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口林宅

鎖定
浙江的山口林宅是一個浙西南地域風格、特色的清代住宅建築。
中文名
山口林宅
外文名
Yamaguchi Lin's residence
地理位置
浙江
佔地面積
1865 m²

山口林宅簡介

山口林宅年代

山口林宅
山口林宅(5張)
山口林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清
公佈時間:2005年3月16日

山口林宅結構面積

山口林宅內部圖片 山口林宅內部圖片
浙江山口林宅是民居建築,為江南四合院式。坐西朝東,總體佈局為前後兩進,並兩側設廂房,均為二層重檐,建築面積約1865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建築前設一照壁,一進門廳,前檐門樓為四柱三樓式,磚、石混合。門額刻有“紫氣遙來”四字及四門柱上五福臨門裝飾(芭蕉葉上設五隻大小不一的蝙蝠),雕刻均為青田石。天井兩側廂各為五間。二進正廳,面闊五間,樑架為七檁五柱帶前廊,用中柱。兩廳與廂房以迴廊貫通。後天井照壁為牌樓屏壁式,造型典雅古樸,屏壁上繪有詩畫和鑲嵌藍寶石(藍色玻璃),門窗、樑柱皆是精巧細緻的雕
山口林宅雕花樑柱 山口林宅雕花樑柱
花。山口林宅,佈局合理,雕藝精緻,保存完整,是浙江省一處具有浙西南地域風格、特色的清代住宅建築。
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遊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藴含着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説,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着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採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山口林宅文物保護

山口林宅 山口林宅
文物法中,對於古建築有“誰使用,誰維修”的規定。然而,古民居住户大多為租住雜居,認為房子產權不屬於自己,不願花錢修繕。古建築瀕臨為危房。要想把古民居徹底維修,必須將裏面的住户全部遷出,這部分費用要比維修費用高出數倍。
古建築的使用價值如何定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古宅的“命運”。然而傾向於將修復後的古宅用於興建博物館、書畫院等社會公益事業。國家法規明確規定屬於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和祖傳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文物的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山口林宅的保護也需要所有者、相關部門及個相關方面加強合作。
1、增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意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文明素養,是推動旅遊發展,貫徹落實國家《文物保護法》及省《條例》的要求。深刻明確保護文物的歷史責任和法律責任,將文保的法律觀念轉化為保護文物的實際行動。
2、制定科學保護規劃。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文物保護的總體規劃。二是做好各文物的專項保護規劃。三是與城市總規和城鎮總規做好銜接,以免相互“衝撞”。
3、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領導。加強領導,首先要發揮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的指導、協調作用,尤其是在增強“文保”意識,形成全社會“文保”工作合力方面,文保委員會要有所為,有所威;其次,政府要加大文保投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多方籌措並舉的投入機制;再次,要依法行政,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執法力度;最後,要建立一個專事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的工作機構,具體負責落實。

山口林宅歷史記載

山口林宅 山口林宅
山口林宅整個村莊內外有諸多的大榕、刺桐、鳳凰等古樹,樹綠掩映,景色迷人。全村現有人口600多人,以林姓為主,是一條歷史文化底藴深厚的村莊。據村中的《林氏族譜》記載,林氏祖先於明代從福建移居徐聞,原本居於徐聞西區放坡,後林文欽來到石嶺之西麓選擇一古藤掩映之地生息繁衍而漸成大村,由此開啓了林氏家族的輝煌歷史。
林宅村古民居甚多,祖業根基雄厚,有九間門樓,現存“中憲第”較為完整,雖已近凋殘,但當年輝煌的風貌依稀可見。所有房屋均用石塊堆砌而成,很多牆壁沒有灰漿等粘合物,石塊對縫嚴密。令人驚歎的是,保存最完整的“中憲第”竟設有地下排水系統,以便平時排放生活污水和預防遇久雨而及時排掉院子裏的積水。居宅羣落均為四合院結構,與眾不同的“中憲第”內竟有繡樓,令人歎為觀止。“中憲第”原有對聯:“中和履踏,憲典垂傳”,內涵甚是深刻!
據清宣統三年《徐聞縣誌》記載:石嶺林宅村自古重文興學,五貢生員眾多,科舉功名者有林翹,清嘉慶六年(1801)辛酉科拔貢,孝廉方正,後任朝廷度支部田賦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度支部是清代末年的中央財政機關,光緒三十二年改户部設,以尚書、侍郎為主官設承政、參議兩廳,田賦、漕倉、税課、管榷、通阜、庫藏、薪俸、軍餉、制用、會計十司及金銀庫等;林琪華,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拔貢,曾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正五品),兵部為清代官署名,分武選、車駕、職方、武庫四個司,掌管武職選授、處分、兵籍、軍械、關禁、驛站等事,主事為各部司中的一職管官員;林成梗任法部制勘司郎中(正五品),法部為清代官署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刑部為法部,掌管監督大理院及京師、外地審判、檢察等事,法部郎中,分掌法部司事務,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行政官員,為正五品。林翹、林琪華和林成梗是京官,位尊品高,其宅第號為“中憲”。因為徐聞林士英家族最為顯赫時,林士英誥贈朝議大夫。林士英有子三,長子林楷華次子林棴華,誥封中憲大夫,三子林琪華,誥封奉直大夫……林氏家族除了上述京官外,還有省官廣西巡檢林家準、林家培,貴州巡檢林家缽,州官海南訓導欽加五品銜林成蔚,知縣林嶽……等等
現代林宅村又有林令淼、林令煊、林望重等200多人考上高等院校。其中,林令淼,黃埔軍校畢業,上校軍銜;林令煊,國立中山大學地質系畢業,是著名的教育學家,曾任中大地理系主任,1947年8月任廣東省立雷州師範學校校長,1949年移居台灣林望重,1968年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系畢業後,一直從事科研工作,曾任國家電子工業部第三十研究所負責人,中國著名電子學專家,現為中科院電子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林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輩出,這無不是受遵循家訓所影響:進士難,進士不難,難在七科八進士;尚書貴,尚書不貴,貴在三代五尚書。林氏家教得法,敷揚文化,蔚成傳統,是值得後人敬佩和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