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兔屬

鎖定
巖兔屬(學名:Pronolagus):哺乳綱、兔科的一屬動物。是一些中等體型的動物,體長40-65釐米,體重1.3-3千克,毛髮濃密,質地如羊毛,大多呈紅色,可以更好地偽裝。與真正的野兔(兔屬)相比,這些動物的耳朵和腿按比例較短,最適合在崎嶇環境中短暫爆發,而不是跳躍。
多棲息在多岩石的地區,如懸崖、散佈着岩石和巨石的山坡、佈滿巨石以及長有可食用草的岩石峽谷和乾涸河牀的岩石之間。夜行性,聚小羣活動。食草動物,以樹葉、青草和水果為食。廣泛分佈於非洲中南部。
中文名
巖兔屬 [4] 
拉丁學名
Pronolagus
別    名
紅巖兔屬
紅兔屬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兔形目
兔科
巖兔屬
4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yon, 1904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無危(LC)IUCN標準 [2] 

巖兔屬形態特徵


圖片
特徵

厚尾巖兔 厚尾巖兔
厚尾巖兔(學名:Pronolagus crassicaudatus):
體型龐大,體長約50釐米,體重達3千克。身體細長,腿短,眼睛和耳朵小而尾巴大。皮毛呈紅棕色,腿部、頸背和尾巴上有更明顯的黃褐色調。 [5] 

蘭德巖兔 蘭德巖兔
蘭德巖兔(學名:Pronolagus randensis):
體長50釐米,體重2.5千克。體型中等,長有濃密的毛皮,細膩而柔滑。上體呈紅棕色,有黑色毛髮,下頦發白,腹部的皮毛顏色略淺。 [6] 

史氏巖兔 史氏巖兔
史氏巖兔(學名:Pronolagus rupestris):
頭尾長43-65釐米,體重1.3-2千克。上體和領口呈紅棕色。身體後部呈棕色和灰白色,毛髮較厚,底毛較薄,呈白色至黃褐色。 [7] 

何維特巖兔 何維特巖兔
何維特巖兔(學名:Pronolagus saundersiae):
體長380-540毫米,體重1.4-2.1千克。該物種體型中等,毛皮厚實、濃密、呈羊毛狀。皮毛背面的前部呈灰褐色,後部呈紅褐色,臀部呈亮紅褐色。兩側蒼白。頭、耳灰褐色。 [8] 

巖兔屬棲息環境

生活在海平面到海拔3800米之間的範圍內;多棲息在陡峭、多岩石的地形區域,如懸崖、散佈着岩石和巨石的山坡、佈滿巨石以及長有可食用草的岩石峽谷和乾涸河牀的岩石之間。通常出現在岩石斜坡上高大茂密的草地上,喜歡躲藏在草叢或低矮茂密的植被中。出現在較乾燥的低窪山坡。 [5-8] 

巖兔屬生活習性

該屬的物種大多有夜間活動的習性,白天它們會在岩石的裂縫或茂密的植被中尋求庇護,最好是在空心的樹幹中。它們首選棲息地由附近的岩石或灌木叢組成樹木繁茂的地區。通常會盡可能站在裂縫頂部,以便更好地觀察周圍環境。如果對可能的危險感到吃驚,它們會發出響亮的哨聲並逃跑,這可能是為了迷惑攻擊者或警告同類即將發生的危險。它們習慣單獨出沒,有時也聚小羣體活動。主要以樹葉和嫩枝為食,而不是草本植物。 [5-8] 

巖兔屬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非洲中南部:斯威士蘭、莫桑比克、南非、安哥拉、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津巴布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 [2-3] 
巖兔屬分佈圖 巖兔屬分佈圖 [3]

巖兔屬繁殖方式

繁殖期可全年持續。巢穴通常建在淺坑中,巢內襯有植物材料和雌兔腹部和側腹的毛髮。經過一個月的妊娠期後,每窩產1-2只幼仔,重70-100克,幼崽通常會在夏季出生。它可以活到五歲。 [6-7] 

巖兔屬下級分類

巖兔屬(4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厚尾巖兔
Pronolagus crassicaudatus
(I. Geoffroy, 1832)
2
蘭德巖兔
Pronolagus randensis
Jameson, 1907
3
史氏巖兔
Pronolagus rupestris
(A. Smith, 1834)
4
何維特巖兔
Pronolagus saundersiae
Hewitt, 1927
[1] 

巖兔屬保護現狀

巖兔屬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3.1——無危(LC)。 [2] 

巖兔屬種羣現狀

厚尾巖兔存在超過10000只成熟個體(Matthie等人,2004年);
蘭德巖兔在南非有超過10,000只(Matthee、Collins和Keith,2004年);
史氏巖兔僅在南非成年個體數量超過10,000只(Matthee 等人,2004年);
何維特巖兔的成年個體數量超過10,000只(Matthee 等人,2004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