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安鎮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轄鎮)

鎖定
大安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地處寧強縣東部,漢水源頭,東與勉縣青羊驛鎮接壤,南接鐵鎖關鎮,西連代家壩鎮,北靠略陽縣接官亭鎮硤口驛鎮 [1]  。總面積341.53平方千米。 [2] 
大安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在大禹治水之前就有古村落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是古金牛道、陳平道的必經之地,李白、杜甫、陸游等文化名人在這裏曾寫下詩詞。有着大禹治水、五丁開關、石牛糞金等故事千古流傳,境內有着祥龍洞、大漁洞等溶洞羣。近代是紅色革命搖籃,革命先烈陳錦章曾在這裏成立了陝南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傳播革命真理,紅軍長征一家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大安鎮轄3個社區、25個行政村 [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安鎮常住人口為30981人。 [5]  2011年,大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4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 [1] 
中文名
大安鎮
別    名
大安驛
行政區劃代碼
61072610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
地理位置
寧強縣東部,漢水源頭
面    積
341.53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2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安街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編碼
724402
氣候條件
暖温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0981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禹官漢桂
泛珠泉
大漁洞溶洞羣
火車站
寧強站
車牌代碼
陝F

大安鎮歷史沿革

大安之名始於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因宋曾建大安軍於此而得名。
大安鎮建制歷史遠古,比明初始建的寧強衞(今寧強縣城)還要早千年之久。自先秦鑿通金牛道後,大安即為出入巴蜀之必經地。
西漢至三國時期,大安為軍旅之驛站。
唐時設金牛縣。
宋時設大安軍。
元時為大安州。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大安鎮。
清設大安驛。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復設鎮。
1949年,為大安區。
1958年,改為公社。
1961年5月,撤銷大安公社恢復大安區,轄六鄉一鎮。
1968年9月至1976年10月,為大安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1月,設立區公所。
1996年,撤銷區公所,將桑樹灣鄉、烈金壩鄉、白楊林鄉和大安鎮合併,再建大安鎮。
2011年,大安鎮又將南屏鄉和寬川鄉併入,鎮名、駐地未變。 [1] 

大安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轄大安1個社區,泗水鋪、桑樹灣、石窩金、金堆鋪、觀音寺、鐵爐溝、江林、新民、八畝田、黃土鋪、大漁洞、寧家灣、烈金壩、分水嶺、漢源、斬龍埡、龍泉、石鍾溝、天池子、乾溪溝、馮家營、茶園溝、太星埡、唐家溝、金家坎、瓦窯坪、黃家壩、白巖洞、水磨壩29個行政村;下設12個居民小組,196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大安鎮轄3個社區、25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大安街。 [1] 
大安鎮區劃詳情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726102001
121
大安社區
610726102002
123
廟壩社區
610726102003
121
金牛社區
610726102201
220
桑樹灣村
610726102203
220
石窩金村
610726102205
220
金堆鋪村
610726102206
220
金家坎村
610726102208
220
鐵爐溝村
610726102210
122
江林村
610726102211
220
瓦窯坪村
610726102212
121
新民村
610726102213
122
寧家灣村
610726102214
121
黃家壩村
610726102215
220
八畝田村
610726102216
220
白巖洞村
610726102217
220
黃土鋪村
610726102219
220
大漁洞村
610726102220
220
斬龍埡村
610726102221
121
龍泉村
610726102222
220
烈金壩村
610726102223
220
分水嶺村
610726102225
220
漢源村
610726102227
220
乾溪溝村
610726102228
220
馮家營村
610726102229
220
華嚴寺村
610726102230
121
廟壩村
610726102231
220
雙白果村
610726102233
220
黑木林村

大安鎮地理環境

大安鎮位置境域

大安鎮地處寧強縣東部,漢水源頭,東與勉縣青羊驛鎮接壤,南接鐵鎖關鎮,西連代家壩鎮,北靠略陽縣接官亭鎮硤口驛鎮 [1]  。介於東經106°12′—28′,北緯32°57′—33°12′之間,總面積341.53平方千米。 [2] 

大安鎮地形地貌

大安鎮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境內多山嶺溝谷,周邊丘陵起伏,中夾谷壩。最高峯位於嶓冢山主峯漢王山,海拔1701.8米;最低點海拔600米。 [1] 

大安鎮氣候特徵

大安鎮氣候屬暖温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2.3℃,最冷月平均氣温0.2℃,最熱月平均氣温為23℃。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1] 

大安鎮水系水文

大安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和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水系的寬川河、響水溝等;漢江水系的大安河、道林河等。其中大安河為漢江正源,流長18.5千米,流域面積158.25平方千米;道林河從廟壩鎮進入,流長25.55千米,流域面積100.5平方千米。 [1] 

大安鎮自然資源

大安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滑石、白雲石、石棉、蛇紋石、大理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另有銅、鐵、錳、黃金等金屬礦。 [1] 

