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鎖定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是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直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1] 
以自治區黨委機關報《寧夏日報》為主體,已經發展為擁有《新消息報》、《華興時報》、《法治新報》、《現代生活報》、《新知訊報》、《小龍人學習報》、《看天下》雜誌、《理財世界·馨家》雜誌等七報兩刊和一網站一手機報的報業傳媒集團,資產總額達到2.9億元,年收入1.4億元,報刊發行總量達到40萬份,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強,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公司名稱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成立時間
1949年11月11日
總部地點
寧夏
經營範圍
以自治區黨委機關報《寧夏日報》為主體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主要職責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堅持守正創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自覺向黨中央看齊,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突出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主責主業,強化政治屬性,充分發揮黨的新聞輿論主陣地職能,履行“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職責,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任務。堅持黨管媒體,確保黨對媒體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堅持統籌協調和創新發展,促進報、網、端、微一體聯動,打造現代新型傳播體系。全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着力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輿論支持。 [1]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組織結構

根據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改革方案》的通知,停辦新知訊報,深化內部體制改革,根據形勢發展和任務需求,調整設置內部機構。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內設 5 個正處級服務保障機構(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計劃財務處、經營管理部、黨羣工作部),11個正處級業務機構(全媒體指揮中心、新媒體頻道、地方全媒體頻道、全媒體時政新聞頻道、全媒體理論評論頻道、全媒體經濟新聞頻道、全媒體社會新聞頻道、全媒體視覺頻道、黨報編輯室、輿情研究室、全媒體技術中心);下屬 5 個正處級事業單位(新消息報社、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寧夏法治報社、小龍人學習報社、新知訊報社)。 [1]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集團簡介

自2000年寧夏日報主管創辦了寧夏第一份都市報——《新消息報》後,寧夏日報緊跟時代步伐,隊伍悄然壯大。尤其是被報業界稱為“報業大變局”的2003年,寧夏日報社先後接收三報一刊,聯辦華興時報,報社增加了四報一刊,比過去40多年形成的出版物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截止目前,寧夏日報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七報兩刊一網站一手機報的報業傳媒集團。並在新聞宣傳、報業經營、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資產總額達到3億元,年收入1.5億元,報刊的總髮行量達到40萬份。報業集團的成立將進一步優化報業結構,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規模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
寧夏日報》歷史上曾有兩次創刊。第一次是1949年11月11日,毛澤東同志親筆書寫了《寧夏日報》報頭。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寧夏日報》終刊。1958年8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寧夏日報》再次創刊。
2006年7月,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掛牌成立,為自治區黨委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現有黨委會委員12人,編委會委員13人。內設管理職能部門9個,其中,管理部門7個(集團辦公室、紀檢委、人事處、機關黨委、計財處、老幹部服務處、工會);業務部門2個(報業發展研究部、信息技術中心);所屬正處級事業單位7個:新消息報社、法治新報社、現代生活報社(現已轉為《優享生活》雜誌)、新知訊報社、小龍人學習報社、博客天下雜誌社及寧夏互聯網新聞中心;掛靠部門1個(寧夏記協辦公室)。寧夏日報所屬業務部門7個(總編室、時政新聞部、經濟新聞部、記者部、社會新聞部、理論評論部、攝影部)。集團通過整合、劃轉媒體資源,形成了目前擁有6報3刊1網站的媒體格局。
2009年剝離經營性資產組建了寧夏報業傳媒有限公司,這是寧報集團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行經營與採編分離的一次歷史性跨越。傳媒公司下設3個分公司(寧夏報業傳媒廣告公司、寧夏報業傳媒發行公司、寧夏報業傳媒物業公司)和6個子公司(寧夏報業傳媒印刷公司、寧夏報業會展公司、寧夏傳媒旅行社、寧夏報業小額貸款公司、寧夏天下藝和文化藝術公司、寧夏報業傳媒新聞圖片社),1個控股公司(寧夏新思維房地產開發公司)。傳媒公司自成立以來,各項經營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總收入和利潤逐年增長。2009年實現總收入2.35億元,實現利潤1282.3萬元;2010年實現總收入3.02億元,同比增長27%,完成利潤指標2417萬元,增長122%,實現淨利潤1200萬元,增長240%;2011年實現總收入3.77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利潤指標3298萬元,同比增長36.4%;實現淨利潤1800萬元,同比增長43%。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發展大事記

