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結盟運動

鎖定
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它成立於冷戰時期的1961年9月,現有120個成員國、17個觀察員國和10個觀察員組織。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人口總和佔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國際社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中國於1992年9月成為其觀察員國。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不與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結盟的外交政策。不結盟運動定期舉行首腦會議。2016年9月13日,第17屆不結盟運動峯會高官會議開幕。 [1]  不結盟運動定期舉行首腦會議,已經舉辦了18次。
中文名
不結盟運動
外文名
Non-Aligned Movement/NAM
成立時間
1961年9月1日
成    員
120個
觀察員國
17個
觀察員組織
10個
宗    旨
獨立、自主和非集團

不結盟運動組織簡介

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會談,針對當時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抗殃及廣大中小國家的情況,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9月,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自成立以來,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持各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捍衞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鬥爭。
不結盟運動的成立是發展中國家走向聯合自強的新開端,在支持和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和經濟發展、維護成員國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
進入21世紀,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不結盟運動嘗試對自身進行重新定義。在新形勢下,不結盟運動着重強調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邊主義等原則,併為來自不發達地區的成員國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權益。
不結盟運動不設總部,無常設機構,無成文章程。自1970年起,首腦會議會期制度化,每三年舉行一次。不結盟運動各種會議均採取協商一致的原則。如有分歧,各成員國可採取書面形式向主席國正式提出保留意見,以示不受有關決議或文件的約束。
不結盟運動現有120個成員國 [2]  、17個觀察員國和10個觀察員組織(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結盟運動;2006年5月接納其觀察員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加兩國為新成員;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會成為觀察員)。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和佔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國際社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係,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並於1992年9月正式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

不結盟運動成員與組織機構

不結盟運動現有120個成員,不設總部,無常設機構,無成文章程。通常每3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和部長級會議。協調局由1973年第4次首腦會議決定成立,主要協調各國在聯合國內的立場,一般每月在紐約召開一次,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召開會議。不結盟運動各種會議均採取協商一致原則。遇有不同意見,各成員國可以書面形式向主席國正式提出保留,以示不受有關決議或文件的約束。烏干達自2024年擔任不結盟運動主席國,任期3年。 [11] 

不結盟運動歷史沿革

“不結盟”一詞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斯里蘭卡發表的一場演説中。尼赫魯將一年前中國總理周恩來為處理中印兩國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基礎。之後在1955年舉行的萬隆會議上,與會的29個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願意捲入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而將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自主、消除貧窮和經濟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7月,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在南斯拉夫舉行會議,三國領袖共同宣言反對把“世界分成強有力的國家集團”。在四年後的第1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這三位領袖又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加納總統恩克魯瑪在紐約會晤磋商建立美蘇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勢力。
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阿富汗五國發起的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終於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共有25個國家的首腦參與了會議並通過了《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標誌着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3]  會議簽訂了國際性的裁軍條約,消除經濟不平衡,廢除國際貿易中心的不等價交換。同時宣言還明確表態支持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以及爭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於1964年10月在埃及開羅舉行,此時的成員國已經增加到47個,大部分是來自亞洲和非洲新取得獨立的民族國家。這次會議除了重申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立場外,將焦點放在了以巴衝突以及印巴衝突之上。
第三次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是於1970年9月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這次會議發表的宣言與前兩次不同,着重批評美國和蘇聯(而不再是英國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霸權主義,儘管受到了來自蘇聯的強大壓力,會議最終還是通過了《盧薩卡宣言》,宣稱“超級大國之間的恐怖均勢沒有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和平與安全”,並指責兩個超級大國粗暴干涉別國內政,甚至採取武力顛覆別國政府等手段。
第四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於1973年9月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由於正逢世界石油危機,經濟問題成為會議焦點。但是這時的不結盟運動其實已經開始被邊緣化,一些出產石油的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已經躋身前次會議所稱的“富國”行列。
到第六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舉行時,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許多國家雖然依然表示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政治的考慮:例如古巴始終是蘇聯忠實的盟友、越南戰爭中一些中東、東南亞的國家倒向美國;甚至連運動的創始國之一的印度,也開始倒向蘇聯。在古巴舉行的這次會議上,因柬埔寨(當時被越南佔領)的地位問題發生了爭執,導致緬甸最終決定退出不結盟運動。
冷戰結束之後,不結盟運動其實已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各國的重心都紛紛從冷戰時期的政治領域,轉移到了經濟領域,後冷戰時期的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組織,例如22國集團等,已經在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方面,發揮着比不結盟運動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巴西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都不是不結盟運動的正式會員;但他們在22國集團中都擔當着重要的領導角色。
第13次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是於2003年2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這次會議的焦點是伊拉克問題。即將下台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南非總統姆貝基等人都發言表示反對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會議最後還通過了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決議。
2012年8月29日至31日於伊朗德黑蘭舉行的第16次不結盟運動峯會受到歐美國家的阻擾,但是伊朗依然成功召開,120國代表團抵達參與,10天后,9月7日加拿大以伊朗人權紀錄不佳與發展核武為由宣佈斷交。

