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底村地處陽泉市北郊,是所屬河底鎮的一個行政大村,全村總面積 11 平方公里,擁有耕地 1800 多畝,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尤其煤炭、礬石、硫磺佔絕對優勢。常駐人口 4000 多人,其中農業户為 1067 户,農業人口 3259 人,賞人數 134 人。全村 1460 個勞力中,有 650 人工作,就職於集體企業。
隨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全村村民團結一心,經濟收入年年創新高,村民人均純收入達 1000元,是名副其實的“寬裕型小康示範村”、“市級文明村”。2017年11月,山底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1]
- 中文名
- 山底村
- 別 名
- 得勝村
- 行政區類別
- 行政村
- 所屬地區
- 中國華北
- 地理位置
- 陽泉市北郊
- 面 積
- 11 km²
- 電話區號
- 0353
- 郵政編碼
- 045014
- 人口數量
- 4000 多人
- 著名景點
-
玉皇廟寺廟羣
仇猶將軍墓 - 車牌代碼
- 晉C
- 方 言
- 盂縣話(東南廂)
山底村歷史背景
編輯山底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仇猶古國的古戰場將軍嶺和市區文物保護單位村玉皇廟、三官廟、觀音洞、龍王廟寺廟羣見證了山底村的歷史變遷。明清時採煤、冶鐵、砂鍋製作已十分發達。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山底人民積極參軍、支前,其生產的“手榴彈”源源不斷地輸往各個戰場,為此,山底村被上級授予“支前模範村”、“對敵鬥爭堅決村”的光榮稱號。
山底村社會
編輯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古老的山底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山底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先後辦起了山塔鞋廠、綠然礦泉水廠等村集體地面企業,逐步實現了地下轉地上,高效農業、種植業、養殖業依託科技興農蓬勃發展。
民營耐火企業、汽車修理業、龐大的個體汽車運輸業、餐飲服務業等三產成為未來山底村發展的強大經濟支柱。尤以生產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開採加工兼備、規模效益突出的民營企業璞鑫耐火材料廠成為山底村發展之典範,該廠正以“億元璞鑫”為宏偉目標,引領着山底村民營經濟創新跨越、科學發展。
特別是近幾年來,全村上下在黨總支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克服資金短缺等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做了大量工作:在發展高效農業方面,大力推進高效農業項目實施,修建了具有先進生產力的鋼架結構日光温室大棚36個。
在村鎮建設方面,按照“農村城市化”的發展思路,先後集資修建了22700多平方米的住宅樓,安置村民户175户。硬化了舞台廣場和寬26米,長300米的東西大街,並在村內多個村民的居住集聚點安裝了健身器材,滿足了村民健身鍛鍊的需求。拓寬並硬化了寬16米、長1.8公里的滴葦線通村公路與進村大橋,連接硬化了長1000多米、寬4米的山底村環村道路,被市政府命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批促進村。
在保障民生方面,2004年,村黨總支從村民飲水的安全、衞生出發,實現了潔淨無菌的一站式深井提水,2010年又進行了水庫清洗,並由專人全天候管護;2009年率先在全區實施天然氣入户工程,並且村集體出資為每户村民補貼1000元鼓勵村民運用低碳潔淨能源天然氣,以徹底解決煤礦關閉後村民吃飯取暖的基本生活問題。
在社會保障方面,為保證村民身心健康,2005年村集體為全體村民交納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促進了我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從2009年開始至今,每年為全村16週歲至59週歲的村民足額交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按退休前的勞動工種分別為61—65歲的男女村民每月發放退休金。在校舍改造方面, 2010年又投資310多萬元重新修建山底學校,為山底教育的發展再寫濃重一筆。
山底村經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受權發佈)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1-20]
- 2. 晉盂郭氏12世:縉派十七世-郭元公-居山底村 .山西陽泉盂縣仙人鄉堖上村.2013-08-29[引用日期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