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嘴烏鴉

鎖定
小嘴烏鴉(學名:Corvus corone)鴉科鴉屬的一種鳥類,外形與大嘴烏鴉相似,體長45-53釐米。體色為黑色帶有紫色光澤。後頸的毛羽, 羽瓣較明顯, 呈現比較結實的羽毛構造, 羽於明顯併發亮。小嘴烏鴉的喙比禿鼻烏鴉的稍高, 並且小嘴烏鴉的喙端不是直形而是略形彎曲。與禿鼻烏鴉的區別在嘴基部被黑色羽,與大嘴烏鴉的區別在於額弓較低,喙雖強勁但形顯細小。
喜結大羣棲息,但不像禿鼻烏鴉那樣結羣營巢。屬於雜食性鳥類,以腐屍、垃圾等雜物為食亦取食植物的種子和果實,是自然界的清潔工。廣泛分佈於亞歐大陸,從歐洲西部到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之間的廣大地區,向南一直到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南亞次大陸、日本列島和中國。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小嘴烏鴉
外文名
Carrion Crow
別    名
細嘴烏鴉
拉丁學名
Corvus corone [5]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鴉科
鴉屬
小嘴烏鴉
亞    種
2亞種 [2] 
命名者與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3] 

小嘴烏鴉形態特徵

小嘴烏鴉雌雄羽色相似,額頭特別突出。全身羽毛黑色,通體黑色具紫藍色金屬光澤,頭頂羽毛窄而尖,喉部羽毛呈披針形,下體羽色較上體稍淡。除頭頂、枕、後頸和頸側光澤較弱外,其他包括背、肩、腰、翼上覆羽和內側飛羽在內的上體均具紫藍色金屬光澤。初級覆羽、初級飛羽尾羽具暗藍綠色光澤。飛羽和尾羽具藍綠色金屬光澤。下體烏黑色或黑褐色。喉部羽毛呈披針形,具有強烈的綠藍色或暗藍色金屬光澤。其餘下體黑色具紫藍色或藍綠色光澤,但明顯較上體弱。粗且厚,上喙前緣與前額幾成直角。 [4] 
虹膜黑褐色,嘴、腳黑色。 [4] 
大小量度:體重♂360-650克,♀360-550克;體長♂440-538毫米,♀410-530毫米;嘴峯♂46-61毫米,♀43-59毫米;翅♂314-345毫米,♀300-345毫米;尾♂200-235毫米,♀180-230毫米;跗蹠♂52-70毫米,♀50-67毫米。(注:♂雄性;♀雌性) [4] 

小嘴烏鴉近種區別


小嘴烏鴉
體量
體重♂360-650克,♀360-550克;體長♂440-538毫米,♀410-530毫米
體重♂415-675克,♀412-591克;體長♂440-540毫米,♀445-535毫米
特徵
體色為黑色帶有紫色光澤。後頸的毛羽, 羽瓣較明顯, 呈現比較結實的羽毛構造, 羽於明顯併發亮
成鳥全身羽毛烏黑,上體具帶金屬光澤的藍紫色,兩翼及尾羽泛金屬藍綠色;喉部羽毛披針狀,帶強烈藍綠色金屬光澤;額至枕部羽毛略鬆散,顯得額部突出;喙壯碩,嘴峯彎曲,峯脊明顯,基部有長羽覆蓋;虹膜暗褐色,喙、腳均為黑色
圖片
小嘴烏鴉 小嘴烏鴉

小嘴烏鴉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疏林及林緣地帶,有的地方繁殖區也上到海拔3500米左右的山地,有時也出現在有零星樹木生長的半荒漠地區,在長白山多棲息于山林深處的原始森林,冬季常下到山腳平原和低山丘陵等低海拔地區。 [4] 

小嘴烏鴉生活習性

在中國主要為留鳥,亦有部分遷來中國越冬的冬候鳥。除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亦少成羣或集羣不大,通常3-5只。常在河流、農田、耕地、湖泊、沼澤和村莊附近活動,取食於矮草地及農耕地,多在樹上或電柱上停息,覓食則多在地上,一般在地上快步走或慢步行走,很少跳躍。性機警,和人保持一定距離,人很難靠近它。 [4] 
屬於雜食性鳥類,主要以蝗蟲、螻蛄等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蛙、蜥蜴、魚、小型鼠類、雛鳥、鳥卵、柞蠶、腐蟲、腐屍、垃圾等雜物為食,是自然界的清潔工。冬季的時候在很多大城市,烏鴉羣會在市區棲息,而在市郊的垃圾場覓食,每天往返於覓食場和棲息地之間。 [4] 

小嘴烏鴉分佈範圍

小嘴烏鴉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3] 
遊蕩:阿爾及利亞、直布羅陀、格陵蘭、冰島、利比亞、馬耳他、摩洛哥、斯瓦爾巴羣島和揚馬延島、突尼斯。 [3] 
小嘴烏鴉分佈圖 小嘴烏鴉分佈圖

小嘴烏鴉中國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瀋陽、北京、河北、內蒙古、河南、青海、新疆、山東、山西、江蘇、四川、福建、廣東、海南和雲南。 [4] 

小嘴烏鴉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早的在3月中下旬開始築巢。營巢於高大喬木頂端枝杈上,距地高8-17米。巢用枯樹枝、棘條、枯草等材料構成,內墊有軟的樹皮、細草莖、草根和毛。每窩產3-7枚卵,多為4-5枚,卵天藍色或藍綠色,被有褐色或灰褐色線狀或塊狀斑,塊狀斑多是由很多點斑密集形成的。卵的大小為40-46毫米×28-32毫米。產卵完成後即開始孵卵,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6-18天。雛鳥完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經過30-35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 [4] 

小嘴烏鴉亞種分化

小嘴烏鴉(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小嘴烏鴉指名亞種
Corvus corone corone
Linnaeus, 1758
2
Corvus corone orientalis
Eversmann, 1841
[2] 

小嘴烏鴉保護現狀

小嘴烏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3] 

小嘴烏鴉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在歐洲,繁殖數量估計為8,790,000-16,600,000對,相當於17,600,000-33,300,000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歐洲物種數量佔全球範圍的約30%,因此對全球數量規模的初步估計是58,700,000-111,000,000成熟個體,但需要進一步驗證這一估計。在歐洲,1980-2013年的整體趨勢呈現温和增長(EBCC 2015)。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