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容(拼音:ró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本義一般認為指容納,引申指對處在一起的人不排斥,能接納。由此在引申指允許、讓。另外,“容”也假借為人的外表,如容貌、儀容,引申指樣子。有人認為容貌的“容”本作“頌”,後作“容” [2]  ,也有人認為“容”本身就有容貌的含義 [3] 
中文名
拼    音
róng
部    首
宀、穴 [13] 
五    筆
PWWK [4] 
倉    頡
JCOR [4] 
鄭    碼
WOOJ [4] 
字    級
一級(編號:2105) [1] 
平水韻
上平二冬 [5] 
注音字母
ㄖㄨㄥˊ
筆畫數
3+7,5+5(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3060₈
統一碼
CJK 統一漢字-5BB9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容”的構形,曾經有過不同的提法,有的説,從從公;或以為“宀”作形旁,“”作聲旁;或以為容從宀,從谷。宀指房舍,谷指山谷。二者都有容納的意思。也有的學者認為,甲骨文作圖1。外部是早期的“”字,下部的“口”表示某些物品。洞穴中有物品,就是裝、盛(chéng)、容納的意思。從這個角度講,容是會意字。戰國文字承自甲骨文;上部變為“宀”,下部變為“公”;《説文解字》古文承自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和《説文》古文都是從宀,公聲,這種寫法沒有沿用下來。篆文由戰國文字演變而來;“宀”下多出兩筆,變為從宀、從谷,谷亦聲,這種寫法沿用至今。 [2]  [3] 
“容”的本義是容納,後來詞義擴大,引申出寬容、允許、容貌這三個義項。又發展出事物的景象這個意思,此義常用於現代漢語。 [2]  一説“容”本義指寬裕,《荀子·不苟》:“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王念孫《讀書雜誌·荀子一》:“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侷促,綽綽有裕也。《非十二子篇》‘修告導寬容之義’,《韓詩外傳》作‘寬裕’,是容裕古字通。”其實容的寬裕義並非是裕之假借。容從宀而表示寬裕,猶如寬從宀而表示寬敞一樣。 [19] 
“容”字亦有容貌之義,清代學者段玉裁認為此義古作“頌”。不過,“頌”字產生之前,“容”就已有了容貌之義,如《詩經·周頌·振鷺》:“我客戾止,亦有斯容”。朱熹集傳:“言飛於西雍之水,而我客來助祭者,其容貌修整亦如鷺之潔白也。”《詩經》中用的“容”字即容貌義。其它如《禮記》《論語》《莊子》《荀子》等先秦文獻中都使了容貌義的“容”字。而“頌貌”義的“頌”字在先秦文獻中未見使用,在《漢書》中才有頌貌義的“頌”字。《漢書·儒林傳·毛公》:“魯徐生善文頌。”顏師古注引三國魏蘇林曰:“(漢書儀)有二郎為此頌貌威儀事。”可見“容貌”義的“容”比“頌貌”義的“頌”使用的要早,容貌的“容”應是古字,頌貌的“頌”是今字。 [1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róng
動詞
包含;盛(chéng)。
contain
《尚書·泰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墨子·備城門》:“令陶者為薄缶,大容一斗以上至二斗。”
柳青《銅牆鐵壁》第十二章:“石得富看見不行,一過秤竟有一百二十幾斤;顯然那是一條能容四斗的口袋。”
容器;容納;收容;無地自容
體諒;饒恕。
tolerate
《尚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容忍;寬容;包容;天理難容
適宜;可以;允許。
permit;
admit;
endure
左傳·昭公元年》:“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冰心《寄小讀者》一:“在這開宗明義的第一信裏,請你們容我在你們面前介紹我自己。”
容許;刻不容緩
〈文言〉需要。

《韓非子·難一》:“聞開方事君十五年,齊衞之間不容數日行?”

〈文言〉修飾;打扮。
decorate
《詩經·衞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戰國策·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己者容。”
容飾
〈文言〉介紹,關説,引薦。

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居十日而不敢進者,誠以左右無先為容。”

名詞
可容納的空間;器物能容納的量。
capacity
漢書·律曆志上》:“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
庫容;電容
外貌;相貌。
appearance
《詩經·周頌·振鷺》:“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招魂》:“二八齊容,起鄭舞兮。”
容貌;儀容
臉上的神情和氣色。
appearance
孟子·萬章上》:“舜見瞽瞍,其容有蹙。”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同父面不改容,徐步而去。”
笑容;病容;動容;容光煥發
事物的外觀或狀態。
pattern
《文子·自然》:“天道嘿嘿,無容無則。”
淮南子·説山訓》:“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見埵堁,遠之故也。”
市容;軍容;陣容
〈文言〉裝飾;雕飾。

《莊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

〈文言〉威儀;法度;規範。
rite
禮記·雜記下》:“戚容稱其服。”
韓詩外傳》卷四:“致愛恭謹謂之禮,文禮謂之容。”
《司馬法》: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

障蔽物。古代行射禮,用皮革做小屏風,作為障蔽,謂之容。

《周禮·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
《荀子·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諸侯趨走乎堂下。”

〈文言〉一種配飾用的刀。

《詩經·衞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Róng)姓氏用字,參看“容姓”。



形容詞
〈文言〉悦;歡喜。

呂氏春秋·似順》:“夫順令以取容者,眾能之,而況鐸歟?”
桓寬《鹽鐵論·論儒》:“虧義得尊,枉道取容,效死不為也。”

