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衣

(古代官員衣着)

鎖定
官衣:是一般文職官員穿用的禮服。式樣同。圖案是在胸前和背後繡一塊方形圖案,官衣的色彩有紅、藍、紫、黑、古銅等。
中文名
官衣
外文名
Officer dress
介    紹
文職官員穿用的禮服
色    彩
紅、藍、紫、黑、古銅

官衣簡介

審頭刺湯之湯勤·紅官衣 審頭刺湯之湯勤·紅官衣 [1]
官衣是文官的官服。用於中級文官(個別情況如新科狀元、婚典新郎等也用 之)。源於明代官服—盤領窄袖大袍。其形制,基本與蟒相同,唯不繡紋樣,用素色緞料製成。胸前與後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上面繡飛禽及旭日海水。明、清兩代,以“補子”紋樣區分官階、身份,文繡飛禽,武繡走獸,所繡紋樣皆有嚴格規定。但京劇眼裝官衣上的“補子”,僅起到藝術符號的作用。官衣以顏色區別大致的官級:紫色最高、紅色較高、藍色次之、黑色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帶。 [2] 

官衣顏色

青官衣 青官衣 [3]
官衣多為戲曲舞台上扮演新科狀元榜眼探花等角色臨時的官服。待任命官職 之後再按品級穿官服。官衣,還可作為七品縣官和新婚典禮中新郎官的吉服。 官衣顏色多為紅色、藍色、紫色、黑色和白色。黑色官衣品級最低,多為驛丞(驛站站長)、門官等穿用,不綴補子。白色為國喪孝服(不常用)。它的造型基本上是明代官服的原樣,只是加以藝術的美化和提高。

官衣樣式

一種是官衣(主要是男性角色穿用,女性角色穿官衣的不多),一種是專為女性角色穿的宮衣,又叫宮裝。宮衣是給一般低於將相的文職官員穿用的禮服。一般文職官員穿用的禮服,叫作官衣,它的式樣基本上跟蟒一樣,也是圓領大襟那些樣式。不同的是它全身都是用素緞子製作,在緞子上不繡那些龍啊、雲啊之類的圖案。圖案就是在胸前和背後繡一塊方形的圖案,這方形圖案,名字叫“補子”,“補子”本來是在明朝和清朝時代區別官員的級別和職務的一種標誌。按照清朝的制度,文官是用禽鳥的圖案。一品至九品規定的圖案是: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大雁,五品繡白鵬,六品繡鷺鷥,七品,八品繡鵪鶉,九品繡練雀。武將是用野獸的圖案,一品至九品規定的圖案是: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子,三品繡豹,四品繡虎,五品繡熊,六品、七品繡彪,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而且哪一等品級用哪種補子,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亂用。 [4] 

官衣璞玉色改良官衣

如京劇《春秋筆》的王韶之,京劇《官渡之戰》的許攸,馬派特色戲服。

官衣紫官衣

紫官衣,官衣最高級。一般是高級文官所穿,有的會在特別場合換蟒。穿紫官衣的有京劇《羣英會》、京劇《龍鳳呈祥》等劇中魯肅、京劇《王安石拜相》的王安石、京劇《將相和》的藺相如、川劇《曹獻劍》的曹操、豫劇《換太子》的劉延清、豫劇《四老除呂》的王陵、京劇《斬華雄》的曹操等。
改良紫官衣,改良官衣的一種。如京劇《赤壁之戰》的魯肅等、豫劇《鍘西宮》的孫家淦、豫劇《雙開鍘》的劉墉。

官衣清裝官衣

如京劇《旋風告狀》的劉墉。

官衣天青色官衣

如(海派)京劇《打鑾駕》的包拯、豫劇《舌辯侯》(《瘋侯悟》)的蒯徹、(馬派)京劇《回荊州》的魯肅、(馬派)京劇《盜宗卷》的張蒼。
改良天青色官衣,改良官衣的一種。如京劇《春秋筆》的王韶之、京劇《羣英會》的魯肅。

官衣絳色官衣

系改良官衣的一種。如京劇《周仁獻嫂》的嚴年、京劇《楚宮恨》的費無極、京劇《贈綈袍》的須賈等。

官衣靛藍色官衣

系改良官衣的一種,分有補和無補兩種。如豫劇《下南京》的劉墉、絲絃《劉墉下南京》的劉墉、京劇(譚派)《將相和》的藺相如、京劇《海瑞背纖》的海瑞、京劇《十五貫》的況鍾。

官衣紅官衣

紅官衣,次於紫官衣的一種,一般為四品一下或者不太重要的文官穿。如京劇《羣英會》的闞澤。
紅色往往作為考中狀元、進士和官職升遷的標誌故紅官衣有此妙用。如京劇《清官冊》的寇準、京劇《鍾馗嫁妹》的鐘馗、京劇《打嚴嵩》的鄒應龍、京劇《鍘美案》的陳世美、京劇《清風亭》的張繼保、京劇《御碑亭》的王有道和柳生春,京劇《連升店》的王明芳、京劇《馬前潑水》的朱買臣。
另外,紅色亦可表示權勢。如京劇《審頭刺湯》的湯勤、豫劇《下南京》及《會總督》的許紳、示其小人得勢也。
改良紅官衣,改良官衣的一種。如京劇《清官冊·審潘洪》一折的寇準、京劇《十五貫》的況鍾等。

