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學校1952年設立的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先後經歷了礦物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7年8月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六十年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為我國煤炭行業輸送了大批傑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也成為我國硅酸鹽工程材料和新型材料領域教學、科研和應用技術開發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中文名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創辦時間
2007年
現任領導
朱金波(書記)閔凡飛(院長) [2] 
碩士點
學術授權一級學科1個學術授予二級學科4個工程碩士1個 [3] 
博士點
學術授權二級學科2個 [3] 
地    址
安徽省淮南市泰豐大街168號
類    別
二級學院
主要院系
礦物工程系、無機材料與資源循環系、高分子與符合材料系 [1]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概況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1952年設立的選煤專業,先後經歷了礦物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等辦學時期,2007年8月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於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礦物加工工程和環境新材料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礦物加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工程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和材料工程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設有礦業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方向)、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智能材料與結構6個本科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品牌)專業、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實施專業,2013、2016、2019年三次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省級一流(品牌)專業、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實施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高分子省級實踐教育基地。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業、安徽省振興計劃(新專業)、全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聯盟發起單位。智能材料與結構專業為面向智能製造的新工科專業。學院現共有在校學生1700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72人。
經過70多年的積澱,在礦物加工學科主要奠基人李賢國教授、張明旭教授等老一輩帶領下,薪火相傳,精心科研,潛心教學,為國家輸送了近萬名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學院擁有一支學術思想活躍、教學經驗豐富、團結進取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專任教師73人,其中國家百千萬人才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省級人才6人,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8人,博士學位教師佔90%以上,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近40%,雙聘院士3人。 [5]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學院現有礦物加工工程與環境新材料博士學位授予權,礦物加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碩士授予權和材料化學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5個本科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2008年入選省級礦業工程A類重點學科和省級特色專業,2011年入選“安徽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餘人, 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80餘人。本科生畢業就業率達到 98% 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 [4]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隊伍