副詞
〈文言〉表示揣測和推斷,相當於“或許”“大概”“也許。
perhaps
後漢書·李固傳》:“宮省之內,容有陰謀。”
王若虛《論語辨惑一》:“時王之制,或損或益,聖人容有不知,故不得不問。”

〈文言〉表示反問。難道;豈。

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帝曰:‘如卿意……苟時未可,容得已乎?’”

yōng
動詞
通“”。用,使用。

《老子》:“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6-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宀部】餘封切(róng)
盛也。從宀、谷。
𠕺,古文容從公。
【註釋】徐鉉注:屋與谷皆所以盛受也。 [9] 

説文解字注

“盛也”注:今字叚借為頌皃之頌。
“從宀,谷聲”注:此依小徐本。谷古音讀如欲,以雙聲諧聲也。鉉本作從宀、谷,雲屋與谷皆所以盛受也,亦通。餘封切。九部。
“㝐,古文容,從公”注:公聲。 [10] 

廣韻

餘封切,平鍾以 ‖谷聲東部(róng)
容,盛(chéng)也。儀也。受也。《爾雅》曰:“容謂之防。”郭璞雲:“形如今牀頭小曲屏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司馬法》雲:“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是也。”又州名。又姓,八凱仲容之後,《禮記》有徐大夫容居。餘封切。三十五。
【校釋】本小韻的字聲符為“容”的字讀róng,聲符為“庸”的字讀yōng。 [11]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容;部外筆畫:7
古文:𠕺
《廣韻》《集韻》《韻會》竝餘封切,音融。《説文》:盛也。從宀從谷。徐鉉曰:屋與谷,皆所以盛受也。《增韻》:受也。包函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眾。《書·君陳》: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注:謂包之也。
又《唐書·狄仁傑傳》:婁公盛德,為所包容久矣。
又儀容也。《禮·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射義》:試之於射宮,其容比於禮,其節比於樂。又《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又從容,安也。《書·君陳》:從容以和。《中庸》:從容中道,聖人也。
又《爾雅·釋器》:容謂之防。郭璞注: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所以容身防矢也。
又禮官曰容。《禮·樂記》: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注:容謂禮樂之官。使之檢視殷家禮樂之官,而復其位《前漢·儒林傳》:徐生善為容。是善禮樂者謂之容也。
又飛揚貌。《楚辭·九章》:紛容容之無經兮。
又《禮·內則》:佩容臭。注:香物也。助為形容之飾,猶後世香囊也。
又紗之輕者曰輕容。《唐苑類》:輕容,無花薄紗也。
又州名。古象郡地,唐置容州。
又姓。八凱仲容之後。《禮記》有徐大夫容居。
慕容,複姓。
又《集韻》尹竦切。與慫慂之慂同,勸也。
又《正字通》餘壟切,音湧。《前漢·郊祀歌》:神之行,旌容容。
又與頌通。《説文》:貌也。從頁,公聲。徐曰:此儀容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後人因以為歌頌字。《前漢·惠帝紀》: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繫。顏師古注:古頌與容同。《刑法志》注:頌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葉與章切,音陽。韓愈《獨孤申叔哀辭》:如聞其聲,如見其容。嗚呼遠矣,何日而忘。
又《參同契》:天道甚浩廣,太玄無形容。虛寂不可覩,匡郭以消忘。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容”字書寫演示 “容”字書寫演示
❶“宀”扁、窄,“谷”寬、大。❷“宀”,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❸“谷”,上部左撇與右點在橫中線上方豎中線兩側;“人”的撇、捺相接于田字格中心,罩住“口”;“口”上寬下窄。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uŋ
王力系統
ʎ
ǐwɔŋ
董同龢系統
ɡ
juŋ
周法高系統
ɣr
iewŋ
李方桂系統
g
rjung
西漢



東漢





jung


ju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東冬鍾江

joŋ
北魏後期北齊
冬鍾江

jwoŋ
齊梁陳北周隋
冬鍾

jwo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0
i̯woŋ
王力系統

j
ǐwoŋ
董同龢系統

0
juoŋ
周法高系統

0
iuoŋ
李方桂系統

ji
wong
[14-15]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三鍾

合口呼
次濁
餘封切
0juoŋ
集韻
平聲
上平三鍾

合口呼
次濁
餘封切
0ioŋ
上聲
二腫

合口呼
次濁
尹竦切
0ioŋ
禮部韻略


平聲





餘封切

增韻


平聲





餘封切

中原音韻

陽平
東鍾

撮口呼

全清

i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移濃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次濁
以中切
oyuŋ
切韻

平聲

合口呼
次濁
餘封切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六東董凍篤






[14]  [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ʐuŋ
35
陽平

luŋ
35
陽平
舊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luŋ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yoŋ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oŋ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yoŋ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io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yu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jioŋ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jyo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i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iɛ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iuŋ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iuŋ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jʊŋ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jʊ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iɔŋ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io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œy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0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95
  • 3.    薛俊武著.漢字揆初 第2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2:151-153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26]
  • 5.    平水韻 二冬  .搜韻[引用日期2020-01-09]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488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00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2[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001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94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1-09]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4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25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93
  • 14.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16]
  • 15.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16]
  • 1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09]
  • 17.    孫中運著.漢字雜談[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151-152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69
  • 19.    楊琳編.漢字形義與文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08:281-28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