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

鎖定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重要的海岸風景勝地,地處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區東北部,濱臨黃海,總面積112760畝,由巨峯、流清、太清、北九水、仰口等9個遊覽區組成,有景點220多處。嶗山山體主峯為巨峯,海拔1133米,是我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峯。年平均氣温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温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温為23攝氏度。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1] 
中文名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
外文名
Lao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地理位置
山東青島
公園海拔
1000-3000米
公園面積
446平方公里
景 區 數
9
門票價格
50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地理環境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地理區域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重要的海岸風景勝地,位於山東半島南部,位於青島市區東北方的嶗山縣境內,濱臨黃海,地處北緯36º03′~36º24′,東經120º07′~120º43′,總面積44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7.3公里。 [2]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地形地貌

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山海相連,海天一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佈。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氣候温度

嶗山風景區屬温帶海洋性氣候,具有雨水豐富,年温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温和的特點。年均温度12.6℃。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温較內陸低,平均温度24℃。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
嶗山四季分明,特徵突出。春季,氣温回升慢,較同緯度的內陸春天來遲約25天;夏季,濕熱多雨,從無酷暑;秋季,空氣清新,雲淡氣爽;冬季,風多温低,並無嚴寒。在四季中,温涼宜人的春秋兩季時間較久,炎熱夏季極為短促,冬季雖稍長,亦無雪蓋冰封。 [3]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環境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動物資源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棲息的動物主要有蝙蝠、豹貓、果子狸、狐、狗獾、貉、刺蝟、麝鼴、蝮蛇、麻蜥、澤蛙、東方鈴蟾等。鳥類資源更加豐富,總共達25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鳥類40多種,例如大山雀、牛北鷺、三寶鳥和丹頂鶴、大天鵝、白鷺等。 [2]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植物資源

嶗山屬暖温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和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 [3]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水資源

1993年,嶗山區關閉了23個電鍍廠,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水質檢測的20多個指標,每年均100%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2001~2002年,完成太清景區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公園的冷礦泉為國內罕有。 [4]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介紹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巨峯遊覽區

巨峯遊覽區 巨峯遊覽區
巨峯遊覽區位於嶗山中部羣峯之中,海拔1132.7米。巨峯風景遊覽區是以嶗山的最高峯為主體形成的風景遊覽區,該景區的特徵主要是高山區的自然本色。巨峯之癲是一塊數百立方米的巨大岩石。前人在上面設有觀景台,圍以鐵欄,僅能容數人佇立
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讚曰:“振衣直上最高峯,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羣山嶽嶽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5]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流清遊覽區

流清遊覽區 流清遊覽區
流清遊覽區位於嶗山風景名勝區南部。自流清河灣至天門嶺,面積約21.3平方公里。因區內流清河而得名。以自然澗谷為特色。是進入嶗山風景名勝區的南大門,由此北上可抵嶗山主峯巨峯。流清灣口正南有老公島,灣東邊有一半島,因盛產鮑魚而得名。主要景觀有流清河灣、流清河海水浴場、流清河谷、鐵瓦殿、梯子石、青蛙石、先天庵、天門澗、天門嶺、將軍槽、流清水庫、流清河度假村等。 [6]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太清遊覽區

太清遊覽區 太清遊覽區
該景區位於嶗山東南端,以著名景觀太清宮而聞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所處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環圍着7座偉岸的山峯,主峯稱“老君峯”,左側依次是桃園峯、望海峯、東華峯,右側依次是重陽峯、蟠桃峯、西王峯;東面是嶗山頭;南面是碧藍的海灣,稱“太清灣”。由於被遠處巨峯和近處7峯環抱,阻擋住冬季北來的寒冷氣流,因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近似亞熱帶小氣候、小環境,冬季平均氣温是0.9℃,因此既無嚴冬,又無酷暑,温和濕潤,植物繁茂,品種繁多,不僅北方植物生長良好,而且很多南方植物種類也在這裏生根開花,生機盎然,所以有“小江南”之稱。康有為曾賦詩讚道:“峯抱三方列,潮迎一面來,雨中觀綠竹,雪中看花開。”正可謂“不是江南,勝似江南。”太清灣一帶山坡上還引種了棕櫚、紅楠等江南植物170餘種,古樹名木的密集度堪稱嶗山之最。景區以“道教勝地”、“小江南植物區”和天然海石奇境為主要特色。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棋盤石遊覽區

