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深

(中國男導演、戲劇批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鎖定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學名洪達,號伯駿、淺哉,字潛齋,曾用筆名莊正平、樂水、肖振聲 [3]  。江蘇武進人。洪亮吉第六世孫, [1]  中國男導演、戲劇批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劇作家、導演藝術家、文藝理論家,中國電影、話劇的開拓者、抗戰文藝先鋒戰士。 [2] 
洪深是集編劇、導演、表演於一身,是中國影劇界罕見的全才。一生創作電影劇本38部,創作與翻譯話劇劇本55部,導演電影9部,導演話劇55部,著有影劇理論專著《洪深戲劇理論文集》《電影戲劇表演術》等12部。 [1] 
(概述圖來源 [2-3] 
中文名
洪深
別    名
莊正平
樂水
肖振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4年12月31日
逝世日期
1955年8月29日
星    座
摩羯座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導演、劇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代表作品
五奎橋
香稻米
青龍潭
主要成就
中國現代話劇和電影的奠基人之一,歷任中國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
籍    貫
江蘇武進

目錄

洪深人物簡介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導演、劇作家,戲劇批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學名洪達,號伯駿、淺哉,字潛齋,曾用筆名莊正平、樂水、肖振聲等。江蘇武進人。 [4] 

洪深主要事蹟

洪深

清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初五日(1894年12月31日)夜,洪深誕生在江蘇省武進縣一官宦人家。 [6]  他青年時代就多才多藝,早在清華大學就讀工科時,就愛好文藝,創作過獨幕劇。和魯迅、郭沫若先生早年留洋學醫,後來轉向文藝工作的經歷相似,他從清華畢業後,赴美留學陶瓷工程,但他激憤於國內軍閥混戰,憂慮於國政日衰,民不聊生,毅然決然地放棄工科專業,抱着改革人心,改革社會的志向,決心做一個易卜生式向社會挑戰的勇士,到哈佛大學專攻戲劇和文學,成為中國第一個學習戲劇的留學生。學習期間,創作了《紅》、《牛郎織女》《木蘭從軍》等英文劇,配合了國內五四運動,抗議巴黎和會瓜分中國的陰謀。
中國早期話劇稱為新劇,到了1919年五四運動之前,新劇已經沒落成為惡性商業化的“文明戲”,跳入自己開掘的墳墓了。20年代初,洪深把一整套創造舞台藝術的編導制度,演出體制和方法從國外帶了回來,他和歐陽予倩田漢兩位大師一道從不同方面樹立了新的精神,開拓了中國新興話劇的先河,並使之逐步走上進步的現實主義之路。洪深清楚地看到已經衰頹的“文明戲”的種種弊端,針鋒相對地提出:演戲必須有完整的文學劇本,必須有嚴格的排演制度,要有紀律,堅決實行男女合演,以及必須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等等。如果沒有他在一片混沌黑暗中衝鋒陷陣,大破大立,推陳出新,發揚創新精神,我們的話劇恐怕還要晚若干年才能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1942年茅盾曾引用一位觀眾的話説“原來在京戲和文明戲以外,還有這樣的戲。”這樣的戲“就是洪深先生在1928年倡議定名的‘話劇’”。
從1924年起,他投身於中國的電影事業,次年,他就在《東方雜誌》上發表了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申屠氏》,1927年,美國發明瞭有聲電影后,洪深親自去美國訂購有聲片器材和和聘請技師,首次為我國引進了有聲電影技術,並創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他還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正規化的電影學府——中華電影學校,他親自任校長。僅在30年代頭7年內,他編寫了20多部電影劇本,導演了陽翰笙編劇的反封建主題的《鐵板紅淚錄》。同時他寫了《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電影戲劇表演術》、《電影界的新生活》、《洪深戲劇論文集》等10餘本戲劇理論專著為開創中國電影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洪深

