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貴榮

鎖定
安貴(?—1513年),彝名佈局直罷,西南彝族“六祖”默部落水西第七十四世君長。明憲宗成化二十年襲貴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凡執貴州宣慰使職二十餘年,視政勵精圖治,類建戰功,政績卓著,是一位深受水西百姓敬仰的重要人物。
本    名
安貴榮
別    名
佈局直罷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彝族
逝世日期
1513年6月

安貴榮人物簡介

安貴榮,彝族,明順德夫人攝貴州宣慰使奢香夫人第8代孫,貴州宣慰使賜正三品封昭勇將軍安觀之子。自明憲宗成化十年六月二十四(1474年7月7日)代父(安觀)職任貴州宣慰使至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死時,共在位整四十年。其間17次派人遣使到京朝貢。
貴榮出生於彝族上層,自幼受其家庭的薰陶,彝章漢學積養深厚。稍長,常隨父、袓習練拳腳棍棒、弓馬騎射,兼修兵法戰陣,年近弱冠,已成就了一副文能治世,武能安邦的錚錚之身。明憲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西堡司(今六盤水)轄地獅子孔苗民叛亂,貴州巡撫陳 儼、總兵吳 經領兵往剿,苗兵勢盛,戰事僵持,陳巡撫令安觀(祚)宣慰使率兵助剿,安觀(祚)領命,自備糧資器物,攜子貴榮率土兵二萬,直搗苗兵巢穴白石巖。貴榮戰場領先鋒職,臨陣智勇齊發,撲碉奪卡,歷時半月,破苗兵白石崖大寨,總兵吳 經乘勝擒斷賊首阿屯、婁堅等。餘皆震攝出降,戰事遂平。陳巡撫敬安宣慰父子為國饋餉、安邦不言功的德行,上奏於朝,言及安觀(祚)父子為國平亂,“家自饋餉,口不言功,宜加旌擢”。上準其奏,特賜貴州宣慰使安觀(祚)正三品服、加授昭勇將軍,子孫享襲。貴榮在平西堡苗亂中,初顯其驍勇善戰,智勇兼備的軍事才能,深得陳巡撫及眾將士的讚譽。

