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布亞

鎖定
巴布亞新幾內亞全稱“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包括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俾斯麥羣島、布干維爾島等共約600餘個大小島嶼。國名由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兩部分組成,得名於島名。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南部的裏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中文名
巴布亞
拼    音
bā bù yà
所在地
南太平洋西部
島    嶼
600餘個
居    民
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

巴布亞歷史沿革

在1900年,新幾內亞島New Guinea 被分成西面的荷蘭殖民地,西北的德國殖民地和西南的英國保護國三部分。
1904: 布干維爾島和布卡島從英屬所羅門羣島轉到德屬新幾內亞
1905.11:澳大利亞接管了英屬新幾內亞
巴布亞 巴布亞
1906.9:英屬新幾內亞改稱“巴布亞領地”1920.12:德屬新幾內亞在國聯決議下由英國委任統治。
1946.12: 英國委任統治地又在聯合國下成為澳大利亞的託管地
1949.7:澳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地”
1950.3: 恩伯島Umbo、薩卡爾島Sakar和託洛基瓦島Tolokiwa 從新不列顛區改歸莫羅貝區,東中央區併入中央區,東部區和東南區合併組成米爾恩灣區
1950.11:基埃塔區更名為布干維爾區
1951.9:巴布亞的行政地位由分區轉為區;中部高地區(兼跨巴布亞地區和新幾內亞地區)在劃入塞皮克、西部和馬當區的部分土地的同時分裂為東部高地、南部高地和西部高地3個區;三角洲區併入海灣區。
1966.6:欽布區設立,由東部高地區、海灣區、南部高地區和西部高地區4區的部分地區析置;塞皮克區分成東塞皮克區和西塞皮克區;新不列顛區分成東新不列顛區和西新不列顛區
1975.9: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原有的區全部改為省
1973:恩加省設立,由南部高地省和西部高地省的部分地區合併成
巴布亞風光 巴布亞風光
1974:國家首都區從中央區中分離出來1975:布干維爾省更名為北所羅門省
1978:米爾恩灣省省會從薩馬萊遷往阿洛陶,北所羅門省省會從索哈拉遷往阿拉瓦
1989:西塞皮克省West Sepik 更名為桑道恩省
1996:北所羅門省恢復原名布干維爾省,隨後省會從阿拉瓦(Arawa)遷到布卡(Buka)。
2002.3:巴布亞新幾內亞議會通過一系列有關布干維爾省的法案,布干維爾省走向自治,12年戰爭結束。布干維爾島“革命軍”1990年宣佈脱離巴新,成立“布干維爾共和國”,並得到所羅門羣島政府的支持。
另外,1993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行政區劃圖冊》稱“西塞皮克省建於1981年,北所羅門省建於1976年,恩加省建於1973年,東新不列顛省建於1977年”。

巴布亞行政區劃

巴布亞省份

劃分為國家首都區和19個省,其中布干維爾省是自治省。
省 Province C2000.7.9 面積(Km2) 首府
國家首都區 National Capital District 252,469 240 莫爾茲比港 Port Moresby
中央 Central 183,153 29,500 莫爾茲比港 Port Moresby
巴布亞地理位置 巴布亞地理位置
海灣 Gulf 105,050 34,500 凱里馬 Kerema 米爾恩灣 Milne Bay 209,054 14,000 阿洛陶 Alotau
北部 Oro (Northern) 132,714 22,800 波蓬德塔 Popondetta
西部 Western 152,067 99,300 達魯 Daru
南部高地 Southern Highlands 544,352 23,800門迪Mendi
西部高地 Western Highlands 439,085 8,500 芒特哈根 Mount Hagen
東部高地 Eastern Highlands 429,480 11,200 戈羅卡 Goroka 欽布 Simbu (Chimbu) 258,776 6,100 孔迪亞瓦 Kundiawa
恩加 Enga 289,299 12,800瓦巴格Wabag
莫羅貝 Morobe 536,917 34,500 萊城Lae
馬當 Madang 362,805 29,000 馬當 Madang
東塞皮克 East Sepik 341,583 42,800 韋瓦克 Wewak
巴布亞風光 巴布亞風光
桑道恩 Sandaun (West Sepik) 185,790 36,300瓦尼莫Vanimo 馬努斯 Manus 43,589 2,100 洛倫高 Lorengau
西新不列顛 West New Britain 184,838 21,000 金貝 Kimbe
東新不列顛 East New Britain 220,035 15,500 拉包爾 Rabaul
新愛爾蘭 New Ireland 118,148 9,600 卡維恩 Kavieng
幹維爾 Bougainville(North Solomons) 141,161 9,300 阿拉瓦Arawa
巴布亞新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5,130,365 462,840 莫爾茲比港

