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如琢

鎖定
崔如琢,1944年生於北京,美籍華人 [7]  ,當代書畫家鑑藏家 [11] 收藏家 [8]  ,其主要繪畫作品有《盛世荷風》《指墨山水百開冊頁》 [2]  《誰送春聲入棹影》《金秋無限》《秋江歸棹》《空林小雪》《春林通一徑》《江山雪意》等 [4]  ,主要專著文集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崔如琢》《世界畫家全集·崔如琢》《崔如琢山水畫集》《荷風盛世創作紀實》《崔如琢大觀》等。 [1] 
崔如琢於1961年—1962年創作組品《蘭石圖》《白梅》等;1981年,定居美國,另創作作品《野趣圖》等;1984年,獲得美國紐約杜威大學榮譽藝術博士學位,另創作作品《清趣》等;1986年,創作作品《山之夢幻》;1988年,創作作品《山花怒放》 [13]  ;1996年,返回中國,定居北京 [11]  ;2002年,創作作品《山澗小雪》;2003年,創作作品《晚風吹斷竹林煙》《藏嬌》等 [15]  ;2004年,創作作品《醉雪》;2005年,創作作品《斑竹》《夜雨春風》 [16]  《曉露》等。 [14]  ;2006年,創作作品《蕉蔭》《山村舞雪》等 [15]  ;2010年,創作作品《荷風盛世》;2011年,創作作品《盛世荷風》 [2]  《遙遙望白雲》 [17]  《野水白雲外》等 [18]  ;2012年,創作作品《玉山銀海送清輝》;2013年,創作作品《聽聲》等 [18]  ;2014年,創作作品《雨過鬆身自風高》 [6]  ;2016年,獲任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同年當選為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 [1]  ,2月,在故宮博物院舉辦“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故宮大展” [3]  ,7月,獲聘為故宮研究院榮譽顧問 [12]  ;2020年,創作作品《細雨幽蘭別是春》等 [17]  ;2021年,創作作品《留得枯荷聽雨眠》等。 [17] 
中文名
崔如琢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44年
職    業
書畫家、鑑藏家
代表作品
《金秋無限》《秋江歸棹》《空林小雪》

崔如琢人物經歷

1944年,崔如琢生於北京。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跟隨李苦禪學畫。
1961年—1962年,創作組品《蘭石圖》《白梅》等。
1981年,定居美國;另創作作品《野趣圖》等。
1984年,獲得美國紐約杜威大學榮譽藝術博士學位;另創作作品《清趣》等。
1986年,創作作品《山之夢幻》;1988年,創作作品《山花怒放》。 [13] 
1996年,返回中國,定居北京。 [11] 
2002年,創作作品《山澗小雪》;2003年,創作作品《晚風吹斷竹林煙》《淡香伴君行》《藏嬌》等。 [15] 
2004年,創作作品《醉雪》;2005年,創作作品《翠夏清幽》《濃夏圖》《斑竹》《淡墨輕和雨露香》《夜雨春風》 [16]  《曉露》《山水》等。 [14] 
2006年,創作作品《山水冊(12幅)》《蕉蔭》《山村舞雪》等。 [15] 
2010年,創作作品《荷風盛世》;2011年,創作作品《盛世荷風》 [2]  《遙遙望白雲》《杏花春雨江南》《一看郊原浩蕩春》 [17]  《野水白雲外》等。 [18] 
2012年,創作作品《玉山銀海送清輝》;2013年,創作作品《聽聲》《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 [18] 
2014年,創作作品《雨過鬆身自風高》 [6] 
2016年,崔如琢向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於故宮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事業發展。 [21] 
2016年,獲任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同年,當選為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 [1]  ;2月,在故宮博物院舉辦“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故宮大展” [3]  ;7月,獲聘為故宮研究院榮譽顧問。 [12] 
2020年,創作作品《細雨幽蘭別是春》《無限樓台煙雨濛》《秋林遠黛》《羣山曉雪》等。 [17] 
2021年,創作作品《留得枯荷聽雨眠》《晴雪》等。 [17] 

