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友誼

(全面性教育相關的名詞)

鎖定
友誼是一種來自雙向(或交互)關係的情感,即雙方共同凝結的情感,必須共同維繫。從其原理上來看,友誼是一種尋求利益最大化和代價最小化的人際關係,是人們獲得幸福感的必要需求。友誼以親密為核心成分,親密性也就稱為衡量友誼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友誼能夠滿足個體的社會需要,給個體帶來情感支持和歸屬感,提升其生活幸福感和生命意義,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性別的個體之間的友誼存在差異。研究者也對於友誼與同伴接納、親子依戀等相關概念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
正確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係,與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動,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幫助兒童青少年學會和諧地維繫友誼,保障其健康成長,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明確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2]  。教育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2021)指出,學校要樹立以生命關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提高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提及“性教育”,在“兒童與健康”部分增加“適齡兒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兒童性健康服務可及性明顯提高”一條主要目標,並提出“將性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增強教育效果”的策略措施 [4] 
中文名
友誼
外文名
friendship
別    名
友情

友誼定義

友誼是一種來自雙向(或交互關係)的情感,即雙方共同凝結的情感,必須共同維繫,任何單方面的示好或背離都不能稱為友誼 [1] 

友誼友誼的原理

友誼從其原理上來看是一種尋求利益最大化和代價最小化的人際關係,是人們獲得幸福感的必要需求 [5]  。友誼具備一定的特性,如相互喜愛(Reciprocated Liking),響應、合作與調和(Responsivity,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以及相似性(Similarity)。

友誼相互喜愛

衡量一個孩子是否處於友誼之中,一個最基本的判斷方式是考察兩個(或多個)孩子是否對彼此表現出高度的喜歡。對相互喜愛程度的評估通常使用基於提名的社會測量問卷,考察兩個孩子是否在問卷中選擇對方作為他們的第一或第二好朋友 [6] 

友誼響應、合作與調和

一般來説,朋友之間的響應是有方向性的,即朋友之間的行動是指向對方的,比如當一方做出某種行為,其朋友就會對此做出反應。朋友之間的反應往往是對稱的,因為每個朋友對互動的貢獻是平等的,沒有一方支配另一方的情況 [6] 

友誼相似性

朋友之間的相似性會比非朋友之間的相似性大。相似性是吸引力的基礎,並且是友誼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在學前階段,兒童似乎更容易被行為傾向與他們自己相似的同齡人吸引,並與之成為朋友 [6] 

友誼友誼的常見類型

友誼按構成條件劃分

重情感—輕興趣型友誼
此類型的友誼更關注兩個人是否能夠相互關心幫助,能否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而不必在意是否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7] 
重情感—重興趣型
此類型的友誼則認為好朋友應該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且應有較多的情感溝通與交流 [7] 
情感淡漠—輕興趣型
此類型的友誼不關注好朋友的情感交流,也無所謂是否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7] 

友誼按進化模式劃分

互惠利他主義友誼
社會學者及人類學者認為,個體始終處於羣體之中,不同個體之間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人們的關係建立在各種交換之上。交換可能基於直接利益,也可能基於社會地位、社會資源。友誼也是社會交換的一種方式。互惠利他主義理論假設,人們對非親緣關係者(如朋友)的利他主義傾向是因為施助者有可能在未來獲得回報。這種交換關係會使雙方都獲得適應性利益。自然選擇促進了個體建立並維持能帶來高利益的社會交換關係的機制的進化,基於這種社會交換關係,友誼便建立起來 [5] 
聯盟模式友誼
與互惠的利他主義不同,聯盟模型的建立不基於交換理論,而更多地考慮人際衝突的因素。聯盟理論的中心前提是人類總是習慣性地與他人發生衝突,與他人結盟能為自己處理類似問題時提供支持網絡並在直接人際衝突中佔有勝算。因此,在衝突中,人們不僅僅依靠自己的智慧、敏捷性和體格的健壯程度來取得勝利,也要依靠朋友對自己的支持 [5] 

友誼按友誼中個體的關係劃分

根據個體之間的關係,可以將友誼劃分為校園友誼、運動友誼、職場友誼等不同類型 [8] 

友誼友誼的年齡特點

友誼嬰兒和兒童期

兒童的友誼較不穩定,互惠性低,且偏向單方面的關係。年齡越小的兒童越重視具體的外在因素,而年齡越大的兒童越重視抽象、互惠的特質 [9]  。學前期兒童把共同活動和遊戲看作友誼關係的核心,主要以外在行為特徵去界定友誼;而學齡兒童則更傾向於認為互惠、平等、合作是友誼關係的基礎 [10] 

