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

鎖定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成立於2002年4月,其基礎為原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民俗學研究所。現任院長傅永軍教授、黨總支書記巴金文研究員、副院長馬來平教授、馮建國副教授、李平生教授。研究院設有古典文獻研究所、漢唐文學研究所、簡帛研究所、漢語史研究所、《文心雕龍》與中國美學研究所、史學理論研究所、科技哲學研究所、民俗學研究所8個二級研究機構;現有獨立博士點2個,與其他院系共建博士點5個,共建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3個,碩士點8個。
中文名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
成立時間
2002年4月
所含專業
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
中心任務
從事高精尖的學術研究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成立背景

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20世紀30年代,以聞一多梁實秋楊振聲老舍沈從文洪深等為代表的著名作家、學者在這裏曾譜寫過輝煌的篇章。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殷孟倫、殷煥先為代表的中國古典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以丁山、鄭鶴聲、黃雲眉、張維華、楊向奎、童書業、王仲犖、趙儷生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史研究,使山東大學成為當時海內外矚目的文史研究重鎮。以這些學者為依託的《文史哲》雜誌,將山東大學的人文學術地位推向顛峯。但是,隨着時代的深刻變遷,和國內其他重點高校一樣,山東大學的文史研究也面臨着嚴峻挑戰。如何重振昔日的文史輝煌,是山東大學領導和師生共同的課題。“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正是在這一特殊的背景下成立的。她肩負着不可推卸的歷史重任,將構成山東大學文史學科一個新的增長點。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科研隊伍

所含專業有: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史學理論和史學史、中國古代史、科技哲學、外國哲學、文藝學、民俗學、中國民間文學等。現有在職人員3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0人,講師4人。現有在讀博士生、碩士生210餘人。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主要任務

研究院的中心任務是從事高精尖的學術研究,經年累月,研究院在古典文獻學(王紹曾教授、馮浩菲教授、劉曉東教授、杜澤遜教授、王承略教授)、古代文學(董治安教授、張忠綱教授、鄭傑文教授、徐傳武教授)、漢語言文字學(馮春田教授)、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王學典教授、張富祥教授)、外國哲學(傅永軍教授)、科技哲學(馬來平教授)、民俗學(葉濤教授、張士閃教授)、文藝學(傅合遠教授)以及簡帛研究(曹峯教授)等學科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形成了獨特的研究特色,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其中,文獻學、先秦兩漢文學和杜甫研究,以功力深厚和富有創新飲譽學界,居海內外領先地位。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學術交流

研究院實行開放式的辦院思路。與海內外多家著名學術機構和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發展目標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將以踏踏實實的形象穩步走向學術的前沿,在保持已有的傳統文史學科之優勢前提下,積極拓展與國際學術潮流相吻合的創新型學術研究事業。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原則,發揮我院多學科交叉之優勢,爭取形成與我校文、史、哲三院優勢互補的局面,力爭在未來若干年內把文史哲研究院建成在海內外廣泛受到重視的山東大學最高的綜合性文科科研機構,並使其中若干學科或方向位居國內外學術前沿或領先地位,成為國學研究之重鎮和文史哲創新型及交叉性學術研究之繁盛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