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鎖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PRC),簡稱“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聯合主辦、地方人民政府承辦,每四年舉行一屆。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17] 
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 [20] 
中文名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外文名
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PRC
類    型
全國性綜合運動會
主辦機構
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
舉辦屆次
第11屆(2019年) [1] 
參賽選手
中國國籍少數民族運動員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賽事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會旗交接儀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會旗交接儀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進一步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增強各族人民體質,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經國務院批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聯合主辦、由地方承辦,每四年舉行一屆。 [16] 
截至2023年4月,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 [1] 
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 [20] 
經國務院批准: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2027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市舉行。 [3]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舉辦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舉辦地
屆次
舉辦時間
舉辦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53年11月8日-11月12日
天津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2年9月2日-9月8日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6年8月10日-8月17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91年11月10日-11月17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95年11月5日-11月12日
雲南省昆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99年9月24日-9月30日
北京市、拉薩市
2003年9月6日-9月13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2007年11月10日-11月18日
廣東省廣州市
2011年9月10日-9月18日
貴州省貴陽市
2015年8月9日-8月17日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2019年9月8日-9月16日
河南省鄭州市
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 [20] 
海南省三亞市
2027年 [3]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
來源: [4]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歷屆回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一屆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在天津市民園體育場(第二人民體育場)舉行。
本屆運動會歷時5天,集中在民園體育場進行。體育場內搭起一座大型表演台,表演台兩側單獨設置了拳擊台和摔跤台,表演台前的直道則為馬上表演做好了準備。四個場區同時進行着比賽與表演。競賽項目包括:舉重(槓鈴舉重和石鎖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項目包括:武術(383項)、民間體育(22項)、騎術(9項);特邀表演包括: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雜技等。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火車頭體育協會、內蒙古自治區、東北區、西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包括西藏)、華北區共9個單位的代表隊參加。有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傣族、朝鮮族納西族、漢族等13個民族的397名運動員。
20世紀80年代,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體委、國家民委確定了四年一屆定期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賽事模式,並將這次體育運動會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4]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二屆

1982年9月2日至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體委、國家民委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6個民族的863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運動會,其中少數民族運動員593人。運動會分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射箭破紀錄邀請賽和中國式摔跤。來自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區5個民族的24名運動員參加了射箭比賽。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個民族的56名業餘摔跤運動員參加了4個級別的中國式摔跤比賽。表演項目有68個,分別由26個省、市、自治區的46個少數民族的800多名運動員進行表演。
本屆運動會首次設計了會徽,會徽由“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三個詞組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Q、S、T組成。整體底色為草原的綠色,中間圖案彙集了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 — —奔騰的賽馬與射箭,顯示了少數民族人民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13]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三屆

1986年8月10日至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競賽項目除保留上屆摔跤、射箭外,增設了賽馬、叼羊、射弩、搶花炮、鞦韆等5個項目。由全國(除台灣省外)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和各民族的教練員、工作人員共1097人蔘加比賽和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運動會首次啓用了會旗,規格為3∶2,底呈藍色,中間是深黃色的會徽。後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永久會旗。本屆運動會設7個競賽項目和115個表演項目。 [1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四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重舉行。其中,呼和浩特分賽區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於1991年8月4日至7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委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競賽項目有珍珠球、搶花炮、射弩、鞦韆、木球、武術、民族式摔跤、賽馬、龍舟共9項,設金牌34枚。表演項目120項,設獎114個。另首次設立“體育道德風尚獎”。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5個少數民族的1740名運動員和各民族的教練員、工作人員、觀摩人員、全國民族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及記者參加了運動會,總規模4500人。台灣少數民族首次組團參加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這是台灣地區第一個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運動會的體育代表團,包括阿里山龍舟隊和日月潭龍舟隊。他們分別參加男女龍舟比賽。經過7天的角逐,8個競賽項目金牌各有歸屬。表演項目經過評選,評出一等獎36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46項,共有16個運動隊和164名運動員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閉幕式上,國家領導人和自治區領導給部分獲獎運動隊、運動員頒獎。 [11]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五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95年11月5日至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委主辦,雲南省人民政府承辦,競賽項目有搶花炮、鞦韆、龍舟、射弩、珍珠球、木球、武術、民族式摔跤、打陀螺、毽球和馬上項目等11個大項,設金牌65枚。表演項目有129項,設一、二、三等獎。另設“體育道德風尚獎”。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55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3300人,包括漢族在內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以及全國民族體育模範集體和模範工作者代表約7000多人蔘加運動會。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次組團參賽。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參加了龍舟比賽。在11個比賽比賽項目中,共產生金牌65枚、銀牌59枚和銅牌64枚。參賽的129個表演項目全部獲獎,其中46個獲一等獎,43個獲二等獎,40個獲三等獎。 [10]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六屆