友誼青春期

青少年把親密性視為友誼關係的核心 [10]  ,會更加註重友誼的忠誠和信任,更多地袒露自己的心聲,也會對於朋友的需要更為敏感,並且做出更積極的迴應。青春期早期個體對親密感需求的增加是青少年尋求親密朋友的主要動機,如果在青春期未能形成這種親密的友誼,青少年將會經歷孤獨的痛苦以及自我價值感的降低。同時,女性之間的關係比男性之間更為緊密,這可能是由於自我表露被認為缺乏“男子氣概” [11] 
已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的友誼質量與其自尊、自我價值感、抑鬱、焦慮乃至成年期的社會適應等有着較高的相關。也就是説,友誼質量對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乃至生命全程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青春期內的良好親密關係是青少年良好社會關係的健康標準之一 [12] 

友誼早期成年期

與青少年階段相比,成年初期通常預示着家庭和朋友關係以及個人責任的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在建立新友誼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個人身份和發展機會,同時帶來經歷社會痛苦和孤獨的可能性。面對與完成正規教育、尋找定居地點、開始職業生涯和確定主要浪漫伴侶有關的發展挑戰,大多數20~30歲的年輕人都會向朋友求助,以實現角色的社會化和休閒的追求。年輕人從他們的朋友那裏尋求陪伴、建議和支持。他們在工作中,在鄰里之間,在各種社區團體中找到朋友,追求共同的興趣。在這個階段,個體會發現相互理解和支持、富有感情與愛意的親密關係等品質的重要性 [13] 

友誼成年中期

對於那些進入到規範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模式的人來説,成年中期是忙碌的,並因多重且經常衝突的角色需求而變得複雜。工作和公民責任在中年時期達到頂峯,而父母和其他年長的親戚可能更需要自己的關注,甚至是大量的幫助。因此,與年輕的成年人相比,中年人的朋友較少,與朋友相處的時間也較少。但這些情況的限制通常不會減少中年時期友誼的重要性或親密性,大多數中年人仍然維持着一些友誼。和成年早期一樣,中年人的朋友提供社會和情感上的支持,作為適應發展過渡的模式,並提供感情和陪伴 [13] 

友誼晚年

老年人通常不會試圖維持或重新創建一個大的友誼網絡,而更有可能在他們的關係範圍內保留幾個非常親密的朋友。儘管完成社會目標的資源減少,他們的社會需求仍然能夠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得到滿足 [13] 

友誼友誼發展的階段

友誼萌發

潛在的朋友不僅必須瞭解對方,並有動機參與到對方的關係中去,而且還需要某些條件,才能夠從熟人關係中發展成為友誼。因此,為了讓潛在的朋友發現他們是否喜歡對方並分享有價值的屬性和興趣,他們有必要進行反覆的互動,以雙人或非常小的羣體見面,有適當的隱私,並且互動足夠頻繁,持續時間足夠長,以使他們能夠彼此適應 [13] 

友誼維持

友誼的維持需要相當穩定的親密程度,各種各樣的互動過程和情境條件在維持階段建立和鞏固了友誼。在維持階段,友誼可以維持在一定的情感親密程度,從非常隨意到最親密的朋友。各種突發事件、環境因素,以及夥伴個人的發展狀況,都可能導致感情的增加或減少。換句話説,友誼的延續並不一定意味着這段關係中的所有特徵都是穩定的 [13] 

友誼解除

除了夥伴死亡之外,友誼結束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包括忽視、喜好和興趣的改變、環境的限制、未解決的衝突、背叛,以及對於情感表達的保留和閉鎖 [13] 

友誼友誼的作用

友誼心理學觀點

友誼在兒童的同伴關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友誼可為兒童提供安全感和社會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相關研究表明,高友誼質量的兒童有更少的反社會行為,且性別差異明顯。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同伴經歷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因為男孩通常喜歡與很多同伴交往,而女孩的友誼則是集中的,常常以二元形態出現。同伴接納是一種羣體指向的單向結構,反映的是羣體成員對個體的態度,反映的是個體在同伴羣體中的社交地位。友誼意味着兒童與其同伴之間存在情感紐帶,這能夠為兒童提供安全感、支持以及自我肯定,同時又會抑制消極情緒如孤獨感的產生 [14] 
友誼經常會給兒童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兒童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能夠被其他同伴認同與接納,能夠與同伴建立起親密的友誼關係,與同伴分享快樂、煩惱,自然會降低兒童體驗到的孤獨感;而與好朋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會讓兒童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進而提升兒童的孤獨感水平。兒童可以在友誼中得到寬慰、同情,並能夠宣泄自己的情感,克服心理障礙和情緒困惑。這種歸屬感和安全感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必然要求 [14] 

