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尖字沽村

鎖定
豐潤縣誌記載,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豐潤縣李氏先祖來此定居,因此草泊地名為尖字沽,以地名得村名 [1] 
尖字沽鄉地名由來: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尖字沽村而得名
中文名
尖字沽
別    名
草泊

尖字沽村經濟產業

尖字沽鄉地名由來: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尖字沽村而得名 [2] 
尖字沽鄉位於豐南城區南20公里處。西鄰王蘭莊鎮,東、北與黃各莊鎮接壤,南與柳樹0鎮毗連。總面積44.25平方公里。全鄉轄9個行政村,人口1.6萬,耕地面積2.38萬畝,豐南主幹線豐鹼線和唐澗公路穿鄉而過,交通便利。
尖字沽鄉地域開闊,土質肥沃,地勢較低,有良好的種植和淡水養殖條件,農漁業發達,素有"魚米之鄉"之稱。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等。魚類主要有鰱魚、草魚、鯽魚、黑魚、鮎魚等,可常年供應新鮮活魚。
按照“富民、強鄉、發展、穩定”的總體思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狠抓工業項目建設,推進社會事業發展。2006年,全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135萬元,同比增長32.4%。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125萬元,同比增長19.8%;完成財政收入656.8萬元,同比增長51.95% [2] 
農業以“穩糧、增菜、擴棉、促養”為思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實施旱改水工程、進行生產橋建設;以調整產業佈局為手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畜牧養殖,加快園區建設,培育形成了貉子養殖專業村的雛形;以實施“良種工程”為突破,積極推廣瓜棉套和蒜棉套作,全方位促進農民增收。
積極發展工業經濟,加快工業強鄉步伐。立足實際,轉變理念,培植強鄉富民的經濟增長點。一是積極盤活閒置資產,為發展工業經濟拓展空間。對原敬老院閒置土地進行轉包,投資50多萬元建設利源飲料廠;利用原廢棄的蔬菜批發市場,建成投資60萬元正元機械廠和投資55萬元的硅鈣鎂化肥廠;利用原修配廠閒置廠址,投資510萬元建成龍強麪粉廠,該企業日加工精麪粉150噸,成為全鄉農業企業。二是解決土地、電力“瓶頸”制約,奠定項目發展基礎。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000萬元高頻精密焊管廠項目。合理規劃原造紙廠、東河沽村草泊、雁翎莊村未利用的土地共計800餘畝。同時積極與電力局協作,增上投資近1000萬元的變電站,為今後新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土地和電力基礎。三是大力扶持民營企業,活躍工業經濟發展全局。落實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協調指導,組織鄉內各企業內挖潛力、外拓銷路,長城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昇華機械廠、正元機械廠、合盛機械廠、佔勝機械廠等企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2] 
尖字沽鄉是豐南區三大設施蔬菜主產區之一。全鄉大棚菜面積已達6000畝,種植的大棚西紅柿以個大、肉多、汁少、甜中帶酸、發沙而享譽華北、京、津、唐地區。2002年,通過無公害蔬菜生產資質認證,產品遠銷至東北、上海等地。並已註冊"綠苑"商標。建有尖字沽鄉綠苑蔬菜批發市場,各種功能齊全,為客商提供了優質服務,市場日交易額達10萬元。基本形成了“基地+市場”蔬菜產業化格局 [3] 
尖字沽鄉地勢較低,有良好的淡水養殖條件,以精養魚池、精養池、稻蟹、稻立體混養為主,面積已達3000畝。盛產白鯧魚羅非魚鰱魚鱅魚鯽魚武昌魚等,可常年供應新鮮活魚。同時,也可供垂釣休閒。
2001年,通過和山西臨猗梨棗基地聯繫洽談,開展引進推廣梨棗的種植。建立了梨棗種植示範園區,成立了梨棗協會。全鄉梨棗種植150畝達33000 株。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又一農業產業 [3] 
尖字沽鄉工業以機械、造紙、糧油加工為主。機械製造業已成為全鄉工業的龍頭行業,共有骨幹企業8家,主要企業有長城機械廠、昇華機械廠、合盛機械廠等優秀規模企業,其中,長城機械廠企業總資產已達1400萬元,是全鄉第一利税大户。企業已通過9001質量體系認證,具有鋼結構件整體設計開發與製造生產能力。長城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已和華北電力設備總廠、北京電建公司、天津電建公司、北京煤氣公司建立了長期性的合作配套生產關係,業務關係廣泛,發展勢頭迅猛。主要產品有法蘭盤、各類鋼結構件 [3] 
唐山金世能潛水泵廠生產的潛水泵遠銷京、津、石等地,唐山昇華機械廠研製開發的板式鍋爐換熱器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和"唐山市技術創新優秀項目三等獎",企業被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證書"。
尖字沽鄉專業村建設成效明顯,主要有望北街村的建築裝潢、望大街村的三草加工、望西街村的機械加工、下雙坨村的畜牧養殖、雁翎莊村的蔬菜種植、尖字沽村的專業防水以及東河沽的個體運輸等專業村 [3] 

尖字沽村人口面積

尖字沽村位於尖字沽鄉中南部,全村共有820户、3181口人,村內耕地5234.20畝,其中機動地面積200畝,以玉米種植和魚蝦養殖為主要產業。全村共有黨員164名,村民代表63人。村兩委班子由5人組成,其中黨支部3人,村委會5人,交叉任職3人。

尖字沽村歷史沿革

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豐潤縣李氏先祖來此定居。因此草泊地名為尖字沽,以地名得村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