要來源 羅馬的社會半數階層 都是巴高達羣體的主要來源
到了公元186年,巴高達們終於弄出了震撼羅馬的大新聞。一個名叫馬特努斯的逃兵帶頭起事,並引起許多士兵和奴隸的效仿。起義者們迅速攻打附近城鎮,並在搗毀監獄後釋放囚徒,焚燒奴隸名單和債券,進而繼續擴充自己的隊伍規模。馬特努斯提出了“讓奴隸主變成奴隸”的口號,受到許多奴隸的積極擁護,許多農民、牧民也紛紛加入起義軍的隊伍。
起義軍席捲了高盧大部分地區。起義者圍攻魯格敦高盧的奧古斯托敦城(奧登)。這個城市原與羅馬城訂有兄弟聯盟的條約。奧登城向羅馬求援,羅馬皇帝忙於同哥特人鬥爭,無力援救。經過七個月的圍攻,巴高達終於攻克了奧登城,殺死了一部分奴隸主貴族,剝奪了他們的財產。
面對這場突然爆發的起義,康茂德皇帝自然要派兵前去鎮壓。但當羅馬軍團進入高盧後,對方已經將主力軍化整為零,組成眾多神出鬼沒的騷擾小分隊。隨後,他們決定更進一步,準備喬裝越過高盧行省,到羅馬去殺死康茂德本人,只是因為計劃泄露而失敗。起義堅持了3年之後,在公元188年宣告失敗。
巴高達人經常化整為零 應付軍團的鎮壓 巴高達人經常化整為零 應付軍團的鎮壓
但已經點燃的反羅馬鬥爭卻不可能就此熄滅。很快到來的的三世紀危機,又讓遭到重創的巴高達們獲得了擴張機遇。因為相比此前的邊境告急,日益增多的蠻族部落和重新崛起的波斯帝國,都是更為可怕的強敵。於是在帝國的東西兩頭,先後出現了高盧帝國帕爾米拉帝國勢力。他們獲得擁戴的原因,在於地方派已不相信羅馬中央能夠及時保護自己,所以才需要深耕自己家鄉的武裝勢力壯大。
於是,巴高達們的地盤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再有人注意。不僅是居於中央的奧勒良鞭長莫及,控制高盧的軍團勢力也忙於應付日耳曼入侵。等到高盧帝國被羅馬摧毀,就進一步製造流亡人口和管理真空,接着促成巴高達團體的興盛。
忙於內憂外患的羅馬 也顧不上應付巴高達運動 忙於內憂外患的羅馬 也顧不上應付巴高達運動
與此同時,帝國的宮廷與官僚機構開始飛速成長起來。他們的任務不僅包含收税,還將作為皇帝的代理人介入本地公共事務。為了維持這套龐大的官僚機構,帝國就需要支付巨大的經費。同時在為確保税源和行政執行能力,又必須超額維持軍隊規模。加上核心城市的各類公共慶典,都在使破碎的羅馬經濟無法復原。大量發行的劣質貨幣,又造成物價飛漲和民不聊生,讓更多有產者失去所有。
在公元238-253年之間,羅馬城裏的皇帝就迅速換了10個。各行省擁總督都開始擁兵自重,將帝國陷於四分五裂的局面。也就是,羅馬已沒有統一的強大力量,可以調用外部資源去彈壓本省暴動。如此一來,巴高達運動的總爆發便只是時間問題。
3世紀危機中的羅馬軍團士兵 3世紀危機中的羅馬軍團士兵
公元270年,巴高達們終於開始更大規模行動,這次鬥爭仍以魯格敦高盧為中心。他們利用帝國的四分五裂局面,開始遠超前人的大規模武裝起義。以奧勒良皇帝命名的奧爾良城,首先遭到義軍的突然襲擊。隨着城市的迅速陷落,整個塞納河流域的高盧北部地區都騷動起來。
當時的核心區域,基本位於塞納河與羅亞爾河之間的狹長地帶。這裏的地形較為複雜,不僅層巒疊嶂且叢林遍佈,非常便於起義軍隱蔽行蹤。巴高達們也有了足夠的人力資源,可以相仿羅馬軍團組織大型武裝。農民出身的人往往被派去擔任步兵,而原先的牧人則被訓練為騎兵。那些懂得戰鬥技巧的逃兵和角鬥士,成為義軍的骨幹力量,並吸引更多人跑來響應。作為首領埃裏安和阿曼德也各自稱帝,並造自己的貨幣,用以維持着大片統治區域。他們還會適時地吸引日耳曼人投奔,增加自身反抗羅馬鎮壓的能力。
以奧勒良皇帝命名的 奧爾良 以奧勒良皇帝命名的 奧爾良

巴高達運動治標不治本的鎮壓

決心鎮壓巴高達運動的戴克裏先皇帝 決心鎮壓巴高達運動的戴克裏先皇帝
