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巨姓

鎖定
漢族罕見姓氏。漢代有巨武,荊州刺史,巨覽,官府掾吏;宋代有巨師古,軍隊統制,巨光遠,嘉定進士,巨然,著名畫家;遼代有巨構,平谷人,橫海軍節度使;明代有巨敬、巨鯨,御史;清代有巨文彬,河南確山縣教諭;巨來,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據説,鉅子的後代中有一部分人為了表達對先輩的敬仰和緬懷便以巨為自己的姓氏,類似以官職為姓氏的類型。
中文名
巨姓
qǔ/jù
源    流
子姓、戰國時魯國鉅子等
得姓始祖
封鉅、微子啓、巨毋霸
郡    望
豫章、溧陽、乾縣
歷史名人
巨覽 巨師古 巨國桂

巨姓歷史發展

巨姓基本介紹

巨
巨[巨、鉅、鉅,讀音作qǔ(ㄑㄩˇ),亦可讀作jù(ㄐㄩˋ)]

巨姓姓氏源流

巨(Jù)姓源出有:
  •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西周初期宋國開國君主微子啓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該支巨氏源出西周初期宋國微子之後,時為巨毋氏、巨辰經氏。在巨毋氏、巨辰經氏的後裔子孫,後來大多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巨氏,世代相傳,一直到兩漢時期還有複姓巨毋氏族人。據史籍《前漢·王莽傳》記載:“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毋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在史籍《後漢·光武紀》中則稱作“巨無霸。”巨毋霸的後裔子孫以祖為榮,多稱巨毋氏。到了王莽政權滅亡後,巨毋氏族人中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巨氏者,世代相傳。這在典籍《廣韻》中有記載:“漢有巨武,為荊州刺史。”在家譜文獻《何氏姓苑》中也記載:“巨氏出南昌。”
子姓巨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啓、巨毋霸為得姓始祖,正確的姓氏讀音作jù(ㄐㄩˋ)。
  •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之師封鉅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著名學者應劭在《集解》中的記載:“封鉅,黃帝師。”傳説,黃帝之師,是胙土為姓,他當時封在豐沮,所以他起名叫封鉅。在封鉅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為封鉅氏,後分衍為封、鉅氏。鉅氏一族再後又省去“釒”旁,簡改為巨氏,世代相傳,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姬姓巨氏族人大多尊諷封鉅為得姓始祖,正確的姓氏讀音作qǔ(ㄑㄩˇ)。
  • 源流三
源於戰國時魯國鉅子之後。據《中國姓氏詞典》記載,源於戰國時魯國鉅子之後。鉅子是墨家組織首領的稱呼。墨家是先秦時代罕見的有嚴密的組織和鮮明的宗旨的學派,也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武裝團體。墨家組織由魯國的墨子創建而成,據《淮南子·泰族訓》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並且在墨子死後一直存在。墨家學派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宗旨是“為義”,墨家成員都稱為“墨者”,其首領稱為“鉅子(鉅子)”,具有絕對的,職位在集團內部推舉轉讓產生,類似堯舜時期的禪讓制,而墨家第一人鉅子就是創始人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lí),也作禽滑釐是第二任鉅子。墨家紀律嚴明、不徇私情,即使身為首領的鉅子也不例外,《呂氏春秋·去私篇》中有一段記載可作為最好的例證:“墨者鉅子腹,居秦,其子殺人。惠王曰:‘先生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誅矣。’腹對曰:‘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王雖為賜,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遂殺其子。”墨家鉅子嚴於律己,在組織中享有極高的威望,而墨家子弟也甘心聽命於鉅子,很多人甚至為了實施墨家的主張而不惜捨身行道。
據《莊子·天下篇》載:“以鉅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冀得為其後世,不絕。”
  •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太平天囯時期軍制官吏巨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清朝咸豐元年(太平天囯元年,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了金田起義,發起了舉世聞名的太平天囯運動。清咸豐三年(太平天囯三年,公元1853年)農曆3月,太平軍攻陷南京後,改名天京,定為首都。清咸豐六年(太平天囯六年,公元1856年)左軍主將翼王石達開破清軍江南大營;天京解圍。當年農曆9月天京事變,太平天囯內訌,諸王互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清咸豐七年(太平天囯七年,公元1857年)農曆6月,石達開出走,建國元勳俱盡。翼王石達開在率軍遠征西南後,設立了“巨帥”一職,由驍勇善戰之中級將領擔任,統軍一師(兩千五百人),類如前鋒部隊的首領。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囯十三年,公元1863年)農曆6月,石達開十五萬遠征兵馬全軍盡沒,石達開在大渡河旁投降後被清軍殺害。少數將領逃回天京。清同治三年(太平天囯十四年,公元1864年)農曆7月天京陷落後,有太平軍朱氏巨帥率數百殘軍遷逃至蘇、浙、皖三省交界的諸多南姓發源地溧陽地區藏匿,號稱“三棵銅炮闖九關,巨帥立祖天目山,景色壯麗碧玉簪,寒光亭下水如天”。
在太平軍朱氏巨帥的後裔子孫和部屬將士中,多改以其官職“巨帥”為姓氏者,稱巨氏,以避清朝殺戮,皆世代相傳,正確的姓氏讀音作jù(ㄐㄩˋ)。