1949年12月21日 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寧夏日報》書寫報頭,這個報頭沿用至今 [2] 
1961年至1962年 本報連續兩次精簡機構。全社職工由800名減為600名。
1972年2月 自治區黨委批准本報改為事業單位,印刷廠為企業管理單位。當年補貼事業費47.5萬元。
1980年5月 本報分批派出採編人員到兄弟省市取經。根據學習經驗,編委會重新抓了短新聞和來信(開辦《銀湖明鏡》)、評論(開辦《談心會》),編輯部各部開會討論了報紙改革。制定了採編人員超定額髮稿酬的辦法、編排校印一條龍的工作制度,以及編輯部各部抽出三分之一的人員作機動記者加強調查研究的決定。
1982年8月7日 寧夏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寧夏新聞學會同時成立。兩會一個辦事機構,掛靠寧夏日報社。
1983年5月25日至26日 寧夏新聞學會舉行首次新聞改革討論會。
1990年8月19日至26日 全國報紙總編輯攝影研討會在銀川召開,確立了“圖文並重,兩翼齊飛,充分發揮形象新聞在報紙宣傳中的特殊優勢”的方針,進一步推動了全國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
1994年12月16日 編委會決定:為充實一線記者和加強駐地記者站領導力量,從各專業部抽調10名編採人員當駐地記者;同時抽調4名專業部正副主任分別擔任固原、銀南、石嘴山、銀川四個記者站站長,1995年1月起實行,一年一換。
1998年1月1日寧夏日報》實行自辦發行。全區共設26個發行站,9條投遞專線,聘用475名分報、投遞人員,共設183個直投點,全區縣城和川區鄉鎮均能看到當天 《寧夏日報》,銀川地區70%的訂户在上午9時即能看到當天《寧夏日報》。《固原日報》、《銀南報》同時由寧夏日報社投遞發行。
1999年1月18日 寧夏日報社創辦的《新消息報》試刊第一期面世。2000年1月1日正式出刊。
2000年10月23日 寧夏日報社新聞編採網絡系統正式啓動全面運行,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進入激光照排,實現網上編、寫、發的過程,是一次重大的報業革命。
2005年 寧夏日報在中國新聞獎評選中,首次獲得一等獎。消息 《中鐵三局丟了寧夏市場》獲一等獎,評論《不要賣掉窮人的飯碗》獲二等獎,9月22日一版版面獲三等獎。寧夏日報對作者分別給予3萬元、2萬元、1萬元的重獎。
2006年7月26日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成立掛牌。寧報集團的成立,在寧夏新聞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2007年11月8日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北京召開成立70週年紀念大會,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助理馬文鋒獲得全國“第八屆長江韜奮獎”,成為寧夏新聞界首次獲此殊榮者。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第一時間組織記者和工作人員奔赴災區採訪、慰問,先後有18名記者請命到達災區。在災難面前,集團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所屬各報網在5月13日至5月27日的僅半個月時間裏,共開闢抗震救災專欄13個,編髮有關消息、通訊稿件1793篇,圖片1140幅,專版177塊。集團員工共為災區捐款130多萬元。
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 奧運聖火在寧夏中衞市、吳忠市、銀川市傳遞,《寧夏日報》連續3天出版《號外》,報道聖火在寧夏傳遞盛況。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見證歷史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品牌方陣

