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雅·四月

鎖定
《小雅·四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政治諷諭詩,寫周朝一個小官吏行役江南,遭遇變亂,滯留難歸,作詩以訴説痛苦的心情。全詩八章,每章四句。前三章敍述自己自初夏被逐,歷經秋冬,孤苦無告;第四章以比喻説明自己無過受害;第五章嘆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為自己忠而見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無計逃禍;第八章自敍作詩的目的。此詩寫得情景交融,脈絡清晰,層次井然。
作品名稱
小雅·四月
作品別名
四月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周代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四言詩

小雅·四月作品原文

小雅·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秋日悽悽,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山有嘉卉,侯慄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雲能谷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於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1] 

小雅·四月註釋譯文

小雅·四月詞句註釋

①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②四月:指夏曆四月。下句“六月”同。
③徂(cú)暑:意謂盛夏的開始。徂,往。
④匪人:不是他人。
⑤胡寧:為什麼。忍予:忍心讓我(受苦)。
⑥悽悽:寒涼的樣子。
⑦卉(huì):草的總名。具:同“俱”。腓(féi):此係“痱”的假借字,枯萎或病。
⑧瘼(mò):病、痛苦。
⑨爰(yuán):何。適:往、去。歸:歸宿。
⑩烈烈:即“冽冽”,嚴寒的樣子。
⑪飄風:疾風。發(bō)發:狀狂風呼嘯的象聲詞。
⑫谷(gǔ):善、好。
⑬何(hè):通“荷”,承受。
⑭侯:有。一説猶“維”,語助詞。
⑮廢:大。殘賊:殘害。
⑯尤:錯。罪過。
⑰相:看。
⑱載:又。
⑲構:“遘”的假借字,遇。
⑳曷(hé):何。雲:語助詞。
㉑江漢:長江、漢水。
㉒南國:指南方各河流。紀:綱紀。朱熹詩集傳》:“紀,綱紀也,謂經帶包絡之也。”
㉓盡瘁:盡心盡力以致憔悴。仕:任職。
㉔有:通“友”,友愛,相親。
㉕鶉(tuán):同“鷻”,猛禽名,即雕。鳶(yuān):老鷹。
㉖翰(hàn)飛:高飛。戾(lì):至。
㉗鱣(zhān):大鯉魚。鮪(wěi):鱘魚。
㉘蕨薇:兩種野菜。
㉙隰(xí):低濕的地方。杞:枸杞。桋(yí):赤楝。
㉚維:是。以:用。告:訴説。 [2-3]  [4]  [5]  [6] 

小雅·四月白話譯文

四月被逐是夏天,六月盛暑將過完。祖先不是別家人,為啥任我受苦難?
秋風蕭瑟真悽清,百草乾枯盡凋零。禍亂使我心憂苦,何處可去何處行?
三九寒天徹骨涼,陣陣狂風呼呼響。人們生活都很好,我獨受害離家鄉!
好樹好花山上栽,也有栗子也有梅。肆無忌憚為殘賊,還不承認是犯罪。
看那泉水下山坡,又清澈啊又混濁。天天碰上倒黴事,日子怎麼會好過?
長江漢水浪滔滔,總攬西方小河道。鞠躬盡瘁為國家,可是沒人説聲好。
為人不如鷹和雕,高飛能夠衝雲宵。為人不如鯉和鱘,逃進深水真逍遙。
山上一片蕨薇菜,低地杞桋真不少。作首詩歌唱起來,心頭悲哀表一表! [6] 

小雅·四月創作背景

關於《小雅·四月》的背景,《毛詩序》雲:“《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貪殘,下國構禍,怨亂並興焉。”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遷謫詩,係為抒發強烈悲憤之情而作。作者是一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他在去南方的流放途中,有家不能歸,心中滿懷冤屈,寫下這首哀怨之詩。 [3]  [4]  [5] 