巨姓得姓始祖

封鉅、微子啓、巨毋霸。

巨姓遷徙分佈

巨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五百九十六位,以豫章、溧陽、乾縣為郡望。
今河北省的文安縣、寧晉縣、定興縣,天津市的武清縣,江蘇省的常州市溧陽市、宜興市,遼寧省的清原市、建平市,內蒙古自治區的烏海市,安徽省的鳳陽縣、懷遠縣,山東省的魚台市、昌樂市、梁山市、蓬萊市、濰坊市,山西省的太原市、長治市,陝西省的西安市、周至縣、寶雞市、岐山縣、咸陽市、永壽縣、乾縣、武功縣、韓城市、漢中市、洋縣,甘肅省的酒泉市、隴南市成縣、徽縣、鎮原縣,青海省的西寧市,福建省的建寧市,廣東省的高要縣,四川省的漢源縣、通江縣、南江縣、梓潼縣,黑龍江省的綏化市、哈爾濱市、大慶市林甸縣,台灣省等地,均有巨氏族人分佈。
巨(ju)姓在山東的分佈
山東省內大概除了濟南、齊河和青島萊西的巨姓人以外基本上都是從臨朐遷出的,而臨朐的巨姓人基本上都來自博崖。巨氏是臨朐土著氏族之一,臨朐境內有十幾個村鎮都有巨姓人,而由巨姓人立村的就有好幾個,如南博崖、北博崖、西博崖、馬山、牛欄峪、巨家溝等,巨家溝大概有500年曆史了,是由先祖巨正化從博崖遷到這個地方以後設村並逐步發展起來的,歷史上這裏曾有不少巨姓人,但因為種種原因,這裏的巨姓人只有10多個了。根據明朝正統八年,也就是1443年立的石碑記載,生活於元末明初的巨士元是博崖巨姓人的一世祖,已經25世了。但可惜的是,這塊石碑在1959年修建丹河水庫時被用作石料了。” 臨朐“博崖”名字的由來與這裏的自然環境和地勢密切相連,歷史上這一帶地勢險要山崖很多故名“博崖”。根據1936年出版的首本《巨氏族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博崖11世巨姓人巨讓帶着家人來到博崖以北的地方開荒闢地,後來逐步發展壯大起來便設村定名為“北博崖”;為了方便區分,原來的博崖便被人們稱作“南博崖”;而“西博崖”呢,就在老博崖的西邊。雖然石碑上記載巨士元是巨姓人的一世祖,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臨朐巨姓人的歷史可以繼續往上追溯。在《嘉靖臨朐縣誌·卷三·貞潔》中有一段記載,説金末元初時在臨朐有個叫做巨王氏的婦女,當她28歲時丈夫巨林病故,巨王氏恪守貞節,一邊恭順地孝敬公婆,一邊含辛茹苦地養育兒女,終身未曾再嫁,在當地人稱頌為貞潔女子的楷模。後來有人上表請求給予巨王氏以褒獎,而巨王氏也果然被獎以免除賦税徭役的特殊待遇。據《光緒臨朐縣鄉土志·卷六》記載:“節烈巨王氏,原縣誌有傳。”可以據此認定早在金末元初時,臨朐就已經有叫巨林的人了,所以臨朐巨姓人最早的祖先一定不是元末明初的巨士元,而應該再往前追溯,至少可以追溯到巨林生活的金末元初。這樣説來,巨姓氏在這裏至少有將近800的歷史了。在臨朐南博崖村前有個叫“神仙巴窩”的地方,相傳元末明初時,朱元璋血洗山東,臨朐博崖也未能倖免,有巨氏姐弟兩人因為藏於神仙巴窩未被官兵發現,最終躲過了一劫。這個故事在後世人中代代口耳相傳,“神仙巴窩”便被賦予了一定神秘的色彩。
秦皇島撫寧縣台營鎮有巨各莊村,據鎮史《古今台頭營》記載為宋朝建村,建國前此地巨姓多為富貴人家。
巨qu姓聚居地
陝西省岐山縣祝家莊鄉駙馬莊村。巨----〈古〉音應讀【qu】(一聲),當地老人説該姓從老先人時一直就讀【qu】(一聲)。該村中的新莊、南場、前街、巨西、倉門、賀家等五個村民小組,數百户、上千口人均姓巨【qu】(一聲),統稱巨【qu】家。在該縣其他鄉、鎮、村也有零散分佈的巨【qu】姓人,個別老人還能記得解放前曾去駙馬莊村祭祖。岐山縣鳳鳴鎮孝子陵村四隊和五隊,大部分人姓巨【qu】,當地稱為巨家源。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羅漢洞鄉紅寨村。巨---方言讀【qu】(一聲),當地人習慣讀【qu】,該村巨東、巨西四個村民小組,巨姓者至少有300多户,其中巨東、巨西這兩個組是巨姓的大聚居地,全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家姓巨。這兩個組在地方上統稱巨【qu】家溝。