棋盤石風景遊覽區南連太清、上清遊覽區,北接仰口遊覽區,東臨滔滔黃海。景區因有海拔657米的奇峯“棋盤石”而命名,有“華藏世界”、佛教名剎華嚴寺和那羅延窟等著名景點。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華樓遊覽區

華樓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西北部,毗鄰白沙河,總面積22.6平方公里。包括法海寺、下書院、皇姑洞、石山澗、千尺嶂、石龍崖、筍峯、石門峯、石門嶺、石門庵、天落水、華樓宮、聚仙台、福太庵、萬壽宮遺址、迎仙峴、松風口、下華樓、嶗山水庫、迎仙觀、大腿崮、鋸齒牙等22處主要景點,是嶗山又一處觀景勝地,也是嶗山古代詩文刻石保留最多的景區。主峯海拔為409米,頂部突起一長方形,由一層層橫向排列的岩石堆疊而成。石高21米,稱作華樓峯。。清代詩人藍田題詩讚曰:“前山後山紅葉多,東澗西澗白雲過。紅葉白雲迷遠近,雲葉缺處山嵯峨。”元代尚書王思誠遊嶗山時,將華樓的風光特色歸納為“華樓十二景”,並逐景賦詩讚賞。明代山東提學陳沂來華樓時親筆題刻的“聚仙台”3字,至今仍在峯北側的山岩平台上,吸引着大量遊人駐足觀賞。 [7]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介紹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太清宮

北九水澗谷 北九水澗谷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地人也稱下宮。位於嶗山南麓老君峯下,前臨黃海,有“北國小江南”之稱。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裏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説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上清宮

上清宮位於崑崙山之陽、寶珠山之陰的山坳中,系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的道場。宮屬全真道華山派,為嶗山道教中唯一的叢林廟,外地道眾來訪山,只能在該宮中掛單。丘長春曾居於此。宮分前後二院,前為三清殿,後為玉皇殿各3間。後院兩側配殿各3間,道舍6間,共建房28間。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正殿為硬山式建築。宮內有元延祐四年(1317)承務郎朱翬撰《重修上清宮碑記》石碑1通。宮右石橋上刻元至正九年(1349)題“迎仙橋”。宮左一巨石上鐫“道山”2字,另一孤石上鐫丘長春《青玉案》1首。“岙山石”下有1泉,名“聖水泉”,泉水甘冽澄明。宮南里許有丘長春衣冠冢。山門內有古銀杏2珠,蒼勁古樸,樹圍達5米。1982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宮

太平宮位於嶗山東海岸仰口灣西側上苑山半。系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的道場,始名“太平興國院”。清嘉慶年間香火最盛,有道士40餘人、土地130多畝。宮為二進院落。正殿建於後院,東、西兩配殿各3間。山門迎面建一磚砌影壁,上書“海上宮殿”(陰刻)4字,其背面載太平宮的興衰沿革。前院分東、西兩院,各建月洞門。東院建鍾亭1座,內置銅鐘1口,高1.4米,重343公斤,周飾雲龍圖,楷書銘文“光緒十八年穀旦韓同茂號廟捐敬獻”。西院建道舍客堂,有水井1眼,名“龍涎”。廟奉道教華山派。正殿祀玉皇,東、西配殿分祀三官、真武。殿堂共9間。正殿3間為硬山式建築,簡陋狹小;?有道舍客堂、廚房8間,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1982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明霞洞

明霞洞位於嶗山東部,在上清宮之北的玄武峯近山巔處。明霞洞系一天然巨石而成,洞口高約2米,洞內高於人立,面積約10平方米,洞額為邱處機鐫“大安辛未”(1211年)。洞的右側元代始建一道院,名鬥母宮,是全真道教金山派之祖庭。房間32間,建有三清、觀音兩座大殿,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 [9]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百福庵

