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藍鴝

鎖定
山藍鴝(學名:Sialia currucoides)是雀形目,鶇科,藍鴝屬鳥類。體長15.5到18釐米,體重24到37克。性二態,雄性除腹部呈淺白色外,整體呈天藍色;雌性體表呈灰褐色,僅在腰部有一處天藍色斑塊。
棲息於樹木零星分佈且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的田野和草原中。夏季以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冬季以各類漿果為食。主要分佈於北美洲西部。同時,山藍鴝還是美國愛達荷州和內華達州的州鳥
山藍鴝現存成年個體數量達600萬隻,種羣數量呈持續上升趨勢。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無危級別。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山藍鴝
拉丁學名
Sialia currucoides
外文名
Mountain Bluebird(英文)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鶇科
藍鴝屬
山藍鴝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2] 
分佈區域
北美洲西部
命名者及年代
(Bechstein, 179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山藍鴝形態特徵

成年山藍鴝體長15.5到18釐米,翼展25到32釐米,體重24到37克。兩性在形態上存在明顯的性別二態性。雄性山藍鴝頭部呈天藍色或鈷藍色,而頸部及胸上部顏色加深,呈深藍色。腹部呈淺白色。雌性體表較之雄性則顯得略顯平淡,頭部和背部通常為灰褐色或淺棕色,僅在腰部有一處天藍色斑塊。 [5] 

山藍鴝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000到3800米的樹木零星分佈的寬闊田野中。並在因人類活動而改造的環境中(如受採伐和火災影響後,以及擁有大量巢箱的森林)更為常見。 [5] 

山藍鴝生活習性

食性:雜食性,夏季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如蚱蜢、蟋蟀,蟬,毛蟲等昆蟲以及蜘蛛等)為食;冬季以各類漿果和種子為食。在控制相關農業害蟲的種羣規模方面發揮着作用。 [6] 

山藍鴝分佈範圍

山藍鴝分佈圖 山藍鴝分佈圖 [7]
分佈於北美洲美國中西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預估分佈區面積為413萬平方千米。 [3] 
在繁殖季,山藍鴝的身影遍佈北美洲556萬7500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這一區域橫跨美國西北部、加拿大(從曼尼托巴省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向北延伸到阿拉斯加。 [6] 

山藍鴝繁殖方式

山藍鴝為一夫一妻制。在每年4月到9月的繁殖季,雄鳥先於雌鳥抵達繁殖地點,在樹洞或岩石縫隙中選擇築巢地點,以待雌鳥到來。雄鳥通常在巢穴附近盤旋和鳴叫以吸引雌性。築巢的工作主要由雌鳥完成,雄鳥負責保護伴侶安全並幫忙收集築巢材料。雌鳥一窩產下4到8枚淡藍色的卵,孵化期13到14天。孵化後的雛鳥由父母雙方共同撫養。在此期間,山藍鴝父母有較強的保護慾望和領地意識。另外,第一窩孵化後的幼鳥會協助父母共同餵養第二窩。若山藍鴝父母在繁殖期後期才產下第一窩,則不會選擇再產第二窩。雛鳥在孵化後的18到21天長出飛羽,並繼續在3周到2個月間依賴於父母。 [4] 
野外壽命6到10年。 [5] 

山藍鴝種羣現狀

飛行中的合作伙伴組織(Partners in Flight,PIF)預估全球山藍鴝成熟個體數量達6百萬只。
根據北美繁殖鳥類調查(NABBS),1966年到2015年間,山藍鴝種羣數量減少了23%;另據PIF數據,1970年到2014年間,山藍鴝種羣數量減少了21%。然而,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去3個世代中,種羣數量增長了10.8%,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3] 
已知的天敵包括但不限於:條紋鷹雞鷹草原隼遊隼美洲雕鴞家貓。此外,浣熊、蛇、鼬甚至松鼠、花栗鼠和白足鼠也會以巢箱的卵或幼鳥為食。

山藍鴝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 ver 3.1——無危(LC)。 [3] 

山藍鴝相關文化

美國愛達荷州內華達州分別於1931年和1967年選擇山藍鴝作為該州的州鳥。 [8] 
美國西南部的美洲原住民因山藍鴝鮮豔的天藍色羽毛而將其視為神聖的象徵。納瓦霍人則將其神話為“旭日的使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