1、1996年5月28日,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寧夏日報社聯辦,寧夏日報社主辦的全區首家綜合性少兒類報紙《小龍人報》試刊第一期出版。1998年8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面向全國發行。
2、1998年12月16日,《寧夏日報》率先在寧夏報界推出《税務週刊》。這也是全國首家在黨報上推出的《税務週刊》。本週刊每星期三出版,隨寧夏日報發行。
3、1999年1月18日,由寧夏日報社創辦的我區第一家都市報《新消息報》試刊第一期面世。1999年7月1日,經寧夏新聞出版局批准,《新消息報》由四開八版週五刊改為日報。1999年12月3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新消息報》面向全國公開發行。2000年1月1日,《新消息報》創刊號出版,24塊彩版奉獻讀者。中宣部副部長徐光春、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梁衡、自治區主席馬啓智分別為《新消息報》題詞,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正偉撰文祝賀。
4、2003年11月3日,寧夏日報社與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合辦的《華興時報》正式出版。該報是我區唯一採用國際上流行的廋身型對開版式,為週三報(週一、三出12版,週五出16版)。自治區政協主席任啓興、自治區副主席劉仲以及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各新聞出版單位負責人、全區各市縣區政協有關領導和我社編採人員共300多人在銀川虹橋賓館匯聚慶賀。
5、2003年12月19日,我區唯一一家都市生活類報紙《現代生活報》揭牌,報紙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東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餘今曉,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金曉昀及自治區有關部門領導,兄弟新聞單位代表與寧夏日報社職工在新聞大廈門前匯聚,為新《現代生活報》舉行揭牌儀式。
6、2005年8月18日,寧夏日報社主管主辦的我區唯一一家綜合類文摘諮詢報《新知訊報》正式創刊。宗旨是:以科學的立場和視角探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各個領域,真正做到令讀者一報在手,因知新訊而知天下。
7、2006年2月22日,寧夏日報社與寧夏移動通信公司攜手合作,精心打造的我區首個手機報寧夏手機報正式開通。凡開通彩信的手機用户,寧夏日報社七報精華內容便可通過手機閲讀。寧夏手機報問世,進一步拓寬了信息傳播方式與渠道。
8、2006年3月28日,新消息報編委會主辦的《理財世界·馨家》啓動儀式在銀川舉行。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馬文學,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餘今曉、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金曉昀等200多人到會祝賀。新改版後的 《理財世界·馨家》創刊號3月26日面世。《理財世界·馨家》採用全綵輕塗紙印刷,是寧夏乃至西北首家8開雙封面時尚類雜誌。
9、2006年7月26日,我區最大的平面傳媒集團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成立掛牌儀式在寧夏人民會堂隆重舉行。自治區黨政軍領導陳建國、馬啓智、任啓興、馬文學、王正偉、於革勝、李東東、楊錦嶺、徐松南、馮炯華和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曲青山出席掛牌儀式。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福建日報報業集團、陝西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青海日報社、新疆日報社負責同志專程到會祝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發來了賀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自治區主席馬啓智為報業集團揭牌。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馬文學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發表講話。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東東宣讀了自治區黨委關於組建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的批覆。寧報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白皋在掛牌儀式上致辭。寧報集團的成立,在寧夏新聞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開拓進取

