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斯城

鎖定
巴斯城位於英國科茨沃爾丘陵的南部,處在羣山環繞的圓形凹地中,距倫敦西150公里車程,面積28平方千米。美麗的埃文河緩緩流經巴斯城,橫跨河上的是巴斯城有名的普爾特尼三拱橋,該橋建於1769-1774年,頗具意大利風情,是巴斯城標誌性景觀之一。
巴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洗浴的意思,用作城名反映了該市起源於温泉浴場。巴斯城存有古羅馬及其他多個時期的特色建築物,是英國西部的著名旅遊勝地和著名的温泉療養勝地。
1987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2] 
中文名
巴斯城
外文名
City of Bath
所屬洲
歐洲
所屬國
英國
地    點
埃文郡
列入名錄年份
1987年

巴斯城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巴斯城( City of Bath)
入選時間:1987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
地理位置:N51 22 53 W02 21 31
遺產面積 : 2,900 ha
遺產編號:428
遺產描述
巴斯城位於英國科茨沃爾丘陵的南部,處在羣山環繞的圓形凹地中,面積28平方千米,巴斯城存有古羅馬及其他多個時期的特色建築物,包括羅馬神廟、古羅馬浴池、巴斯修道院、大泵房及六個考古地段,是英國西部的著名旅遊勝地和著名的温泉療養勝地。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準C(I) (II) (IV),巴斯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v)
英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英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巴斯反映了人類歷史上的兩個偉大時代:羅馬時代和格魯吉亞時代。 羅馬浴池和寺廟建築羣,以及在它們周圍成長起來的蘇里斯AquaeSulis市的遺蹟,對理解和欣賞羅馬社會和宗教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 十八世紀的再發展是優秀傑出城市建築、空間佈局和社會歷史的獨特結合。 巴斯是這座18世紀新古典主義城市的典型代表;紀念性普通房屋、景觀和城鎮的融合,以及城市空間的創造和相互聯繫,設計和開發是為了應對巴斯作為一個社會和水療目的地越來越受歡迎,併為治病者和社會遊客提供適當的風景如畫的環境和設施。 雖然巴斯在羅馬和格魯吉亞時代得到了最大的重視,但這座城市反映了兩千多年來的持續發展,壯觀的中世紀修道院教堂坐落在羅馬神廟和浴池旁邊,位於18世紀和現代城市的中心。
遴選依據標準(ii):巴斯是18世紀的典範,從15-17世紀主導的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的內向型統一街道佈局,轉向在景觀中建築城市的想法,以獲得風景如畫的景觀和形式,這可以在19世紀的歐洲各地看到。 這種自然和城市的統一,在整個巴斯都能看到,也許最好的表現在皇家新月(John Wood Younger)和蘭斯頓新月(Lansdown Crescent)。 巴斯的城市和景觀空間是由包圍它們的建築物創造的,提供了一系列有機流動的相互聯繫的空間,並在視覺上(有時在物理上)在綠色的周圍鄉村地區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花園城市感覺,期待着19世紀城市規劃者來發展的花園城市原則。 [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巴斯城 巴斯城
巴斯城最開始是羅馬人的温泉城,在中世紀變成了重要的毛紡織工業中心。在18世紀,喬治三世統治時期,吸取了帕拉第奧建築風格的靈感而把巴斯城建成為新式和古典式建築物融合統一的優美城市。 [1-2] 

巴斯城歷史事件

公元前九世紀發現有治療效果的温泉。
1世紀羅馬人修建浴場設施及羅馬神廟。
676年始建巴斯修道院教堂。
1090年增建巴斯修道院小教堂。
1499年重建巴斯修道院。
1767-1775年建皇家新月樓。
1789-1799重建大泵房。 [3] 

