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家傳

(漢語詞語)

鎖定
家傳,指只傳自家人不傳與外人的東西。在有些家族有些東西是傳子不傳女(如武功手藝等),也有的東西傳女不傳子(如手鐲、嫁衣等)。
中文名
家傳
外文名
family tradition
拼    音
jiā chuán;jiāzhuàn
注    音
ㄐㄧㄚ ㄔㄨㄢˊ
釋義(1)
由家庭世代相傳
(2)
敍述家人事蹟的傳記。
(3)
祖傳的東西
(4)
家家傳誦

家傳詞語讀音

拼音: jiā chuán;jiāzhuàn
注音: ㄐㄧㄚ ㄔㄨㄢˊ

家傳基本解釋

  1. 家傳——jiāchuán(1) 由家庭世代相傳(2) 每家每户相互傳誦
  2. 家傳—— jiāzhuàn敍述家人事蹟以傳示其子孫的傳記

家傳引證詳解

1.記載父兄及先祖事蹟的傳記
後漢書·列女傳序》:“故自中興以後,綜其成事,述為《列女篇》。如 馬 、 鄧 、 梁後 別見前紀, 梁嫕、 李姬 各附家傳,若斯之類,並不兼書。”
宋 歐陽修 《王彥章畫像記》:“予以節度判官來此,求於 滑 人,得公之孫 睿 所錄家傳。”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曼雲先兄家傳》:“顧念兄之行誼,惟餘知之最悉,不可以無言,因摭拾其事,為家傳一首。”
魯迅 《吶喊·阿Q正傳》:“其次是家傳,則我既不知與 阿Q 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孫的拜託;或‘小傳’,則 阿Q 又更無別的‘大傳’了。”
2.家中世代相傳
《陳書·江總傳》:“及長,篤學有辭采,家傳賜書數千卷, 總 晝夜尋讀,未嘗輟手。”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太宗識見》:“ 神宗 忽問 呂 曰:‘卿體中無恙否?’對曰:‘臣無事。’斯須,又問‘卿果覺安否?’ 呂 又對曰:‘臣不敢強。’……後數日,果感疾,迤邐不起。豈識鑑之妙得於家傳,故同符如此。”
清《睢州志·袁樞傳》:“袁氏自司馬(袁可立)至賦誠、賦諶,三世矣,詩學蓋其家傳雲。”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清 李漁 《比目魚·聯班》:“有女更娉婷,只愁未識家傳秘。”
3.指祖傳的東西。
《西湖佳話·葛嶺仙蹟》:“原來 鮑玄 最好的是外丹並內養之術,因見 葛洪 出自神仙之裔,便盡將所得丹術朝夕與 葛洪 講究,指望他有些家傳。”
唐 王建 《哭孟東野》詩之一:“但是 洛陽 城裏客,家傳一本杏殤詩。”參見“ 家傳户誦 ”。

家傳詞語英譯

handed down from the older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y;
family tradition;
be on everybody's lips;
family biography。

