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嵌金銀絲

鎖定
嵌金銀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技藝。嵌金銀絲工藝,起源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金銀錯嵌寶石工藝,後由玉工應用在玉器製作當中,明代時的蘇州玉工將該工藝應用在貢品玉器之上。清代乾隆時期,金鑲玉代表作“白玉錯金嵌寶石碗”,無疑是仿照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風格,而形制與製作技法卻明顯地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的特徵,為蘇州專諸巷琢玉匠人的傑作。蘇州金鑲玉的嵌金銀絲工藝,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傳統金鑲玉製作工藝的特色。
中文名
嵌金銀絲
別    名
金鑲玉,金銀錯,金銀嵌絲玉器
方    法
在玉面上用金銀材質嵌進去形成各種花紋圖案
原    料
玉石、金、銀絲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屬    地
江蘇蘇州
代表工匠
陸子岡

嵌金銀絲工藝歷史

“嵌金銀絲”工藝,起源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金銀錯嵌寶石工藝,後由玉工應用在玉器製作當中,在宋、明時期的蘇州玉工已將該工藝應用在貢品玉器之上。據載,一件宋代嵌銀絲貢品玉筆洗,曾於民國初年在北京一家古董商店現身。另有故宮博物院文獻載:“嵌金銀絲、嵌寶石是明代琢玉嵌寶大師陸子岡的擅長之技”。該技藝後傳入明宮廷御用監,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並受痕都斯坦玉器的影響,紋飾趨於痕都斯坦風格,史稱“西番作”風格玉器。 [1] 
清 乾隆 嵌金銀絲白玉碗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 乾隆 嵌金銀絲白玉碗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3張)
故宮博物院院刊載,乾隆時期的嵌金銀絲嵌寶石玉器風格明顯呈“痕都斯坦玉器”風格,但玉器的雕琢技法、鑲嵌工藝都和痕都斯坦玉器不同,為蘇州琢玉匠人的傑作。當年蘇州專諸巷玉工所採用的技法,依然保持源自商周時期的中國傳統金銀錯嵌寶石技藝與方法,並未隨波逐流,即嵌入金銀絲線後,用錯石將裸露在玉石表面部分磨平,金屬絲線與玉石表面保持水平。而非痕都斯坦玉器金屬絲線填入玉槽後,保留凸出玉石表面的金屬絲線,沒有“磨錯”這一工序。蘇工金鑲玉的玉嵌金銀絲嵌寶石,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傳統金鑲玉製作工藝的特色。
隨着清朝國力衰退和造辦處的終結,最終導致嵌金銀絲工藝逐漸衰微直至失傳。直至民國初年,受古董店中一件宋代貢物“嵌銀絲玉筆洗”的啓發,玉雕泰斗潘秉衡先生在多番努力之下終於將嵌金銀絲工藝復原,併發明瞭嵌金銀絲技法與加工工具,使得這一中國優秀傳統技藝得以重現。著名學者、文物鑑定家史樹青先生曾於1973年發表《我國古代的金銀錯工藝》一文,在第六章“金銀錯玉器”中寫到。“潘秉衡老師傅利用傳統的金錯工藝技術,在製成的玉器上碾成細紋飾,然後嵌以金絲或銀絲。這種玉器需要經過磨錯,因此,雖然俗稱“嵌金”,實為“金錯”。金錯玉器是雕玉和鏤金的結合,是金錯工藝的又一發展。”該文證明史樹青先生認為嵌金銀絲工藝,從最後的磨錯工序判斷,就是源自我國商代青銅器的傳統工藝金銀錯。 [1] 
玉嵌金銀絲嵌寶石,又稱金銀錯嵌寶石玉器、壓金銀絲嵌寶石玉器工藝,應歸類於“金鑲玉”,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因其工藝複雜、原材昂貴,加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嚴格的配飾等級限制等原因,致使該工藝只限於宮廷御用品的應用,所以僅在故宮博物院等少數展館藏有傳世實物作品。 [1] 

