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宮

(廣東省雷州市學宮)

鎖定
學宮,即原海康縣學宮,又稱東聖宮,創建於元至順三年(1332年),縣教諭凌光謙興建。
中文名
學宮
又    稱
東聖宮
創建於
1332年
地    址
廣東省湛江市

學宮簡介

雷州學宮,即原海康縣學宮,又稱東聖宮,創建於元至順三年(1332年),縣教諭凌光謙興建。宋以前,“海康生徒就遂溪之文明書院為學,儒籍則附諸府。”始建時,原址在雷城迎恩坊,後三易其址。成化十四年(1479年),遷建於府學之西。弘治九年(1497年)復遷於舊址,十七年(1505年)遷於今址(現雷城鎮第一小學)。以後續有擴建,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遷於珠地公館。嘉靖三年(1525年)復遷今址。清以後,多次擴建修葺,但遷址的事不再發生。
雷州城本是雷州府的治所,原有學宮兩座。府學在西,故名西聖宮,故址在今雷城鎮第三小學所在地,可惜為無知者所毀;縣學在東,故稱為東聖宮,至今只存大成殿及兩龐。其餘已拆除改建不復存在了。
海康縣學宮,創建的時間雖比鄰縣學宮短,然而經數百年的增建修尊,其規模之宏大,居現湛江市所屬各市縣學宮之首。其建築體制由魁星門、泮池、戟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兩廡、大成殿、明倫堂、訓導署、教諭署、崇聖洞等部分構成。這些建築物沿中軸線佈置,步步升高,形成一組雄偉壯觀的建築羣。

學宮發展歷史

人清以後,學宮幾經興度。康熙三年(1665年)陳璸説:“國朝定鼎,兵貧之餘,繼以災荒,學宮鞠為茂草。”推官何騰芳説:一我朝定鼎,以雷居天末,山海頻蠢,城邑邱墟,時煩征討,兵馬雲集,海邑浮宮竟作馬牧之場,不獨殿點齋形蕩然無存,而斷碑舊址且沉沒於瓦礫蔓革中,幾無復辨之者矣。”然而學宮畢竟是統治者有才取土的基地,是加強其統治的重要手段。大清官陳璸説:“國家之治莫先於教化,教化之行要本於學宮。學宮者,所以培育人才以待國家之用者也。”又有人説:“朝庭建學育才,開科取土,……所以隆治本致化理也。”因此學它儘管時有廢興,而總的趨勢卻是越修越大,日益增加其輝煌壯麗的程度。

學宮建築特色

修耷後的雷州學宮大成殿,顯得巍峨壯觀,美免美倫,這與未經修耷的東西兩戾恰好形成鮮明的對照。
進入大成殿之前,首先看到的是露天祭台上的石欄杆。柱板上雕刻着古樸典雅的石浮雕,刻着龍鳳獅象和鯉游龍門的圖案,刀法粗礦流利,不作精雕細刻,注重整體效果。祭台北面是與大殿抱為一體的月台和拜亭,亭上懸掛有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題寫的‘海康學宮”的牌匾,進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孔子的巨型立姿塑像。像上懸掛有瘦金體的金字牌匾“萬世師表”。兩側有聯雲:“不頹魯壁尊師崇聖哲,長設杏壇重教育英才。”四壁高大空曠,沒有絲毫紋飾,更顯得樸素大方,讓人對孔子這位大教育家油然而生敬意。大殿橫樑上刻着有雙龍戲珠、雙鳳朝陽的浮雕。殿身架架上的短柱、座鬥、駝峯、墊木上雕有龍鳳、鯉魚、圖案花草、波浪、努龍等。色彩明麗,對比強烈,令人產生莊嚴肅穆的感覺。
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穿鬥與措梁混合式結構,形制結構獨特,古樸,具有顯著的地方風格,是研究雷州古建築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工程技術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來雷州時曾説:“孔廟是歷史文化名城雷州的象徵……修復學宮,我完全贊成。” [1] 
修萁後的“學宮”保留了明代宮殿建築的特點,而兩點廡迴廊,與大殿及諸多齋舍彼此通連,又頗具南方建築的獨特格調,碩果僅存,彌足珍重。
海康學宮興建的時間雖比鄰縣遲,然而它的教學實績又遠遠超過鄰縣。《海康縣學鄉貢題名記》的作者説:“海康為雷郡附邑。上由學校而登貢舉者,歷科相望,視他邑為盛。”從這裏培養出來的清官陳璸,曾被康熙皇帝讚譽説:“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亦見有清官,然如伊者,聯實未見。即從古清臣,亦未必有如伊者。”“誠清廉中之卓越者。”而從這裏培養出來的另一名人陳昌齊卻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蜚聲文壇和科苑的語言文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醫學家。他曾主講于越秀書院,主編過《廣東省通志》、《雷州府志》和《海康縣誌》、《中國人名大辭典》説他“長於天算,著有《天學脞説》、《測天約術》二書。《海康縣續志》還記載了他寫過《天學篡要》三卷和《地理書抄》二卷事蹟。譽之為清乾嘉慶時代馳名全國的大學者。 [1] 

學宮修繕

由於社會的發展,尊孔讀經、科舉取土製度的廢除,早已失去了學宮賴以存在的基礎。雷州學宮自清同治二年(1864年)重修後,漸次冷落頹記,至1997 年,大部分建築已拆除改建,只大成殿及兩廡尚存,然亦已腐朽殘破,發發可危了。為了及時搶救和保護好這一歷史文物,廣東省人民政府於1993年撥給重修補助專款18萬元。雷州市政府三次共撥給34萬元,社會人士捐助2萬元,於1995年正月正式動工修耷,1997年1月完工,共耗資87萬元。
這次修繕工作,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嚴格規定修復後的大成殿,在材質風格、建築各部分大小和標高,總體和各細部外觀色澤及質感等方面與原構保待一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