1、《寧夏日報》1988年5月5日報道,西北第一台進口彩色膠印轉輪機在寧夏日報社印刷廠試印成功,通過驗收,正式交付使用。這台機器每小時可印彩報4萬張,印黑白報紙8萬張,還可印雜誌、書籍和畫報。5月6日,本報第一張彩色報紙率先在全區問世。
2、《寧夏日報》1990年8月10日報道,《寧夏日報》全部版面採用激光照排新工藝,全面實現了激光照排與膠印配套生產,在全區報界率先徹底告別了“鉛與火”,走向了“光與電”的新時代。
3、1998年1月1日,《寧夏日報》率先在全區報業實行自辦發行。全區共設26個發行站,9條投遞專線,聘用475名分報、投遞人員,共設183個直投點,全區縣城和川區鄉鎮均能看到當天《寧夏日報》,銀川地區70%的訂户在上午9時即能看到當天 《寧夏日報》。《固原日報》、《銀南報》同時由寧夏日報社投遞發行。
4、1998年12月,寧夏日報社喜遷新聞大廈辦公。該大廈高19層,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是寧夏日報創刊以來最大的建築,也是寧夏新聞“第一高樓”。
5、2000年8月4日,經銀川市城區公證處公證(銀城證字(2000)1289號),《新消息報》日零售量達5931份,創寧夏報界之最。
6、2000年10月23日,寧夏日報社率先在全區新聞單位開通新聞編採網絡系統,主要包括主控機房及新聞採編、報紙組版、資料檢索3個系統。
7、2004年6月9日,寧夏首家統一形象、統一策劃經營、網點優勢明顯、擁有專業人員的專業報刊零售機構——— 寧夏飛報報刊營銷公司掛牌成立。該公司具有統一標誌、風格獨特的首批報刊亭當日也亮相銀川街頭。
8、2005年5月,寧夏捷報印業公司通過職工入股自籌方式,籌集資金1000萬元,引進德國產“海得堡”速霸CD102-5對開五色平板膠印機。該設備為當時世界最新機型,投入使用後,在承擔一般精美印刷品的同時,還可印刷400克銅板紙,解決了我區包裝紙印刷的缺位問題。
9、2008年2月22日,寧夏網視頻節目——— 《讀報時間》,在寧夏媒體中率先在銀川市455輛公交車的車載電視上播出,以一小時為單位循環播出,日平均30萬人次的銀川車載電視收視羣體成為寧夏網視頻節目的新受眾。節目內容均來自寧夏日報報業集團七報,以本地新聞為主。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改革創新

1、1998年8月21日,寧夏日報社制定出台了《寧夏日報專業技術職務內部評聘辦法(試行)》,依據業務能力、工作業績、貢獻大小,實行評聘分離,可以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公開競爭,擇優聘任。在全區新聞單位率先打破了高職高聘、低職低聘的慣例,真正把競爭機制引入了人事管理工作。
2、2000年5月18日,寧夏日報社率先在全區新聞單位實施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制定了《處級幹部競爭上崗試行辦法》、《科級幹部聘任試行辦法》、《內部全員聘用試行辦法》、《待崗人員管理辦法》四個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實行幹部聘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實行工效掛鈎,建立按勞、按貢獻計酬的分配激勵機制。5月29日至6月12日,報社先後兩次召開正處級和副處級幹部競聘上崗演講會,150多幹部職工參加會議和民主測評,73位同志登台亮相演講。6月27日,報社召開處級幹部聘任大會,編委會向首次競聘上崗的19位正處級幹部、26位副處級幹部,頒發職務聘任書。
3、2005年5月15日,《寧報之聲》報道,寧夏日報社新落成的高16層,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的商務信息大廈已全部出租,年收回租金500多萬元,成為報業經濟又一亮點。開寧夏媒體開展經營商務信息大廈先河。
4、2006年10月17日,寧報集團黨委、編委會在反覆研討的基礎上,在全區黨報中率先提出“向新型黨報轉型”理念。《關於把〈寧夏日報〉辦成新型黨報的決定》,內容分為五部分:一、緊迫任務;二、總體目標;三、主攻方向;四、基本條件;五、保障措施。寧報各編採部門在學習貫徹落實當中,形成共同的認識:從市場和讀者兩方面破題,選準突破口,從細節入手,在落實上下功夫。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宣傳戰役

