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富蘭克林自傳

(2015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自傳體文學作品,由(美國)本傑明·富蘭克林 所著,翻譯是蒲隆 。2015年由譯出版社出版。
《富蘭克林自傳》部頭不大,但內容極其豐富,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法律、新聞、出版、民族、移民、軍事、教育、讀書、寫作、醫療、衞生、城建、公益、消防、航海、婚姻、習俗、文學、科學、邏輯、辯論、修辭、飲食、治安、交友、健體、修身養性、信仰、外語學習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除了教育價值外,還極具史料價值。《富蘭克林自傳》一經問世被一搶而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他們把這部書當成“人生指導”讀物。 [1] 
中文名
富蘭克林自傳
作    者
(美國)本傑明·富蘭克林
譯    者
蒲 隆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1月第1版
裝    幀
精裝本
ISBN
9787544750691

富蘭克林自傳內容簡介

《富蘭克林自傳》一書影響了好幾代美國人,是美國最重要的、讀者最多的自傳作品之一。本書包含了很多通過努力奮鬥走向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眾多道德真諦與對世人的告誡,在美國被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優秀書籍。
《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迄今為止最重要、讀者最多的自傳作品之一,無論從自傳的角度還是從美國思想史的角度來看,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富蘭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娓娓道來,整部自傳在通俗易懂的敍述中不時會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開創了美國傳記文學的優良傳統,使自傳成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富蘭克林自傳》是在讀者如飢似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經問世被一搶而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他們把這部書當成“人生指導”讀物。 [2] 

富蘭克林自傳名人評價

若想在屍骨已朽之時尚不被人忘記,要麼寫點值得一讀的東西,要麼做些值得一寫的事情。——本傑明·富蘭克林
在我的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二位也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三位還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喬治·華盛頓
富蘭克林生下來時比我們中最窮的人還要窮,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窮困為恥的勇氣,並憑藉這勇氣成為他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和最出色的人。——托馬斯·傑斐遜 [1] 

富蘭克林自傳翻譯背景

富蘭克林的《自傳》是美國的第一部傑作,是美國著作中讀者最多、影響最大的。譯者蒲隆在其譯者導言中説: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見過中文譯本,不知道解放前還有沒有,近年來聽説新譯本不下二十種,可見它在中國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在這種局面下,譯林出版社又要我給他們再譯一種,我感到不可能做到什麼獨到之處,一時沒有答應,後來我找到了兩個很好的版本,才決定接受這個任務。一個是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上的《自傳》全文,一個是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上的全文。這兩個版本一是有較詳細的註釋,因為《自傳》涉及的是真人真事,不像小説是虛構的,所以對裏面的人和事有確切的瞭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把這些註釋基本上都譯了出來,這也許是其他譯本所欠缺的;二是它們嚴格遵從富蘭克林的手稿,編者不隨意分章,更沒有像我們有的譯本那樣,加很多標題。你想想誰給兒子寫封信,還分第一章、第二章,甚至每章還有標題?這兩個版本保留了富蘭克林不同於現代用法的標點,我也基本上採用了原來的標點,沒有做標準化處理,因為我覺得讀者知道一點英語標點的演變,也算是長點知識。還有一點需要説明的是,這篇“導言”的一些關於時代背景的資料也來自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 [1] 

富蘭克林自傳作者簡介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年)。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是美國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還曾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發明了避雷針、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他的《窮理查曆書》包含了大量關於勤儉致富與為人處世的精彩箴言,被譽為美國文化的基石,對美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自傳》更是以其所包含的人生奮鬥與成功感悟,以及對善與美德的褒揚,而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2] 
蒲 隆(李登科)。甘肅定西人,1941年生。畢業於西北師大外語系,1981年獲山東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隨後任教於蘭州大學英語系。1994—1995年獲選富布賴特學者,在哈佛大學從事狄金森研究與翻譯,後譯成《狄金森全集》。翻譯出版英美文學名著三十餘種,如索爾·貝婁的《洪堡的禮物》、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培根隨筆全集》、《愛默生散文選》等。 [1] 

富蘭克林自傳試讀

富蘭克林生於1706年,卒於1790年,他的一生幾乎貫穿了整個十八世紀。在思想史上,十八世紀被稱為“啓蒙時代”,又被稱為“理性時代”。主張理性,就要推崇科學,破除迷信。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數學原理》,揭示了一個按一定規律井然有序運轉着的宇宙,這是智力健全的男男女女可以認知的,它並不是一個無法探知的上帝隨心所欲地驅動着的神秘東西。到了十八世紀,研究科學蔚然成風,從王公貴族、宮廷仕女到廣大民眾,關心研究科學成了一種時尚。這從《自傳》中也可略見一斑。時不時地有人從英國來到北美巡遊講學,富蘭克林正是聽了關於電的講座後才開始對這門學問感興趣的。一位經營印刷所的老闆,後來又有公務纏身,居然在電的實驗與觀察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見當時人們對科學的興趣。我們從《自傳》中得知,參觀實驗的人絡繹不絕,富蘭克林只好另外找人協助他,而此人以後居然靠給人講授、演示這種實驗賺了一筆錢。我想這種局面可能與我們一度熱衷氣功的情況不相上下。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