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尹彥頤

鎖定
尹彥頤(1090年—1149年),高麗王朝中期大臣,字元老,號金剛居士,本貫坡平,高麗名臣尹瓘之子,憑父蔭入仕,後登進士科,歷仕睿、仁、毅三朝,曾參與平定西京之變,並出使過南宋和金朝。官至政堂文學,諡號“文康”。 [1] 
本    名
尹彥頤
元老
金剛居士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中期
出生日期
1090年
逝世日期
1149年
主要作品
《賀新納王妃表》
《廣州謝上表》
主要成就
平定西京之亂

尹彥頤人物生平

尹彥頤早年生涯

尹彥頤是尹瓘之子,乾統七年(1107年)憑父蔭入仕,曾隨父參加曷懶甸之戰。天慶四年(1114年)登進士科,此後歷任金吾衞錄事兼寶文閣校勘、詹事府司直、直翰林院、殿中內給事、禮部員外郎、知制誥、禮部郎中、全州牧等職。 [1] 

尹彥頤反對事金

當時,東亞形勢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女真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大破遼軍。丙午年(1126年)三月,高麗王廷討論事金問題。時任全州牧的尹彥頤“應詔赴闕”,參與討論,持反對意見:“女真本我朝人子孫,故為臣僕,相次朝天,近境之人皆屬我朝户籍久矣,我朝安得反為臣乎?” [1]  但權臣李資謙拓俊京兩人則説:“金昔為小國,事遼及我,今既暴興,滅遼與宋,政修兵強,日以強大,又與我境壤相接,勢不得不事;且以小事大,先王之道,宜先遣使聘問。”最後高麗決策事金。 [3]  同年十二月,尹彥頤調任户部員外郎、知制誥。 [1] 

尹彥頤宦海沉浮

戊申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所派的國信使楊應誠帶着“假道高麗、迎回二聖”的使命來到高麗,要求高麗“津發”宋使與金朝搭上關係,高麗君臣對楊應誠的反覆要求均予以拒絕,楊應誠在高麗待了兩個月,一籌莫展而還。隨後高麗仁宗命尹彥頤假禮部侍郎銜出使宋朝,上表謝罪。宋高宗聽説楊應誠出使失敗後,對高麗的“忘恩負義”感到震怒,不過最終還是在揚州行在所禮待了尹彥頤一行。 [2] 
此後,尹彥頤歷任右司諫、起居舍人、東南海按察副使、起居郎、禮部郎中、知制誥、國子司業、寶文閣待制、知制誥、東宮侍讀學士、御史中丞等職。他曾與鄭知常在壬子年(1132年)高麗仁宗巡幸西京請求創建年號,但後在任御史中丞任上彈劾妙清、白壽翰,請斬其頭懸於開京城門。甲寅年(1134年)加禮部侍郎、寶文閣直學士。不久,遷右諫議大夫。 [1] 

尹彥頤平定西京

乙卯年(1135年)正月,妙清在西京策動分司侍郎趙匡、兵部尚書柳旵等起事,隨即被金富軾統帥的官軍打敗,趙匡殺妙清投降,由於趙匡派去請罪的使者尹瞻等被朝廷囚禁,趙匡旋即在西京再舉反旗,推崔永為元帥,自己為副元帥。鑑於西京地勢險要,城池堅固,五軍會攻都無法攻克,所以金富軾不予強攻,而是安營紮寨,長期圍困,但如此高麗朝廷後勤負擔極重。當時,尹彥頤隨金富軾出征,任中軍佐,於丙辰年(1136年)二月催請速戰圍攻,提出火攻戰術,金富軾遂按其計,出動三路精兵共7000人偷襲西京,一舉平定,趙匡自焚,崔永等被俘虜後斬首,由妙清引起的叛亂至此平息。
金富軾此前因為代尹瓘寫大覺國師義天碑文時沒有謙讓以及在國王面前講解《周易》不如尹彥頤這兩件事而與尹家有隙,遂在凱旋後參了尹彥頤一本,説他曾附和鄭知常,提出建元之請,激怒金朝,尹彥頤遂被貶為梁州防禦。戊午年(1138年)權赴廣州牧使,兩年後實授,並上長篇謝表以訴冤。 [1]  [4-5] 

尹彥頤晚年去世

壬戌年(1142年,皇統二年),金朝派人冊封仁宗,尹彥頤被派去接待,他“開懷與語,不以夷狄待之”。 [1] 
皇統五年(1145年),授户部尚書。 [1] 
皇統六年(1146年),授集賢殿學士。同年,高麗毅宗繼位,將他從罪案中削除,並任命他為選軍別監,訓練軍隊二十餘萬人。 [1] 
皇統八年(1148年),任翰林學士。同年十二月,拜銀青光祿大夫、政堂文學、判尚書刑部事。 [1] 
皇統九年(1149年),加授中軍兵馬判事兼東北面行營兵馬判事,負責訓練軍隊。九月初三日去世。毅宗輟朝三日,贈諡“文康”,追贈銀青光祿大夫、守司空、中書侍郎平章事、判尚書刑部事、柱國。 [1] 