1999年9月24日至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北京市舉辦。其中,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分賽場於1999年8月18日至23日在拉薩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共設13個比賽項目和100餘個表演項目。其中搶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武術、摔跤、鞦韆、龍舟和馬上項目(平原)在北京舉行,射弩、打陀螺、押加、馬上項目 (高原) 在拉薩舉行。所有項目共計92枚金牌 (其中北京主賽場71枚金牌)。北京主賽場表演項目有113個,拉薩分賽場表演項目40個,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中國人民解放軍共34個代表團的2600多名運動員和29個觀摩團參加了北京主賽場運動會,參加運動會的還有受表彰的民族體育模範代表、裁判員、工作人員、記者總計6002人。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33個代表團和40個觀摩團共2386人蔘加了拉薩分賽場運動會。 [9]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七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2003年9月6日至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馬術、鞦韆、武術、龍舟、民族式摔跤、射弩、高腳競速、陀螺、押加等14項,設金牌93枚;表演項目有125項,其中競技類37項,技巧類31項,綜合類57項。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等共34個代表隊的運動員3799人蔘加本屆民族運動會。其中2197名運動員參加花炮、鞦韆、高腳競速等14個競賽項目,1602名健兒參加125個表演項目。本屆民族運動會共有125個表演項目參賽,其中包括台灣少數民族代表隊精心組織的兩個參賽項目,共產生出集體一等獎51個、二等獎41個、三等獎33個,另有39個集體和336名個人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頒獎儀式後,民族運動會組委會精選了彝族“鳳舞龍”、回族“西夏王刀”等12個表演項目舉行了專場彙報演出。 [5]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八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2007年11月10日至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協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武術、民族式摔跤(搏克、且裏西、格、北嘎、絆跤、朝鮮族式摔跤)和馬術(速度賽馬、走馬、跑馬射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等15項,設金牌124枚。表演項目有149項,在原有健身、技巧、競技三大類的基礎上增加了健身操類。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的34個代表團的55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和各民族的教練員、裁判員、工作人員,以及33個觀摩團的觀摩人員、少數民族體育先進代表及新聞記者共15000餘人參加運動會,其中運動員6381名,裁判員900多名。共設有148個表演項目,分為競技、技巧、綜合和健身操4類,其中民族健身操是本屆新增加的類別。經過4天的比賽,共產生了金獎76個,銀獎57個,銅獎14個。76個金獎中綜合類31個、技巧類16個、競技類12個、健身操類17個。 [8]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九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2011年9月10日至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總局主辦,貴州省人民政府承辦,設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武術、民族式摔跤(搏克、且裏西、格、北嘎、絆跤、希日木)和馬術(速度賽馬、走馬、跑馬射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獨竹漂共16項,其中獨竹漂為新增項目。表演項目有185項,分為競技類、技巧類和綜合類。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的34個代表團的55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和各民族的教練員、裁判員、工作人員,以及觀摩團的觀摩人員、少數民族體育先進代表及新聞記者共10000餘人參加運動會,其中運動員6773名。 [7]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2015年8月9日至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行。
本屆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舉辦的第一個大型綜合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本屆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搏克、且裏西、格、北嘎、絆跤、希日木)、馬術(民族賽馬、走馬、跑馬射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民族健身操等17項,表演項目有178項。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的34個代表團,共6240名各族運動員參賽。包括教練員、裁判員、新聞記者及工作人員在內,總規模約10000人。 [6]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一屆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2019年9月8日至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 [1] 
本屆運動會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次在中部省份舉辦,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解放軍以及台灣共34個代表團的7009名運動員,共同角逐17項競賽項目和194項表演項目。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民族大聯歡等活動。 [15] 
2019年8月20日,3000餘名志願者代表在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參加了出征儀式。他們來自20個少數民族,由170餘名身着自己民族服裝的志願者代表組成。 [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二屆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馬上項目比賽於2024年7月8日至13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舉行。
本屆運動會以“團結奮鬥、揚帆征程”為主題。比賽項目分為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競賽項目有18項,分別為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民族馬術、民族健身操、攀椰競速等,其中攀椰競速為本屆賽事增設的競賽項目;表演項目分為競技、技巧和綜合三類,預計有160餘項。 [20] 
2023年10月19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第十二屆全國民族運動會)龍舟測試賽在三亞圓滿落幕。 [18] 
2023年12月8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木球、花炮測試賽在三亞市、陵水黎族自治縣分別開賽。 [19] 
2024年1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新聞發佈會舉行,發佈會現場揭曉了本屆運動會的會徽、吉祥物、宣傳畫和歌曲等內容。具體來説,本屆運動會會徽和吉祥物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團隊設計,會徽由三角梅、鹿回頭造型以及數字“12”構成,三角梅是海南的省花,代表熱情、堅韌不拔、頑強奮進,鹿回頭是三亞市的文化標誌,坡鹿展現了體育賽事的運動之美;吉祥物是名為“吉貝”的海精靈,名字取自《尚書·禹貢》和蘇東坡的詩詞,在歷史上專指“黎錦”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黎錦也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吉貝也有“吉祥寶貝”的意思;海精靈身着宇航服,寓意星辰大海,AI智能眼鏡中映射出海南自貿港的標誌,展現了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精氣神。此外8幅宣傳畫由中國美術館設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理念創作,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海南人文地標、自然景觀,生動展現了“團結奮鬥、揚帆征程”的重要內涵。運動會同時創作了兩首歌曲,其中《海天相連》由詞作家陳濤、作曲家王備聯袂製作;《同心圓的擁抱》由詞作家王平久、作曲家常石磊聯袂製作。 [20] 
2024年3月消息,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執委會制定出台《2024年度場館(場地)維修改造方案》,對海南省三亞技師學院籃球場(陀螺比賽場地)、大茅遠洋生態村(鞦韆比賽場地)、三亞市第一中學體育館(民族式摔跤比賽場地)、西南大學三亞中學體育館(民族健身操比賽場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體育館(押加比賽場地)等場館場地開展場地平整、室內外裝修、增設LED屏等改造工程,計劃6月30日完工並驗收。其餘場館場地均已竣工並完成測試使用。 [21] 
2024年3月27日至28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二次籌備工作會議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本次會議總結通報了運動會籌備工作進展,研究部署了下一階段工作,討論了競賽表演、大型活動、接待保障等工作方案,並實地考察駐地酒店、比賽場館。 [2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三屆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社會影響

由於國家的支持和各省區市的共同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餘性等特色,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為發掘整理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形式,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民族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各族人民身體素質,促進各民族團結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