友誼管理學觀點

基於資源保存理論,從實證分析可知,職場友誼對員工創新行為的正向影響是顯著的。職場友誼是職場中的一種非正式人際關係,是員工在工作場所中與同事關係親近的體現。職場友誼作為職場中的一種特殊人際關係,除了能夠營造員工之間相互信任、和諧融洽的組織氛圍,它還是員工獲得支持性的社會資源等關鍵資源的條件,影響着個體採取特定行動時的決策 [15] 

友誼其他觀點

友誼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保護有風險的兒童免受同齡人的傷害,同時對已受到同伴傷害的兒童也有保護作用。友誼同樣能夠對處於家庭傷害中的個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6] 

友誼相關研究

友誼友誼與同伴接納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鄒泓教授等人曾考察了中學生友誼、友誼質量和同伴接納的關係,研究認為中學生有無互相認可的最好朋友或擁有的朋友數與他們在同伴羣體中的被接納水平並不完全一致。但從總體看,高接納者擁有朋友的比例均高於一般和被拒絕者。在友誼質量上,同伴接納水平不同的羣體也存在差異。高接納組從朋友處得到的幫助、指導與支持顯著高於一般和低接納組;高接納組和一般組朋友間的陪伴、娛樂均高於低接納組;在肯定價值和親密交流方面,高接納組同樣超過低接納組;但在衝突與背叛維度上,低接納組與高接納組並無顯著差異 [16] 

友誼友誼與親子依戀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周宗奎教授等人研究了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和友誼的關係,發現安全型兒童的好朋友提名、友誼質量均優於非安全型兒童;母子依戀的質量可以預測兒童的好朋友數量和質量,而父子依戀只對友誼質量有影響。他們還重點分析了友誼質量和親子依戀特質的聯繫,研究認為和母親有密切接觸、對父母信賴程度高的兒童,友誼質量的積極特徵多,更多地表現出與好友的親密、陪伴、分享及肯定對方價值,並能順利地化解友誼中的不快,反之友誼的積極特徵則少。對父親信賴程度高,與母親關係親密,但與父親親近程度低的兒童,與好友發生的衝突少;與父親親近程度高,則友誼中的衝突高,這一現象可能是因為與父親接觸過多的兒童更多地沾染了父親的某些傳統男性特徵,如支配性、不在乎、粗魯等 [17] 

友誼友誼與衝突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的田微微、楊晨晨等學者針對友誼質量在父母衝突對外顯問題行為(即個體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的直接效應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當友誼質量較低時,父母衝突對外顯問題行為有影響;當友誼質量較高時,父母衝突對外顯問題行為沒有影響,友誼質量在父母衝突和外顯問題行為之間起到保護作用,能夠削弱父母衝突對於外顯問題行為的影響 [18] 

友誼友誼與孤獨感

多項研究發現,缺乏親密友誼的人更容易體驗到孤獨感。對異性或同性的友誼不滿的青少年報告的孤獨感高於感到滿意的青少年,並且親密朋友的數量越多,孤獨感水平就越低 [16]  [19] 
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朱麗娟、彥廷鶴研究發現,友誼質量能夠對留守兒童的孤獨感和焦慮產生正面的調節作用。這表明友誼質量可以緩衝心理忽視對留守兒童錯失焦慮的不利影響,且友誼質量的保護作用在雙親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中更明顯 [20] 

友誼處境不利、學習困難和社會退縮兒童的友誼

處境不利兒童指的是由於處於不良的家庭環境中,或者在家庭、同伴羣體中長期受不良對待,如虐待、忽視、欺負,而出現或可能出現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他們與個體建立並維持友誼關係也會遇到特殊的困難,而他們與朋友、同伴的關係質量也不同於正常兒童 [17] 
也有學者研究了學習困難兒童的友誼質量與自我定向和孤獨感的關係,結果發現與非學習困難兒童相比,學習困難兒童友誼質量顯著偏低。性別對學習困難兒童友誼質量影響顯著,女生比男生友誼質量高 [17] 
社會退縮的兒童泛指兒童在不同的時間和情景中,在陌生與熟悉環境下表現出的獨處行為,包括行為抑制、害羞和社交孤獨等。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周宗奎等人研究發現,青春期社會退縮兒童也能成功結交親密的友誼。儘管退縮兒童比非退縮兒童結交的友伴數少,信任尊重少,受到的欺侮多,但是退縮兒童友誼的親密交流比較多,其他友誼特性的積極維度上則與非退縮兒童沒有差異,這顯示退縮兒童結交的友誼能發揮正常的友誼功能 [21] 