該院具有一支團結進取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在職教師中有教授6人,博士1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留學回國人員5人。近幾年,年縱橫向科研經費近500萬元,承擔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該院礦物加工專業辦學歷史悠久,選煤專業從1972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我國最早進行選煤專業人才培養的高校之一,在選煤行業具有較大的影響。安徽理工大學培養的礦物加工人才綜合素質高,在煤炭行業及其它行業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雖然目前我國開辦礦物加工專業的高校較多,但每年都有大量用人單位來該院要畢業生。礦物加工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一直較好,特別是近幾年,連續多年就業率為100%,畢業主要在科研、設計院所,選煤廠及其它礦物加工大型企業等。
現有礦物加工專用實驗室,各種礦物加工設備、儀器齊全,可以進行絕大部分專業實驗。近幾年,隨着學校投入的加大,實驗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該院現有三個材料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和“複合材料”。材料專業研究方向包括:硅酸鹽工程材料、功能材料和電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成型與加工、複合材料等。材料專業現有分析儀器主要有:美國TA公司生產的熱重分析儀(TGA)、差熱分析儀(DSC)及熱機械性能分析儀(TMA),紅外光譜分析儀(FT-IR)和氣質聯用分析儀(GC-MS)等。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點學科簡介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是我校創建最早的學科之一、我國最早成立的選煤教學研究單位之一。為安徽省特色專業,省級礦業工程A類重點學科。選煤專業從1952年開始培養選煤專業專科生,1958年開始招收選煤專業本科生。至2009年止,已畢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包括選煤專業)學生3000餘人,現在校學生400餘人。1984年掛靠礦山機械工程碩士點開始培養選煤碩士研究生。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正式獲得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碩士授予權。2000年獲工程碩士授予權。2002年依託該學科批准建立了安徽省現代礦業工程重點實驗室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設有礦物加工實驗室、選煤自動控制實驗室、礦業生物實驗室和熱分析實驗室等,實驗設備齊全,擁有熱重分析儀(TGA)、差熱分析儀(DSC)、熱機械性能分析儀(TMA)、紅外光譜分析儀(FT-IR)、氣質聯用分析儀(GC-MS)、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原子吸收儀等先進的分析儀器、各種煤炭分析儀器以及礦物分選實驗設備等,其中綜合熱分析實驗實力及礦業微生物應用研究處於國內同類學科領先地位,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科研實力較強。主要研究方向有:現代選礦工藝和理論、選礦設備與控制、選煤廠自動控制系統、煤炭潔淨燃燒技術、煤炭生物脱硫與轉化技術等,其中煤炭生物脱硫與煤炭生物轉化技術分別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支持,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職教師數 17人,其中兼職教授(院士)1 人,教授 6 人(博士生導師 1 人),副教授(高工)3人,有博士學位6人,安徽省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和培養對象各1人,淮南市舜耕英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
礦物加工專業基礎厚實,辦學條件良好,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聲譽好,已成為我國礦物加工技術、管理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近幾年本專業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8%以上。
本科人才的培養定位一定要面向市場,培養適合於人才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礦物加工專業本科教學工作着力於重點決好四方面問題:一是本科專業人才的目標定位問題;二是規範管理,建立良好的本科教學運行秩序;三是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狀況;四是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大力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
礦物加工專業本科教學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併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礦物加工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礦物加工”作為安徽理工大學的特色和優勢專業被社會廣泛認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擁有礦物加工實驗室、選煤自動控制實驗室、礦業生物實驗室和熱分析實驗室等。具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如DSC、TMA、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儀等,其中綜合熱分析實驗實力及礦業微生物應用研究處於國內同類院校同類學科領先地位。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科研實力較強。主要研究方向有:現代選礦工藝和理論、選礦設備與控制、選煤廠自動控制系統、煤炭潔淨燃燒技術、煤炭生物脱硫與轉化技術等,其中煤炭生物脱硫與轉化技術分別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支持,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礦物加工學科發展在突出“煤炭分選”特色的基礎上,着眼於潔淨煤系統科學,關注“煤炭分選的相關技術”,涵蓋領域包括煤炭生物轉化、煤炭潔淨燃燒、脱硫、有害金屬脱除、礦物材料等。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
是我校創建最早的幾個學科之一,安徽理工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是學校的重點學科,50年代中期成立選煤教研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選煤教學研究單位之一。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創辦較早,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當時全國煤炭院校只有中國礦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原淮南礦業學院)和黑龍江科技學院(原雞西礦業學院)三所學校有《選煤》專業。1997年教育部頒佈了新的本科專業目錄,將選煤專業調整為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我校自1977年開始招收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學生。我校選煤專業培養了大批選煤廠和設計院培養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改善選煤廠設計及生產管理水平,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至2007年止,已畢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包括選煤)學生2500餘人,現在校學生356人。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教學學歷層次齊全,我校1976年開始招生選煤專業工農兵學員,1977年招生選煤本科,1984年掛靠礦山機械工程碩士點招收選煤碩士研究生,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正式獲得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碩士授予權。2000年獲工程碩士授予權,2003年以礦物加工為重要組成部分申請成功環境工程博士點。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具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主要是以選煤工藝及設備設計、選煤廠生產技術管理、煤炭綜合利用等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外專局項目、國家煤炭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教育廳重點基金、安徽省人事廳專項基金、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資助計劃等縱向科研課題20餘項,與中國礦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4人,在礦物加工本科教學方面獲得國內選煤界一致認同,形成了在國內選煤界享有較高學術地位的特色專業。學生多次在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上獲得優異成績,今年參加省大學生挑戰杯,獲得金獎,並將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預選賽。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結合本學科專業特點,立足現實,放眼長遠,全面提升本科教學質量,以培養合格高級技術高素質人才為基本理念,推進教學改革,以專業所確定的學術研究方向為主線,進一步整合教學資源,注重積累,紮實推進,加強師資培養力度,優化師資結構,提高專業師資的學術研究水平;注重特色與內涵建設,以人無我有、人弱我強、人有我優的學科建設思路,形成重點與特色,提升學科競爭力。本學科擁有一支以張明旭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較高水平的學術梯隊,現有兼職教授1 人(陳清如院士),本專業在崗教師數 17人,其中教授 6 人(博士生導師 1 人,碩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 2人(碩士生導師1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 6人,助教 2人,其中,安徽省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和培養對象各1人,博士5人,6人有在國外進修學習的經歷。

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下屬實驗室

安徽省現代礦業工程實驗室於2002年12月由安徽省科技廳批准籌建,2003年6月開始建設.實驗室實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實驗室主任負責制,聘任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陳清如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共安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明旭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
該實驗室以安徽理工大學“採礦工程”、“礦山建設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等學科為依託,設有礦山建設工程、開採技術及礦山系統工程、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礦物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四個研究方向,突出礦業工程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特色,以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為中主要目標.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培養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大幅度提高實驗室的整體研究水平使之稱為能夠代表我省礦業工程領域最高研究水平的實驗室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能為我省礦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知識儲備,培養有效成果源,使實驗室在某些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安徽一流、全國知名的省級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隊伍.現有固定人員81人,其中研究人員76人(教授32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18人,講師13人),技術人員4人(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2人)和1名專職管理人員.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煤炭行業拔尖人才2名,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被人選5名,安徽省高等學校“十五”優秀人才5名,安徽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9名.研究人員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佔79%,具有博士學位人員佔56%,是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力量.實驗室為研究生的成長和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每年招收碩士生100人,博士生10人.已形成具有規模的礦業工程研究人才培養基地,能培養出在礦業工程學科前沿,在某一方向上有較深造詣、有創造性、知識面廣、適應性強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人才.
實驗室組建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經費額達4000多萬元其中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6項、國家攻關計劃項目子課題3項、省部級項目80餘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5項,發明專利16項,成果轉讓5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50篇.
按照省級重點實驗室開放聯合與流動的方針,本實驗室利用設備及技術上的優勢,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國內外人員作為訪問學者來室工作;同時,通過主辦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教授來本室講學,或派研究人員到國內外參加會議、考察、短期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強與國內外礦業工程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本室十分注重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承擔國內外廠礦企業的礦業工程科學研究和技術諮詢服務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