尹彥頤主要作品

尹彥頤有《賀新納王妃表》 [6]  《廣州謝上表》 [7]  《門下侍中平章事金起孫乞退表》 [8]  《圓應國師碑銘》 [9]  四篇文章傳世,另有一首偈語“春復秋兮,花開葉落,東復西兮,善養真君,今日途中,反觀此身,長空萬里,一片閒雲”(一説其弟尹彥旼所作),他還著有《易解》一書(已失傳)。 [10] 

尹彥頤人際關係

  • 父親尹瓘
  • 妻子:金氏(金若温之女,封光陽郡大夫人)
  • 兒子尹鱗瞻、尹子讓、尹子固、尹孝惇(出嫁為僧,法號宗重)、尹惇信(官至兵部侍郎,朝鮮王朝貞熹王后貞顯王后章敬王后文定王后的祖先)、尹惇義、第七子早夭
  • 女兒:四人,皆早死 [1] 

尹彥頤歷史評價

尹彥頤精通儒學,尤通《周易》,但同時因為晚年佞佛而受到批評。 [10]  朝鮮近代民族主義史學家申採浩則稱他為代表朝鮮半島固有傳統的“郎”家的代表,認為他支持稱帝北伐但反對遷都西京的主張是“卓見”,因代表佛家的妙清的輕舉妄動而使金富軾所代表的儒家得勢,葬送了“郎”家思想。 [11] 
參考資料
  • 1.    尹彥頤墓誌銘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8]
  • 2.    《宋史》卷四八七,列傳第二四六,《外國傳·高麗》:二年,浙東路馬步軍都總管楊應誠上言:"由高麗至女真路甚徑,請身使三韓,結雞林以圖迎二聖。"乃以應誠假刑部尚書充高麗國信使。浙東帥臣翟汝文奏言:"應誠欺罔,為身謀耳。若高麗辭以金人亦請問津以窺吳、越,其將何辭以對?萬一辱命,取笑遠夷,願毋遣。"應誠聞之,遂與副使韓衍、書狀官孟健由杭州浮海以行。六月,抵高麗,諭其王楷以所欲為,楷曰:"大朝自有山東路,盍不由登州往?"應誠曰:"以貴國路徑耳。"楷有難色,已而命其門下侍郎傳佾至館中,果對如翟汝文言。應誠曰:"女真不善水戰。"佾曰:"彼常於海道往來,況女真舊臣本國,今反臣事之,其強弱可見矣。"居數日,復遣其中書侍郎崔洪宰、知樞密院金富軾持前議不變,謂二聖今在燕雲,大朝雖盡納土,未必可得,何不練兵與戰?終不奉詔。應誠留兩月餘,不得已見楷於壽昌門,受其拜表而還。十月,至闕,入對言狀,上以楷負國恩,怒甚。尚書右丞朱勝非曰:"彼鄰金人,與中國隔海,利害甚明。曩時待之過厚,今安能責其報也。"右僕射黃潛善曰:"以鉅艦載精兵數萬,徑搗其國,彼寧不懼。"勝非曰:"越海興師,燕山之事可為近鑑。"上怒解。十一月,楷遣其臣尹彥頤奉表謝罪,詔以二聖未歸,燕設不宜用樂,乃設幕殿門外,命客省官吳得興伴賜酒食,命中書舍人張澂押伴,如禮遣還。
  • 3.    《高麗史》卷一五,世家第一五,《仁宗世家一》:辛卯 召百官, 議事金可否, 皆言不可. 獨李資謙·拓俊京曰 “金昔為小國, 事遼及我. 今旣暴興, 滅遼與宋, 政修兵強, 日以強大. 又與我境壤相接, 勢不得不事. 且以小事大先王之道, 宜先遣使聘問.” 從之……乙未 遣李之美, 告大廟, 筮事金可否. 其文曰 “惟彼女眞自稱尊號, 南侵皇宋, 北滅大遼, 取人旣多, 拓境亦廣. 顧惟小國與彼連疆, 或將遣使講和, 或欲養兵待變, 稽疑大筮, 神其決之.”
  • 4.    《高麗史》卷九十六,列傳第九,《尹瓘傳附尹彥頤》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1-27]
  • 5.    《高麗史》卷九十六,列傳第九,《尹瓘傳附尹彥頤》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1-27]
  • 6.    賀新納王妃表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1-27]
  • 7.    廣州謝上表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1-27]
  • 8.    尹彥頤:《門下侍中平章事金起孫乞退表》,《東文選》卷四十二:年迫告休,不去謾妨於賢路;力難勝任,雖留何益於聖朝?茲復籲呼,庶幾俞允。伏念臣資惟淺鯫,幹實疲駑。但席先門之久勞,嘗階顯級之殊寵。將壇身歷,訖微擐甲之功;宰府首居,徒積模稜之誚。久曠具瞻之地,何嘗不愧於天?顧臣心之所嫌,方國步之多故。豈合徇便而規幸,而忘畢命以效誠。然將無用之孱軀,忍可偷安於極位?伏望念羸蹄之慾息,知倦翼之思還。俾釋機衡,言旋里巷。則始全性命,倘成綠野之投閒;勉養精神,尚待丹墀之訪落。
  • 9.    雲門寺圓應國師碑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1-27]
  • 10.    《高麗史》卷九十六,列傳第九,《尹瓘傳附尹彥頤》.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11-27]
  • 11.    申採浩.《丹齋申採浩全集》中:螢雪出版社,1987年:第103—12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