百福庵位於鐵騎山之陽,背山面澗。始創於宋宣和年間。內祀菩薩,奉佛教,原名“百佛庵”。清初擴建後,廟初具規模。山門東向,前後二院,前院建倒坐殿,祀菩薩。中殿穿堂,祀三官;後院玉皇殿。二院各建兩廂。殿堂、道舍皆木磚結構,殿堂均為“硬山式”建築。玉皇殿建築宏偉壯觀。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四稜石柱挺立,朱漆雀替。灰磚雕甍,高50釐米,鏤空雲龍戲珠,兩端飾“螭吻”,檐角裝飾“嘲風”,頂披小瓦,殿內樑架朱漆,華貴古雅。現僅剩斷壁殘垣。百福庵於擴建後改奉道教,繫馬山龍門派支,稱“外山派”。嶗山道教宮觀只許在誦經時加配響器,而百福庵平時即可響樂器,故被稱為“外山派”。1933年重修。共有房屋48間,佔地面積3390平方米,建築面積593平方米。庵內有“萃元”、“娘娘”兩洞。1982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華嚴寺

華嚴寺 華嚴寺,原名華嚴庵,亦稱華嚴禪院,位於嶗山東麓返嶺後村西那羅延山半腰。三面環山,東鄰大海,是嶗山現存唯一的佛寺。
華嚴寺於明末始建,後毀於兵燹。清初其子黃坦續建,始名“華嚴庵”,又名“華嚴禪院”。民國時改名“華嚴寺”。廟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寺建大雄寶殿、觀音殿、韋陀閣(祖堂)、藏經閣、客堂,1932年,共有房屋120餘間。廟體宏偉典雅,其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殿高7米多,重梁起架,斗拱飛檐,檐角飾“嘲風”,檐下懸警鐘,黃綠色琉璃磚雕甍高50釐米,飾有龍、鳳、虎、獅等造型;兩端裝飾“螭吻”,頂披黃綠色琉璃瓦,系“歇山式”建築。檐下朱漆木柱挺立,基座為花崗岩,鼓形。另藏經閣、觀音殿亦為“歇山式”建築。祀以釋迦牟尼、觀音、慈沾高約3米的塑像及木雕佛像各1尊及明、清兩代鑄的銅羅漢33尊。塔院在寺外,內有1座七級磚塔,是寺內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的藏骨處。與磚塔相對是一石磚結構的幢,高約4米,為於七的藏骨處。1982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白雲洞

白雲洞位於嶗山東麓刁龍嘴以西冒嶺山陽,常年白雲繚繞,因而得名。洞額橫鐫“白雲洞”。洞右是全真道金山派廟宇,亦以白雲洞名之,創於明末,清代重修。廟內主要建築“青龍閣”,木磚結構,建於發券的拱形門上,甚是古雅。1935年後鼎盛,道士40餘人,房屋70間,土地700多畝,山嵐2000餘畝。廟內祀明、清時銅鑄三清、玉皇等神像10尊。院內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廟碑1通,還有清代木版刊本《道德經》、《南華經》等15部,清代字畫6軸。廟附近有清虛洞、菩薩洞、老君洞、普照洞5個天然石洞,各有獨特的景觀。1982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文化淵源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道教文化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從西漢到五代時期末,嶗山道教基本屬於太平道及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從宗派上分屬於樓觀教團、靈寶派、上清派(亦稱茅山宗、閣皂宗)。
宋代初期,嶗山道士劉若拙得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華蓋派”。
金元以來,道教全真派興起,嶗山各廟紛紛皈依於“北七真”的各門派,成吉思汗敕封邱處機之後,嶗山道教大興。延至明代,嶗山道教的“龍門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總數達到10個,嶗山及周邊地區道教長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宮觀多達近百處,對外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説。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嶗山道教遭到嚴重破壞,其中以1939年-1943年年間侵華日軍對嶗山的“掃蕩”為害最重。道士被殺害,廟宇被炸燬,珍藏被掠走,嶗山道教自此每況愈下。
建國後,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2年撥專款對嶗山道教廟宇實施重點維修,嶗山道教得到保護和生存。
“文化大革命”前期,嶗山道教作為“四舊”受到衝擊,毀掉神像,遣散道士,嶗山道教的宗教活動廢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青島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計劃地恢復部分嶗山道教廟宇,落實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還廟產。現嶗山相繼修復並對外開放的廟宇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和太平宮。嶗山道教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佛教文化