友誼友誼的差異研究

文化差異
東方文化對於友誼的重視程度要明顯低於親情。人們常常將最為親密的朋友關係稱為“親如兄弟”也能夠佐證這一點。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則往往將友誼置於與親情同等的地位上 [22] 
性別差異
在友誼的性別差異上,許多研究結果都表明女孩從青少年前期和早期開始就比男孩更為強調友誼中親密性的重要性。這種差異在有關成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但也有研究者認為親密性上的性別差異僅是一種方式而已,女孩與朋友談論個人私事以表達她們與朋友的親密關係,男孩則常常通過非言語方式表達親密 [10] 

友誼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友誼對於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發揮友誼的積極影響,需要家庭、學校、相關行政部門和服務機構等共同努力。我國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此有相關規定。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從身心健康的角度進行闡述,旨在保障未成年人能夠獲得適當的教育和保護。

友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下列監護職責:
(二)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
(四)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第二十九條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未成年學生,不得因家庭、身體、心理、學習能力等情況歧視學生。對家庭困難、身心有障礙的學生,應當提供關愛;對行為異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幫助。
第三十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第三十九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蔘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兒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第九十九條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引導和規範有關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未成年人的心理輔導、康復救助、監護及收養評估等提供專業服務 [23] 

友誼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友誼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在教育中,有關友誼的內容通常涉及學生的安全保障、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從身心健康保障的角度強調了安全教育與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修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分別從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與人格培養的角度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效應對同伴影響也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友誼《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1~3年級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與同學、老師友好相處,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動、遊戲中造成誤傷的意識 [24]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形成和解同學之間糾紛的意識 [24] 
初中年級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瞭解校園暴力造成的危害,學習應對的方法。
  • 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
  • 學會在與人交往中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構築起堅固的自我心理防線 [24] 
高中年級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掌握亞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預防措施,瞭解應對心理危機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發展。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24] 
模塊五: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自覺抵制校園暴力,維護自己和同學的生命安全。
  • 樹立正確的安全道德觀念,在關注自身安全的同時,去關注他人的安全,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4] 

友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水平一(小學1~2年級)
心理健康
  • 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與同學友好相處技能 [25] 
水平三(小學5~6年級)
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
  •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25] 
心理健康
  • 保持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5] 
水平四(初中階段)
心理健康
  • 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調控情緒的基本方法;建立自我認同,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狀況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異性交往的原則 [25]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 [25] 
水平五(高中階段)
心理健康
  • 合理宣泄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
  • 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方法,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
  • 緩解壓力的基本方法;
  • 認識競爭的積極意義;
  • 正確應對失敗和挫折 [25] 

友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低年級
  • 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 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26] 
小學中年級
  • 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羣、自立的健康人格 [26] 
小學高年級
  • 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係,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 [26] 
初中年級
  • 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6] 
高中年級
  • 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瞭解正確的愛情方式 [26] 

友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小學生
自我認識教育
  • 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認識到自己和他人優點,不足和獨特性,悦納自己,包容他人;逐步發現,瞭解和體驗自己情緒、情感的變化,提高初步控制與調節情緒的能力 [27] 
人際交往教育
  • 樂於與身邊的同學、老師溝通交往,不膽怯,不封閉,能傾聽別人的談話。能在活動中與人合作,尊重夥伴,初步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想問題,能對他人同情,諒解。學會自己處理與同學交往中的矛盾與挫折;建立集體意識,有初步的集體歸屬感 [27] 
社會適應教育
  • 能較快地熟悉周圍的人和事,容易融入新的集體,熟悉新的生活;適應班級與學校環境,與同學、老師建立自然、正常的適應關係;懂得和遵守基本的社會生活規則,親近社會生活;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有向師長求助的意識,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27] 
中學生
人際交往教育
  • 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悦納自己;認識到人際關係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瞭解成功的人際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掌握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途徑與方法,排除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 [27] 
社會適應教育
  • 正視現實,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樹立樂觀向上,不斷進取的積極人生態度 [27] 
健全人格教育
  • 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客觀地分析,評價社會,正確處理與社會和他人的關係;平衡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27] 
大學生
情緒管理教育
  • 認識情緒的功能,瞭解情緒變化特點,學會體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形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培養積極的情緒狀態,適應自身、環境及社會的各種變化 [27] 
人際交往教育
  • 掌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基本規範和技巧;善於在羣體中發揮自己的才幹,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他人和社會 [27] 