家傳相關作品

《傳家》
任祥,是京劇名伶顧正秋和前財政廳長任顯羣的小女兒,也是和楊祖珺同期出道的第一代民歌手,16歲就出了兩張民歌唱片。她是建築師姚仁喜的妻子,以及三個孩子的媽媽。她也是個珠寶設計師,二十幾年來設計過許多美麗的作品。
社會評價
任祥 《傳家》作者任祥,你可能熟悉,也可能不熟悉的名字。她是台北某一個圈子裏公認的第一才女。有些才女有一隻好筆,有些才女有一手好廚藝,有些才女畫得一手好畫。但任祥跨越了這一切,她有一副好嗓子,16歲就出了兩張民歌唱片;信手拈來,摺紙已成了她蟹宴裏送給每位客人的贈品;香樟樹下,她親手製成一盞又一盞已然失傳的元宵燈;她擀山西人的面,包江浙人的小籠包,考證台式鳳梨酥……她不只懂得花藝廚藝,每個到家裏做客的客人總會收到她專為客人制作的私人刻印;她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珠寶設計師,開心的時候把Yamamoto(山本耀司)的皮包穿上中國縫、編、繡、織四種不同布料不同女紅的花樣衣裳。
作品簡介
簡介《傳家》起念於任祥要為自己在美讀書的女兒講清楚中國文化到底是怎麼回事。全書以春、夏、秋、冬四季為框架,以“氣氛生活”、“歲時節慶”、“以食為天”、“匠心手藝”、“齊家心語”和“生活札記”六大單元為脈絡,包羅萬象地談及傳統的中國文化、藝術、飲食、服飾、生活常識、為人處世、保健養生以及現代人所面對的環境保護、有機種植等內容,“很像一部中國生活文化的百科全書。”
“我本身最喜歡的是‘齊家心語’這部分,裏面的觀點也是我最想向讀者傳達的訊息。”在“齊家心語”單元,任祥分別與兒女、父母、愛人對話,闡述親情和愛情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如果説《傳家》與其他的傳統文化編纂書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它很重‘情’,不全是客觀記錄,還加進了一些我個人的主觀感受經歷。”任祥説書裏夾雜了不少自己的兒時回憶,“小時候吃過的糖是什麼樣子,玩的玩具是什麼,我都在書裏一一展現。”這些個人情感的傾注,為整套書打亮了不少人情味的底色。任祥並不十分擔心《傳家》會不會過時、會不會沒有年輕人喜歡等問題,“有一天當他們長大到想尋根找本的時候,會發現正好有這樣一本百科全書式的書已經擺在那兒了。這就是我這些年費心費力的價值所在。”年近五十的她甚至狡黠地説:“年輕人如果而今不喜歡,是因為他們還沒到年紀,等時間到了,他們自然會關注這些。誰都想找到自己的根,都想對自己的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售書所得悉數用作慈善《傳家》台灣繁體初版共印製2000冊,兩萬台幣不菲的定價,卻在一個半月內售罄。任祥解釋説這套書由台灣基金會而非通過常規出版社出版,也未採用傳統的書店銷售方式,“因為定價比較高,非一般書店能賣得起的,所以沒有采用這種渠道。”任祥説。
五年的成書過程中,任祥遇到很多無私的助力者。她將之歸結為“善緣”。“身邊朋友甚至陌生受訪者一聽説我在做這樣一件事情,都很樂意提供幫助。”《傳家》賣書所得之錢在台灣會全部捐給台北法鼓大學,“大陸這邊也希望找到相應的慈善機構。”任祥説,“編纂此書,我不為名也不圖利。願意花錢的可以花錢買,不願花錢的可以登錄傳家網站免費覽閲,書中所寫大部分已傳到該網站了。”任祥稱寫書時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不好取捨和不敢下定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憑什麼説這個是這樣,那個就得那樣?”她説自己沒做多大一件事,只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家傳家傳範文

袁可立家傳 [1]  八世可立,字禮卿,號節寰。萬曆戊子舉人,己丑進士。初任江南蘇州府推官,乙未選授山西道監察御史。巡視西城,因建言回籍。 泰昌元年,起尚寶司司丞,歷升本司少卿、太僕寺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壬戌,殿試充讀卷官,侍經筵。本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以平蓮功晉秩少司馬。遇覃恩,蔭一子入監讀書。繼而告病歸裏。
於天啓六年起升兵部右侍郎,隨轉左侍郎,未一載,以忤逆璫加本部尚書致仕。後以子樞贈正治上卿資政大夫,再贈光祿大夫。薨於崇禎癸酉,年七十三歲。蒙恩祭葬,崇祀名宦、鄉賢。
生有異姿奇徵,外雖嚴峻,中實坦逸。間有橫逆之加,亦皆含忍。嘗著聯於庭曰:“受益惟謙,有容乃大”。即位至上卿,於鄰里鄉黨,雖早幼無不加以禮貌。遇人有急難或受誣不白者,皆多為撥濟,潛為昭雪,而其人不知。 至其精思淵識,即小而居室器物一經量度,指授無不造妙。兼以早善筆禮,真、行、草、隸皆有古人風致。復工畫梅,稜杆如抽鐵。當為諸生時,倜儻不羈,睥睨一世。 至登仕版,中正公方。在朝在野,人皆敬憚之。晚年舉動尤得大臣體,精神炯炯,至老無惰容。家雖豐腴而自處約素,常以惜福教家。所著有《撫登疏稿》及《弗過堂集》、《韻學要賢》、《古詩選》,諸書藏於家。生子樞。
參考資料
  • 1.    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河南睢州:家藏,清順治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