小雅·四月作品鑑賞

小雅·四月整體賞析

此詩抒發了詩人構禍南謫的痛傷之情。全詩八章章四句。末二句説“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即逐臣告遭禍南遷之哀也。“告哀”二字點明詩意,實乃全篇眼目。故八章詩以“告哀”貫之。
前三章言“我”初夏被逐,歷經秋冬,觸景傷情,孤苦無告。其特點是寫“我”被逐之後的歷經三時,均以時令開頭,觸景傷時亦自傷。“四月”點出被逐江南的時間,開始踏上流亡的茫茫長路。接下去歷述途中感遇。“六月”冒暑而行,苦不堪言,只能抱怨先祖的不能默佑。可見怒憤之深而又無可奈何。“秋日悽悽”,草木凋零,身遭禍亂,何處是歸途。可見形勢之黑暗,前途之渺茫。“冬日烈烈”,寒風怒號,“我獨何害”。可見路途之遙遠,跋涉之艱辛,心境之淒涼。三章詩,按時間順序,依次寫來,所選時令景物不多而各具典型,所寫心境應時應景而生,切貼而充滿無限辛酸。以景託情,寓情於景,既渲染了氣氛,又表達了流亡者的愁思。正所謂情中景,景中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中四章承上而來,將“我”的形象由表面向深層推進,極言其憂傷哀痛之由。其特點是各章均用比興開頭,然後引出所詠之辭,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山間美好的卉、慄、梅無故遭到摧殘,而“殘賊”還不自知其罪,喻自己為殘賊所擠,無過受害。二是以泉水的有清有濁,比興權貴們卻濁而不清,同時又以泉水的清能變濁,濁能復清,比興“我”苦難的處境,卻沒有好轉的希望。可見“我日構禍”而不願同流合污,前途可悲。三是寫“我”來到江漢合流之地,即水興懷:江漢能為“南國之紀”,而王朝反不能為天下之紀綱;江漢之所以能成為主河,是因為有南國小流的匯聚,而“我”為國事而鞠躬盡瘁,卻“寧莫我有”。可見“我”的忠而見逐,源於當權者的昏庸。四是以鳥能高飛於天,魚能深潛於水,反興自己的無計逃禍,何處容身。至此,作品繼前三章憂亂之後,又從被害,構禍、盡瘁、思隱等四方面盡情地抒寫了“我”被逐謫遷的複雜而痛苦的心情,完成了“告哀”的主題。因此,這一部分是全詩的主體,而又妙在均以比興手法出之,這就使形象更為生動感人而意義更為含蓄深刻。
末章以草木各得其所寄興,言人反不得其所,只好作詩,聊以誌哀而已。這是篇末點明作歌目的即“卒章顯志”的寫法。這種寫法既在篇章結構上起結束全詩的作用,又在主題思想上起畫龍點睛、點明題旨的作用,可謂一石雙鳥。通過“告哀”,加深了讀者對詩中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理解,看出詩人心緒激切之動機,屬“發憤之所為作也”;也增強了這首抒憤詩濃郁的悲涼氣氛和感染力,使人讀後不禁為之斂容。
這首詩脈絡清晰,層次井然。在寫法上,大抵前兩句言景,後兩句抒情,景和情能絲絲入扣,融為一體,把“告哀”的主旨表現得真摯深沉。
綜觀全詩,詩中的“我”是一個被逐南放,一年之間自夏曆秋至冬,途中由西而南,經程又遠,感遇良多,曾為國事操勞而後遭迫害,無力抗拒,又無可逃避,輾轉南國,走投無路,僅以長歌當哭的形象。這個形象在被逐後心路歷程坦露出“我”是一個在周王朝中受到大奴隸主貴族統治集團迫害的正直的官吏,從而認識到由“殘賊”所代表的統治者的昏庸與罪惡,以及當時社會的黑暗。正因為作品中的“我”是一個未指明確切身份的“君子”,其形象的容量更大,內涵更深,給人留下想象的餘地,從一個側面獲得瞭解當時奴隸主統治時期階級鬥爭、社會矛盾的普遍性信息。一個“盡瘁以仕”的官吏遭遇尚且如此,小民百姓的處境就可想而知。這大概就是此詩的價值所在。 [5]  [6] 

小雅·四月名家點評

宋·朱熹《詩集傳》:“興也。此亦遭亂自傷之詩。言四月維夏,六月徂暑矣。我先祖豈非人乎?何忍使我遭此禍也?無所歸咎之辭也。” [1]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明明逐臣南遷之詞,而諸家所解,或主遭亂,或主行役,或主構禍,或主思祭,皆未嘗即全詩而一誦之也。” [5] 

小雅·四月後世影響

《小雅·四月》一詩可視作是遷謫詩的鼻祖,為後世遷客逐臣開闢了一方詩的新領地,屈原、杜甫等大詩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 [5] 
參考資料
  • 1.    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1
  • 2.    周明初等註釋.詩經.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54
  • 3.    王秀梅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483-487
  • 4.    周振甫.詩經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3:330-332
  • 5.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36-439
  • 6.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56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