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常清謝死表聞

鎖定
《封常清謝死表聞》是唐代名將封常清寫給唐玄宗李隆基的臨終表章。天寶十四年,封常清兵敗洛陽,後與高仙芝一道堅守潼關,因宦官邊令誠進讒,玄宗下令處斬兩位久經戰陣的大將。封常清臨死前獻上表章,表達自己對帝國的忠誠和兵敗的不甘,全篇字字滴血,催人淚下。
事後證明玄宗誅殺二將的行為是自毀長城,而封常清在表章中所表達的擔憂最終也一語成讖。
作品名稱
《封常清謝死表聞》
作    者
封常清
創作年代
天寶十四年(755年)
文學體裁

封常清謝死表聞作品原文

中使駱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萬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卻赴陝州,隨高仙芝行營,負斧縲囚,忽焉解縛,敗軍之將,更許增修。臣常清誠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自城陷已來,前後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對。臣之此來,非求苟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谷關遙,陳情不暇!臣讀《春秋》,見狼瞫稱未獲死所,臣今獲矣。
昨者與羯胡接戰,自今月七日交兵,至於十三日不已。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尚猶殺敵塞路,血流滿野。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是以馳御就日,將命歸天。一期陛下斬臣于都市之下,以誡諸將;二期陛下問臣以逆賊之勢,將誡諸軍;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許臣竭露。臣今將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後,誑妄為辭;陛下或以臣欲盡所忠,肝膽見察。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尸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迴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聖代悲戀之至。

封常清謝死表聞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舉兵造反,封常清受命討伐。封常清到達洛陽後,臨時募集了六萬士兵,但這些大多是市井子弟,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與此相對,安祿山所率領的是身經百戰的漁陽鐵騎,雙方戰鬥力懸殊,因此儘管封常清殫精極慮,力戰退敵,最後洛陽還是失守了。洛陽城破後,封常清想奔赴朝廷,到了渭南,朝廷有命要他趕赴潼關,封常清當時就寫了表文待罪。後由於宦官邊令誠進讒,玄宗下令處斬封常清,臨刑之時,封常清把此表文交給邊令誠呈送唐玄宗。

封常清謝死表聞作者簡介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縣)人,唐朝名將。自幼家中清貧但受祖父影響喜愛讀書。曾兩次入朝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隨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寶六年(747年)隨高仙芝擊敗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天寶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都護,後接替高仙芝為安西節度使,並率軍攻破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亂時,受邊令誠的誣告,被唐玄宗因出師不利被處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