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羊屬

鎖定
山羊屬(學名:Capra):是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的一個屬的哺乳動物。由多達九個物種組成,包括野山羊、捻角山羊和幾種被稱為羱羊的物種。該屬除野生種類外,還包括家養山羊,家山羊(Capra aegagrus hircus)是野山羊(Capra aegagrus)的馴化亞種。該屬物種四肢健壯,頭較長,頦下具須,雄性的須比雌性長。雌雄均具角,雄性角粗重,長70-160釐米,其橫斷面略呈側扁圓形。
野山羊是棲息于山區的典型的山地動物,呈島狀分佈於各高山地區,每一孤立的高山地區都有其特化類型。它們生活於林線以上的高山地帶,最高可超過5000米。喜棲於多岩石的環境中。能以很快的速度在陡峭的岩石山奔跑。每年進行短距離的垂直遷移。常集結成5-20只的族羣,由一隻老雄羊率領,晨昏及夜間活動,白天在岩石上休息,由於體色與岩石相近,不易被發現。它們非常敏捷和耐寒,能夠在裸露的岩石上攀爬並在稀疏的植被上生存。存在有靠近腳部、腹股溝和眼睛前方的氣味腺體。
(概述圖參考來源: [16] 
中文名
山羊屬
拉丁學名
Capr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羊亞科
山羊屬
9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1] 
保護級別
瀕危(EN)1種;易危(VU)2種;近危(NT)4種;無危(LC)2種 IUCN標準 [1] 
同義學名1
Aegoceros Pallas, 1811 [15] 
同義學名2
Eucapra Camerano, 1916 [15] 
同義學名3
Euibex Camerano, 1916 [15] 
同義學名4
Hircus Brisson, 1762 [14] 
同義學名5
Ibex Pallas, 1776 [15] 
同義學名6
Turus Hilzheimer, 1916 [15] 

山羊屬物種學史

山羊屬的動物與綿羊一樣,是最早被馴化的動物之一。 馴化過程至少在10,000年前的伊朗北部開始。人類容易獲得山羊毛、肉和羊奶是主要動機。直到中世紀,山羊皮一直被廣泛用於旅行和露營時的水壺和酒壺,以及在某些地區用作書寫的羊皮紙 [14] 
山羊屬的所有成員都是牛科動物(牛科的成員),更具體地説是山羊科(山羊亞科)。因此,它們是反芻動物,這意味着它們有四腔胃,在消化、反流和重新消化食物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山羊屬的各物種之間具有複雜的系統關係,仍未完全解決。基於線粒體DNA的研究表明,北山羊努比亞羱羊代表不同的物種,它們與體貌相似的羱羊並沒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羱羊與西班牙羱羊組成一組。與東高加索羱羊相比,西高加索羱羊似乎與野山羊的關係更密切。 捻角山羊與山羊屬其他物種的區別相對較小——以前它被認為是該屬的一個獨立分支。 [3] 
幾乎所有的野山羊物種都是異域的(地理上是分開的)——唯一在地理上重疊的是野山羊的家養種(Capra hircus)與東高加索羱羊,以及捻角山羊與北山羊。在這兩種情況下,重疊的物種通常不會在野外雜交,但在圈養中,所有的山羊屬的物種都可以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 [4] 
儘管如此,由於野生的羱羊分散的分佈在高山上,而且它們的體格也很相似,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距今,年代並不久遠,它們曾經生活在羣山之間的平原上,那時氣候要冷得多,因此這些温血動物去了非洲,遠至埃塞俄比亞。隨着氣候變暖,野山羊們爬上了山。由於地理上的分離,這就是它們的大量亞種可能在這裏發展的原因。歷史記錄也證明了野山羊以前在更深地區的傳播,例如在18世紀它們甚至生活在法國的孚日山脈。在中歐和西歐的許多地方也發現了該屬物種的化石。 [4] 