巴布亞其他信息

馬努斯省位於俾斯曼羣島,東西不列顛省位於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省位於新愛爾蘭島,布干維爾省位於布干維爾島。其它各省位於新幾內亞島東部,其中米爾恩灣省屬島較多。

巴布亞外交

對外奉行中立政策,主張各國和平相處,增加經濟往來和合作,致力於南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1991年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觀察員,1992年被接納為不結盟運動正式成員,1993年11月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994年7月成為東盟地區論壇成員。巴新於1998年在其首都設立APEC中心,旨在推動和協調APEC成員與南太島國的經貿合作,促進發達成員提供更多的援助。近年來,巴新政府在繼續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南太平洋國家和歐美國家發展關係的同時,把外交重點進一步轉向東亞和東南亞各國。2002年索馬雷政府上台後,大力鼓勵出口和吸引外來投資,制定“以出口帶動復甦的經濟發展戰略”,主張以“有選擇性的交往”作為外交政策的主軸,強調“面向北方,積極參與南太地區事務”。巴新迄今已同69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巴布亞名稱由來

巴布亞貨幣 巴布亞貨幣
巴布亞島一名,其由來有兩種説法:①1526年葡萄牙人梅內塞斯從馬六甲駛往馬魯古羣島,但海風把船吹到一無名之地,人便稱這塊陸地為巴布亞。源出馬來語tanahpepua一詞,意即捲髮人的土地。②早期葡萄牙人到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地?回答是巴布亞,他們便把巴布亞種族名稱當地地名。種族名稱來源於馬來語papuvah(捲髮)或pua-pua(暗棕色)。指島上主要居民巴布亞人的頭髮和膚色。新幾內亞島,亦稱伊裏安島。1526年為葡萄牙探險家若熱·德梅內澤所發現。1545年葡萄牙人奧爾蒂斯·德雷特斯到達該島北部,見當地居民膚色和氣候亦大致相仿,故取名新幾內亞。從此就稱這裏為巴布亞新幾內亞。1884年,英、德瓜分伊裏安島東半部和附近島嶼。1906年,英將英屬部分交澳大利亞管轄,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1946年聯大決議委託澳託管。1973年,巴布亞新幾內亞成立自治政府。1975年9月16日宣告獨立,成立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

巴布亞國家介紹

巴布亞組成

巴布亞 巴布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全稱“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包括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俾斯麥羣島、布干維爾島等共約600餘個大小島嶼。國名由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兩部分組成,得名於島名。巴布亞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份,包括西部新幾內亞的一部分和附近島嶼,一直都有分離活動,要求從印度尼西亞獨立。在殖民地時代,巴布亞被稱為荷屬幾內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巴布亞(亦稱伊裏安島或新幾內亞島)的面積為78.5萬平方千米。

巴布亞民族信仰

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

巴布亞地理氣候

巴布亞 巴布亞
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南部的裏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巴布亞經濟情況

