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展萼金絲桃

鎖定
展萼金絲桃(Hypericum lancasteri N. Robson)為金絲桃科灌木,高0.3-1.0米,有近直立至開張的枝條,莖紫紅色,葉具柄,種子深紅褐色,狹圓柱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產於雲南的西部(漾濞、大理)、中部(昆明)及東北部(東川)和四川西南部,常生於海拔1750-2550米的草坡及溪邊。展萼金絲桃常用分株扦插播種等方法繁殖,是南方庭院的常用觀賞花木。
中文名
展萼金絲桃
拉丁學名
Hypericum lancasteri N. Robson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金虎尾目
金絲桃科
金絲桃屬
展萼金絲桃
分佈區域
雲南西部、中部、東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

展萼金絲桃形態特徵

灌木,高0.3-1米,有近直立至開張的枝條。莖紫紅色,幼時具4縱線稜但幾不兩側壓扁,很快就具2縱線稜,最後呈圓柱形;節間長1-4 (-6)釐米,短於至長於葉;皮層紅褐色。葉具柄,葉柄長1-1.5毫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至三角狀披針形,長3-6釐米,寬0.9-3釐米,先端鋭尖至圓形,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平坦,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或有時多少呈蒼白色,主側脈3-4對,中脈在上方分枝,無可見的第三級脈網,腹腺體通常稀疏或無,葉片腺體點狀及短條紋狀。花序具1-11花,稀疏,有相當粗的枝條,自莖端1-3節生出;花梗長1.3-3釐米;苞片葉狀,在相繼的節中逐漸退化,凋落。花直徑3-5.5釐米,多少呈星狀至近杯狀;花蕾狹至寬卵珠形,先端鋭尖至具小尖突或近漸尖。萼片分離,在花蕾時外彎至廣為開張,結果時廣為開張至下彎,披針形至卵形或長圓狀卵形,不等大或等大,長0.8-1.1釐米,寬0.3-0.4釐米,先端鋭尖至近漸尖,邊緣全緣且呈淡紅色,中脈明顯,小脈不顯著,腺體約10。花瓣金黃色,無紅暈,開張至淺內彎,長圓狀倒卵形,長I.7-2.8釐米,寬1.3-1.8釐米,長約為萼片2-2.5倍,邊緣全緣,有近頂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鋭尖至鈍形。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45-50枚,最長者長1.1-1.6釐米,長約為花瓣的3/5,花葯金黃色。子房卵珠形,長5-6.5毫米,寬3.5-5毫米;花柱長5-7毫米,長與子房相等至為其的1.2倍,上方外彎,不扭曲;柱頭幾不呈頭狀。蒴果卵珠形,長1.3-1.7釐米,寬0.8-1釐米。種子深紅褐色,狹圓柱形,長1-1.3毫米,無或有不完全的龍骨狀突起,有淺而疏生的網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1] 

展萼金絲桃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750-2550米草坡及溪邊。

展萼金絲桃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西部(漾濞、大理)、中部(昆明)及東北部(東川),四川西南部(會東)。模式標本採自雲南大理蒼山的清碧溪。 [1] 

展萼金絲桃栽培技術

展萼金絲桃繁殖技術

分株扦插播種等方法繁殖。
分株宜於2~3月進行,極易成活。扦插多在梅雨季進行。用嫩枝作插條,插條最好帶踵。插後當年可長到20cm左右,翌年可地栽,3年可長到70cm左右則可定植。
播種宜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因種子細小,覆土宜薄,以不見種子為度,否則出苗困難。播後要保持濕潤,3周左右可以發芽,苗高5-10cm時可以分栽,翌年能開花。
扦插繁殖,夏季用嫩枝帶踵扦插效果最好,也可在早春或晚秋進行硬枝扦插。一般在黴雨季節行嫩枝扦插。將一年生粗壯的嫩枝剪成10~15cm長的插條,頂端留2片葉子,其餘均應修剪掉。介質宜用清潔的細河沙或蛭石珍珠岩混合配製(1:1),然後插入苗牀,扦插深度以插穗插入土中1/2為準。插後遮蔭,保持濕潤,第二年即可移栽。 [2] 

展萼金絲桃栽培方法

盆栽時用一般園土加一把豆餅或複合肥作基肥。春季萌發前對植株進行一次整剪,促其多萌發新梢和促使撞株更新。在花後,對殘花及果要剪去,這樣有利生長和觀賞。生長季土壤要以濕潤為主,但盆中不可積水,要做到不幹不撓。春秋二季要讓它多接受陽光,盛夏宜放置在半蔭處,並要噴水降温增濕,不然就會出現葉尖焦枯現象。如每月能施2次糞肥或餅肥等液肥,則可生長得花多葉茂。 [2] 

展萼金絲桃主要價值

南方庭院的常用觀賞花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