嵌金銀絲歷史匠人

嵌金銀絲代表工匠 陸子岡 嵌金銀絲代表工匠 陸子岡
故宮博物院出版物《紫禁城》記載:“陸子岡,擅長圓雕、鏤雕、陰雕、嵌金銀絲、嵌寶石”。 [2]  陸子岡,又稱“子剛”,太倉州人,長期在蘇州定居,開辦琢玉作坊,嘉靖(1522-1566)萬曆(1573-1620)年間以“碾玉妙手”聞名朝野。 [3] 
《瀛涯勝覽》載,鄭和船隊幾下西洋時,帶回大量沿路購買的寶石,豐富了中國珠寶首飾的材質與色彩。到了陸子岡生活的嘉靖萬曆時期,有商人專門販運西洋寶石,因西洋寶石大多在太倉一帶登陸,所以蘇州有得天獨厚的一手貨源優勢,也成就了蘇州珠寶首飾業的振興。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先生著作顯示:明中晚期,蘇州地區彙集不少(陸子岡等)名師巧匠。明代的很多官廷用玉,甚至定陵出土之玉,大多出於這些巧匠之手。定陵出土有白玉鑲寶石壽字紋金簪、白玉兔金鑲寶石耳墜,鑲玉嵌寶、嵌金銀絲等名作。
但因金銀首飾原材料的特殊性,便於溶化後再次加工成更新穎的首飾或直接充當貨幣使用,所以少有傳世,使得今人忽視了陸氏在珠寶鑲嵌,工藝上的貢獻。《太倉縣誌》載:“陸子岡所制玉器不限於選材,其主要功力均放在‘巧作與鑲嵌’上。”《中國古代手工藝術家志》載:“陸子岡雕造器物,與同時代相比有許多獨到之處:首先,技藝掌握全面而嫺熟,如各種雕琢、嵌金銀絲和鑲嵌寶石等等,均能得心應手。”
因陸氏在琢玉領域取得了至高無上的“祖師爺”地位,並被無數江南文人墨客留下其文玩玉雕器的文字記載,所以其在鑲玉嵌寶、嵌金銀絲、鑲嵌寶石等珠寶首飾領域的“技藝嫺熟”、“得心應手”,以及“其主要功力均放在‘巧作與鑲嵌’上”的成就,卻被人忽視了。陸子岡,不僅是中國工藝美術界的一位玉雕大師,還是一位鑲玉嵌寶的珠寶名匠。 [4] 

嵌金銀絲傳承創新

嵌金銀絲工藝改良

玉見江南》採用全手工混嵌金銀絲工藝而制。據故宮博物院資料記載,該工藝是明代蘇工大師陸子岡所擅長之技,以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蘇州子岡珠寶有限公司在傳承傳統嵌金銀絲、嵌寶石工藝的基礎上,由子岡珠寶金鑲玉藝術總監潘德珠大師與郭忠華、郭珺文等師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發的“混嵌金銀絲、嵌寶石”新作工藝,該發明包括混嵌金銀絲工藝和寶石鑲嵌結構,即在一條玉槽內同嵌金、銀絲,且外觀無接縫,以及改良後的明式蘇作玉嵌寶石工藝。金銀、玉石、寶石的結合,古雅傳神,獨具一格,實現了嵌金銀絲、嵌寶石這一傳統藝術上的新突破。 [5] 
嵌金銀絲玉鐲 嵌金銀絲玉鐲
嵌金銀絲作品取名《玉見·江南》,意在“美玉”之上演繹“江南”文源。該作品設計創意源自中國古文字體,金文“蘇”字。“蘇”,是江南聖地江蘇省的簡稱,也是運河之水孕育出的手工業聖地蘇州的簡稱。金文蘇字為 (穌即蘇本字)= (魚)+ (木,香樹葉),造字本義:夏季水温高時,塘中的魚容易生病,古人就砍下一種香樹枝,連枝帶葉倒放在塘中,讓魚兒恢復生機,意為“萬物復甦”。
2019年9月,混嵌金銀絲工藝《玉見·江南》文創手鐲,首秀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澳門江蘇聯誼會共同主辦的“水韻江蘇·相約澳門”江蘇文化嘉年華。

嵌金銀絲工藝流程

混嵌金銀絲嵌寶石工藝工序共10項,首先是設計,然後在雕器、拉絲、開槽、鑽樁孔、金銀絲塑形、熔、壓、錯、拋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