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容星橋

鎖定
容星橋(1865年5月12日-1933年5月7日),廣東香山南屏人,名開,字達景,號星橋,容閎族弟。1874年,作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國留學,1881年返國後在北洋海軍中服務。1895年,因與孫中山志趣相投,加入香港興中會,並作為孫中山在漢口的代表開展活動。1900年,自立軍籌劃起義失敗,唐才常、林圭等20多人被捕。容在友人幫助下逃脱。後“截髮易服”,與容閎乘“神户丸”輪船潛赴日本。1905年,與陳少白參加同盟會,為革命籌款。辛亥革命後廣東宣佈獨立,遷廣州,獲孫中山委任為臨時政府總統府的高等顧問。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桂系軍閥龍濟光專制廣東,容重返香港商界,服務於中美、中澳、中華航業等輪船公司,任經理或顧問,仍盡力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做工作。1921年被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委任為聯美委員會委員,後被孫中山委派為籌餉委員,籌款支持東征與北伐。1933年5月7日逝世,獲國民黨政要蔣介石、林森、李宗仁等致送輓聯。 [1] 
中文名
容星橋,字達景
別    名
耀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5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
1933年5月7日
職    業
政治家,企業家,教育家
出生地
珠海香山南屏
政    黨
中國同盟會(後加入中國國民黨)
性    別

容星橋人物簡介

容星橋,族名開,文名耀坦,字達景,號星橋,1865年5月12日,出生於珠海香山屏鄉, [5]  容閎族弟。容星橋作為最早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的興中會會員之一,為支持孫中山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而不遺餘力,也為家鄉的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容星橋9歲時入選為第三批官費留美學生。1881年歸國,曾被聘為上海聖約翰大學教習,後參加南洋海軍,在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中,作戰英勇,被清政府獎以五品軍功。但中法戰爭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的簽訂使容星橋悲憤至極,掛冠而去,往香港從事商業活動。
1895年1月,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親自介紹容星橋加入興中會,容星橋成為孫中山最早的革命同志之一。他在從事商業活動的同時為革命籌款並聯絡同志。正是在容星橋的引見下,孫中山認識了開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之先河的容閎,並在後來得到了容閎的支持與幫助。
戊戌變法前夕,容星橋在漢口俄國人辦的順豐茶行任買辦,暗中從事革命活動。變法失敗後,孫中山、陳少白、唐才常等在日本商量起義事項,容星橋接孫中山書示後,積極參與自立軍起義的策劃,成為自立軍起義的骨幹。1900年8月,自立軍起義受到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鎮壓而失敗,唐才常等被害,清兵包圍了容星橋所在的順豐洋行,容喬裝運茶工人,逃往上海,東渡日本。
容星橋在漢口脱險後,立即寫信轉告與起義有重大關係的容閎,使容閎得以及時轉移,亦安全逃往日本。容星橋後又與容閎同赴香港。
1904年,資產階級革命派第一張報紙《中國日報》在香港由於經費不足,瀕臨破產。在容星橋的建議與協助下,《中國日報》社轉為文裕堂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保證了經費來源,得以生存。容任該報管理,分管報紙的印刷和發行工作。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容轉為同盟會員,他所在的《中國日報》社,也成為同盟會香港分會的機關,是同盟會領導人分析形勢、籌劃革命的重要場所之一。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廣東光復,胡漢民任廣東都督,容星橋被任命為廣東省交通司副司長,容還曾赴南京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最高顧問。1913年袁世凱竊國後,容抵港從事商業活動,受華人鉅商鄭智勇之委託,赴泰國辦理華暹輪船公司航務,成績斐然,名聲大噪,各商家紛紛請其任職。容星橋在中美輪船公司、中華航業公司等企業任經理或顧問期間,也繼續盡力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出力。陳炯明叛變革命後,容星橋接受孫中山的指派,任籌餉委員,進行籌餉,以支持東征、北伐。
容星橋十分關心家鄉建設。鑑於容閎在南屏集資興建的甄賢學社規模較小、設各簡陋,容星橋於1921年集資12000大洋,對學堂進行大規模修整,定名為“甄賢學校”,還特地邀請國民黨元老鄒魯為學校題寫校匾,容被鄉賢尊為名譽校長。1929年,應唐紹儀之邀,容任中山模範縣訓政實施委員會列席委員,並提出了禁止煙賭、取消苛捐雜税、開闢唐家港為無税口岸等提案與建議,並任農業試驗場籌各委員。
1933年5月7日,容星橋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國民黨政要蔣介石、林森、李宗仁、唐紹儀、孫科、何香凝等送了輓聯。蔣介石的悼詞是“道範昭垂”,林森的悼詞是“哲人其萎”,李宗仁的悼詞是“國之英彥”,何香凝的悼詞是“忠心為國”。靈柩由其子女護送回家鄉南屏安葬。 [2] 