山羊屬形態特徵

山羊屬是山羊或野山羊的屬,由九個物種組成。山羊屬的物種也稱“真山羊”。真正的山羊由一種野山羊(包括家養山羊)、一種捻角山羊和七種野生山羊組成。 [13] 
野山羊頭部的角呈鐮刀狀,平面為螺旋稜,細長且兩側壓縮,前緣有鋒利的不規則稜,兩側受壓,前緣有一個鋒利的不規則稜,在插入時,龍骨向下延伸,低於角基部的平面。面部輪廓整體呈強烈凹陷,鼻基部和額部隆起形成尖鋭的前額,角基部有一個凸面。從外表上看,有強烈表達的身體圖案(野生形式),帶有深色肩帶和深色面部斑紋,以及黑白腿斑紋(它們也出現在羱羊和捻角山羊身上)。野山羊是該屬中最小的物種之一,但它們的角卻是最長的。 [13] 
捻角山羊角呈螺旋狀扭曲和扁平,具有圓形的前內側表面和更鋒利的後龍骨。角的插入不是在一個平面上,而是摺疊在頭骨的頂點上。面部輪廓幾乎是直的(或者最多是輕微凹陷)。不存在前角凸性。從外表上看,捻角山羊的特徵是它們的皮毛很長,有着喉部邊緣和鬍鬚,黑色斑紋不明顯。它們是該屬最大的物種之一,擁有最長的角。 [13] 
各羱羊物種的角不是螺旋形的,通常是寬邊的,前額表面有規則間隔的節。例如西班牙羱羊和東高加索羱羊。它們的角可以是螺旋形的,但從來沒有像捻角山羊那樣緊密,它們的角也沒有結。羱羊類的頭骨與捻角山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在許多方面有所不同。在角基部也沒有凸面,但在眶間區域面部輪廓是凹形的。 [13] 
該屬中各物種的體型大小一直存在爭議,譬如努比亞山羊:一些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屬中最小的種。事實上,如果以肩高110釐米衡量,它是最高的之一。頭體長高達160釐米,屬於中等體型,它體重50-85千克,是最輕的物種之一。但它們的角長88-127釐米,是該屬中犄角相對長的物種。 [13] 
該屬中努比亞野山羊、瓦利亞野山羊和西高加索羱羊最高,肩高達110釐米。瓦利亞野山羊、西高加索羱羊和東高加索羱羊的體形最長,接近2米。西高加索羱羊和東高加索羱羊是體重最重的山羊屬物種。努比亞野山羊、野山羊和西班牙野山羊是體重最輕的。北山羊的角最長達148釐米,野山羊152釐米,捻角山羊是165釐米,是山羊屬中發現的最長的角。 [13] 

物種名稱
肩高(釐米)
頭體長(釐米)
體重(千克)
角長(釐米)
1
努比亞羱羊
Nubian ibex
75-110
119-160
50-85
88-127
2
野山羊
Wild goat
73-90
129-152
45-90
152
3
捻角山羊
Markhor
65-104
155-170
80-108
80-165
4
西班牙羱羊
Iberian ibex
65-89
108-155
50-90
42-101
5
瓦利亞野山羊
Walia ibex
75-110
175-196
100-125
89-114
6
羱羊
Alpine ibex
65-95
115-135
70-120
75-102
7
北山羊
Asiatic ibex
65-105
103-132
60-130
91-148
8
西高加索羱羊
Asiatic ibex
90-110
159-196
123-155
66-107
9
東高加索羱羊
Daghestan tur
79-105
178-192
100-143
70-90
[13] 

山羊屬近種區別

山羊屬與羊屬Ovis)動物的區別在於氣味腺的存在,山羊屬動物在眼睛前面(眶前)、腹股溝和靠近足部有氣味腺,面部腺體不存在。山羊有“強烈的體味”。典型的還有“膝蓋”(愈傷組織)上的一塊堅硬、無毛的皮膚。雄性有鬍子。 [13] 

山羊屬生活習性

野山羊們生活在高山上,很少有哺乳動物能在那裏生存。只有在最冷的冬天,它們才會下降到更低的地方。這種生活方式意味着每一個物種的分佈率都很低,而且它們已經發展出許多不同的亞種。每一個物種和亞種在體形和顏色上都非常相似,但由於它們的角和鬍鬚的強弱而略有不同。 [4] 
山羊屬物種是棲息于山區的動物。它們非常敏捷和耐寒,能夠在裸露的岩石上攀爬並在稀疏的植被上生存。它們可以通過靠近腳部、腹股溝和眼睛前方的氣味腺體的存在,以及沒有其他面部腺體的存在以及鬍鬚的存在與盤羊屬(包括綿羊)及前腿膝蓋上的無毛老繭區分開來。

山羊屬分佈範圍

山羊屬在歐洲有兩種:西班牙山羊(capra pyrenaica)和羱羊(capra ibex)。羱羊曾經在許多地方被發現(如喀爾巴阡山脈),但如今它們居住在阿爾卑斯山,主要是在瑞士。在山羊屬中,北山羊(Capra sibirica)可能分佈在最大的地區,從阿爾泰山脈到整個中亞的喜馬拉雅山脈。埃及和阿拉伯東南部山區的瀕危物種是努比亞羱羊(Capra nubiana)。在埃塞俄比亞(阿比西尼亞)的山區,有生存危機的瓦利亞野山羊。而野山羊的馴化種家山羊的品種則分佈於世界各地。 [4] 

