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客(拼音:kè)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本義為前來探訪的人或被邀請受招待的人,與“主”相對,由本義引申指寄居或遷居外地的人。如:客居、遊客等。又引申指為一定目的而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如:客串、刺客。還引申指與旅客有關的。“客”字又指在外的非本體的,如:客觀、客體。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PTKF [3] 
倉    頡
JHER [3] 
鄭    碼
WDRJ [3] 
筆    順
點、點、橫鈎、撇、橫撇、捺、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1703)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注音字母
ㄎㄜˋ
筆畫數
3+6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5BA2 [3] 
四角碼
3060₄ [3]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形聲兼會意字。“客”始見於西周時期,字形外部為“”(mián)字,其字形像房屋,示客所來到的地方;中間是“各”字,表示讀音(圖1)。其實“”也有表意的作用。甲骨文的“各”上部像一隻腳跟在上,腳趾在下的腳(“”);下部的“口”像洞口(或門檻、台階,可能表示多種意象)。合起來説明有腳自門外而至,本義是至、到。“宀”與“各”結合,表示家裏有客人來到了。“客”的本義即賓客、客人。
金文中腳趾形本是朝下的,到了春秋時期,開始被橫過來(圖2),這樣不便於書寫,所以漢代隸書(圖5)中角度向下扭轉,以便於書寫。此後的字形變化都不大,主要是筆勢的變化。 [5] 
“客”字的本義是“自外而來的人”,由此而引申為“寄居他鄉的人”為“客”,如杜甫《羌村三首》:“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因杜甫長期寄居他鄉,現已歸故里,所以稱“歸客”。
一般所説的客人是與主人相對的,這可以是應邀而來的滿堂賓客,也可以是不請自到的“不速之客”(速當邀請講)。體育比賽有主隊、客隊,主場、客場之分;哲學上有主觀、客觀,主體、客體之別。還有的帶“客”的詞也隱含着與主人相對,這主要是旅店業、交通運輸業與服務行業。出外旅行的人是“旅客”,前來買東西的人是“顧客”,搭乘車,船、飛機的人是“乘客”。
客人都是為一定目的而來,引而申之,為一定目的而奔走往來的人也可稱之為“客”。如俠客、政客、刺客、門客、説客、遊客都是各有目的而奔走的人。 [1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被邀請受招待的人;來探訪的人(與“主”相對)。
guest
《詩經·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酬交錯。”
禮記·曲禮下》:“主人敬客,則先拜客。”
客人;貴客
〈文言〉特指上客,貴賓。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氏飲大夫酒,臧紇為客。”

外出或寄居,遷居外地的(人)。
passenger
劉義慶《世説新語·方正》:“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客商;客死;過客
服務行業的服務對象。


客運;乘客;旅客;顧客
指奔走各地從事某種活動的人。


客串;刺客;食客;説客;俠客;政客
〈文言〉對人的客氣稱呼。

史記·留侯世家》:“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

〈文言〉新王朝對舊王朝後人的稱呼。

《詩經·周頌·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馬。”

古代指戰爭中入侵的一方。

國語·越語下》:“夫聖人隨時以行,是謂守時,天時不作,弗為人客。”
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為客。”

〈文言〉指戰爭中防守的一方。

《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文言〉指他國或外地人在本國或本地做官的人。

李斯《諫逐客書》:“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文言〉門客,寄食於貴族豪門的人。

史記·魏公子列傳》:“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文言〉指佃户,莊客。

陸游《初夏閒居》詩之四:“簫鼓賽蠶人盡醉,陂塘移稻客相呼。”

〈文言〉邪祟的代稱。

紅樓夢》第三五回:“原是我昨兒吃了酒,回來晚了,路上撞着客了,來家沒睡,不知胡説了些什麼。”

過去的。多指剛過去的一年。
last

客歲;客冬
(Kè)姓氏用字。



形容詞
獨立於人類意識之外的。
objective

客觀;客體
非本地區或非本單位、非本行業的;外來的。


客隊;客座;客串
動詞
〈文言〉以客禮對待。
receive
戰國策·齊策四》:“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文言〉寄居或遷居外地。

杜甫《去蜀》詩:“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魯迅《摩羅詩力説》:“(修黎)客意大利之南方,終以壯齡而夭死。”
客寓;客居
中醫用語。指病邪自外侵入。

