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牛彈琴

(漢語成語)

鎖定
對牛彈琴(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漢代牟融撰寫的《理惑論》。 [1] 
該成語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1-2] 
中文名
對牛彈琴
外文名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拼    音
duì niú tán qín
近義詞
對牛鼓簧白費口舌
反義詞
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出    處
《理惑論》
注音字母
ㄉㄨㄟˋ ㄋㄧㄨˊ ㄊㄢˊ ㄑㄧㄣˊ
語    法
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對牛彈琴成語出處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出自漢代牟融編撰的《理惑論》) [3] 
後人由上述文獻提煉出成語“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成語故事

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2張)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2]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着,垂柳輕輕地動着,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裏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2]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着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2] 
公明儀又用古琴模仿蚊子“嗡嗡”的叫聲,還模仿離羣的小牛犢發出的哀鳴聲。那頭老牛便立刻停止吃草,抬起頭,豎起耳朵,搖着尾巴,來回踏着小步,注意地聽着。 [5]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人們對他説:”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 [2] 

對牛彈琴成語寓意

該成語典故原是嘲諷牛聽不懂高雅的《清角》琴曲,只能聽那些“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公明儀將高雅的樂曲演奏給一頭牛來聽,屬於沒有看準對象,實在是“亂彈琴”。俗話説: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在不瞭解“聽眾”的時候就彈琴,難免會產生“曲高和寡”的場面。 [3] 
該成語告誡人們,教育要看對象,要因材施教。説話也要看對象,對方聽不懂,等於白費口舌 [4]  。在交談時,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見,選擇不同的話題,唯有這樣,才能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達到交談的目的和效果。如果離開這個基點,即使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有道理,對他而言也不過是如風過耳。 [6] 

對牛彈琴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偏正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含貶義,用於譏諷別人。 [1] 
運用示例
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説起天地二字,只當是耳邊風;説到關帝、城隍、直山聖母,都是當對牛彈琴的一般。 [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對牛彈琴,牛不入耳,罵得很好,咱們一總再算賬! [1]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白蒙鬼不能做此官,行此禮,只知清風高調,對牛彈琴。 [7] 
參考資料
  • 1.    對牛彈琴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3]
  • 2.    楊雨.國學知識問答錄 上 文學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09:240
  • 3.    徐中玉.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民間文學: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44
  • 4.    房露.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金盾出版社,2016.04:151
  • 5.    崔振明.神話在左,寓言在右 中華5000年經典故事: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05:224
  • 6.    周舒予.親子共讀經典寓言故事:金盾出版社,2014.11:34
  • 7.    王濤.中國成語大辭典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