官衣藍官衣

藍官衣,多為七品縣令一類級別較低的官員穿用。如京劇《串龍珠》的徐達、京劇《戰濮陽》的陳宮、豫劇《鍘太師》的郭太平、豫劇《無名獄》的馮軒、豫劇《九件衣》的言傅義;也有些官職雖不止七品,但並非高官者也可穿藍官衣,如京劇《黃金台》的田單、京劇《盜宗卷》的張蒼、京劇《打嚴嵩》的鄒應龍、京劇《追韓信》的韓信、京劇《周仁獻嫂》的周仁、京劇《獻地圖》的張松、京劇《戰宛城》的賈詡。
改良藍官衣,改良官衣的一種。如京劇《十五貫》的況鍾等。

官衣寶藍色官衣

因寶藍色配白領白袖非常清雅,可以表現人物的清正廉明,如豫劇《打嚴嵩》的海瑞、豫劇《玉獅堂》的劉鼎、京劇《法門寺》的趙廉、京劇《捉放曹》的陳宮。

官衣黑素官衣

戲中門官、獄官、驛丞、虞侯、小縣令等可穿黑官衣。如京劇《春秋筆》的張恩、京劇《打嚴嵩》的嚴俠、豫劇《勳虎樓》的張鐸。
可用於降將,如京劇《戰宛城》的張繡,示其憋屈之意。

官衣黑官衣

俗稱“青素”。黑色表示職位最低。“青官衣”雖具官衣形制,但無“補子”。
可用於武將文職打扮,如京劇《牛皋下書》的牛皋、京劇《古城會》的張飛,示其謙遜。
可用於官員私訪,如京劇《十五貫·私訪》的況鍾。
有些無關緊要的人物,如果戲箱中無黑官衣可以用黑褶子代替。

官衣學士官衣

屬於官員、學士的常禮服。它是在綴有“補子”的青官衣基礎上演變而成的。身後仍有“擺”,但補掛玉帶,改系軟帶,軟帶正中垂兩條飄帶。以紋樣進行局部裝飾:繡邊,下襬繡海水。學士官衣雖是其母體——官衣中分離出來的,但它仍未脱離官衣的基本形制。

官衣女官衣

多用於誥命夫人。尺寸短,僅過膝部,身後無“擺”。使用時,只能系絲
天青紫色補子女官衣 天青紫色補子女官衣 [5]
絛,下身系裙。女官衣另有一特殊用途:在梨園班社時代用於“金榜謝幕”和“金榜謝賞”。每逢舊曆春節演完“吉祥戲”或唱完“堂會戲”之後,由一名“老旦”及一名不戴髯口的“老生”俱穿上紅色女官衣,登台謝幕、謝賞。新中國建立後,已取消了此種舊例,女官衣也不常用了。近世飾演誥命夫人,往往以氣派頗大的女蟒取代了女官衣。
如京劇《柳迎春·捧旨》一折,穿老旦補子女官衣;京劇《擊曹硯》的徐母,則穿紫官衣。

官衣醜生紅官衣

尺寸比官衣略短一些,專用於如七品知縣身份的喜劇人物或反面人物。衣服略短,一則是為造成一種滑稽感覺,再則是為了適應較大的舞台表演動作的需要。(有時為了更加強喜劇色彩,此類人物乾脆使用尺寸更短的女官衣)。

官衣實際運用

在生活裏是這樣規定的。可是京劇的服裝並不是照搬生活的原來面貌,所以舞台上官衣的補子已經沒有什麼分別,沒有那麼多的圖案、花樣,只是繡一種象徵性的標誌,説明是較低級官員穿的禮服就夠了。
明代官衣不用素地,多用暗紋雲錦織成衣料,而舞台上大部分用素地(因雲錦造價太高)。
明代官服補子(官員品級標誌)多在衣服的前胸、後背部直接繡成,而清代官服品級標誌是先繡成補子,然後再綴到天青色褂子上。
女官衣和男官衣的樣子相同,只是尺寸比較短,穿用時下邊也穿裙子。例如《樊江關》裏的老旦(柳迎春),她捧着聖旨上場的時候,就穿着秋香色的女官衣。另外女官衣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由男角色穿用。前面説過,程咬金孫悟空之類的角色,是穿女蟒的,也正象女蟒一樣,女官衣也由一些男角色穿用。有一齣戲叫《五花洞》,戲裏有個縣官叫胡大炮。這胡大炮是武大郎一樣的矮人。《五花洞》的劇情是説一個妖精變了一個假的武大郎,所以這個戲裏有兩個矮子,一個真武大郎,一個假武大郎。為了配合這兩個矮子,所以縣官胡大炮也設計成個矮子。因為一般的官衣比較長,所以就給胡大飽穿上了女官衣。扮演矮子在舞台上要蹲下身子,彎着兩條腿走矮步,穿着女官衣,走起矮步來比較方便。還有一齣戲叫《小上墳》,裏面的男主角是個丑角,叫劉祿景,他不是矮子,可他也穿女官衣。為什麼呢?首先是增加他的喜劇色彩,更主要的是因為這齣戲裏有很複雜繁難的舞蹈動作,如果穿一般男官衣,他舞不起來,很多強烈的節奏感出不來,而且有許多走矮步的身段,也沒有辦法施展,所以劉祿景也穿一身女官衣,這樣處理主要是為了便於他表演。因為這樣,有許多觀眾誤認為劉祿景是一個反面人物。劉祿景確實是個喜劇形象,可他不是反面人物,只是為了表演的需要,才把他處理成一個滑稽形象。這也是女官衣的一種特殊用處,凡是穿蟒和官衣的,大家注意,腰裏必須圍着玉帶。因為這些都是禮服,圍着玉帶以表示其嚴肅和鄭重。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