1930年洪深參加中共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由於洪深的介紹,中共地下黨員夏衍阿英打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為我地下黨領導電影事業提供了契機。夏衍等人由此建立了我黨在電影界的第一個黨小組。
洪深參加了黨領導的中國電影文化協會,他與田漢、聶耳等人當選為該會執行委員,活躍在當時的影壇。洪深先生注意學習和吸收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但他學洋卻不媚洋,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氣節和強烈愛國精神的文藝戰士。1929年,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放映一部美國出品的原版辱華影片,洪深精通英語,看了電影義憤填膺,怒不可遏,當即登上舞台痛斥影片辱華內容,廣大觀眾瞭解真相後紛紛離座並要求退票。洪深因此遭到帝國主義巡捕的毒打和關押。經過上海影劇界人士和社會愛國力量的鬥爭,洪深獲釋,並向法院起訴這一辱華反華、侵犯人權事件。最終取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影片主演馬克在美國報紙上公開向中國人民道歉;禁止該片在我國其他城市上映;大光明電影院登報向洪深道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上海大光明事件。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洪深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走私》、《漢奸的孫子》等多部獨幕劇,在街頭、廣場、劇場廣泛演出,無情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的罪惡活動,激發了人民羣眾抗日情緒和鬥志。在“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當月,洪深就參加了話劇《盧溝橋》的演出。接着,他趕赴南京導演田漢新編的活報劇《盧溝橋》。當戲正要開演時,南京衞戌司令部突然通知停演。洪深當即打電話給國民黨中宣部部長邵力子,據理力爭,獲准演出。他面對那些在劇場內搗亂的國民黨特務,上台慷慨激昂地向觀眾揭露了國民黨政府屈服於日本駐華大使館壓力的真相。痛斥在場特務阻撓演出的無恥行徑,觀眾們為洪深愛國激情所感染,一起把特務們轟出劇場,使《盧溝橋》勝利上演。
為了抗日救國,洪深毅然放棄了大學教授的職位,參加上海戲劇救亡協會主持的救亡演劇隊,並任第二隊隊長,他動員夫人把孩子送到香港弟弟家,自己留下遺書,率隊奔赴抗戰疆場。他與冼星海、金山等,冒着敵機轟炸的危險,過着每天只有一毛錢生活費的艱苦生活,輾轉南京、徐州、開封、鄭州、武漢等地,演出了《九一八以來》、《放下你的鞭子》等劇,一路宣傳抗戰,鼓動民眾。1938年春,在武昌國民黨召開的一次茶話會上,行政院長汪精衞對抗戰形勢發表悲觀失望的論調,洪深當場站起來憤怒駁斥:“我對汪副主席的話有意見。”語驚四座。同年四月,在國共合作新形勢下,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成立,周恩來代表中共方面任政治部副主任,從來決不做國民黨官的洪深為抗戰大局在三廳主管戲劇音樂工作,他協同郭沫若、田漢將彙集於武漢的各救亡演出隊與進步戲劇團體改編為10個抗戰演劇隊和5個救亡宣傳隊。抗戰勝利後,他隨復旦大學遷回上海。期間,他熱情支持“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的進步學生運動,遭到校方的解僱。在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日子裏,他編寫了《幾番風雨》等四部電影劇本。他有一篇寫於1945年但未發表的文章《戲劇官》,文中着重揭露了反動當局腐化貪污,官僚主義種種醜態惡行,顯示了他熱忱地為民請命的博大胸懷。1948年,中共地下黨安排他到達東北解放區。翌年2月到北平,5月赴蘇聯參加第一屆世界和平代表大會。

