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疫苗

鎖定
小兒疫苗,專門針對嬰幼兒羣體的醫療疫苗,常見的有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水痘、三聯、五聯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聯合疫苗) [1]  、口服輪狀病毒、腮腺炎手足口病、麻腮風、等疫苗,因為這些疫苗會保障兒童的身體健康,幼兒園、小學都會嚴格查詢兒童的疫苗接種情況,有些未打疫苗的兒童會被禁止上學。
接種疫苗不僅保護了嬰幼兒免受流感的侵襲,而且可以減少多種慢性病如哮喘、肺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次數,從而使嬰幼兒減輕疾病痛苦的同時,也減少了由於患病帶來的經濟損失。
中文名
小兒疫苗
重要性
減少小兒發病率
注意事項
避免誤區
拼    音
xiǎo ér yì miáo

小兒疫苗接種疫苗重要性

新生兒身體尚未發育完善,尤其是免疫系統還很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影響,哪怕是輕微的病毒對新生兒來説都是很大的威脅。 [2]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疫苗可以幫助保護兒童免受嚴重傷害甚至死亡的威脅,對於免疫系統尚在發育階段的嬰幼兒來講尤為關鍵 [3]  預防接種是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4]  通過接種疫苗,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我國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 [2]  通過口服小兒麻痹糖丸,自1995年後,我國即阻斷了本土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使成千上萬孩子避免了肢體殘疾 [2]  普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後,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 [2] 
國家免疫規劃的實施有效地保護了廣大兒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隨着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的實施和非免疫規劃疫苗種類的增加,兒童可接種的疫苗種類和劑次不斷增加,其中0~12月齡兒童接種疫苗種類和劑次較多的問題更為突出,影響其及時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8]  因此,各位家長應按時、及時、全程、規範完成寶寶的疫苗接種,讓寶寶能夠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2] 合疫苗是將同一種病原微生物不同亞型或不同病原微生物抗原成分採用特殊工藝製備而成的混合製劑。 [5]  聯合疫苗包括多價疫苗和多聯疫苗 [6] 目的在於減少接種次數的同時預防更多種類的疾病,能解決就診和接種次數增加的問題。 [7] 

小兒疫苗接種疫苗困惑

困惑一:名目繁多的預防針,都要打嗎?
在兒童預防接種證上,列有9種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而接種證上沒有列出的還有預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熱、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面對種類繁多的疫苗,家長們很想知道,哪些預防針是必須打的,哪些是自願選擇的。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負責人作出明確解釋: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有統一免疫規程的疫苗只有5種,即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這5種疫苗兒童必須普遍接種,購置疫苗的經費由政府負擔,個人只需交少量接種服務費。其他疫苗由地方衞生防疫機構根據疾病發生和流行的特點、規律,確定針對某一重點保護人羣接種,或是向公眾推薦,由人們自己選擇接種或不接種,費用一般是自己承擔。只有當某一地區出現疫情或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為避免某些傳染病暴發流行,才會有針對性地要求人羣普遍接種某種疫苗。
一些從事預防醫學研究多年的專家説,除了國家規定要打的預防針,他們本人和親屬都很少打其它的預防針。他們説,預防傳染病,最積極的辦法還是講衞生,多鍛鍊身體。有的疫苗雖然很好,但是如果給不是很需要的人打,即使個人有能力負擔,也是衞生資源的浪費。也有專家指出,預防針不宜打得過多過濫。因為疫苗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某些人體細胞或動物蛋白,疫苗提純過程中,難以完全去除這些蛋白,接種疫苗後,人體在產生對某種疾病抗體的同時,也會產生異體蛋白抗體,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
困惑二:對自願打的預防針該如何選擇?
據專家介紹,在發達國家,預防針有家庭醫生為他們提供建議、作出選擇。針對我國現狀,專家們建議可以參考這樣一些因素:
1、當地是否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
2、以前是否接種過。除了流感疫苗保護期只有一年,其他大多數疫苗都有比較長的保護期,不必重複接種。
3、是否屬於重點保護人羣。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重點保護人羣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7歲以下的幼童和體弱多病的人;甲肝疫苗重點接種人羣是沒有感染過的兒童及餐飲業工作人員、經常接觸甲肝病人的醫務人員和經常出差、飲食衞生沒有保證的人。
4、有無接種禁忌症。每種疫苗的使用説明書上都開列有禁忌症,即什麼情況下不能接種。
5、是否處於疫區。例如出血熱疫苗,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區和要前往疫區的易感成人才需要接種。
國產、進口疫苗價格懸殊,人們如何取捨?公共衞生學專家認為,進口疫苗的生產線都是按照GMP要求建設的,國產疫苗生產企業也在大力實施GMP改造。但都是通過國家藥品生物製品檢定部門嚴格檢驗的,因此其質量和安全性都是可靠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小兒疫苗幾大誤區

孩子接種計劃疫苗就夠了?接種過疫苗就能100%不會生病?打疫苗有副作用,影響人體健康?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浙江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陳坤教授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人們急需走出5個誤區。
誤區一:“接種過疫苗就能100%不會生病”
陳教授説,為了使疫苗安全,生產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細菌都被滅活或減毒,沒有一種疫苗的保護率是100%,大多數常規使用的疫苗保護率在85%—95%左右。由於個體差異,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誤區二:“打疫苗有副作用,影響人體健康”
陳教授説,疫苗的研發與藥品一樣,投資巨大、研發週期長(平均為7—10年)、上市審批嚴格;由於疫苗的使用對象為正常健康人羣,要求比藥品的製造技術複雜,生產週期更長,安全性要求更高。接種疫苗要求在醫生專業指導之下,正確掌握禁忌症,安全性是有保證的。事實上大多數疫苗的不良反應,如接種部位痠痛、輕微發熱等,是短暫而且是臨時的。
誤區三:“孩子只要接種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內疫苗就足夠了,其他疫苗沒必要接種”
陳教授説,預防接種是醫學界公認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為安全、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在計劃免疫的基礎上自費選擇更多種類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種,多保護,為寶寶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單;或者選擇更新升級的疫苗替代計劃免疫內疫苗,因為新一代技術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誤區四:“沒有必要自己花錢打疫苗”
陳教授説,以甲型肝炎為例,據測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費用約1.2萬元,出院後完全恢復約需5個月,月花銷3000元,共需1.5萬元。與其相比,接種一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很少的錢。疫苗對於個體預防疾病的經濟效益最為顯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疾病對健康的損害。
誤區五:“接種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沒有必要”
陳教授説,對於傳染病的威脅,只要體內沒有產生過抗體,任何年齡階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會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護。早預防、早受益,尤其是醫務工作者、導遊等高危羣體應當接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