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索馬雷已經毫無疑問的成為巴新自1975年獨立以來首位完成五年任期的總理。2002年8月索馬雷當選為巴新總理,在索執政的五年間,巴新經濟發展穩定,通貨膨脹降低,外匯儲備達到歷史最高。
1、巴新經濟穩定增長。至2007年,巴新已連續四年經濟增長率超過人口增長率。
2、通貨膨脹降低。從2002年的11.8%降至2005年的1.7%。3、基納兑換美元匯率升值。2002年對美元的匯率為1基納兑換20美分,升值為1基納兑換33美分。
4、利率降低。貸款利率從2002年的12%降至2006年的6%。5、政府借款從2002年底佔GDP的71.8%降至2006年底預計佔GDP的42.5%。
6、政府預算赤字從2002年45000萬基納(佔GDP的3.9%)降至2006年財政收支平衡。
7、外匯儲備達到歷史最高點,為14.8億美元。
8、2002年至今,巴新就業率上升了20%。

巴布亞巴布亞人風采

巴布亞 巴布亞
印度尼西亞的伊裏安查亞省中部,居住着巴布亞人,它是歐洲科學考查團於一九三八年發現的。巴布亞人被發現時,男子的唯一衣着就是“柯特卡”,即用當地某種幹了的植物稈子做成的圍兜,圍兜上端狹小,用細繩系在腰上。女人只穿植物纖維織成的短裙。極大多數婦女的背後,都吊着一個編織的袋子,袋子上端套在頭上,用它來攜帶嬰兒、裝蔬菜以及其他物品,甚至活的小豬。這種“兜子”也是婦女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巴布亞人住的是二米半深、三至四米高的茅屋,沒有窗子,入口是一個半圓形的洞孔,進屋時要蹲着身子才能鑽進去。屋子中間是一個爐灶,不是用來燒飯,而是用於夜間取暖和驅趕蚊子。在巴布亞族內,人們是一家一户地獨立生活的,然而晚上睡覺時,女子及孩子睡在一些茅屋裏,男子則睡在另一些茅屋裏。巴布亞人很好客。當客人到來時,他們就在廣場上奔跑,一面哼着單調的歌曲,一面大聲嚷嚷。來回跑幾次,歡迎儀式就告結束,然後拿出他們喜愛的菜餚——土灶裏烤的豬肉款待客人。巴布亞人制作烤豬肉時,要舉行全村人蔘加的儀式。首先,他們把幾頭拼命嚎叫着的豬拖到廣場,其中一人揪注豬耳朵,另一人抓住豬後腿,兩人把豬舉到空中,第三人彎弓射箭,鋒利的竹箭正好穿進豬的心臟。接着,婦女們把塊根植物和切得很薄的豬肉放在燒紅的石頭上,蓋上草和香蕉葉,澆上水,使其產生蒸氣。這時,人們就圍坐在篝火旁邊,聊天、抽煙、講故事

巴布亞文化發展

大洋洲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分佈在新幾內亞島及其附近島嶼上。巴布亞是歐洲航海家對島上居民的稱呼,原意為毛髮叢生的人。該文化約始於1萬年前,延續至19世紀,部分山區則延續至今。經濟以園藝農耕為主,種植芋頭、香蕉等,養豬。居民聚族巢居,或在地上用藤本植物織成席牆覆以茅頂居住。使用簡陋的陶器,石錛、石斧等工具已有磨光的刃部。處在原始氏族社會階段。

巴布亞民俗習慣

巴布亞生活

巴布亞 巴布亞
巴布亞地處赤道附近,因為熱帶生活較易,巴布亞雖落後,但巴布亞人並不在意,因此過的是一種懶散的生活,樂天知命是他們的生活態度。在這種懶散生活下,巴布亞唯一認真願做的事是談戀愛。巴布亞人早熟,在我們看來,十一二歲的人還是毛頭小夥子,但是在巴布亞已經是大人了,也已是談戀愛的高手了。既然戀愛,就要示愛,巴布亞人求愛有兩種方法,一是咬鼻子,另一是咬睫毛。兩種求愛都是咬得愈深表示愛得愈深,因此巴布亞的年輕人有兩個特徵,一是鼻子被咬得稀巴爛,二是人人沒有眼睫毛。鼻子被咬得鼻破血流是常事。在巴布亞鼻破血流,不但不是沒有面子的事,還是很值得自誇的事,也是一種幸福。如果注意看,就會發現,破鼻子的一定是男人,咬鼻子的一定是女人,因為在這個島國,男人無權向女人求愛,主動求愛、主動展開追求的一定是女人,因此只有女人咬男人鼻子的事,沒有男人咬女人鼻子的事。就那樣,很多男人成了破鼻子。