巨姓傳統文化

巨姓郡望堂號

  • 郡望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為鍾陵縣,再後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溧陽郡:始建於楚、漢之際,西漢朝時期定為郡,後或為郡,或為縣,其時轄地包括今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丹陽市、宜興市、安徽省郎溪、廣德、浙江省長興等一帶地區。宋朝時期轄地曾一度擴展至整個太湖及無錫地區。由於地處山區,歷年戰禍動亂,該地區均為人們避難之地。今僅為常州市下屬縣級市,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有著名的天目湖風景區。
乾縣:
  • 堂號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稱南昌堂。
溧陽堂:以望立堂。
乾縣堂:以望立堂,亦稱好寺堂、池陽堂、乾州堂、上宜堂。

巨姓宗祠楹聯

  • 四言通用聯
名齊李固;戰勝戚方。
——佚名撰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巨覽,為掾史,與李固齊名。下聯典指宋巨師古,為統制,討戚方,三戰三捷。
  • 七言通用聯
良掾吏名齊李固;勇統制戰勝戚方。
——佚名撰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人巨覽,順帝時被大將軍梁商聘為掾吏(官府中的佐助官吏),與李固齊名。李固,東漢衝帝時官太尉,以直言聞名。下聯典指宋代人巨師古,曾任統制,率兵征討戚方,三戰三捷。