大安鎮自然災害

大安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地震等。 [1] 

大安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轄區總人口404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86人,城鎮化率8.9%。總人口中,男性20982人,佔51.8%;女性19496人,佔48.2%;14歲以下5667人,佔14%;15—64歲30358入,佔75%;65歲以上4453人,佔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9.5人。 [1] 
截至2018年末,大安鎮户籍人口43279人 [2] 
根據寧強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安鎮常住人口為30981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12.08%;常住人口中,0-14歲佔15.11%,15-59歲佔57.83%,60歲及以上佔27.06%(其中65歲及以上佔21.06%)。 [5] 

大安鎮經濟

大安鎮綜述

2011年,大安鎮財政總收入565萬元。 [1] 
2018年,大安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上企業7個。
2018年,大安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96個。 [2] 

大安鎮第一產業

2011年,大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農業耕地面積3.89萬畝。
大安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大安鎮糧食生產1.26萬噸。
大安鎮主要經濟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大安鎮油料作物產量2887噸,主要以油菜籽為主。
大安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大安鎮生豬飼養量8.23萬頭,家禽飼養量8.4萬羽。 [1] 

大安鎮第二產業

大安鎮形成以礦產探採、石棉加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非公有制企業18個,從業人員423人。2011年,大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 [1] 

大安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商業網點310個,從業人員352人。2011年,大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4%。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大安農業銀行、大安信用社、大安郵政儲蓄銀行3家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儲蓄900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 [1] 
寧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大安信用社 寧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大安信用社

大安鎮交通運輸

大安鎮境內108國道由桑樹灣村入境,從龍泉村出境;陽(平關)安(康)鐵路穿境而過,境內設有響水站寧強站兩個火車站。鎮到村公路里程100餘千米,其中12個村通水泥路,11個村通砂石路,路橋配套,晴雨暢通。寧強至漢中、陽平關至漢中、寧強至略陽、漢中至九寨溝客運班車經過本鎮,日客運量600餘人次。2011年,大安鎮縣(鎮)級公路15條,總長113千米。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2米;鎮區橋樑2座,總長度150米。 [1] 
陽安鐵路寧強站 陽安鐵路寧強站

大安鎮社會事業

大安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文化站、民間文藝社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農家書屋15個,藏書2萬餘冊。金牛道文藝社創辦《金牛道》刊物,愛好書法攝影數十人。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廣播電視站1處,有線電視用户1649户,入户率15.2%;“村村通”1327户,入户率12.2%。 [1] 

大安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幼兒園2所,完小5所,初小4所,初中1所,在校生2827人,專任教師3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位於大安鎮境內的寧強三中 位於大安鎮境內的寧強三中

大安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2個,其中鎮中心衞生院1個,衞生所2個,村衞生室29個;病牀60張,固定資產總值58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6名,其中執業醫師22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大安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就診2.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 [1] 
大安鎮中心衞生院 大安鎮中心衞生院

大安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體育場4個,3個村安裝有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0%左右。 [1] 

大安鎮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大安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27户,人數61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28户,人數2965人;農村五保供養175人,支出52.5萬元,發放孤兒生活補助金10.08萬元。敬老院1所,牀位100張,入住老人60人。2011年,大安鎮參加城鄉養老保險34305人,參保率98%。 [1] 
寧強縣大安敬老院 寧強縣大安敬老院

大安鎮歷史文化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於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5月3日,寧強羌人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大安鎮風景名勝

大安鎮境內有《禹碑》殘跡、白巖洞、禹官漢桂、泛珠泉、大漁洞溶洞羣等名勝古蹟,還有卧雲山莊、秀峯觀等景觀。
西去10千米處就是古漢水發源地——漢王山石牛洞,有千年的七姊妹金桂花樹和禹王碑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釋為漢水發源。其山中的禹王宮相傳是漢王為紀念大禹治水、造福與民而建,現存宮中的“禹王漢桂”枝繁葉茂,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山下是紅軍長征一家人陳錦章烈士的故鄉,建有陳錦章烈士故居。
往北10千米有天然形成的喀斯特特徵的溶洞羣(大漁洞、藏仙洞、天蓬洞、蛇仙洞、壁山洞、祥龍洞、響洞,風洞等),洞口景觀別緻,清藤垂簾,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怪石嶙峋。還有風光秀麗的四道水,著名的景點有王家溝的明清老屋,溝口上的古磚窯遺址,陽坡上的南北果園,山嶺灣的雷神廟,大寨子的冰茶廟,樹林坪的野豬,野貓子等等,以及著名的蓮台寺等等。距鎮3千米的洞坪山旅遊風景區,山尖怪石間矗立着亭宇樓閣,境內還有卧雲山莊、秀峯觀、道母庵、觀音寺等多處景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