山羊屬下屬種類

山羊屬(9種)
野山羊 野山羊
野山羊Capra aegagrus Erxleben, 1777)
雌雄均有缺刻明顯的彎角,但雄山羊的角大得多,長可達150釐米。皮毛棕灰色,上體部分比較深。雄性長有鬍鬚和一對微彎的大角,上面有許多橫亙隆起。雄性頦下具長鬚。 [5] 
西高加索羱羊 西高加索羱羊
西高加索羱羊Capra caucasica Güldenstädt & Pallas, 1783)
夏季被毛從鏽灰色到棕褐色不等,而在冬季,被毛變暗為灰棕色。下體通常與夏季被毛中身體其他部分的顏色相同,在冬季變淺為黃灰色或髒白色。沒有像其他一些野山羊物種那樣明顯的深色背條紋。胸部是深紅棕色。 [6] 
東高加索羱羊 東高加索羱羊
東高加索羱羊Capra cylindricornis Blyth, 1841)
該物種身體粗壯,腿短。像大多數山羊一樣,雄性山羊也有鬍鬚,當這些動物處於冬季時,鬍鬚最為明顯。與其他山羊不同,東高加索羱羊的頭骨在角下方的前額上沒有凸起。 [7] 
捻角山羊 捻角山羊
捻角山羊Capra falconeri Wagner, 1839)
雌羊黃褐色,腹部白色,腳上有黑白斑紋。公羊呈淺黃褐色,腹部顏色及腳上斑紋與雌羊相同,面部黑色,頸部及胸部有白色長毛,可長至膝蓋。公羊及雌羊都有螺絲狀的角,公羊的角可以長達160釐米,雌羊的則長25釐米。
羱羊 羱羊
羱羊Capra ibex Linnaeus, 1758)
雌性羱羊多是雄性體型大小的一半。雌雄羱羊都有一同大型及向後彎曲的角,雄性的角更可以生長達1米長,最長達1.47米。羱羊在夏天是呈褐灰色的,而到達冬天時,就會轉為深褐色。只有雄性長有鬍鬚。 [8] 
努比亞羱羊 努比亞羱羊
努比亞羱羊Capra nubiana F. Cuvier, 1825)
整體顏色是均勻的棕褐色,通常夏季體毛呈棕黃色,冬毛則呈淡黃色。腿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塊,下腹部是白色的。8月開始出現顏色變化,雄性的頸部、胸部、肩部、腹部兩側、大腿前側和前腿上部變為深棕色至黑色。 [9] 
西班牙羱羊 西班牙羱羊
西班牙羱羊Capra pyrenaica Schinz, 1838)
兩性都有角,雄性的角比雌性的大得多,非常粗,可以是雌性的三倍,也更發達。該物種的特點是蹄大而靈活,腿短。體毛一般呈褐色至灰色。被毛的顏色和長度根據亞種和一年中的時間而變化,在冬季變長變灰。4、5月脱毛後,顏色為褐色或肉桂色,腿下部有黑斑,成年雄性可延伸至兩側、肩部和腹部。兩性的中央部分都是白色的,尾巴短,黑色,長12-13釐米。 [10] 
北山羊 北山羊
北山羊Capra sibirica Linnaeus, 1758)
頦部有須,雄性長,雌性短。尾長10-20釐米,尾尖棕黑色。四肢稍短,顯得比較粗壯,蹄子狹窄。雌性體形通常只有雄獸的三分之一。頭頂凸起,額部平坦,眼睛大小中等,耳朵較短。四肢稍短,顯得比較粗壯,蹄子狹窄。尾巴較長。毛色隨季節不同而變化,夏季背部為棕黃色,體側為淺棕色,腹面為白色。 [11] 
瓦利亞野山羊 瓦利亞野山羊
瓦利亞野山羊(Capra walie Rüppell, 1835)
雌雄皆有犄角,雄性的半圓形角更大,長度達到110釐米,前表面有非常明顯的稜節突起。兩性腿上都有黑白斑紋,下體為灰白色。背部區域呈慄棕色,雄性則較深。在野外,雌性的顏色較淺。雄性的下頦上有黑色的鬍鬚,年長的雄性也有非常黑的胸部和沿着側腹的黑帶。 [12] 

山羊屬繁殖方式

該屬物種的交配方式大致相同,下面就以有代表性的兩個物種為例:
羱羊的交配系統為一雄多雌。雄性在與其他雄性激烈戰鬥後勝者於12月加入雌性羣組。戰鬥的獲勝者獲得與10-20只雌性羣體一起繁殖的權利。交配季節在12-1月份,妊娠期約為147–180天,經過懷孕期的6個月後,幼羱羊會於約5月的時間出生。每胎產1-2仔,產2仔的發生率約20%。分娩後的第一天幼羱羊就可以跟隨母親在岩石峭壁上行走。 [8] 
北山羊通常11月底到12月初發情交配,雄獸之間互相以長角撞擊,直到一方體力不支,敗退逃走為止,勝者也並不追擊。雄獸追逐雌獸時常作出低頭伸頸的姿勢。雌獸的懷孕期為170-180天,5-7月生產,每胎產1-2仔。哺乳期為2個月,1-2歲性成熟。 [11] 

山羊屬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2020年 ver3.1。
瀕危(EN)——1種;易危(VU)——2種;近危(NT)——4種;無危(LC)——2種。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