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專(拼音:zhuā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2-3]  ,其古字形像一隻手搖動紡錘,將絲盤繞在紡錘上,本義應是轉動,後造“轉”代替本義。手轉紗輪紡紗,離散的纖維被集中於一束,所以“專”引申出專注、專一的含義。由專一義又引申指獨自掌握和控制,再引申為獨斷專行。
“專”另有異體字作“”。《通用規範漢字表》確認,“耑”讀duān時為規範字,可用於姓氏人名;“耑”讀zhuān時簡作“專”。
中文名
拼    音
zhuā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FNYI [5] 
倉    頡
QNI [5] 
鄭    碼
BDZS [5] 
字    級
一級(0083) [1] 
平水韻
下平一先 [6] 
注音字母
ㄓㄨㄢ
總筆畫數
1+3
四角碼
5030₂
異體字
*耑、𠧡、𠧢、𡵏、𡴁、𡴗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獨體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4E13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作圖1-6,字形由(作圖B)、(zhuān,作圖A)兩部分構成。“叀”是一種紡線的工具——紡專(也叫紡磚)。紡專是由陶質或石質做的一個圓形的“盤”,叫“專盤”,中間有一個孔,插一根杆叫專杆。紡紗的時候,先要把紡的麻或其他纖維捻一段纏在專杆上,然後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轉動圓盤,向左或向右迴轉,就可以使纖維牽伸和加拈。待紡到一定長度後,就把已紡的紗纏繞到專杆上去。這樣反覆,一直到紡專上繞滿紗為止。“專”字的產生,便與這種紡線工具有關。由繁體“專”不難看出源流關係。從甲骨文描畫的圖形看,“叀”上面是三根纖維(實際是多根纖維的簡約形式),中間是纏繞在杆上的紗球,下邊是圓形的紡輪,一側是手(又)。可以想象,隨着轉動,多根纖維便會捻成一股,纏繞在杆上,越纏越大。“叀”也有表音作用。 [7] 
甲骨文專字異體較多,手可左可右;紡磚有底、身、頂,腰身有纏線與不纏者,所纏線數不一。西周時基本上固定作圖7。戰國時的主要變化是以寸代又(寸與又是形義皆近偏旁之互換),此後這種結構為《説文》採納,替代了從又從叀的主流地位。隸變時通常省略紡磚下體寫作圖18-20,但楷書最後還是依從小篆結構,紡專形與“惠”字的上部相同。簡體“專”源自漢晉草書,楷化的“專”最先見於清初刊行的《目連記彈詞》,現代漢字簡化以此為簡化字。“專”可用作簡化偏旁。 [2] 
古文字“專”取像於手轉紡輪,所以,可以引申表示“轉動”之意,後再加偏旁“車”造“”字專門表示轉動。在漢字中,以“專”為偏旁的字多有盤旋、轉動、轉遞之義,如摶、團、傳等。手轉紡輪紡紗,離散的纖維被集中於一束,所以“專”引申出專注、專一的含義。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專一”與現代的“專一”在詞義上有所區別,如《史記·孝文本紀》:“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這裏的“專一”有“專擅”或“獨斷獨行”的意思。 [8] 
“專”另有異體字作“耑”。《通用規範漢字表》確認,“耑”讀duān時為規範字,可用於姓氏人名;“耑”讀zhuān時簡作“專”。 [1]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uān
名詞
紡專,收絲的器具。
spindle
《説文解字·寸部》:專,紡專。

權重。

戰國策·秦策五》:“應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

姓氏用字,參看“專姓”。



形容詞
集中在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
concentrate
《周易·繫辭上》:“夫幹,其靜也專。”
專業;專職;專心致志
精通某種學術、技能;有特長。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夫人之才,成於專而毀於雜。”
陶行知《從五週年看五十週年》:“要學得專,也學得博。”
專長;一專多能
肥厚。

《儀禮·士虞禮》:“用專膚為折俎,取諸脰膉。”

滿。
full
吳曾祺《國語韋解補證》:“專車,滿一車。”

狹小。
narrow
葉適《醉樂亭記》:“雖然地狹而專,民多而貧。”

動詞
獨自掌握或佔有。
monopolize
《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孔子家語·入官》:“己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怠。”
專制;專利;專權
擅自行事。

《禮記·中庸》:“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衞寧喜專,公患之。”
專橫
主持;掌管。

《禮記·檀弓下》:“我喪也斯沾,爾專之,賓為賓焉,主為主焉。”
元稹《元玄度墓誌銘》:“君泣曰:‘太夫人專門户,不宜乏使令。’”

副詞
光;只;特地。
only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
郭小川《祝酒歌》:“林區的工人啊,專愛在這兒跟困難作對!”
專遞;專賣
表示範圍,相當於“全”“都”。
all
《管子·任法》:“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

