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巨髎

鎖定
巨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手足陽明、陽蹻之會。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面動、靜及眶下動、靜脈的分支。主治口眼喎斜 [3]  ,眼瞼瞤動,鼻塞,鼻衄,齒痛,以及三叉神經痛等。斜刺或平刺0.3~0.5寸。艾條灸3~5分鐘。
中文名
巨髎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歸    經
足陽明胃經
功    能
清熱熄風,明目退翳
主    治
口眼歪斜,眼瞼瞤動等
操    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主要配伍
配合谷穴治齒痛

巨髎名稱釋義

1 巨髎。巨,大也,形容穴內氣血場覆蓋的區域巨大。髎,孔隙。該穴名意指胃經天部濁氣化雨冷降歸於地部。本穴物質為四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行至本穴後散熱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處天之上部(頭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蓋的區域大,名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細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為之髎,故名。
2 蹺脈足陽明之會。本穴物質既有天部之氣又有地部之水,氣血物質同合蹺脈陰陽相濟之性,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 [1] 

巨髎功能作用

冷降胃濁。

巨髎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巨髎定位

巨髎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巨髎解剖

淺層為上唇方肌,深層為犬齒肌;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

巨髎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瞤動,鼻出血,齒痛,唇頰腫。

巨髎操作

刺法:
1 直刺0.3~0.6寸,局部酸脹;
2 向頰車方向透刺治療面癱等;
3 針尖向同側四白穴或瞳子方向透刺,可治療面癱、近視等。
灸法:温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巨髎臨牀運用

現代衝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牙痛、鼻炎等。

巨髎配伍

配合谷穴治齒痛;配地倉穴,頰車穴治口歪。

巨髎功效

清熱熄風,明目退翳 [2] 

巨髎附註

足陽明胃經與陽蹺脈交會穴。巨髎穴蹺脈足陽明之會。
參考資料
  • 1.    (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學苑出版社,2007年7月
  • 2.    梁繁榮.《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7月
  • 3.    沈雪勇.經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