1、1998年12月3日,寧夏日報策劃《黃河八百里行》採訪活動,採訪組歷時5個月,成稿40餘篇,為而立之年的自治區獻禮。成為寧夏30大慶宣傳報道規模最大的媒體。
2、2003年9月6日,《寧夏日報》第七次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特刊創寧夏報業特刊版數之最。當天,《寧夏日報》出版56個版,在銀川街頭賣出5000多份。
3、2006年3月21日—23日,寧夏日報社開展由全體員工參加、以系列報徵訂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宣傳促銷活動—“春雷行動”。社委會領導和各部門、系列報的主要負責人帶頭參加。“春雷行動”把銀川市城區所有街道劃分為400個地段,全社806名員工分成403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地段,着裝整齊,統一戴帶工作證,手持當日系列報樣報和調查表,進行“地毯式”的宣傳徵訂和服務。本次活動創下寧夏報刊徵訂參與人數、徵訂對象、單日徵訂報刊數量等多項之最。
4、2008年6月23日,《寧夏日報》報道: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第一時間組織記者和工作人員奔赴災區採訪、慰問,先後有18名記者請命到達災區。在災難面前,集團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所屬各報網在5月13日至5月27日的僅半個月時間裏,共開闢抗震救災專欄13個,編髮有關消息、通訊稿件1793篇,圖片1140幅,專版177塊。集團員工共為災區捐款130多萬元。創造寧夏媒體參與報道記者人數、報道規模、捐款數額等多個第一。
5、2008年6月30日至7月2日,《寧夏日報》報道:奧運聖火6月29日至7月1日在我區中衞市、吳忠市、銀川市傳遞,600多萬回漢各族羣眾所有激情與夢想都在這一刻點燃。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自治區政協主席項宗西分別在中衞市、銀川市、吳忠市點燃聖火。《寧夏日報》連續3天出版《號外》,第一時間報道聖火在寧夏傳遞盛況。是寧夏唯一出版《號外》第一時間報道寧夏傳遞聖火盛況的媒體。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舉辦活動

1、2005年12月3日,《寧夏日報》報道: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司法廳、依法治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寧夏日報社主辦,法治新報社承辦的寧夏首屆“十大法制新聞人物”評選12月2日揭曉。該項評選活動已成為寧夏民主與法治建設的一個品牌。
2、2005年12月30日,由新消息報社主辦承辦的“2006新消息報新年音樂會”在寧夏體育館成功舉辦。邀請世界一流水準的法國里昂交響樂團獨家演出,在銀川的自治區領導和4000多名觀眾觀看了演出。這是我區媒體首次主辦的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新年音樂會。
3、2006年3月29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寧夏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寧夏首屆十大新聞人物論壇》在寧夏國際飯店舉行。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應邀主持《論壇》。會後白巖松與寧夏日報社編採人員進行了新聞業務交流。
4、2006年11月29日,由新消息報社、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中國職業模特委員會聯合主辦,新消息報社和銀川天橋模特文化傳播公司承辦的“新消息報杯”國際頂級名模、中國超模時尚秀暨中國職業時裝模特選拔賽在銀川舉行。這是我區報界主辦的最大規模的時裝模特選拔賽。
5、2008年6月3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全景式展現我區支援汶川地震災區的《我們和你在一起》大型新聞攝影展在寧夏科技館展出。220幅反映抗震救災生動感人的珍貴畫面,讓鳳城觀眾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落淚。展出分 “關懷”、“災情”、 “救災”、 “愛心”、 “悼念”、 “不屈”六個部分,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寧夏600萬各族人民用愛心與行動支援災區的英雄壯舉。是全國第一個全景式展現抗震救災的大型新聞攝影展。.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拓展市場

1、2003年5月8日報道,經過多方努力,《新消息報》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首府巴彥浩特讀者當天能夠看到的第一份外地報紙。《新消息報》在當地發行量過千份。
2、2005年4月1日,《現代生活報》在我區報界率先與區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利用其成熟暢通的發行網絡成功走向全國,在全國380個城市的報刊亭亮相銷售。
3、2005年6月,寧夏日報社主管主辦的 《看天下》綜合文摘類雜誌正式創刊,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2000多個報刊亭面世。是寧夏在區外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雜誌。2007年8月出版的 《傳媒》雜誌,在其 “月度數據”欄目中公佈 《看天下》雜誌在全國24個城市零售總排名靠前。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首獲殊榮