巨姓巨氏名人

巨氏古代名人有:
巨武:漢代,荊州刺史;另有前秦大將巨武,本名"巨虎",因避唐諱而改,其為前秦遊擊將軍郭慶手下的一名部將。公元370年11月他在前秦滅取前燕的戰役中,曾奉命在鄴城東生擒到前燕皇帝慕容暐,由此立下殊功。
巨覽:漢代順帝時被大將軍梁商聘為掾吏(官府中的佐助官吏),與李固齊名。李固,東漢衝帝時官太尉,以直言聞名。
巨師古:宋代人,曾任統制,率兵征討戚方,三戰三捷。
巨光遠:宋代人,嘉定進士。
巨構:遼國平谷人,橫海軍節度使。
巨然:中國五代南唐、北宋畫家,僧人。原姓名不詳,生卒年不詳,鍾陵(今江西進巨然(款) 雪霽晚歸圖賢縣)人,一説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早年在江寧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後,隨後主李煜來到開封,居開寶寺。擅山水,師法董源,專畫江南山水,所畫峯巒 ,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並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細徑危橋茅屋,得野逸清靜之趣,深受文人喜愛。以長披麻皴畫山石,筆墨秀潤,為董源畫風之嫡傳,並稱董巨,對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有《萬壑松風圖》、《秋山問道圖》、《山居圖》等傳世。
巨敬:明初甘肅平涼人,官至布政使,後來因為忠於建文而被朱棣殘忍地滅門。見《明史》。
巨鯨:明朝人,官至御史;
巨文彬:清代人,河南確山縣教諭。
巨來:清代僧人。江寧(今南京)人。善山水。曹寅(一六五八至一七一二)極稱其能。《國[清]朝畫徵錄》
巨國桂:字子馥,號靜亭。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生於秦安縣城。其父巨潭,為秦安著名學者,安維峻、孫海出其門下。巨國桂幼承庭訓,專心致學,後來博覽羣書。二十六歲時,中光緒乙亥科舉人。選授甘州(今張掖)訓導兼河西精舍講席,遷新疆迪化縣(今烏魯木齊)教授,加同知銜,後任新疆阜康知縣。曾作《丁未阜康擬古一首》,詩曰:“空效牽衣啼,留郎郎不住。四山雪連天,馬蹄踏何處。”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年青的慕壽祺作《初遇鉅子馥先生》一詩,寫出了當時的巨國桂,詩云:“今始識荊州,槐黃八月秋。詩篇唐格調,談笑晉風流。愧我文章劣,逢君意氣投。茂林新病後,弄翰不曾休。”暮年,巨國桂協助慕壽祺編纂《甘寧青史略》。民國四年(1915年),巨國桂辭世,享年65歲。著述豐碩,有《慕研齋稿劫餘詩存》四卷,文史著作有《武功縣續志》、《阜康縣鄉土志》、《遂初雜誌》、《説銘》、《悟簡》、《巨氏家訓》、《巨氏家譜》、《救時截方》等十餘種。《秦州直隸州新志續志》選錄詩數首。
巨氏現代名人有:
巨曉林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
巨建華,西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巨春雷,資深影視媒體人;
巨憲華,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山西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巨偉,青海省政府副秘書長;
巨拴科陝西省知識產權局局長,全國政協委員;
巨黃山,中國水滸藝術館館長,中國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中華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並在多家藝術機構擔任名譽職務。
巨一清,女,藝人,歌手;
巨緣聖,原名巨姍姍,中國大陸女演員及歌手;
巨同宇巨明亮,著名中醫傳人;
巨天善,“中國發明明星”;
巨靜華,女,全國絕緣材料行業統計信息網絡發起人;
巨發泉,全國首屆科學大會獎獲得者;
巨新北京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同步輻射及核技術。
巨亞宏,全國模範教師;
巨曉潔,博士,女,四川大學副教授。"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巨積輝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手外科主任,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學會皮瓣外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青年委員,《實用手外科雜誌》、《中國組織工程與臨牀康復雜誌》編委。精通顯微外科、手外科,多項手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巨穎,艾瑞優才集團副總經理;
巨百省(已故),曾任寶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巨奎林(已故),曾任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主任,中國駐亞洲開發銀行執行董事。
巨琳霞,贛南師範大學知名校友,崑山市文體廣旅局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