不結盟運動歷次會議

日期
國家
城市
1st
1961/11/1-6
2nd
1964/10/5-10
3rd
1970/11/8-10
4th
1973/11/ 5–9
5th
1976/8/16–19
6th
1979/11/3–9
7th
1983/4/7-12
8th
1986/11/1–6
9th
1989/11/4–7
10th
1992/11/1–6
印尼
11th
1995/10/18–20
12th
1998/11/2–3
13th
2003/2/20–25
14th
2006/11/15–16
15th
2009/7/11–16
16th
2012/8/26–31
17th
2016/9/13–18

不結盟運動歷任主席

屆次
姓名
國家
就任
離任
1
1961
1964
2
1964
1970
3
肯尼思·卡翁達
1970
1973
4
1973
1976
5
斯里蘭卡
1976
1978
6
1978
1979
7
古巴
1979
1983
8
印度
1983
9
1983
1986
10
羅伯特·穆加貝
1986
1989
11
1989
1990
12
1990
1991
塞吉多·巴伊拉莫維奇
1991
13
1991
14
1991
1992
15
多布里察喬西奇
1992
16
印尼
1992
1995
17
1995
1998
18
1998
19
納爾遜·曼德拉
1998
1999
20
1999
2003
21
馬哈蒂爾
馬來西亞
2003
22
巴達維
2003
2006
(7)
古巴
2006
2008
23
2008
2009
24
埃及
2009
2011
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代理)
2011
2012
25
2012
26
內賈德
伊朗
2012
2013
27
2013
2016
28
委內瑞拉
2016
2019

不結盟運動產生經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民族獨立國家為擺脱大國控制,避免捲入大國爭鬥,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採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
1955年的萬隆會議本着“求同存異”原則,通過了團結反帝的綱領,顯示了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巨大力量,給不結盟運動以思想啓示和政治推動。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J·B·鐵托、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島會晤,正式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隨後,印尼總統蘇加諾、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加納總統K·恩克魯瑪等政治活動家也積極倡導不結盟運動。
不結盟運動 不結盟運動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阿富汗5國發起,在開羅舉行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籌備會議,有20個國家參加。
會議明確規定了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的5個條件:
①奉行以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為基礎的獨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獨立運動;
③不參加大國軍事同盟;
④不與大國締結雙邊軍事協定;
⑤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

不結盟運動宗旨原則

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持各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捍衞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和霸權主義;呼籲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1] 

不結盟運動組織性質

不結盟運動是一個十分鬆散的國際組織,它不設總部及常設機構,起初甚至沒有定期的會議機制,直到後來才規定每3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並由會議舉辦國擔任主席國,任期也是3年。