表示程度,相當於“很”“特別”。
very
《後漢書·朱穆傳》:“其父常以為專愚,幾不知馬足。”

tuán
動詞
同“”。聚集。



形容詞
通“團”。圓。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專而長。”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蜺再重,赤而專,至衝旱。”

[9-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寸部】職緣切(zhuān)
六寸簿也。從寸叀聲。一曰專,紡專。
〖註釋〗六寸簿:張舜徽《説文解字約注》:“《始皇本紀》明雲:‘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然則所謂六寸薄者,乃秦法之所在,猶雲法經耳。小徐以文簿釋簿,是矣。” [11] 

説文解字注

六寸簿也。
段注:《説文》無簿有薄,蓋後人易艸為竹以分別其字耳。六寸薄,蓋笏也。曰部雲:𡇆,佩也。無笏字。《釋名》曰:笏,忽也。君有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或曰薄可以簿疏物也。徐廣車服儀制曰:古者貴賤皆執笏,即今手版也。杜注《左傳》: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蜀志》:秦宓見廣漢太守,以簿擊頰。裴松之曰:簿,手版也。六寸未閒,疑上𡙜二尺字。玉藻曰:笏度二尺有六寸。此法度也,故其字從寸。
從寸,叀聲。
段注:職緣切,十四部。
一曰專,紡專。
段注:《小雅》:乃生女子,載弄之瓦。毛曰:瓦紡專也。糸部紡,䋞絲也。䋞絲者,以專為錘。《廣韻》曰:䍎紡錘是也。今專之俗字作甎、塼。以專為嫥壹之嫥。《廣韻》曰:擅也,單也,政也,誠也,獨也,自是也。 [12] 

廣韻

職緣切,平仙章 ‖專聲元3部
專,擅也。單也。政也。誠也。獨也。自是也。亦姓,吳刺客專諸。職縁切。十二。 [13] 

康熙字典

【寅集上】【寸部】專;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8
古文:𠧡、𠧢、𡵏
《唐韻》職緣切。《集韻》朱遄切《正韻》朱緣切,竝音磚。《説文》:六寸簿也。從寸叀聲。徐曰:簿,文簿也。《廣韻》:壹也,誠也。《增韻》:純篤也。《易·繫辭》:夫乾,其靜也專。《孟子》: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又獨也。《書·説命》:罔俾阿衡,專美有商。
又《左傳·昭十二年》:子革對曰是四國者,專足畏也。
又擅也,自是也。《中庸》:賤而好自專。《禮·坊記》: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不敢專也。
又《左傳·桓十五年》:祭仲專,鄭伯患之。
又姓。吳人專諸。
又《集韻》徒官切,音團。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專而長。
又葉陟鄰切,音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韻會》:通作顓、剸。《正字通》:專、叀通。
考證:“《左傳·昭三年》:是四國者,專足畏也。況加之以楚。”謹按況加之以楚文義未了,年分亦誤。謹改昭十二年子革對曰是四國者,專足畏也。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5]

書寫提示

第三筆豎折撇一筆寫成。上橫短下橫長,下橫在橫中線上。豎折撇的豎段在豎中線,略向左下斜行。點筆斜跨在豎中線上。 [4]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i̯wan
王力系統
ȶ
ǐwan
董同龢系統
ȶ
juæn
周法高系統
t
jiwan
李方桂系統
t
juan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w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jiw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w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wɛn
擬音/王力系統

ǐwɛn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æn
擬音/李方桂系統

jwän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uɛn
[15]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二仙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職緣切
tɕjuæ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六桓

合口呼
一等
全濁
徒官切
duɑn
平聲
下平二𠑗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朱遄切
ʨiuæn
去聲
三十三線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船釧切
ʑiuæn
韻略


平聲





朱緣切

增韻


平聲





朱緣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先天

撮口呼

全清

tʂiu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知傳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九寒


全濁
徒官切
d‘uon

平聲
十一先


全清
朱緣切
tʃye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十三鴛婉怨乙






[15]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北京官話
北京
tʂuan
55
陰平
北方官話
濟南
tʂuæ̃
213
陰平
中原官話
西安
pfæ̃
21
陰平
西南官話
武漢
tsuan
55
陰平
西南官話
成都
tsuan
44
陰平
江淮官話
合肥
tʂʊ̃
212
陰平
江淮官話
揚州
tsuõ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suæ̃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sø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ɕy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ɕyẽ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uĩ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sɔ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tsɔ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tʃyn
53
陰平
粵語
陽江
tʃin
33
陰平
閩語
潮州
tsueŋ
33
陰平
閩語
廈門
tsuan
55
陰平
閩語
福州
tsuɔŋ
44
陰平
閩語
建甌
tsyɪŋ
54
平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5]  、《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43
  • 3.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347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64
  • 5.      .漢典[引用日期2016-03-17]
  • 6.    平水韻 一先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15]
  • 7.    戴吾三著.漢字中的古代科技[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01:63-66
  • 8.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211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707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269;270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33
  • 12.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15]
  • 13.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41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33-234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15]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06:26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