巴斯城歷史文化

位於英格蘭西南Somerset郡的巴斯城,離倫敦有兩小時車程。巴斯(Bath)這個名字在英文裏的本意是“洗浴”。古羅馬時期,這裏是神廟和温泉浴場,被稱作Aquae Sulis,意為“莎麗斯之水”,是羅馬人獻給水與智慧女神莎麗斯米娜瓦(Sulis Minerva)的禮物。今天,古城的火車站的名字仍然叫做Bath Spa——巴斯温泉小站。
巴斯城 巴斯城
小城的中心是羅馬古浴場遺址(Roman Baths),這是全歐洲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羅馬時代建築羣。地面建築是後世傑作,真正的遺址在地面以下6公尺,最值得一看的有大浴池(Great Bath)、國王浴池(King’s Bath)及女神莎麗斯米娜瓦的銅像等。巴斯坐落在倫敦西150公里的薩默塞特,埃文河蜿蜒曲折的河谷間,在科茨沃爾德丘陵的天然圓形劇場的遺址上。“巴斯”一詞英語是沐浴的意思,用作城名反映了該市起源於温泉浴場。最晚在公元一世紀,巴斯的熱礦泉已經被羅馬人開發。温泉浴室一向為羅馬人偏愛。他們入侵不列顛後,就被此地的温泉所吸引,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浴場,還造了一座雄偉壯麗的神殿,祭奠智慧女神彌涅耳瓦。那時巴斯是羅馬英格蘭(不列顛省)的一部分,而且埃文河最初是與羅馬的邊境防禦系統結為一體的。
巴斯城 巴斯城
從公元411年起(這一年是羅馬統治結束的標誌),直到9世紀,遺址被遺棄了。巴斯在中世紀是羊毛工業的中心,從1147年起,它也是那些受風濕病折磨的人的醫療中心。巴斯也以其宗教地位的重要性而聞名,而且在1091到1206年間是主教派的活動中心。大約在1703年,安妮女王下旨重新修建温泉療養設施,很多著名的建築物應運而生。喬治王朝時巴斯已形成規劃良好,建築整齊的城市格局。在納什、伍德和艾倫三人的策劃下,巴斯變成一個最時髦和高雅的嬉水樂園,併成為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城市的主要建築和規劃發展都是在這個世紀進行的。今天,巴斯仍以其是温泉中心而聞名。按照國家有關法令,這裏已有4900座建築物被列為保護對象,有6個地段被劃為考古遺址,從而使巴斯成為英國當今最富有特色的古城之一。

巴斯城主要建築

在古建築遺址中,以羅馬浴場、水泵房和大教堂尤為著名。

巴斯城羅馬浴場

巴斯城 巴斯城
羅馬浴場在市中心,環繞温泉而建。這個温泉從三千米深的地下,每天噴出127萬立升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46.5度,既可飲用,又可治病。18世紀,人們偶然發現彌涅耳瓦女神的鍍金頭像,早已湮沒不聞的古羅馬浴場得以從新現身。經過兩個多世紀的發掘表明,羅馬浴場設有好幾個浴池,還有游泳池和暖氣加温的房間。浴池周圍布有雕塑、欄杆,浴池上方原來覆蓋着巨大的弧形拱,現僅存一些柱子,但浴池周圍還能找到拱的殘片。

巴斯城水泵房

水泵房緊挨羅馬温泉,但卻年輕得多,建成還不到二百年。別以為它是一個放抽水機的房子,在十九世紀,這是旅遊巴斯的紳士淑女們每日聚會的場所。6米高的樓頂上有精緻的雕花,巨型的格子窗户是喬治式建築的標誌。窗前一個小小的圓形噴泉,就是從前僕從取礦泉水沖茶的水源。巴斯城

巴斯城大教堂

大教堂在羅馬浴場東面的廣場上,建於15世紀,為歌特式。朝西的一面以具有許多大窗户和扇形拱頂聞名,因其窗户多,有"西方燈籠"之稱。城西北還有兩處別具一格的建築範例。一個是1754年建造的環形建築羣。它環抱着一個直徑92米的圓形廣場,由同一屋檐下的多層建築整齊環列而成。另一個是1774年竣工的王家月牙建築羣,呈弧形,長達184米,由三十幾座多層住宅在同一屋檐下整齊排列組成,在其前面形成空曠的月牙形大草坪,一條寬闊的街道把這兩組建築羣連接起來。

巴斯城巴斯修道院

巴斯城 巴斯城
説到建築之美,不能不提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它就坐落在古浴場旁邊。雖沒有倫敦西敏寺華麗,也不比約克大教堂壯觀,但它卻是同類建築中最早期的作品,有着漂亮的典型哥特式尖頂。據説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英格蘭國王埃德加(King Edgar)正是於973年在這裏加冕登基的。巴斯修道院始建於7世紀,重建於15世紀,幾經修繕至今仍在履行使命。每週日的上午,鎮上的居民尤其是老人,都會聚在這裏做禮拜,每逢節日,就會傳出唱詩班的歌聲。 修道院的外部最搶眼的是正面的石刻,許許多多天使正攀爬在通往天堂的雅各布天梯(Jacob’s Ladder)上;而內部最引人的是正前方彩色玻璃窗畫(Stained Glass),極其雄偉壯觀,大大小小一共56塊,無一例外講述的都是耶穌的故事。這種彩色玻璃窗畫的製造工藝相當複雜,在各個教堂裏卻都不可或缺,陽光從室外透窗照來,整幅窗畫的色彩便鮮活起來,籠罩着一層神聖的光暈,無論是否信奉基督,都會被這氣氛感染而肅然起敬,整個人都變得虔誠起來。