不結盟運動主要活動

首腦會議是不結盟運動最重要的活動形式,到2006年已經舉行了14次會議;其次是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三年舉行一次。
不結盟運動的發展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如外部勢力的干擾、內部的矛盾和糾紛、許多成員國存在嚴重的經濟困難。
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總統鐵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阿富汗五國發起的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終於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共有25個國家的首腦參與了會議並通過了《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要求籤訂國際性的裁軍條約,消除經濟不平衡,廢除國際貿易中心的不等價交換。同時宣言還明確表態支持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國的民族解放鬥爭,以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1989年9月的第9次首腦會議,提出對不結盟運動的戰略和策略作重大調整,同時實現自身的現代化。不結盟運動反映了第三世界國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運,維護和平、致力發展的歷史潮流,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5月4日,不結盟運動舉行應對新冠肺炎視頻峯會並通過政治宣言,重申支持多邊主義,支持世衞組織在全球抗疫中的領導作用,並呼籲各國加強團結合作,有效應對疫情。2021年7月13日至14日,第19次部長級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2021年10月11日至12日,紀念不結盟運動成立60週年高級別會議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 [8] 

不結盟運動歷次首腦會議

不結盟運動第一次

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原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倡議下,第一次首腦會議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了,25個國家的政府首腦齊聚一堂,正式宣告了不結盟運動的誕生。

不結盟運動第二次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開羅舉行,此時的成員國已經增加到47個,大部分是來自亞洲和非洲新取得獨立的民族國家。這次會議除了重申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立場外,將焦點放在了巴以衝突以及印巴衝突之上。會議通過了《和平和國際合作綱領》。

不結盟運動第三次

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這次會議發表的宣言與前兩次不同,着重批評美國和蘇聯的霸權主義,儘管受到了來自蘇聯的強大壓力,會議最終還是通過了《關於和平、獨立、發展、合作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盧薩卡宣言》(簡稱《盧薩卡宣言》),宣稱“超級大國之間的恐怖均勢沒有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和平與安全”,並指責兩個超級大國粗暴干涉別國內政,甚至採取武力顛覆別國政府等手段。宣言強烈呼籲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會議另外還通過了《關於不結盟和經濟發展宣言》。盧薩卡會議的另一項重大成果是促進了不結盟運動的進一步組織化、制度化。會議決定建立常設的部長級協調局和不結盟國家駐聯合國代表協調局,規定此後每三年召開一次首腦會議,東道國首腦會議主席和不結盟運動的發言人,負責在聯合國大會等國際論壇上闡述不結盟國家的觀點等。

不結盟運動第四次

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由於正逢世界石油危機,經濟問題成為會議焦點。但是這時的不結盟運動其實已經開始被邊緣化,一些出產石油的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已經躋身前次會議所稱的“富國”行列。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經濟宣言》和《經濟合作行動綱領》等,並決定在紐約成立協調局作為常設機構,以協調各成員國在聯合國內的立場。

不結盟運動第五次

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舉行。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經濟宣言》和《不結盟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合作行動綱領》等。

不結盟運動第六次

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會議發表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宣言》。到第六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舉行時,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許多國家雖然依然表示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政治的考慮:例如古巴始終是蘇聯忠實的盟友、越南戰爭中一些中東、東南亞的國家倒向美國;甚至連運動的創始國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質疑與蘇聯的關係曖昧。在古巴舉行的這次會議上,因柬埔寨(當時被越南佔領)的地位問題發生了爭執,導致緬甸最終決定退出不結盟運動。

不結盟運動第七次

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經濟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體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

不結盟運動第八次

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舉行。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經濟宣言》《關於南部非洲特別宣言》和《哈拉雷裁軍呼籲書》等文件。

不結盟運動第九次

1989年9月4日至8日再次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經濟問題成為此次會議關注的焦點。與會各國提出了開啓南北對話以改善發展中國家地位及加強南南合作等主張。會議通過了一項宣言和40個專題性政治和經濟文件。

不結盟運動第十次

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會議通過了《雅加達文告》《最後文件》以及關於索馬里、外債、人口、非洲基金、糧食安全、國際合作和聯合國改革等7個決議。