佛教傳入嶗山地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之佛教始於魏晉,盛於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後期漸衰。嶗山的崇佛寺(俗稱荊溝院)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這是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應視為佛教在嶗山的發端。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經的僧人法顯泛海返國,遇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南岸栲栳島一帶登陸,當時不其縣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説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講經説法,並在其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嗣後,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後改名慧炬院)和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北魏時法海寺的創建,標誌着嶗山佛教已初具規模。
在經濟領域提出“民族復興”的口號後,“嶗山”又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尤其是以嶗山為品牌的青島啤酒系列產品,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不菲的業績。
另外,在陝西省延安市西南亦有山名嶗山,長約80公里,海拔1400米左右,植被較茂密,是黃土高原上有名的“綠島”。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地方特產

嶗山礦泉水:嶗山礦泉水水質優良,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儲量豐富,享譽國內外,素有“玉液雪精”之美稱。嶗山礦泉水總儲量約3.36億立方米,屬重碳酸鹽類,PH值在9.5~7.0之間,是中性、很軟的淡水,含有鋅、硒、鈣、鐵等20餘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當今國際、國內最受歡迎的中礦化度天然礦泉水。常飲嶗山礦泉水能助消化、清腸胃、增食慾、消疲勞,對腸胃、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等病症均有一定療效。嶗山居民多長壽者,與飲嶗山水有密切關係。嶗山名泉甚多,泉水涓涓自石隙中流出,色白如乳,匯入深潭或潺潺小溪後,則清澈見底,飲之,甘醇如醴。山中之泉水,以上清宮之聖水泉為冠,地表水則以龍潭瀑和北九水稱最。僅以北九水之三水為例,其水質清淨純潔,無污染,每升含陽離子鈉6.97毫克,鈣5.20毫克,鎂2.43毫克;每升含陰離子氯8.90毫克,硫酸根6毫克,重碳酸根13.05毫克;礦化度43毫克;總硬度1.40,PH值6.8。 [8] 
嶗山玉石: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北側仰口灣畔的豐山腳下,分別有兩條顏色特異的石脈蜿蜒入海中。一條偏向東南方去的,石質稍軟,顏色呈翠綠;一條偏向東方去的,石質稍硬,顏色呈墨綠。這就是有名的嶗山綠石的產地。這兩條石脈,越深入海底部分,質地越好,色澤越純,好料要到海灣深處去採集,故而人稱其為“海底玉”。玉石不同於一般山石之處就在於其結構細膩,軟硬適中,質地潤澤,色彩絢麗。上品玉還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嶗山綠石不但具有上述特性,而且因為它的礦位與雲母、石英伴生,所以又常常出現晶瑩閃亮的效果。自明、清兩代始,即成為名貴觀賞石。