巴布亞愛情

巴布亞女郎的這種咬鼻子求愛,常常是冷不防的、突擊式的,一個小夥子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會被後趕上來的美嬌娘咬一口,這在大街上是常見的事。如果到了鄉村,還有女郎追着小夥子咬的,因為那個小夥子不願領這個美人的情,只好捂着鼻子以逃為上。咬睫毛與咬鼻子相同,都是女郎向年輕小夥子求愛的方法,很可能是巴布亞小夥子的鼻子被天天咬來咬去,鼻子受不了,鼻子爛了,所以要換一個地方咬,就咬到了眼睫毛上去。也是基於同一個原因,咬得愈深表示愛得愈深,小夥子有時連眼睫毛也一起被咬下來,因此巴布亞的小夥子不光有個爛鼻子,而且常常沒有眼睫毛。

巴布亞飲食習慣

巴布亞風情 巴布亞風情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男女老幼都吃檳榔,有客人來,也拿出檳榔來招待。他們在烹調方面,任何食物不是放在鹽水裏煮,就是放入油鍋裏炸熟了吃。他們還喜歡吃用蕉葉裹着燻熟的魚。他們的主要食品是番薯、芋頭、沙殼米、椰子和香蕉。  在農村和高原地區,婦女一般都不穿上衣。住在城裏的人受西方影響較大,因此生活和衣着方面比較文明。婦女普遍都抽煙。在農村,人們都抽用舊報紙捲成的煙絲。男人都喜歡喝酒,特別是啤酒,往往一個人可以連續喝幾十瓶。因此酗酒現象在這個地區普遍存在。針對這個現象,政府採取了消極措施,即限制酒店的營業時間,並規定酒醉後在街上亂跑和鬧事的,要罰款或坐牢。

巴布亞半島戰役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澳盟軍於1942年7月~1943年1月在新幾內亞的巴布亞半島與日軍進行的作戰。中途島海戰後,日軍仍企圖攻佔新幾內亞戰略要地莫爾茲比港,以切斷美澳交通線。1942年7月11日,日軍大本營命令陸軍第17集團軍(司令為百武晴吉中將)攻佔莫爾茲比港及新幾內亞東部要地,海軍在米爾恩灣等地登陸,策應陸軍作戰。7月21日,日陸軍南海支隊先遣隊約2000人在巴布亞半島北部布納附近登陸,29日攻佔科科達及附近機場。8月中旬,支隊主力登陸,日軍在島上的兵力增加到1.3萬人。25日,日海軍在米爾恩灣登陸,遭美軍反擊,9月5日撤回拉包爾。南海支隊則越過海拔2000米的歐文·斯坦利嶺,9月16日進抵莫爾茲比港東北50公里處。日軍為首先奪取瓜達爾卡納爾島,推遲攻佔莫爾茲比港的時間。26日,南海支隊奉命退卻。澳軍乘機反擊。10月下旬,日軍退過歐文·斯坦利嶺,在戈納、布納之間16公里海岸上建立灘頭陣地。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D.麥克阿瑟調集澳軍和美軍兵力約3萬餘人,增援巴布亞半島。日軍大本營為加強所羅門羣島和新幾內亞東部防禦,於11月9日組建第18集團軍(司令為安達二十三中將)駐守新幾內亞;組建第8方面軍(司令為今村均中將)統一指揮第17、第18集團軍。11月16日,盟軍地面部隊在T.布萊米上將指揮下發起反攻,經激戰於12月9日攻克戈納,14日攻克布納。日軍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於次年1月13日奉命向萊城和薩拉馬瓦撤退,殘部於22日停止抵抗。此役,日軍損失約1.2萬人,盟軍傷亡8300多人。盟軍在巴布亞半島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軍佔領莫爾茲比港的企圖。