不結盟運動第十一次

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哥倫比亞海濱城市卡塔赫納舉行。會議通過了《最後文件》,要求建立一個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國際法則為基礎的新國際秩序

不結盟運動第十二次

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舉行。會議發表了《德班宣言》。

不結盟運動第十三次

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這次會議的焦點是伊拉克問題。即將下台的原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原南非總統姆貝基等人都發言表示反對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會議最後還通過了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決議。會議通過了《最後文件》《吉隆坡宣言》和關於伊拉克問題以及巴勒斯坦問題的兩項聲明。
冷戰結束之後,不結盟運動其實也已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各國的重心都紛紛從冷戰時期的政治領域,轉移到了經濟領域,後冷戰時期的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組織,例如二十二國集團等,已經在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方面,發揮着比不結盟運動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巴西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都不是不結盟運動的正式會員;但他們在22國集團中都擔當着重要的領導角色)。

不結盟運動第十四次

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與會各國就如何使不結盟運動重現生機,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以及聯合國改革、中東形勢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會議通過了《關於當前國際形勢下不結盟運動的目的、原則和作用的宣言》等5個文件。

不結盟運動第十五次

2009年7月15日在埃及紅海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召開。 [4]  中國作為觀察員國參加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世界團結、和平發展”。通過了會議最終文件和行動綱領《沙姆沙伊赫宣言》,闡述了不結盟運動對國際政治和經濟問題的立場和看法。

不結盟運動第十六次

2012年8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主題是“聯合全球治理,促進世界和平”。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與會代表成員國家分別就不結盟運動面臨的挑戰、聯合國改革、巴勒斯坦問題、伊朗核問題以及敍利亞危機等熱點議題展開討論,並通過了指導不結盟運動未來3年發展方向的最後文件。

不結盟運動第十七次

2016年9月17日至18日在委內瑞拉舉行,峯會通過了指導不結盟運動未來3年發展的《瑪格麗塔島宣言》。輪值主席國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表示,不結盟運動將繼續推動世界向多極化和“去帝國主義”方向發展。 [1] 
不結盟運動共舉行了17次首腦會議和18次部長級會議。第18次首腦會議將於2019年在阿塞拜疆舉行。 [5] 

不結盟運動第十八次

2019年10月2日至2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峯會通過了指導不結盟運動未來發展的巴庫宣言,強調將進一步增強該組織的活力和效率,推動多邊主義,促進地區和平與發展。
本屆峯會主題為“堅持萬隆精神 積極應對當今世界挑戰”,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峯會。阿塞拜疆在會上接替委內瑞拉成為該組織輪值主席國,任期至2022年。 [6] 

不結盟運動第十九次

2024年1月,據外交部網站,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佈: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將於1月15日至24日應邀赴烏干達出席不結盟運動第19次峯會、第三屆南方首腦會議,並訪問阿爾及利亞、喀麥隆、坦桑尼亞。 [10] 

不結盟運動同中國的關係

中國為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國,重視發展和加強與不結盟運動的關係。1992年9月,國務委員兼外長錢其琛應邀率團出席了在雅加達舉行的第10次首腦會議。會上,中國正式成為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國。中國派團出席了此後歷次首腦會議及協調局部長級會議,並同不結盟運動成員在聯合國保持着經常磋商與合作。2006年9月,楊潔篪副外長率團出席在古巴哈瓦那舉行的第14次首腦會議。2009年7月,何亞非副外長率團出席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第15次首腦會議。2011年5月,翟雋副外長率團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16屆部長級會議暨不結盟運動成立50週年紀念會議。2012年8月,馬朝旭部長助理率團出席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第16次首腦會議。2016年9月,中國政府拉美事務特別代表殷恆民大使率團出席在委內瑞拉瑪格麗塔島舉行的第17次首腦會議。2019年10月,駐阿塞拜疆大使郭敏率團出席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第18次首腦會議。2021年7月,駐阿塞拜疆大使郭敏以視頻方式出席第19次部長級會議。2021年10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向紀念不結盟運動成立60週年高級別會議發表講話。 [7]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