拳頭菜:屬於蕨類植物門,鳳尾蕨科的一種。植株長成後可高達一米左右,葉片呈闊三角形或矩圓三角形。整個葉片初發時呈草綠色,逐漸變為深綠,採來曬乾後呈褐色。拳頭菜多生在向陽的半山坡地帶,大多分佈在海拔300米以上陽光充足、土層較厚的地方。因為屬於孢子傳播,常常呈羣狀分佈。每年4月下旬,幼葉開始出土。幼嫩的葉芽尚未完全展開前大都集中在葉柄的頂端,蜷曲的葉片很似一隻只握住的小拳頭,因而得名為“拳頭菜”,這時採集回來用沸水燙熟熟,曬乾收藏。食用時,先用温水洗淨浮土,再用開水浸泡4—5小時,待乾菜完全泡透後,切段炒食。用拳頭菜來燉雞、炒肉、味道十分鮮美,是嶗山獨特的美味佐菜。拳頭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並且有驅風濕、解暑熱、開胃、促進人體內分泌等多種功能,既是待客盛宴上的美味佳餚,又是日用健身的滋補佳品。 [8] 
仙胎魚:仙胎魚為嶗山獨有的名貴魚種。據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記載:“仙胎魚出白沙河,從九水來,山回澗折,其流長而清湛不染泥塵,魚之遊泳於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鮮美異常。”嶗山仙胎魚產於白沙河及其澗溪中,在九、十月份沿河入海口產卵繁殖。翌年初夏,成魚逆遊於清水急流中,以浮游生物及藻類為食,魚體長3~4寸,重1~2兩,白鱗片,口方,唇邊生豆瓣狀物,肉鮮美,具黃瓜香味。仙胎魚遊疾如矢、很難捕捉,但有怕橫草陰影之習性,捕者常以去皮柳條前擋後堵,趁其前後迴游無路時,迅速捕捉。 [8] 
嶗山水晶:嶗山主體是花崗岩,也是出產水晶的最佳地域。從明末清初開始,嶗山水晶就譽冠京師。嶗山水晶中尤以墨晶和紫晶為上品,茶晶稍次之。清朝初年,即墨縣有一人在嶗山採得一株大墨晶,帶到北京後在一珠寶店割成9副眼鏡,將其中的6副當場賣出,得銀12000兩。他將其餘3副帶回家中分給3個兒子留作傳家之寶。民國初年,有人得了紅眼症,借來眼鏡只戴了一天就痊癒了。他準備第二天送還給主人,晚上放在新的玄紙層裏包好。第二天清早一看,鏡片上下的紙都濕了,飯後準備曬紙,卻見玄紙全都幹了。可見嶗山水晶不但有温涼的變化,而且有乾濕的變化,故而被世人視為珍物。用上品墨晶做成的眼鏡,據説在白日裏戴上它就能看到星星,所以在不少高級的天文儀器中,都用水晶作鏡片。水晶眼鏡對因肝火形成的眼疾具有神奇的療效,不用説墨晶、紫晶、茶晶,就是一般水晶鏡,效果也很好。
西施舌:嶗山有名的海珍品,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蛤蜊科。其殼略呈三角形,殼軟薄,殼頂前方略凹,後方較為突出,腹緣為圓形,殼表具有黃褐色的發亮外皮,頂部為淡紫色。西施舌分佈在嶗山灣、沙子口灣和王哥莊鎮沿海潮間帶中的低潮區沙泥中,棲息深度為6~7釐米,一般體重都在10克左右。西施舌鮮美無比,被視為當地名貴菜餚。此外,西施舌還有較高藥用價值,其肉、殼皆可入藥,有清熱、利濕、化痰、滋陰、利尿的功能。 [8]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指南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公交線路

由市區通往嶗山的公共交通路線有104路(台東至流清河)、110路(台東至北九水)、301路(團島至沙子口)、304路(輪渡至埡口)、311路(團島至九水)、312路(團島至仰口)、365路(大港二路至北九水)、802路(火車站至埡口)。由李村通往嶗山的公共交通路線有106路(李村至埡口)、109路(李村至仰口)、112路(李村至大嶗)、113路(李村至流清河)、123路(李村至仰口)、124路(李村至沙子口)等。 [4]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遊覽小路

1982年後,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多次修整山間遊覽線路,開闢了28條串聯嶗山景點的遊覽小路。其中,仰口—覓天洞—引點—滑溜口—五叉—天馬峯(北)—觀景台—五峯仙館—坤門—石門澗—石屋—防火站—大河東路線是南北方向較遠的一路,也是常走的一條路線,大多數選擇從大河東—仰口穿越;大河東—防火站—參場—黑風口—小石橋—小石屋—內八水—外九水路線則被稱為經典路線。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