友誼《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水平一(1~2年級)
模塊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在體育活動中適應新的合作環境。在新的合作環境中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和體育遊戲,與同學友好相處。如在重新分組後很快地和新夥伴一起愉快地活動等。
  • 在體育活動中愛護和幫助同學。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對同學的關心與愛護,樂於幫助同學。如當同學在體育與健康學習中遇到困難或需要保護時能夠主動提供幫助等 [28] 
水平二(3~4年級)
模塊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在體育活動中樂於交流與合作。在體育活動中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如樂於與同伴共同參加並完成體育活動等 [28] 
水平三(5~6年級)
模塊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在體育活動中尊重相對較弱者。正確對待體育活動中的相對較弱者。如在體育活動中不歧視並能幫助比自己運動技能水平差的同學和其他弱勢羣體(如肥胖生和學困生等) [28] 
水平四(7~9年級)
模塊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行為並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在體育活動、比賽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如表現出公平、誠實、友愛、禮貌、尊重等行為 [28] 

友誼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小學階段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瞭解生命與生長髮育知識;
  • 初步學習青春期發育、心理健康及相關保健知識與技能;
  • 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29] 
心理健康
  • 瞭解自己,悦納自己,養成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學會與家長、老師溝通 [29] 
初中階段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學習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預防性騷擾與性侵害的能力;
  • 積極應對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學會正確對待挫折 [29] 
心理健康
  • 學會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學會欣賞和寬容他人;
  • 高情緒管理的能力,學會減壓放鬆方法,學會克服焦慮情緒,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能夠主動求助 [29] 
高中階段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理解性、愛情和婚姻的關係,瞭解婚姻和生育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能夠有效預防和應對性騷擾與性侵害 [29] 
心理健康
  • 瞭解社交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提高健康的異性交往能力;
  • 正確認識和對待童年期不良經歷,健康成長;能夠識別並預防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29] 

友誼相關國際文件

1989年聯合國發佈的《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保護了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尊重和保障了兒童發展的權利和自由,具體內容如下:

友誼《兒童權利公約》(1989)

第二十七條
締約國確認每個兒童均有權享有足以促進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會發展的生活水平。
第二十九條
締約國一致認為教育兒童的目的應是: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養對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各項原則的尊重;培養對兒童的父母、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同、語言和價值觀、兒童所居住國家的民族價值觀、其原籍國以及不同於其本國的文明的尊重;培養兒童本着各國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羣體以及原為土著居民的人之間諒解、和平、寬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會里過有責任感的生活 [30] 

友誼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

友誼學習目標

正確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係,與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動,對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和諧地維繫友誼,保障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友誼”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2個主題“友誼、愛及戀愛關係”之中,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內容如下 [31] 
核心概念1:關係
主題2:友誼、愛及戀愛關係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友誼有很多種類型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什麼是朋友(知識);
  • 珍惜友誼(態度);
  • 認識到社會性別、殘障或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並不影響彼此成為朋友(態度);
  • 發展豐富多樣的友誼(技能) [31] 
要點:友誼建立在信任、分享、尊重、同理心和團結的基礎之上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友誼包含的關鍵要素(例如信任、分享、尊重、支持、同理心和團結)(知識);
  • 主動建立基於上述關鍵要素的友誼(態度);
  • 展示朋友之間的信任、尊重、理解和分享(技能) [31] 
要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健康關係和不健康關係的特點(知識);
  • 定義恰當的身體接觸和不恰當的身體接觸(知識);
  • 認識到友誼可能是健康或不健康的(態度);
  • 建立並保持健康的友誼(技能) [31]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友誼和愛能夠讓人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友誼和愛的益處(知識);
  • 認識到友誼和愛能夠讓人感覺良好(態度);
  • 運用使他人感覺良好的方式表達友誼和愛(技能) [31] 
要點:青少年與兒童表達友誼和愛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隨着成長,對他人表達友誼和愛的方式的變化(知識);
  • 認識到向他人表達友誼和愛的方式多種多樣(態度);
  • 反思隨着年齡的增長,向他人表達友誼和愛的方式是如何變化的(技能) [31]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朋友之間可能會相互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比較朋友之間如何產生積極和消極影響(知識);
  • 認識到朋友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積極和消極影響(態度);
  • 展示如何避免受到朋友的消極影響(技能) [31]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喜歡和愛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在健康的性關係中表達喜愛的一系列方法(知識);
  • 認識到性行為並不是表達愛的必要方式(態度);
  • 運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喜歡和愛(技能) [31] 