容星橋人物事蹟

中法戰爭中的抗敵戰士
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後,國勢日蹙,列強虎視眈眈。早已垂誕越南和中國廣西、雲南的法國殖民主義者,1884年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1884年6月,法國侵略者進攻中國駐諒山的軍隊,受到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同年8月,法軍艦隊又突然襲擊福建的南洋海軍基地馬尾港,福建水師全體官兵奮勇抗敵,重創敵旗艦“窩爾達”號。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中國參戰九艘軍艦,除兩艘運輸艦突圍外,其餘七艦的兩千多名官兵只生還十一人。容星橋的同批留美同學薛佑福、黃季良、楊兆楠以及比容星橋早一批的鄺詠鍾,都在這次海戰中犧牲。容星橋參加了這次海戰,據説在軍艦沉沒之際,還帶領部分士兵把火炮搬上陸地,繼續抗擊法軍,因此得到了清政府五品軍功的獎賞。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在中法戰爭中暴露無遺,對容星橋的教育極其深刻。整個中法戰爭,法國並不佔便宜。1855年3月,愛國將領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全國震動,法國政府因而倒台。可是,清政府卻與法國簽訂了喪權屏國的《中法新約》,承認了法國在越南和廣西雲南的特權。“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從反面教育了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容星橋。於是,他決定棄官不做,到香港從事商業活動,在太古洋行中任職。
孫中山早期的戰友和同志
容星橋與孫中山為同一時代人,容星橋比孫中山年長一歲。他們既是同鄉(香山人),又都遊學過美國,接觸新思想,共同的思想基礎把他們結合在一起。1891年,容星橋結了婚,妻子關月英,是香港牙醫關元昌的第八女。關元昌的兒子關心焉(興中會員)與孫中山有同學之誼,孫中山尊稱關元昌為義父。由於這個關係,容星橋結識了孫中山。容星橋與關月英訂婚時,孫中山曾贈詩一首,以示祝賀。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宗旨,正式樹起反清旗幟。1895年1月,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在孫中山的親自介紹下,容星橋參加了興中會,成為孫中山最早的革命同志。從此容星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任務是在從事商業活動的同時為孫中山籌款並聯絡革命同志。戊戌變法前夕,容星橋回到內地漢口,在一家俄國人辦的順豐茶行中當買辦,暗中從事革命工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派與康梁的維新派還有合作的方面,早在1894年,孫中山上書兩廣總督李鴻章還提出過改良主義的思想。1900年唐才常領導的自立軍起義,則是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參加的一次政治運動。在這次起義中,容星橋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早在1898年,康梁領導的戊戌變法受到慈禧太后的鎮壓而失敗,康梁逃往國外。維新運動的另一重要成員、容星橋的族兄容閎,逃到上海,當上上海“國會”的會長,繼續維新事業。上海“國會”的主要組織者唐才常,準備在漢口成立自立軍,發動武裝起義。為了使起義條件準備得充分些,唐才常積極與國外的康、梁聯繫,並邀請孫中山的革命派參加。起義前夕,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派與梁啓超、唐才常、林圭在日本商量了起義事宜,最後約定,唐才常、林圭在漢口,孫中山在南方,同時發動起義,成互相支援之勢。唐才常、林圭回國時,孫中山親筆給漢口的容星橋寫了一封信,由林圭帶回,容星橋接到孫中山的書示後,積極參與了自立軍起義的策劃,“籌謀贊助,極是周到”,成了自立軍起義的重要骨幹。為了加強與革命派的聯繫,林圭又及時寫信,由容星橋轉交孫中山。
自立軍起義受到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鎮壓而失敗,唐才常、林圭被殺害,容星橋也受到追捕。清兵包圍了容星橋所在的順豐洋行,逐個搜查,在友人的幫助下,容星橋機智地化裝成搬運茶葉的工人,得以乘輪逃往上海,以後逃往日本。
1912年孫中山(前中)與容星橋(前右二)、詹天佑(前右一) 1912年孫中山(前中)與容星橋(前右二)、詹天佑(前右一) [2]
自從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後,香港成了革命黨人活動的總機關。但是同時,香港康梁派保皇勢力的活動,也相當頻繁。孫中山早就打算創辦一份報紙,宣傳革命。
1900年11月,《中國日報》終於創辦,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第一張喉舌。可是由於經費不足,《中國日報》頻臨破產。1904年,在容星橋的建議和積極協助下,《中國日報》成了文裕堂有限公司的一部分企業,得以生存。容星橋被分管報紙的印刷和發行工作,“報社組織為之一變”。從此,《中國日報》以犀利的筆鋒與保皇派的《商報》進行了激烈的論戰,並漸漸取得了優勢。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容星橋也成了同盟會員,他所在的《中國日報》社,也是同盟會香港分會的機關。革命黨人常在這裏分析形勢,籌劃革命,同盟會重要領導人黃興等,不時下榻報社,聽取彙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廣東省宣佈獨立,胡漢民回來任廣東都督,《中國日報》遷回廣州。容星橋與他在報社的同事們,也都轉回廣州,不久,他自己擔任了省交通司副司長。
心繫桑梓,建設與服務家鄉
容星橋做生意不忘家鄉建設。容星橋的家鄉南屏過去沒有一所學校。1871年,經容閎積極倡議,鄉親們集資辦了一間甄賢社學,南屏子弟才有上學機會。1900年前後,清政府實行廢科舉,辦新學的改革,甄賢社學改為兩等小學堂,但課室、設備仍然簡陋。1921年,容星橋與家鄉父老商議,發起集資活動,共籌得款項一萬二千多元,對學堂進行了大規模整修。學校修縮完畢,定名為“甄賢學校”。容星橋特地請來國民黨元老鄒魯(後曾任過廣東大學校長),為學校題了校匾,容星橋與容閎一起,被尊譽為學校的名譽校長。從此,甄賢學校培養出不少有影響的人才。 [6] 
甄賢學校 甄賢學校 [7]

容星橋家庭狀況

父親容琰,以耕為業。 [5] 
1891年,容星橋結婚,妻子關月英,是香港牙醫關元昌的第八女。 [6] 
容星橋育有八子三女,除次子早逝外,均留學美國,大學畢業後,其子女根據其父“不辱乃祖,服務中華”之教誨,多歸國服務。 [2]  第八子容啓東(1908-1987),1908年5月13日生於香港,著名教育家、植物學家,曾任香港崇基學院校長、香港中文大學首任副校長。 [3]  六子容啓恩曾任國民黨三十四師政訓處主任,七子容啓榮曾任世界衞生組織駐文萊代表。 [6] 
孫女容應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