素問·玉機真藏論》:“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量詞
〈方言〉用於論份出售的食品、飲料。

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我們在路上吃了東西了,現在只消來兩客蛋炒飯。”


以上參考資料: [6-7] 

近義辨析

賓、客
古漢語裏,賓指貴客,客可以指貴客,也可以指門客、食客,還可以指旅居他鄉作客。現代漢語裏,客可以單説,賓不單説。“來客了”不能説成“來賓了”。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宀部】苦格切(kè)
寄也。從宀各聲。 [9] 

説文解字注

寄也。
段注:字從各。各,異詞也,故自此託彼曰客,引伸之曰賓客。賓,所敬也。客,寄也。故《周禮》大行人大賓大客別其辭,諸侯謂之大賓,其孤卿謂之大客。司儀曰:諸公諸侯諸伯諸子諸男相為賓,諸公之臣侯伯子男之臣相為客是也。統言則不別耳。《論語》寢不屍,居不客。謂生不可似死,主不可似客也。今本誤作不容。
從宀,
段注:所託也。
各聲。
段注:苦格切。古音在五部。 [10] 

廣韻

苦格切,入陌溪‖各聲鐸部(kè)
客,賓客。苦格切。四。 [11]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客;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6
《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竝坑入聲。《説文》:寄也。從宀各聲。
又《廣韻》:賓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注:大賓為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
又《司儀》:諸公相為賓,諸公之臣相為國客。
又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為主焉。
又《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
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又外寇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又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
又葉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葉上夕藿。夕音削。
又《楚辭·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寫法】❶“宀”扁、窄,“各”大、寬。❷“宀”,首點在豎中線上端。❸“各”“夂”罩住“口”,フ(橫撇)與捺在田字格中心左下側相交;“口”居豎中線偏左部位。 [1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ʰl
ăk
王力系統
eak
董同龢系統
ăk
周法高系統
rak
李方桂系統
kh
rak
西漢



東漢





rak


r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ie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ɐk
王力系統

ɐk
董同龢系統

ɐk
周法高系統

ak
李方桂系統

kh
ɐk

(以上參考資料: [14-15]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韻部
韻系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次清
苦格切
kʰɐk
集韻
去聲
四十禡
開口呼
次清
丘駕切
kʰɪa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次清
乞格切
kʰɪak
禮部韻略


入聲





乞格切

增韻


入聲





乞格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齊齒呼

次清

kʼiai

入聲作上聲
車遮

齊齒呼

次清

kʼi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葉楷上聲



入聲作上聲
車遮





立也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六藥


次清
克各切
k‘ak

入聲
七陌


次清
乞格切
k‘ə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以上參考資料: [16] 

方音集匯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ʰɤ
51
去聲
文讀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ie
214
上聲
白讀
官話(北方官話)
濟南
kʰɤ
21
去聲
文讀
官話(北方官話)
濟南
kʰei
213
陰平
白讀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ʰei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ʰɤ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ʰ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ʰ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ʰəʔ
4
入聲

官話(晉語)
太原
kʰəʔ
2
陰入
文讀
官話(晉語)
太原
kʰaʔ
2
陰入
白讀
官話(晉語)
太原
tɕʰieʔ
2
陰入
白讀
吳語
蘇州
kʰɒ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kʰa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kʰɤ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kʰe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kʰia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kʰʊ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kʰiet
5
陰入
文讀
贛語
南昌
kʰak
5
陰入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hɛt
1
陰入
文讀
客家話
梅縣
hak
1
陰入
白讀
粵語
廣州
hak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hak
21
下陰入

閩語(閩南)
廈門
kʰɪk
32
陰入
文讀
閩語(閩南)
廈門
kʰeʔ
32
陰入
白讀
閩語(閩南)
潮州
kʰeʔ
21
陰入

閩語(閩東)
福州
kʰaiʔ
23
陰入

閩語(閩東)
福州
kʰa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
建甌
kʰa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6]  、《漢語方音字彙》 [1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6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4]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引用日期2019-12-15]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 :597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1:1440
  • 7.    郭良夫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應用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01:710-711
  • 8.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49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99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12-15]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511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22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85
  • 14.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7]
  • 15.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7]
  • 1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5]
  • 17.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2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95-196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