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維特巖兔

鎖定
何維特巖兔(學名:Pronolagus saundersiae):兔科、巖兔屬動物。體長380-540毫米,體重1.4-2.1千克。該物種體型中等,毛皮厚實、濃密、呈羊毛狀。皮毛背面的前部呈灰褐色,後部呈紅褐色,臀部呈亮紅褐色。兩側蒼白。頭、耳灰褐色。
棲息海拔高度2700-3800米。在岩石和帶有巨石的岩石山坡,長滿草或灌木叢的植被間活動。植食性動物。是南部非洲特有的物種,分佈於斯威士蘭、萊索托和南非。
中文名
何維特巖兔
拉丁學名
Pronolagus saundersi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兔形目
兔科
巖兔屬
何維特巖兔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Hewitt, 1927)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1
Pronolagus australis Roberts, 1933
同義學名2
Pronolagus barretti Roberts, 1949
同義學名3
Pronolagus bowkeri Hewitt, 1927
同義學名4
Pronolagus rupestris ssp. saundersiae (Hewitt, 1927)
外文名
英文 Hewitt's Red Rock Hare, Hewitt’s Red Rock Rabbit
法文 Lièvre Roux de Hewitt
南非文 Hewitt’s Rooi Klipkonyn
德文 Hewitts Rotkaninchen

何維特巖兔形態特徵

何維特巖兔頭體長380-540毫米,尾長50-115毫米,耳朵長80-110毫米,後足長85-100毫米;體重1.4-2.1千克。該物種體型中等,毛皮厚實、濃密、呈羊毛狀。背面的皮毛前部呈灰褐色,後部呈紅褐色,臀部呈亮紅褐色。兩側蒼白,腹側毛皮呈淡紅褐色至帶白色的紅褐色。頭、耳灰褐色,頰灰白色。喉斑呈褐色,項斑呈紅褐色。前肢呈明亮的紅褐色,後肢呈淡紅褐色。尾巴為紅色或淺沙色。毛皮顏色因地域而異。 [3] 
何維特巖兔

何維特巖兔棲息環境

棲息于堅硬的岩石和帶有巨石的岩石山坡,長滿草或灌木叢的植被。岩石裂縫和巨石是必不可少的棲息地特徵,它們之間的縫隙自然會分散種羣。海拔高度在2700-3800米之間。在南非,在其分佈範圍與蘭德巖兔重疊的地方,何維特巖兔出現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巨石和裂縫較少且降雨量較多。 [2-3] 

何維特巖兔分佈範圍

原產地是斯威士蘭、萊索托、南非(林波波省、東開普省、誇祖魯-納塔爾省、西開普省、自由州、北開普省、普馬蘭加省)。 [2] 
何維特巖兔是南部非洲特有的物種。它是一種廣泛分佈的物種,分佈於南非南部和東部地區(包括西開普省、自由州、北開普省、東開普省、誇祖魯-納塔爾省、林波波省和普馬蘭加省的部分地區),以及萊索托和斯威士蘭西部的部分地區(Matthee等人,2004年)。 [2] 
何維特巖兔分佈圖 何維特巖兔分佈圖 [2]

何維特巖兔繁殖方式

雖然對該物種的繁殖知之甚少,但它可能與其他紅巖兔相似。繁殖僅限於温暖的月份,在此期間,雌性每次可以產下3-4窩,1-2只晚熟(裸體)幼崽。幼崽體長範圍為38.0–53.5釐米。 [2] 

何維特巖兔保護現狀

何維特巖兔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 [2] 

何維特巖兔種羣現狀

何維特巖兔在其分佈範圍內,種羣被認為相當豐富,但很少被收集到實體的數據。據估計,該物種的成年個體數量超過10,000只(Matthee 等人,2004年)。種羣數量的趨勢是在下降,預計未來將繼續下降,下降率小於10%。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