1、1991年12月12日報道,在全國首次計算機漢字排版錄入公開塞中,本報參賽選手獲優秀選手獎,是寧夏乃至西北地區唯一獲獎選手。
2、1994年,沙新獲第二屆範長江新聞提名獎,是寧夏新聞界首次獲此殊榮。
3、1998年,龐宏獲韜奮新聞獎提名獎,是寧夏新聞人首次獲此殊榮。
4、1999年7月27日,馬文鋒榮獲自治區十運會象棋個人冠軍,這是我區新聞界參加歷屆自治區運動會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5、2004年,沙新榮膺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次在全國範圍內組織評選的“全國新聞出版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沙新不僅是寧夏惟一的入選者,也是全國都市報(晚報)中惟一的獲獎者。
6、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評選2006年6月26日至7月2日在江西南昌舉行。在全國數百家報紙、通訊社、電台、電視台的“華山論劍”中,寧夏日報獲得消息一等獎,評論二等獎,版面三等獎。創造本報及寧夏媒體在中國新聞獎評選中獲獎類別與件數最多紀錄。其中主評項目獲獎與東道主之一的江西日報社並列榮登全國30家省級黨報榜首,綜合獲獎指數躋身於全國30家省級黨報一甲行列。
7、2007年1月20日,在第二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上,寧報集團新消息報從上萬個參評媒體中脱穎而出,獲得“中國十大創新都市報”,“中國最具傳播力創新傳媒(百強)”。是寧夏唯一入選媒體。消息見報後,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馬文學代表區黨委及陳建國書記寫信祝賀,稱讚這標誌着寧夏傳媒步入全國先進行列,不僅是新消息報的榮耀,也是寧夏新聞界的驕傲。
8、2007年11月8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北京召開成立70週年紀念大會,馬文鋒獲得全國“第八屆長江韜奮獎”。成為寧夏新聞界首次獲此殊榮者。
9、2021年4月13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報編輯室入選2021年全國工人先鋒號擬表彰集體公示。 [5]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歷任領導介紹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張源

張源 張源
男,漢族,河南孟縣人,1917年6月出生,1938年7月進入陝北公學學習,194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下半年在孟縣師範任教,同時從事抗戰羣眾工作。1938年7月投奔陝甘寧邊區,進入陝北公學學習,參加革命。1939年1月至1947年5月,先後在晉察冀軍區鋤奸幹部培訓班、晉察冀邊區中學和陝甘寧邊區三邊師範、三邊公學任教員、校務處長。(1946年帶領三邊公學部分教職學員在吳旗縣五區參加土改試辦工作,土改工作隊改為“戰地服務團”後任團長,做戰勤動員工作。)1947年5月至1949年9月任《三邊報》副社長兼總編輯。1949年至1954年8月,任寧夏軍管會新聞科長,具體負責創辦了中共寧夏省委機關報《寧夏日報》和新華通訊社寧夏分社,任《寧夏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寧夏分社社長。1954年8月至1958年自治區成立前,任《甘肅日報》副總編輯。1958年自治區成立時,負責創辦《寧夏日報》,組建新華社寧夏分社、寧夏人民廣播電台、寧夏人民出版社,曾任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寧夏日報總編輯,並分管全區新聞出版工作 [3] 
1979年10月,任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部長。1983年4月,任自治區政協副主席。1988年5月離休。1993年9月27日逝世。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顧頁

顧頁 顧頁
漢族,男,浙江鎮海縣人,1929年1月出生,1946年2月進入四川省重慶社會大學文學系學習,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3月參加工作,高級記者。1946年2月進入四川省重慶社會大學文學系學習。1946年3月在黨的重慶《新華日報》從事發行工作。1947年2月經延安赴晉綏解放區中共中央城工部青年訓練隊學習,並參加土改工作。1948年6月至1949年10月先後在中原解放區陝南軍區任分區文工團分隊長、政治部宣傳幹事、文工隊政治指導員等職。1949年12月起先後擔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人民日報新聞部編輯、人民日報駐山西記者站記者。1958年起,先後任寧夏日報編委會委員,工交部主任,經濟部主任,記者部主任。1979年9月,任寧夏日報代理總編輯,主持報社全面工作。1982年2月,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幹部局批准任寧夏日報總編輯。1990年1月離休。1996年12月逝世。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李湧澤