友誼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與同伴關係相關的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根據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同伴關係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向同伴表達關愛與尊重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彩虹心情》《多彩的幸福》和《遵守規範的孫悟空》三冊中都涉及與同伴關係相關的教育內容 [32] 
《彩虹心情》一冊主要幫助幼兒初步認識情感和情緒,使他們學會對他人(爸爸媽媽、教師、同伴等)表達愛的不同方式。同時幼兒也將對同伴傳達給自己的關愛表示感謝 [33]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多彩的幸福》一冊主要幫助幼兒學習如何表達家人、同伴、老人、殘障人的尊重 [34]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遵守規範的孫悟空》一冊主要幫助幼兒理解如何表達對同伴的愛,並學習尊重自己對同伴產生的好感,用適當的方式向同伴表示喜歡 [35]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小學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小學的性教育不單純侷限於同伴關係帶來的情感和情緒,而是逐漸開始從兒童生活的學校(但不限於學校)角度輻射出如何與同伴相處,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以消除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歧視和欺凌。以劉文利主編的讀本為例,幾乎每個年級的“家庭與朋友”和“生活與技能”單元中都有相關的內容。
一年級“家庭與朋友”單元“珍視朋友”主題中,通過“我們需要朋友”“我們多交朋友”“我們和朋友友好相處”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有朋友會很快樂;能夠理解朋友多真幸福;能夠做到朋友間相互欣賞、尊重、分享、關心、幫助和諒解。
二年級“友誼是常青藤”主題中,通過“朋友需要信任”“朋友需要真誠”“朋友需要温暖”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信任讓友誼更牢固;能夠理解真誠讓友誼更純潔;能夠懂得温暖讓友誼更美好。
四年級“認識人際關係”主題中,通過“健康的人際關係”“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我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能夠理解緊張、對立、貶低、衝突、欺凌、暴力都是不健康人際關係的表現;能夠懂得健康的人際關係是我們快樂成長的沃土。其中還着重強調如果遇到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同學不應參與其中,也不能做旁觀者,要極力阻止,並告知老師或學校。如果被傷害,一定要堅決表達不滿並積極尋求必要的幫助。
五年級“建立並增進健康的友誼”主題中,通過“友誼滿足人的情感需要”“發現共同點建立友誼”“殘障不是建立友誼的障礙”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朋友在人的生命中非常重要;能夠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點越多,越容易成為朋友;能夠懂得年齡、性別、地域、文化、是否殘障,都不能成為建立友誼的障礙。
“家庭與朋友”單元為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奠定早期的認知基礎,訓練相關技能,樹立平等、尊重、包容、多元的價值觀,併為學生未來的幸福人生奠基。小學階段是確立人生價值觀並建立同伴關係的重要階段,而全面性教育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則是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友誼關係”的要點。在瞭解朋友關係的基礎上,初中生需學習如何發展並維持健康的友誼關係,處理友誼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並拒絕不健康的友誼關係。同時,在初中階段友誼關係也經常會和“歧視與欺凌”“同伴壓力”等話題共同被提及 [36] 