巴斯城其他建築

巴斯城 巴斯城
從古浴場一路向西北,一座座三四層的小樓整齊地排列着,淡米色外牆,灰頂,喬治亞風格,漂亮極了。由歡樂街(Gay Street)沿緩坡上行,便來到圓形廣場(The Circus)。三座弧形的建築圍成一個圓,中間是一個圓形花圃,長着幾棵巨樹,讓我不禁想起《指環王》裏的樹怪“樹鬍子”,看來魔幻故事也是有原型的。 歡樂街和圓形廣場都是老約翰伍德的作品,而西邊的皇家新月樓(Royal Crescent)則是他兒子小約翰伍德的傑作,也是整個巴斯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建築——大片碧綠的草坪上,30幢淡米色房屋連結成一座半月形建築,壯麗高雅,匠心獨具。皇家新月樓在建築史和所有的旅遊書中都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在它面前,文字和照片都太蒼白無力,根本就很難描繪它實際上帶給人的震撼。那是一種奪人呼吸的驚豔,真是美呆了。在巴斯,眾多大型活動都會選擇在這座標誌性建築前的草坪上進行,比如音樂節、焰火節、熱氣球節等等。平時這裏則是當地人鍾愛的休閒場所,常看到有人在這裏曬太陽、踢足球、玩飛盤遊戲。

巴斯城建築特色

巴斯城 巴斯城
除了中世紀地段與沿河的街道,巴斯的規劃是根據最新的原則設計的:它的街道,被規劃為直線格子,提供了遠景視野。在中心地區,這些街道成直角互相交錯。除了矗立着歌特式修道院教堂的中世紀的步行者中心,巴斯的景物可上溯到18世紀,這時期城市的顯著轉變在於它是根據帕拉弟奧原則建造的,而且其建築與自然背景是協調的。大規模的帶有大窗户的新古典紀念建築優美地融為一體。

巴斯城小城生活

巴斯城 巴斯城
真正的巴斯不僅是一座城,更是一種生活。走馬觀花四處留影的只是遊客,真正懂得巴斯的人會悠悠閒閒地在河邊散步,在草地上野餐,或是在廣場一邊看街頭藝人表演一邊怡然地喝杯下午茶。修道院前的廣場上常能看到一個扮武士的年輕藝人。他身穿羅馬式的盔甲長袍,渾身塗滿了銀粉,經常擺好姿勢長時間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讓人誤以為他是一尊雕像。當遊客半信半疑地去拉他的衣角,他又會突然做出誇張的搞怪表情嚇人家一大跳,甚是頑皮。同樣頑皮的還有埃文河上那對白天鵝,最喜歡遊客給的吐司麪包。它們高興時就去普特尼橋邊遊玩一下,跟八方賓客打個招呼,吃點東西;累了就躲回人煙比較稀少的運河,把頭埋到翅膀底下去睡一覺。偶爾也會上岸來曬曬太陽,但太容易受到打擾,所以還是在水裏的時間多些。運河邊,靠近天鵝住處有一棵樹,一年裏的其他11個月它和周圍別的樹沒什麼分別。唯獨在4月,一夜間便是一樹淺黃的花,特別好看,像是紮了滿頭的蝴蝶結。城裏其餘大部分樹都開粉花,唯有它與眾不同。瞬時那河那橋那小石屋及周圍的一切都成了它的陪襯。 巴斯的居民和那棵樹一樣,總是有些奇怪的行為給外來客以驚喜。5月的某天,從傍晚開始,全城的人都會換作羅馬人的裝扮。男人用一條布單,像披袈裟一樣裹住身體並在右肩上打個結,腰間綁條布帶;女子服裝一般分成兩段露出腰身。看起來像是用牀單,但顏色只限於純白、深藍、絳紅三種。彷彿時光倒流,全城回到羅馬時代。這是古鎮一個奇特的節日。於是就能看到“羅馬人”在星巴克喝咖啡、“羅馬人”在酒吧打枱球,很有些滑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