李湧澤 李湧澤
男,漢族,河北易縣人,1936年2月出生,大學文化程度,195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編輯。1959年9月至1963年9月,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學習。1963年9月至1979年9月,任寧夏日報編輯部編輯。1979年9月至1981年11月,任寧夏日報總編室主任。1981年11月至1989年6月,任寧夏日報副總編輯。1989年6月至1996年12月,任寧夏日報總編輯。1994年1月任寧夏新聞學會會長。1996年12月至2000年4月,任寧夏記協主席、寧夏新聞學會會長。2000年4月退休。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鄧萬

鄧萬 鄧萬
男,漢族,1942年5月生於寧夏永寧縣李俊鎮。1966年畢業於寧夏大學漢語言文學系。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分配隆德縣工作,先後做中學教師、縣黨校教員、縣委宣傳部幹事。1977年調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先後在辦公室、幹部處、理論處工作。
1983年任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1990年任宣傳部副部長,1996年12月至2002年4月兼任寧夏日報總編輯。是自治區黨委七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自治區黨委八屆委員會委員,自治區政協第七屆常委,自治區政協第八屆常委、教科文衞體委員會主任。寧夏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五屆理事會主席。曾為寧夏詩詞學會會長,現為名譽會長。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白皋

白皋 白皋
男,漢族,陝西宜川人,1951年4月出生,大學文化程度,198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月參加工作,高級編輯。1969年1月至1970年1月,在寧夏涇源縣下鄉插隊;1970年1月至1977年8月,西北軸承廠工人;1977年8月至1985年10月,寧夏日報社編輯、部門副主任;1985年10月至1997年4月,在寧夏隆德縣任政府副縣長、縣長;1997年4月至2002年4月,任寧夏日報社副總編輯;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任寧夏日報社委會委員、寧夏日報社社長;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任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黨委書記、社長。
1993年至1997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2年至今,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委員、後補委員。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楊兆海

楊兆海 楊兆海
男,漢族,1950年6月23日出生於寧夏平羅縣,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12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記者。1968年12月,被原煤炭工業部第79工程處招收為工人,先後從事掘進工、運輸工、電工,後擔任原石炭井礦務局衞東煤礦宣傳科新聞幹事。1979年底調入寧夏日報社工作,先後擔任工交部、經濟部記者、編輯;1990年10月至1993年10月,任寧夏日報社經濟部副主任;1993年11月至1995年2月,任寧夏日報社經濟部主任;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任寧夏日報社總編輯助理、編委;1998年6月至2002年3月,任寧夏日報社編委委員、副總編輯;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任寧夏日報社社委會委員、副社長、總編輯;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任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書記、總編輯。200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任自治區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寧夏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劉 衞

劉 衞 劉 衞
男,漢族,1963年9月出生,籍貫上海,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高級政工師。1984年參加工作,1991年入黨,歷任西北二民院(北方民族大學)教師、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秘書、主任科員、副處長、正處級秘書、處長、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副主任、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石嘴山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廳級)。2009年8月,任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沙新

沙新 沙新
男,回族,甘肅平涼人,1959年11月出生,北京廣播學院傳播學專業研究生結業,198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1月參加工作,高級記者。1966年7月至1976年11月,甘肅省平涼市學習;1976年11月至1978年9月,甘肅省平涼市大秦公社下鄉插隊;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西北民族學院中文系學習;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甘肅省平涼地區人事局幹事;1983年9月至1992年11月,寧夏日報記者部記者、週末編輯室負責人;1992年11月至1995年3月,寧夏日報文藝部副主任;1995年3月至2001年3月,寧夏日報總編輯助理、新消息報總編輯;2001年4月至2006年7月,寧夏日報副總編輯兼新消息報總編輯;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新消息報總編輯;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寧夏吳忠市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宣傳部部長;2008年1月至今,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書記、副社長、總編輯。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發展歷程