面對着聲勢浩大的巴高達運動,上位不久的戴克裏先皇帝也感到驚慌失措。他急忙派遣副手馬克西米安處理此事,並讓其率領來自帝國東部的軍團遠赴西面作戰。
作為帝國的名將,馬克西米安以善於用兵著稱。他在抵達高盧後就採用迂迴戰術,企圖以分割包圍的手段,一舉消滅巴高達義軍。義軍為了便於補充給養和保存實力,也像當年的馬克努斯一樣把隊伍化整為零,分散隱蔽在各地待命。在兩位領袖的指揮下,經常聲東擊西,伏擊追趕而來的羅馬士兵。由於極不適應這樣的戰鬥環境,很多軍團士兵都因壓力過大而臨陣脱逃。這讓馬克西米安在高盧北部的處境也日益困難。
巴高達人的襲擊策略 讓羅馬軍團非常難受 巴高達人的襲擊策略 讓羅馬軍團非常難受
為了扭轉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馬克西米安便搬出殘暴的“什一抽殺令”,強迫士兵為生存而更加勇敢的戰鬥。在戰略上,他又轉而實施重點進攻,將義軍各路人馬分割包圍,以便用優勢兵力做到逐個擊破。面對這種毫不講理的碾壓式攻擊,巴高達義軍的弱勢開始暴露出來。他們終究沒有發展出成熟的軍政體系,很難在高強度的正面對抗中獲勝。在接連失利的情況下,殘部被迫退守馬恩河上的城堡。羅馬人則經過長期的圍困,將這個最後的據點徹底拔除。
然而,巴高達運動卻不可能因為一次戰爭的失敗而就此銷聲匿跡。因為其產生與壯大的源泉,正是不斷衰退的羅馬社會本身。也就是説,只要帝國還存在一天,那麼巴高達反賊就會如影隨形的繼續下去。只是在遭遇重大軍事失敗的關口,才會轉移到東面的阿爾卑斯山區,或直接隱沒於高盧本地的叢林山谷。羅馬軍隊需要應付各類威脅,無法將注意力長期集中在這片帝國西北的窮鄉僻壤。
日益衰敗的軍團力量 已經很難搞定此起彼伏的叛亂 日益衰敗的軍團力量 已經很難搞定此起彼伏的叛亂
於是到公元5世紀初,巴高達運動又爆發出新的高潮。當羅馬統帥撒拉率領士兵路過阿爾卑斯山區,就遭到守候許久的義軍襲擊。他們不僅打死了眾多羅馬士兵,也通過繳獲等手段,獲得大量正規軍武器。由於帝國的邊境已被日耳曼人完全洞穿,他們也不再有嚴重的後顧之憂。這些人完全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結盟或依附強大的蠻族君主,進一步打擊江河日下的軍團。
與此同時,高盧西北部也重新發生了阿爾摩利卡人大起義。他們殺富濟貧,衝擊豪門貴族,弄得當地官員都東手無策。到公元435年,巴高達首領提巴託,更是在當地起義羣眾的配合下奪取了政權,徹底控制了整個省份。隨即,一個獨特的地方王國在這裏孕育而生。儘管主要成員都來自羅馬世界,但在習俗、外觀和價值取向層面,都義無反顧的倒向了日耳曼蠻族。惹得羅馬皇帝膽戰心驚,而滿口拉丁文的文官也痛心疾首。
西羅馬為對付巴高達運動而派來名將埃提烏斯 西羅馬為對付巴高達運動而派來名將埃提烏斯
公元447年,西羅馬帝國派出了自己的末代悍將--埃提烏斯。與之前的所有將領不同,他已經必須將巴高達人當做國家級的對手。在羅馬士兵近乎喪失大部分戰鬥力的情況下,果斷調遣西遷的阿蘭人前去鎮壓。巴高達人雖經多次浴血奮戰,但因為面對的不是老對手,已完全沒優勢可言。最終,阿爾摩利卡的巴高達人被西羅馬殘酷鎮壓。
只是這樣的勝利,對於羅馬沒有任何幫助。重新控制的土地,很快就成為孤懸意大利本土的獨立軍鎮。羅馬式官僚的入駐,又讓大量人口選擇出逃,唯恐自己遭到拉丁酷吏的盤剝。
大量流亡的巴高達成員 加入到日耳曼人的集團 大量流亡的巴高達成員 加入到日耳曼人的集團
鑑於當時的情況已遠比3世紀要糟糕,各新興的日耳曼王國就成為巴高達人的最佳去處。無論是北面的法蘭克人,還是南面的西哥特人,都因此收穫了大量勞動力和兵源。類似的情況,也在羅馬帝國的大部分區域內發生。這就註定了西部帝國在5世紀的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