洪深

1934年,洪深經梁實秋先生的大力推薦,校長趙太侔的誠心邀請,加之趙太侔的夫人、著名話劇演員俞珊等人從旁勸説的情況下,情不可卻地來到了山東大學接替梁實秋擔任外文系主任。
洪深一到山大便一改照本宣科的傳統授課方式,而是在講好課文的前提下,着重於結合現實社會,注重實際應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課堂上先生講課生動活潑,學生反映熱烈,效果很好,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不僅如此,他還給外文系四年級學生開了《浪漫詩人》、《大學戲劇》等課。洪深先生在山大雖只有兩年的時間,但作了大量工作。他打破了學生只知埋頭讀書的死沉氣氛,開展了校內、校外的戲劇演出,不僅活躍了山大,而且活躍了青島。他創辦了“山大劇社”,由他導演和主持演出的著名話劇《寄生草》(即《少奶奶的扇子》)在校內、外演出後,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他還對進步的“海鷗劇社”作了大力指導,使中共地下黨支部通過劇社作了大量宣傳工作。
為了改變當時山東大學所在地青島文化生活貧乏的狀況,洪深和老舍、王統照等12位文化名人,在1935年7月的一次聚餐會上決定籌辦文學期刊《避暑錄話》。此期刊於7月14日正式創刊,隨青島《民報》發行,每週一期。這個刊物的名稱是洪深起的,其目的就是以“避暑”為名,抒發自己心裏話。刊物的發刊詞也是洪深起草的。《避暑錄話》雖僅僅出刊了十期,但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紛紛匯款爭相訂閲。
洪深在山大期間,除授課外,還繼續電影創作,於1934年完成了電影劇本《劫後桃花》。影片描寫的是德國侵佔青島後的故事,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揭露了這羣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效勞的漢奸的無恥嘴臉。明星電影公司於1935年將此劇拍成電影,由著名影星胡蝶擔任女主角,放映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映,被譽為歷史的照妖鏡,青島歷史的真實寫照。

洪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洪深在復旦大學教書,周恩來總理親自出面,力邀他“出山”,擔任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他還歷任中國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在周總理的領導下,積極從事中外文化交流事業,併為之盡心竭力,鞠躬盡瘁。
洪深南人北相,身材魁梧,説起話來節奏快而有力,聲音宏亮,感情奔放,無私無畏。他的朋友和他的敵人都曾説他是“洪大炮”,晚輩們愛稱他是“黑旋風”,年輕的學生後輩則尊敬他為“洪老夫子”。我想:“大炮”的膽略、正直,“旋風”的氣概、風采,“老夫子”的淵博才華、循循善誘,融合起來正是他的完整形象吧。洪深之所以能成為中國話劇、電影的奠基人、大藝術家和學者,同他在待人接物,處理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特有性格、作風是分不開的。他的摯友是這樣評價他的:洪深是一個時時處處都在為中國人民,為中國人民的戲劇電影事業勇猛戰鬥的戰士。1951年,舅父到南方視察,途經濟南,來到了剛由上海遷到濟南的我家看望我的父母,他囑咐他們要克服眼前的暫時困難,要相信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永遠跟黨走。時間短暫,且來去匆匆,沒想到這竟是他與我們的訣別。1955年,他出訪東歐等八國,途中在波蘭發現患有肺癌,提前回國。彌留之際,敬愛的周總理親自去看望他,體現了他們長期交往的深厚友誼和周總理對我國老一代文藝革命家的關心和愛護。同年8月29日下午5時13分,洪深先生與世長辭,病逝於北京醫院。 [5] 
洪深先生博學多才,一生共寫過36部電影劇本,44部話劇劇本,導演了10部電影話劇和10本電影戲劇理論著作和40多篇論文,併為當代中國的話劇、電影事業奠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還先後在包括山東大學在內的六所名牌大學執教,可謂桃李滿天下,著名導演謝晉就是他的得意門生。青島文化名人雕塑園有他的塑像。洪深先生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他豐富的人生經歷,為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的文藝創作,提供了許多有益啓示。 [2] 

洪深個人作品

著有《洪深文集》《洪深選集》,洪深一生創作、編譯了38部話劇劇本,作品大都取材於現實生活,時代特色鮮明。如《賣梨人》《貧民慘劇》《趙閻王》《五奎橋》《香稻米》《包得行》《雞鳴早看天》等,還與別人一同創作由他執筆的多部獨幕劇如《鹹魚主義》《走私》等。
他還著有大量理論批評著作,介紹西方話劇知識。理論著作有《電影戲劇表演術》《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等。
洪深的主要成就在舞台藝術方面。他30年間先後導演了《少奶奶的扇子》《李秀成之死》《法西斯細菌》《草莽英雄》《雞鳴早看天》等大小劇目約40個。他重視戲劇的社會效果,並能對不同的劇本採用不同的創作方法。他是個深諳表演藝術的導演,善於用多種方法啓發誘導演員。導演手法多樣,且富於創造性,為中國的話劇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是他的《農村三部曲》。

洪深人物貢獻

他從中國話劇和電影的草創時期開始,就開始了編劇、導演、表演等全面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是中國現代話劇和電影的奠基人之一。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