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貞學園

鎖定
“崇貞學園”(北京陳經綸中學前身),是1921年5月由學校創始人、清水安三先生在北京朝陽門外創立的中國貧困女孩兒邊學習邊做手工藝品的工讀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清水安三先生為繼續宏揚“崇貞學園”的教育精神,於1946年5月29日在日本國町田市創立了“櫻美林學園”。“櫻美林學園”的名稱,是以法國傳教士、教育家、社會活動家J.F.Oberlin名字的諧音與校園周圍盛開的美麗飄逸的櫻花組合而成的。
中文名
崇貞學園
創辦時間
1921年5月
創辦者
清水安三
地    點
北京朝陽門

崇貞學園關於清水先生

清水安三先生1891年出生在日本滋賀縣高島郡新儀村的一個普通農家。中學時,受當時世風影響,成為基督教的信徒。1910年,清水考入京都的同志社大學神學部。大學五年級時,他讀到剛剛出版的德富蘇峯的《支那漫遊記》,又在奈良唐招提寺瞭解到鑑真和尚的事蹟,遂對中國產生了興趣。1917年6月,清水受日本組合教會(即日本基督教教會聯合會)派遣,以傳教士身份來到瀋陽。不久,便在瀋陽小西門外開設了一所名叫兒童館的小學,學生組成大約是中國、朝鮮、日本孩子各佔三分之一。 [1] 
1919年,清水為了更好地學習中文,特移居北京,落腳在霞公府內小紗帽衚衕的日本同學會。這個時期,他開始進行現代中國思潮研究,閲讀了陳獨秀、胡適、魯迅、周作人、錢玄同的著作。魯迅日記裏,出現過清水兩次拜訪他的記錄。
這年,中國北方大旱,許多地方絕產,一些國家在華基督教會發起賑濟,清水也參加了救援,在祿米倉一帶從事災童
收容工作。這段時間,清水目睹中國底層民眾的悽慘生活,產生了救濟貧民兒童的願望。1921年,他從災童收容所得到300元酬金,自己又拿出200元,在朝陽門外災民集中的地方,買了一小塊地,於5月28日創辦起“崇貞學園”(最初叫“崇貞工讀女學校”),專門招收貧苦人家的女孩子。而這一天,後來也成為日本櫻美林學園的創始日,我在櫻美林時,正趕上建校80週年,慶祝活動各種各樣,十分隆重。
現在的朝陽門外,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CBD商務區。但是,當年這一帶卻是北京最窮困的地區之一,加之“五四”運動後的反日情緒,使清水先生費了好大勁兒,才招募到60名學生。
辦學過程中,清水先生感到自己的學識還需要補充,於是赴美國歐柏林大學留學。這所學校給清水留下很深印象,以至戰後他回國創辦大學時所起的“櫻美林”一名,亦採用了歐柏林的諧音。櫻美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它有雙重含義,既帶有清水先生留學的印跡,而“櫻”字又含有祈望和平之義。
清水在美國留學了兩年,畢業後馬上回到北京,繼續操辦崇貞女校。經過多年慘淡經營,到1935年崇貞女校擴充為有六年制小學部和三年制初中部的學校,教師也達到10名,而學校的發展也給周圍帶來了一些新的生氣。崇貞女校是一所貧民學校,經費主要來自募捐和自創。捐款總是有限,於是學校通過學生們的養雞、刺繡等勞動,獲得一些費用。這樣,學校一直堅持免收學生的學費和授課費,僅收少許雜費(小學20錢,中學1元)。辦學17年間,共招收學生千人以上,畢業者500餘人,其中赴日本留學4人,至東京各技術學校者數十人。

崇貞學園辦校宗旨

在辦學宗旨上,崇貞女校堅持“學而事人”精神,教育面向實際,面向學生走上社會後能夠自食其力。作為女校,它
還特別強調女權,強調男女平等
清水先生是一個信奉和平主義的日本人。1919年5月“五四”運動期間,在北京的日本人曾召開會議,通過要求日軍出兵中國的決議,會上只有他一個人表示反對。其後,他先後訪問過蔣介石、宋美齡、胡適等,相繼發表《在支外人生活的批判》《日本軍閥之批判》《支那赤化了嗎》《援助南方國民革命軍》《必須放棄租界》等文章,其觀點都反映了一個正直日本人對形勢的認識。

崇貞學園政府接管

抗日戰爭結束後,崇貞女校被中國政府接管,清水於1946年3月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中國回到日本。
戰爭的創傷堅定了他的和平主義信念,回到日本的當年5月,在東京都町田市附近的一片開滿櫻花的山丘上,他感悟到
人類需要和平,於是在這裏創辦起櫻美林學園。學園緊挨着當年日本軍部生產坦克的軍工廠,如今已經改造為象徵和平的櫻花大道(名叫尾根綠道)。這條蜿蜒在山腰長達1.5公里的山路,兩旁種植了18個品種的櫻花,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寒櫻、江户櫻、垂櫻、八重櫻、粉櫻、大島櫻、吉野櫻、白妙櫻、山櫻、貴妃櫻、追櫻、漢櫻、富櫻等,彷彿接力賽一樣,小朵的,大朵的,一個接一個地競相開放。人們都知道櫻花是白色,其實還有粉的、淡紅的。每年4月的第一個週末,町田市都要在這裏舉行櫻花節,一連兩天,熱鬧非凡。
清水先生親手創作的《櫻美林校歌》,第一節就表達了櫻花應當成為今後的和平之花。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櫻美林的辦學理念被確定為“以基督教主義為基礎培養國際型的人才”。由於清水對中國和美國有比較深刻的瞭解,所以他特別強調“教育的本質是愛”這一原則。