巴布亞新幾內亞

巴布亞簡介

巴布亞企鵝 巴布亞企鵝
又名伊裏安島,面積78.5萬千米2,僅次於格陵蘭島,為世界第二大島。島上居民絕大部分是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全島多山,大部分的山地、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沿海多沼澤和紅松林。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全島皆屬高温多雨的熱帶氣候,各月温度均在27℃左右,但山地的氣候隨高度而變化。伊裏安島的經濟一向以農業為主,山芋、馬鈴薯、芋頭等作物和香蕉是主要食品,經濟作物有椰子、橡膠可可咖啡等。此外林業和採礦業也有一定地位,加工業很薄弱,僅有一些農產品加工等。沿海有少數中小城市和港口,廣大內地及山區很少開發。伊裏安島以東經141°為界,東半部為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半部稱伊裏安查亞,是印度尼西亞的領土。

巴布亞地理

全島略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2400千米,中部最寬處640千米。面積約78.5萬平方千米,連同沿海屬島在內共81.8萬平方千米。全島多山。中部羣山盤結,自西北伸向東南,形成連綿延續的中央山脈。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島。彙集西部的高聳山脈,總稱為雪山山脈,其中最高峯為查亞峯(舊稱卡斯滕士峯),海拔5030米,為大洋洲最高點。東段為馬勒山脈,山勢向東逐漸降低,而後再向東南延伸,形成巴布亞半島的歐文·斯坦利嶺。全島不少山峯都是死火山錐。部分山區近期還發生火山噴發,並有頻繁的地震。這些東西向的高大山嶺,到處懸崖峭壁,道路崎嶇,成為全島南北交通的巨大障礙。在中部山脊的南北兩側,有寬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其中尤以南部的裏古-弗萊平原為最大,有廣闊低平的沿海沼澤和紅樹林。海岸曲折,多港灣。沿海有許多由於火山作用或珊瑚礁形成的島嶼。較大的河流都發源於中部山區,分由南北坡地流注海洋。主要河流在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馬克姆河,在南部有迪古爾河和弗萊河。這些河流上游坡陡流急,挾帶大量泥沙,在中下游兩岸形成大小不等的沖積平原。

巴布亞自然資源

新幾內亞島的陸棲動物較豐富,兼有亞、澳兩大陸的動物種類,從有袋類(多為樹棲有袋類)和單孔類到齧齒類直到野犬、野豬之類都有。本島又以鳥類眾多而著稱於世,被稱為鳥類的樂園。隱藏在密林中的食火雞頭頂有堅硬的冠狀突起,頸下有肉垂,怕光,早晚出來覓食,是體形較大的鳥類。極樂鳥(又名風鳥)色調極為顯明,雄鳥羽翮美麗為鳥類中所少見。鳴禽類中的園丁鳥築巢於特殊的“園亭”,羽毛也很奇異。最特殊的是營冢鳥,它們不親自孵卵,而是將卵產在腐爛的樹葉或泥土堆裏,靠陽光和腐爛有機物的熱能孵化。爬蟲類和兩棲類在島上分佈較普遍。以大約786,000平方千米的熱帶土地,新幾內亞有巨大的生態價值:11,000種植物;幾乎600種獨特的鳥,包括天堂鳥;超過400種兩棲動物;455種蝴蝶;包括bondegezou,Goodfellow's樹袋鼠,Huon樹袋鼠,long-beaked針鼴,tenkile高山鼠,cuscus和possums等有袋動物;和各式各樣的哺乳動物。大多數物種,至少它們的起源,與直到相當最近地質時期是一部分的同樣大片陸地的澳洲大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