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分銀行

鎖定
“學分銀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種模擬或是借鑑銀行的功能特點,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管理模式。與商業銀行零存整取的儲蓄方式相似,學習者平時零星學習可以得到學分,這些學分能像貨幣那樣被存儲在國家相關部門授權的機構,當達到一定標準之後,還能兑換相應的學歷和非學歷證書 [3] 
2020年11月,北京市學分銀行啓動。 [1] 
中文名
學分銀行
外文名
school credit bank
主要功能
累積學分
特點優勢
學生學習樂趣增加,信心增強
核心價值
促進全民終身學習
業務分類
個人業務,對公業務

學分銀行主要內容

“學分銀行”的主要內容為累積學分,它突破傳統的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將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結合起來。“學分銀行”制度將學生完成學業的時間從固定學習制改變為彈性學習制。根據“學分銀行”制度,學生只要學完一門課就計一定的學分,參加技能培訓、考證也計學分,然後按全部應得學分累積;同時,允許學生不按常規的學期時間進行學習,而是像銀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樣,學習時間可集中也可中斷,即使隔了幾年,曾有的學習經歷仍可摺合成學分,存於“學分銀行”。

學分銀行特點優勢

西方國家多年前開始實行“學分制”,在校學生每學期可自主選擇部分課程。結果,學生學習樂趣增加,信心增強,學校整體學習效率與成績也大有提高。
“學分銀行”尤其適合職業教育邊實踐、邊學習的特點。職業學校設立“學分銀行”,學生可以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學完一門功課,可將拿到的學分存入“銀行”,工作幾年回來後可以繼續學習,學完一門算一門學分,累積到規定學分總數後即可“支取”相應學歷。
“學分銀行”的“靈活”優勢顯而易見,它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利於學校走向市場;有利於各類教育溝通銜接;有利於教師提高素質。

學分銀行發展歷程

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推進上海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框架”的總目標。上海市教委開展學分互認調研,積極探索學歷與非學歷教育間的“學分互認”機制,將初擬《開展高等教育學分互認試點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溝通試點的方案》,先在成人教育和業餘教育領域試點。探索建立“市民終身學習卡”制度,把市民終身學習情況、學習獎勵記錄在案,在此基礎上建立“學分銀行”,給予學歷或非學歷的成果認定。 [2] 
2010年,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以來,“學分銀行”這一概念頻繁出現於一系列政策文件中。 [1] 
2016年,教育部頒發的《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提出:“探索建立國家學分銀行,構建分級認證服務網絡,對學習者不同形式學習成果及學分進行認定、記錄和存儲。鼓勵區域、聯盟學校建立學分認定、積累及轉換系統。” [1] 
2020年11月,北京市學分銀行啓動。 [1] 

學分銀行各地發展

全國
截至2020年11月,全國共有16個省、直轄市進行了學分銀行建設,而學分銀行中的“央行”,即國家級學分銀行,還在進行施工藍圖設計。 [1] 
上海
截至2020年11月,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已有376萬學習者開户,9.1萬人轉換學分。 [1] 

學分銀行學習成果

學分銀行認定的學習成果,分為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其他非學歷教育項目三類。
(一)學歷教育學習成果是指學習者通過國民教育系列學歷教育獲得的學分、學位及學歷證書等。
(二)職業培訓學習成果是指學習者獲得的經學分銀行認證的職業培訓證書和培訓項目成績。
(三)其他非學歷教育項目學習成果是指學習者獲得的經學分銀行認證的社區教育老年大學、其他無定式項目的學分、成績與學習記錄證明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