崇貞學園姊妹學院

日本的學園,是一種從幼稚園到研究生院的一貫制體制的學校。櫻美林學園也由幼稚園、中學校(初中)、高校(高中)、短期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大學院組成(櫻美林沒有小學)。在櫻美林,清水先生相繼擔任理事長、大學長(大學校長)、學園長、總長等職務。櫻美林學園中,大學是它最主要的部分。櫻美林大學共有學生6500餘人,專任、非常勤(兼任)教師500餘人,職員300餘人。在日本497所私立大學中排名第79位。
由於清水先生的經歷與中國有着密切關係,故在教育方面也特別突出傳授中國文化。一位學生説,櫻美林雖然是個小型大學,但它的中國文化教育,卻在東京地區進入了“前三甲”。
櫻美林的有些現象,很耐人尋味。如在學校建制上,文學部就專門設立有中國語中國文學科,這在日本是很少見的。中國語中國文學科的師資力量比較雄厚,有許多來自東京大學,教員中的許多人都曾在中國長期生活過。植田渥雄教授(當時任副校長)在中國東北多年,一口漢語極為流利,他研究元曲,不僅能夠創作,還能演唱,而且唱起來有板有眼,絕對專業。科長(系主任)南條克己教授,從小在山西省長大,他的父親還曾在八路軍中做過事。
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即中國語中國文學科教員編制中,規定必須有1人是中國籍。櫻美林在中國文化教學方面也有特殊之處。課程設置中,作為基礎課的有中國語學入門、中國文化入門、中國文言文入門等。作為語言課的有:音聲中國語、中國語會話、中國語講讀、中國文言文講讀、中國語表現法、應用中國語、時事中國語、中國語學概論、中國語音聲學、中國語文法、中國語音韻研究、中國語方言研究、中國語文體研究、中國語教學研究、中國語文字學研究、中國語特殊研究、鑑定與資格中國語等。作為翻譯課的有:日中翻譯技法、日中通譯技法、日中對照言語研究、共通語言研究等。在專門史方面,除了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等通常課程外,還設有中國女性史、中國藝術史、中國語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書道史等。對於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則還有中國文學概論、現代中國文化、現代中國事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國白話文學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研究等。在語言教學上,它不僅設有普通話,還設有方言課。學校認為,日本與中國打交道,南方是重點之一,因此開闢了上海話、客家話、廈門話等作為選修課,以適應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需要。
日本社會對內封閉的意識很濃,表現在就業方面,就是一般不承認別國的學歷,優先考慮的是日本國內畢業的大學生。櫻美林對此做了大膽突破,對於學生出國留學,採取了特殊的鼓勵政策,允許把出國留學的時間計入在校的四年學程之內。這一點很不容易。
由於上述關係,櫻美林大學雖然規模不大,卻吸引了不少熱愛中國文化的學生。有的學生,最遠的家住在千葉縣,每天往返要乘四五個小時的火車。問他為什麼不到離家近些的學校去,他説因為櫻美林的漢語教學比較優秀。
櫻美林很重視國際交流,與世界50多所大學建立了交換與合作關係。就中國而言,已與北京大學等17所大學建立了交換制度。櫻美林的留學生,除了沒有非洲學生,其他各大洲的學生都有。在圖書館,常常可以遇見韓國、蒙古、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甚至洪都拉斯等一些小國家的留學生。當然,留學生中最多的還是中國人,學校的中國留學生早已超過60人,以至不論參觀者到那裏,都能聽見熟悉的中國話。

崇貞學園中日交流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人民有着割不斷的聯繫。清水回到日本後,始終掛念着崇貞女校。1988年,96歲高齡的清水先生與世長辭,但他制定的教學方針、他的育人精神,已融入櫻美林傳統,並受到中國教育界的重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櫻美林也與她的母校恢復了往來。在今天的陳經倫中學校園裏,聳立着兩塊清水先生題字碑,它們既表達了人們對清水先生的懷念,也象徵着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
2006年是“櫻美林學園”創立60週年、“崇貞學園”創立85週年的日子,“櫻美林學園”和“崇貞學園”曾經共同演繹了中日教育、文化交流的佳話。
櫻美林學園是一所集幼兒園、初高中學校、短期大學、大學和大學院的綜合性學園。
櫻美林大學是以文學部、經濟學部、國際學部、經營政策學部等組合而成的綜合大學。現有學生1萬餘名,專職教員和客座教職人員1112名。
佐藤東洋士理事長、大學校長領導的櫻美林學園,繼承發揚了創始人清水安三先生的“學而事人”“教育的本質就
是愛”的教育思想和注重培養學生在艱苦困難中也決不放棄的理想,先後為社會培養了7萬多名各類人才。
2005年,佐藤東洋士理事長率領理事研修會30餘名教職員工,訪問了原北京朝陽門外“崇貞學園”舊址、現北京朝陽區陳經綸中學。佐藤東洋士理事長的父母當年曾被清水安三先生聘為該學園教師,北京是佐藤東洋士理事長的出生地,亦是他的第二故鄉。
佐藤東洋士理事長代表櫻美林學園向有着歷史淵源的姊妹學校——北京陳經綸中學捐贈了獎學金。為紀念兩校的創始人清水安三先生,在該中學校園內設立了清水安三先生的塑像和“學而事人”的石碑,並進行了友好的教學交流和歷史文化交流活動。
為了讓更多的日本人瞭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為了延續中日兩個學校演繹的這段佳話,2005年11月1日,櫻美林大學成立了“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的成立不僅僅是為培養漢語人才,而且也為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思想、促進中日兩國教育文化與科技交流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