崔如琢主要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作品規格
1961年
《蘭石圖》 [15] 
紙本墨筆
33cm×40cm
1962年
《白梅》 [15] 
紙本墨筆
410cm×90cm
1982年
野趣圖》 [13] 
-
45cm×90cm
1984年
《清趣》 [15] 
紙本設色
180cm×96cm
1986年
《山之夢幻》 [16] 
-
134cm×66cm
1988年
《山花怒放》 [13] 
-
100cm×184cm
2002年
《山澗小雪》 [16] 
-
80cm×50cm
2003年
《晚風吹斷竹林煙》 [15] 
紙本設色
-
2003年
《淡香伴君行》 [15] 
紙本設色
136cm×65cm
2003年
《藏嬌》 [15] 
紙本設色
50cm×184cm
2004年
《醉雪》 [16] 
-
150cm×400cm
2005年
《翠夏清幽》 [16] 
-
36cm×145cm
2005年
《濃夏圖》 [16] 
-
165cm×66cm
2005年
《斑竹》 [16] 
-
165cm×60cm
2005年
《淡墨輕和雨露香》 [15] 
紙本設色
165cm×60cm
2005年
《山水 [14] 
-
180cm×67cm
2005年
《曉露》 [14] 
-
100cm×50cm
2005年
《夜雨春風》 [15] 
紙本設色
165cm×60cm
2006年
《山水冊(12幅)》 [15] 
紙本設色
48cm×38cm
2006年
《蕉蔭》 [15] 
紙本設色
100cm×50cm
2006年
《山村舞雪》 [15] 
紙本設色
50cm×750cm
2010年
《荷風盛世》 [2] 
-
1800cm×280cm
2011年
《盛世荷風》 [2] 
-
984cm×247cm
2011年
《遙遙望白雲》 [17] 
-
48cmx38cm
2011年
《杏花春雨江南》 [17] 
-
48cmx38.5cm
2011年
《一看郊原浩蕩春》 [17] 
-
48cmx38.5cm
2011年
《野水白雲外》 [18] 
設色紙本鏡心
143cmx365cm
2012年
《玉山銀海送清輝》 [6] 
-
181.5cm×553cm
2013年
《聽聲》 [18] 
設色紙本鏡心
143cmx524cm
2013年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8] 
設色紙本鏡心
143cmx289.5cm
2014年
《雨過鬆身自風高》 [6] 
-
143.5cm×367.5cm
2016年
《冷碧新秋水,淡香醉萬家》 [18] 
設色紙本鏡心
547.5cmx66cm
2016年
《萬里平鋪雪滿天》 [19] 
-
179cm×553cm
2020年
《細雨幽蘭別是春》 [17] 
-
229cmx120cm
2020年
《無限樓台煙雨濛》 [17] 
-
235cmx119cm
2020年
《秋林遠黛》 [17] 
-
235cmx121cm
2020年
《羣山曉雪》 [17] 
-
229cmx121cm
2021年
《留得枯荷聽雨眠 [17] 
-
49.5cmx572cm
2021年
《晴雪》 [17] 
-
121cmx60cm
-
《指墨江天千山醉雪》 [8] 
-
2.08cm×1700cm×
-
《杜牧詩意圖》 [3] 
-
67cm×1990cm
-
《丹楓白雪》 [3] 
-
64cm×3628cm
-
《指墨江山林巒醉雪》 [3] 
-
68cm×5667cm
-
《瑞雪丹楓溪山無盡》 [3] 
-
47cm×5926cm

崔如琢創作特點

  • 藝術綜述
崔如琢的作品朴茂厚重、大氣磅礴、個性鮮明,並在長期的實踐中,在山水、花鳥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另研究指墨創作,其指畫以水墨為主,以色為輔,渾然天成,獨樹一幟。 [11] 
崔如琢善於以“篆魏”書法入畫,他於書法筆線的核心與超然處掌握之、爛觴之、窮年之,以完善其大寫意追溯的神韻,傳達出如他以其功力及傳統的探奧而能“得其環中”的藝術至美,與神逸的藝術塑造。他的大寫意繪畫既是運書法之功、之力之妙完成之、淋漓之、神明之;那麼其筆須留得住紙,而墨無旁浦,力透紙背是為上乘。他在繪畫中的用筆乃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以至進入上乘。析其上乘之用筆,是筆法先在分明,層疊不紊而後在繪畫中可以隨形、隨勢、隨機而層層疊合,形形神化,筆筆乃工;進入到一個筆法即墨法、墨法乃筆法的筆墨雲煙之境地。 [16] 
  • 指墨作品
崔如琢的“指畫”繼承前人而又別出新意,作品指掌並用,利用紙的纖維和皮質效果,使得指墨從原來適合畫一些小幅的作品,到今天能創作巨幅作品,富有創造精神。畫面的結構、章法、佈局和氣勢酣暢淋漓,倍顯大家高華氣象。 [9] 
  • 藝術技法
崔如琢奮筆寫意,無疑就是草書筆法的自由運用,如竹葉、藤條、枝幹,其左右飄忽、伸縮晃動的生動姿態,無不是以飽滿的筆墨再融提、按、頓、挫各種手法的草書筆形為之。他用筆硬朗,墨色華滋。起筆鬥峻,不事爐錘,純任天機,淡處、靜處、高處、簡處、雄渾處,皆有不傳之妙,躍然於紙面之上。 [15] 
  • 構圖方式
崔如琢在構圖方式上,是以北宋的丘壑和構圖方式為基礎,因而山川的雄奇與筆墨的秀潤相得益彰。他的意圖明確,在畫中將視覺與感受、傳統與個性有機地調合起來。 [15] 
  • 畫作主題
在畫作主題上,崔如琢擅長畫雪景,他的不少山水畫都是雪景山水。在表現雪景中,他巧在留白,妙於用墨,將雪景山水展現得真切,讓人觀之大有如臨其境之感,彷彿置身於茫茫雪景中,寒氣逼人。 [20] 

崔如琢獲獎記錄

  •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8年
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 [9] 
2008年

崔如琢人物評價

“崔如琢精於收藏鑑賞,擅長從古今名家中汲取營養,逐漸形成了大氣磅礴、氣韻生動的藝術風格。”(《中國藝術報》評) [2] 
“崔如琢是一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胸中有丘壑、極具審美意趣的藝術家和生活家。”中國小康網評) [5] 
“崔如琢的花鳥、山水筆墨,很潑辣,很奔放,很老道。尤其是在花鳥方面,他吸收了李苦禪、潘天壽的精華,然後把自己的個性發揮出來,以寫意為主。”(畫家賀成評) [7] 
“崔如琢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家。他在山水花鳥方面,能夠在傳統經典的藝術語言上,加上自己獨特的一種語言來進行表現。他的作品顯示了一種大氣魄、一種精緻,和一種豪邁之情,這種豪邁之情是一種時代氣息。”(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評) [7] 
“崔如琢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主要是他的個人風格非常的鮮明,特別是他的作品具有北方人的氣質,北方畫家特別講究厚度。他的重量感,他的力度,用筆也好,構圖也好,都非常有力量,非常有北方厚重的氣質。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收藏家,一個鑑賞家,以至於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研究的也非常深、非常透。在他的畫面裏面,就體現了這種特性,這種特殊的風格。”(美術評論家許宏泉評)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