友誼與友誼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父母應鼓勵孩子交什麼類型的朋友?
(一)孩子需要有共同點的朋友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包括性格、行為和興趣等方面。雖然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但是卻總有在某些特點上相同或相似的孩子。他們大都年齡相仿,可能是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可能是學校的同學。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與周圍的同伴交往,積極發掘與同伴之間的共同點,比如,找到那些性格相似或興趣愛好相近的小夥伴成為好朋友,一起學習和玩耍,共同成長。
在和這樣的朋友相處過程中,孩子能夠找到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契合點,因而不會感到孤獨。這是父母之外的重要支持,也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之一。試想如果孩子的周圍總是跟他想法、性格差異很大的朋友,孩子難免會覺得沒有歸屬感,甚至變得沉默,語言和行為發展上也受到制約。如果因為孩子較為靦腆,接觸的小夥伴比較少。父母應該更多地領着孩子走出家門,到人羣中去,在交流時賦予孩子話語權,並鼓勵他們和小朋友們相處。當然,共同點除了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也可以是地域上的,比如生活在一個社區環境下,都可以成為朋友。
此外,父母需要做好教育引導,讓孩子在有共同優點的朋友身上看見自己的長處,在有共同不足的朋友身上明白自己的不足。比如,父母可以多誇獎孩子和朋友的共同長處,讓孩子明白朋友身上的閃光點,也學會在欣賞別人的過程中肯定自己。又如孩子指出朋友的不足,卻沒有察覺自己也存在相同的不足。這時父母切勿跟着孩子一味指責他(她)朋友的錯誤,也不要過分指責孩子對於朋友的批評。而應該耐心地和孩子交流,讓他明白自己也可能犯相同的錯誤。如果這些錯誤是可以避免卻沒有避免的,就應該想辦法去改變。幫朋友出出好主意,也為自己想想好點子。總之,孩子需要有共同點的朋友。一方面他們可以獲得寶貴的心靈支持,一方面他們在與這些朋友的相處中易於實現對自己的認知和提升——當然,這些都離不開父母的適時引導和教育。
(二)孩子需要互補的朋友
孩子需要互補的朋友,因為孩子需要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有所習得。需要説明的是,這裏的“習得”最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孩子一定需要去照搬別人的行為方式、需要被同化成具備某種特定優點的人,也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要刻意避免某一類錯誤、避免成為某一類人——這些既不是父母的權利,也不是孩子的義務,畢竟每個孩子都太獨特了,而且孩子有做出自己選擇的權利;而是要幫助孩子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讓他們瞭解多元的人、和他們身上多元的特點。孩子在與互補朋友的相處過程中,可以瞭解性格的多樣、行為方式的多樣、優缺點的多樣(甚至可以相互轉換),從而視野變得開闊、心靈變得豐富而包容。
首先,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相關、相近事物表現出更大興趣的本能,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父母激起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他們就更願意去結交有互補特點的朋友;其次,父母要言傳身教,讓孩子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和接納,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上做到體諒別人和悦納自己;最後,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這些朋友的趣事,讓孩子體味到這種相識、相處帶來的快樂和用以分享的美好體驗。
(三)鼓勵孩子走近殘障朋友
很多父母能夠意識到鼓勵孩子結交學習優秀、活潑開朗的朋友,卻往往忽視了讓孩子走近殘障朋友。事實上,同情心和同理心是一個人社會情感發展的重要部分。孩子需要學會平等的關懷和付出,當孩子用友誼的小太陽照亮殘障朋友,他們也照亮了自己的善良,為友誼世界打開了一扇通往心靈深處的大門。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走近殘障朋友,並告訴孩子:“他們(殘障朋友)只是因為發育特點不同,在生活的某些方面面臨障礙,這並不影響你和他們成為朋友。他們有各自的長處和能力,也需要有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此外,他們和所有同齡小夥伴一樣需要朋友,一樣會經歷成長,一樣有優點和不足,一樣有快樂和不快樂的時刻,一樣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年成長期,身邊有殘障小朋友,他們有交往、瞭解、相識、相知的機會,那是這個孩子的福氣。我們真誠地希望父母能讓自己的孩子交到殘障朋友,培養平等、關愛、包容和友善的良好品德。
朋友是重要的選擇,父母引導孩子交友的過程,也是引導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因此,父母自己要做到敞開心扉,給孩子更為寬泛的朋友的定義範疇,傳遞給孩子平等、民主、尊重等價值理念,比如告訴孩子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孩子都有互相學習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朋友。
常見疑問2:父母在引導孩子交友的過程中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父母應給予孩子自由時間,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有機會與同伴相處,建立友誼。父母可以向孩子表示,歡迎他的朋友來家裏做客,也希望孩子能夠走出家門,參與集體活動。當小朋友來家裏時,父母應該熱情相待,並提醒孩子多關注、認真對待自己的朋友;當孩子參加完集體活動,可以多與孩子分享感受,關切孩子與朋友相處的體驗與收穫。如果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時間過長影響到課業,也不要生硬地責備,而應根據情況做適時提醒,尤其當孩子和朋友都在場時,應該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探討,以免讓孩子產生牴觸,更避免傷害孩子的友誼。
(二)父母可以與孩子朋友的父母建立聯繫,共同指導孩子交往
當孩子遇到與朋友相處的煩惱和問題時,父母要及時察覺,幫助孩子作分析,但切忌過多的干預,要指導孩子自己解決。有時候當父母拿不定主意時,可以主動與孩子朋友的父母建立聯繫,瞭解孩子與朋友相處的實情,這樣協商之後具體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孩子間、父母間的同步交往不僅能夠增加父母對孩子生活的捲入度,更能穩固孩子的友情,促進孩子合理交往模式的形成。我們的孩子需要朋友,需要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增長能力。父母在指導孩子交友時,既要做方向性的引導,又要適度,不做過分的干預,讓孩子在自主、美好的友誼中茁壯成長。