安貴榮人物履歷

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安貴榮襲貴州宣慰使職,勤政敬職,撫慰百姓,把偌大的宣慰司轄地治理得政清民安,井井有條。然而,由於職任所在,貴榮接觸朝廷派往貴州的官吏越來越多,這些官吏中,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多為庸庸碌碌之輩或貪婪奸詐之徒,貴榮以彝家漢子特有的豪爽篤直本性,尊賢敬能,禮賢下士,視貪婪奸詐、壓榨百姓之徒為不齒,常以“是直用水西氈衫疊塞耳”抨擊督撫束下不嚴、有悖王化之責。按明廷定製,貴州宣慰使司治所貴州城(今貴陽),“非公事不得擅還水西”。貴榮執掌貴州宣慰使後,常以“巡歷所部,趣辦貢賦”為由親臨水西各地,辦理彝邦事務,慰恤水西百姓。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凱里宣撫司轄鏡香爐山一帶苗民發生動亂,來勢兇猛,聲勢浩大,震驚督撫衙門及朝廷,武宗帝下詔貴州總兵李 昂領兵平亂,李總兵與督撫魏 英商議再三,決定派貴榮領土兵一同往剿。貴榮得令,內中多有不快,不為平叛勝敗而憂,只為宣慰司多次用兵,戰功赫赫,而朝廷、督撫仍心存介蒂,不予信任。然而貴榮仍以彝邦安寧和國家大義為重,率兵往徵,僅月餘平亂告捷,得勝凱旋,朝廷加封貴榮貴州布政司左參政,貴榮胸懷不平,想我累率彝家子弟為國平亂,出生入死,數以千百計的彝家漢子殞命疆場,功標日月,如此輕微獎勵,實難告慰百萬彝家及陣亡將士。內中“怏怏不樂”,猶讓朝廷裁減龍場驛作補償。時值朝廷兵部主事王守仁因以疏救御史廉臣戴 銑和忤物權宦閹黨劉 瑾而受廷杖、謫為貴州龍場驛丞,貴榮早聞其名,心慕已久,主意拿定,即致信王守仁,言及敬仰之情和內中糾結,王驛丞知情後致信貴榮曰:“減驛事,非罪人所敢與聞,承使君厚愛,因使者至,偶問及之……,然已承見詢,則又不可默。凡朝廷制度,定自祖宗,後世守之不敢以擅改;夫驛可減也,亦可增也;驛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所云奏功升職事,意亦如此。夫剷除寇盜以撫綏平良,亦守土常職,今縷舉以要賞,則朝廷之恩寵、祿位,顧將何為?使君為參政,已非設官之舊,……!夫宣慰守土之官,故得以世有土地、人民,若參政,則流官矣,東西南北唯天子所使,朝廷下方尺之檄,委使君一職,或閩或蜀,其敢弗行,則方命之誅不旋踵而至;捧檄從事,千百年之土也、人民非復使君有矣。由此言之,雖今日之參政,使君將恐辭去之不速,又可求進乎?”諄諄數百良言,頓使貴榮大悟其理,深感慮事不周,險釀大禍,遂入督撫衙門主動撤出奏紙。從此,貴榮更加敬重王守仁,視其為良師益友而眷顧有加。
事後不久,貴州宣慰同知宋氏轄境阿賈、阿扎、阿麻三土酋聚眾二萬餘叛宋氏,在重兵圍攻貴州城洪邊門同知府衙門的同時,又連夜突襲同知宋然居住地---大羊腸。督撫令宣慰使貴榮出兵平亂,貴榮得令後,遲延不決,後經督撫三檄,貴榮才鳴金出兵,在一舉解除洪邊之圍後,不但不乘勝追剿,反令撤兵回營,使得被擊潰的叛軍得以喘息,重新集結,大有死灰復燃之勢。貴榮揚言“我安氏地連千里,擁眾四十八部,深坑絕坉,飛鳥不能越,猿猱不能攀,縱遂高座,不為宋氏出一卒,人亦莫我何。”時值王守仁正在龍場驛居所“陽明小洞天”給學生講學(陽明一説因自取居所名而得之),驚聞貴榮所為,火速致書貴榮,陳其利害,書曰:“阿賈、阿扎等叛宋氏,為地方患,……。今又三月餘矣,使君稱疾歸卧,……。而使君之民罔所知識,方揚言於人,……。安氏之禍必自斯言始矣。使君與宋氏同守土,而使君為之長,地方變亂,皆守土者之罪,使君能獨委之宋氏乎?夫連地千里,孰與中土之一大郡?擁眾四十八萬,孰與中土之一都司?深坑絕坉,安氏有之,然如安氏者,環四面而居以百數計也。……,斯言苟聞於朝,朝廷下片紙於諸人,使各自為戰,共分安氏之所有,蓋朝令而夕無安氏矣!深坑絕坉何所用其險,使君可無寒心乎?……。然則揚此言於外,以速安氏之禍者,殆漁人之計,蕭薔之憂,未可知測也。使君宜速出軍,平定反側,破眾讒之口,息多端之議,弭方興之變,絕難測之禍,補既往之衍,要將來之福”。貴榮閲罷來書,沉思良久,拍案而曰:“天助我矣!先生真乃聖人也。”隨即鳴炮出兵,平息叛亂。消息傳至龍場驛,王驛丞仰天贊曰“安宣慰真乃水西祖摩是也,幸哉!幸哉”。
貴榮重武亦重文,早在初襲宣慰使職之初,就大力提倡和資助水西各土司府興辦私學、聘漢儒,擴建宣慰府學宮;與夫人奢 脈捐資鑄銅鐘一口置於水西宣慰府(今大方城)永興寺內,鐫漢彝銘文於上,以示“朝暮聲鳴,束官警世,興鎮一方”;正德年間,主持翻修則窩則溪牛場九龍山古象祠,並請王陽明先生作《象祠記》;數邀陽明先生到水西各學宮學堂講學施教,傳播先進文化;親臨水西城(今黔西城)出資主持修建觀音閣,並鑄鐵鐘一口懸於閣內鍾亭之上,昭示官紳民眾“以佛易人,德化於鄉,善施於民”。
洪邊平亂之後,貴榮深深領悟了陽明先生“性善論”和“知行合一”哲學思想的真諦,特別是對陽明先生“恬談之心”人生觀的大徹大悟,心生倦意,頓覺老之將至,旋上請致仕,以子佐(萬鍾)襲宣慰使職,從此歸隱林泉。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大定府志》載:“貴榮老,請以子佐襲,上命賜貴榮父子錦紵表裏”。又謂:“佐襲位,改名萬鍾”。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六月,貴榮以老壽終。 [1] 
參考資料
  • 1.    安貴榮  .黔西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