半個世紀不經意地過去,新的時代不動聲色地露出她美麗的側影 [4] 
過去的歲月,攜着輝煌載着豐收留下一行行堅實的足印;嶄新的時代,帶着憧憬迎着曙光滿懷一個個美好的希望。真正的時間,不是宮漏、不是日晷、不是掛鐘,是報紙餘味悠遠的墨香,是紙張歷盡滄桑逐漸發黃後的深沉。
1958年8月1日,《寧夏日報》創刊,對開四版。從這一天起,她關心大眾生活、反映社會熱點、傳播百業信息,以一個與寧夏政治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權威媒體見證着、反映着這片土地上的巨大變化,用文字和圖片真實地再現着每一天寧夏大地的呼吸,影響力經久而盛,生命力歷久彌新。
《寧夏日報》創刊初期,辦報條件十分艱苦,人才缺乏,房屋矮小,設備簡陋,交通不便,採訪困難。記者靠自行車和兩條腿採訪,工人在簡陋的平房靠手工撿字、排版,用平板機印報。儘管如此,老一代新聞工作者憑着對黨、對人民、對黨的新聞事業的熱愛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嘔心瀝血,艱苦創業,紮實工作,使黨報新聞宣傳積極配合了自治區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50年來,《寧夏日報》經歷了創刊初期的青澀,經歷了十年“文革”的浩劫,經歷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改革新風,迎來了報業發展的嶄新時期。
風雨征程50年,各項事業不斷髮展。員工由最初的不足200人,發展到現在的800多人;從“一紙風行塞上山川”到數報競妍寧夏大地,寧夏日報事業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現已組成包括 《新消息報》、《華興時報》、《現代生活報》、《法治新報》、《新知訊報》、《小龍人報》、《理財世界》、《看天下》等七報兩刊一網站一手機報在內的報業集團,成為寧夏最大的傳媒平台;辦報技術裝備早已告別了鉛與火,走向了現代化的光與電;編採系統實現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編採人員告別了紙與筆,用上了鍵盤和鼠標;寬敞明亮的生產、辦公場所,現代化的大型彩色印刷設備,先進的激光照排系統,遠程傳版系統等已經在新聞宣傳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新聞資料檢索、人事檔案、財務管理、數字報業等等逐步實現自動化、信息化;引進了OA辦公自動化系統,黨務、行政工作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50年風雨滄桑,我們記錄着歷史的變遷,歷史也見證着我們的成長。寧夏雖地處西北內陸,報業發展的路途中總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温暖的目光:2000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丁關根來到寧夏日報社考察指導工作;2006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來我社視察。是温暖,讓我們銘記於心;是力量,讓我們不斷前行。
50年來,《寧夏日報》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紮根於廣大人民羣眾的肥沃土壤之中,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和意圖,報道自治區現代化建設成就,反映人民羣眾呼聲和要求,促進民族團結,發揮了黨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以《寧夏日報》為龍頭的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組建以來,各媒體在新聞宣傳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新聞改革,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原則,廣泛傳播先進文化,積極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弘揚社會正氣,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思想保證。
50年來,寧夏日報站在寧夏人民中間,點滴中彙集情感、日復一日地積累、一點一滴地書寫着寧夏大地的動人篇章。一代代新聞人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用動情的筆繪就了新時代的恢宏畫卷。在這畫卷上,克己奉公的老勞模戴玉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好礦工郝珍、老山前線三英雄、六盤風骨海正生、永遠的“公家人”金佔林、山區女童的好媽媽馬志英、治沙女傑白春蘭、大漠赤子王有德、支寧教師馮志遠……閃爍着恆久的光芒。
作家郭文斌説過這樣一句話:“文字是大米,大米養生,文字養心。”報紙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文化。如今,站在歲月的灘頭深情回望,《寧夏日報》的新聞人可以自豪地説,這片火熱土地的每一種前行,我們不曾錯過!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獲得榮譽

4月27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其全國工人先鋒號。 [6] 
2022年4月,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技術中心被授予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人先鋒號”。 [7-8] 
2022年6月,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頻道擬表彰寧夏回族自治區三八紅旗集體。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