友誼相關文藝作品

友誼《綠皮書》

類型:劇情片
片長:130分鐘
劇情簡介: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影片藉助唐納德·謝爾利與託尼的友誼奏響了不同種族和諧共處的綠色之聲。在今天,它傳遞的20世紀60年代的聲音依然能激發人們反思當今仍舊存在的不同族裔、國家之間的關係問題,以古觀今,思考如何構建更加包容、平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37] 

友誼《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於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説,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台,描寫的是主人公——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本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小説中,哈利、羅恩和赫敏三個孩子之間建立起生死與共的友誼,這種感情對視友誼比生命更為寶貴的青春少年來説,能夠引起強烈的共鳴 [38] 
參考資料
  • 1.    劉鳳香.職場友誼研究述評與展望[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23):22-27.
  •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EB/OL]. (2020-10-17).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0/82a8f1b84350432cac03b1e382ee1744.shtml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1.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EB/OL](2021)[2021–06–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106/t20210601_534640.html.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EB/OL]. (2021-09-2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9/27/content_5639412.htm?trs=1&ivk_sa=1025922x
  • 5.    林雪,周鐵民.進化心理學視角下的友誼與幸福感[J].成都師範學院學報,2016,32(02):93-98.
  • 6.    Handbook of peer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M]. Guilford Press, 2011.
  • 7.    王英春,鄒泓,葉苑.初中生友誼認知的類型特點[J].心理科學,2006(04):980-982+966.
  • 8.    劉鳳香.職場友誼研究述評與展望[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23):22-27.
  • 9.    劉佳麗.關於學前兒童友誼的研究綜述[J].心事,2014(18):95-95.
  • 10.    範興華.大學生的友誼觀與其友伴數量的關係[J].湘潭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5(2):111-115.
  • 11.    (美)約翰•W•桑特洛克著. 畢生發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8.
  • 12.    翟偉,楊俊敏,鮑曉玲.青少年運動友誼質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11):31-33.
  • 13.    Fitzpatrick M A. Growing togethe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cross the life spa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 14.    任亮寶,呂進基.兒童孤獨感與同伴接納的關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4,22(08):1146-1149.
  • 15.    張昊民,曹飛苑.職場友誼之光能否照亮員工創新行為--基於資源保存理論的研究[J].領導科學,2020(2):37-40.
  • 16.    鄒泓,周暉,周燕.中學生友誼、友誼質量與同伴接納的關係[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43-50.
  • 17.    於海琴,周宗奎.兒童的兩種親密人際關係:親子依戀與友誼[J].心理科學,2004(01):143-144.
  • 18.    田微微,楊晨晨,孫麗萍,邊玉芳.父母衝突對初中生外顯問題行為的影響:親子關係和友誼質量的作用[J].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18,26(3):532-537.
  • 19.    Demir A. Som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oneliness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J].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cettepe University, Ankara, Turkey, 1990.
  • 20.    朱麗娟,彥廷鶴,張守臣,張亞利,宋穎,李曉玉.心理忽視與留守兒童錯失焦慮的關係:友誼質量的調節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20(8):48-54.
  • 21.    萬晶晶,周宗奎.社會退縮青少年的友誼特點[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03):33-36.
  • 22.    楊適.“友誼”(friendship)觀念的中西差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1):33-40.
  • 2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Z]. 2020-10-17.
  •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Z]. 2007-02-07.
  •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Z]. 2012-12-07.
  •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Z]. 2012-12-31.
  •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 2011.
  • 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Z]. 2021-11-02.
  • 30.    聯合國. 兒童權利公約[J]. 聯合國大會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第 44 (25). http://www. un. org/chinese/children/issue/crc. shtml, 1989.
  • 3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 32.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3.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彩虹心情[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4.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多彩的幸福[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5.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遵守規範的孫悟空[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6.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37.    陶曉.《綠皮書》與《拉格泰姆時代》:從暴力到隱忍、從孤島到友誼的文本互涉[J].電影評介,2019(5):19-23.
  • 38.    豆瓣讀書. 哈利波特[EB/OL].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53195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