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鎖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啓動以來,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經反覆研究修改,形成了公開徵求意見稿。並於2010年7月29日正式發佈綱要 [1] 
教育部為制定這個綱要投入2300萬調研經費。 [2] 
中文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第一專題
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研究
第二專題
推進素質教育研究
第三專題
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發佈時間
2010年7月29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徵稿內容專題

根據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制訂《規劃綱要》的需要,確定對以下十個重大專題、三十六個子課題進行深入調研。
第一專題: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研究
1. 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經驗、階段性特徵與主要矛盾和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我國教育政策的演變;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表現;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2. 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級各類人才需求預測;人民羣眾對教育需求;我國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2012年與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總體目標及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目標;實現2012年與2020年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思路與對策。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對我國教育體系歷史發展與現狀的分析與評價;對國外教育體系的比較與借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徵;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完善我國教育體系的政策和措施。
4. 國際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國際教育發展的宏觀趨勢;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教育發展道路與模式分析;各國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措施與案例研究;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與競爭力。
第二專題:推進素質教育研究
5. 素質教育基本目標和實施途徑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對人的素質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時代內涵;2012年與2020年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素質教育的現狀及經驗分析;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對策研究。
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的、適應時代發展的德育理念與整體思路;國際社會德育理念與實踐的發展趨勢;整合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德育;德育社會實踐基地和機制建設;重視實踐經歷的德育評價;體現育人特色的現代學校管理與制度體系;以德育專業化為目標的教師隊伍建設。
7.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結合;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初中、高中、大學招生和中考、高考制度改革;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治標與治本之策;面向全體學生與培養撥尖人才。
8. 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與制度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社會用人制度與勞動工資制度適應和促進素質教育;建立便於學習者選擇和溝通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制度;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素質教育實施體制;政府在素質教育實施中的責任及其績效考核。
第三專題: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9. 義務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義務教育發展現狀分析;2012年與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目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生源變化和佈局調整。
10. 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普通高中發展任務和目標;普通高中發展途徑和發展機制;普通高中教育區域發展戰略;普通高中教育有關政策研究。
11. 學前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及問題;2012年與2020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與政府責任;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學前教育管理。
(在會議上聽説要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研究會放在此部分,可能還會有所調整)
12. 特殊教育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特殊教育發展目標、途徑;特殊教育政策、制度;特殊教育課程改革。
13. 農民工子女教育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農民工子女特點與發展趨勢;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的影響;農民工隨遷子女中考、高考問題;大中城市義務教育資源現有承載力及需求變化趨勢;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戰略選擇。
第四專題: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14. 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發展重點;構建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大力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加快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型農民;促進勞動就業工作和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推進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形成公辦、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針對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提出政策建議和解決措施。
15. 職業教育培養模式與體制機制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進一步發揮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推廣職業教育兩個“三段式”辦學模式;加快公辦職業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設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第五專題: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16. 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與2020年高等教育發展總體目標與指導思想;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以及高等教育層次、科類、佈局結構現狀分析與優化的基本思路、具體舉措;高水平大學建設和各類型“強校”建設;高等教育發展的制度環境和體制問題。
17.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現狀分析,特別是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理念、社會需求、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政輩、質量保障與評估體制、機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比較研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政策與措施。
18. 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生教育規模與結構目標;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生教育培養及運行機制改革;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形式與政策建議。
19. 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高等學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現狀、問題;提高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思路、政策、舉措;繁榮發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問題、思路、舉措。
第六專題:繼續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20. 繼續教育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終身學習背景下繼續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繼續教育的需求;繼續教育發展現狀的分析,包括供給狀況,規模、結構、模式、效益等;當前繼續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21. 繼續教育國際比較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國際上繼續教育發展趨勢及可資借鑑的成功經驗,重點包括國外繼續教育自制度和法制、“立交橋”建設、質量保障機制、評價激勵機制以及投入機制等。
22. 教育發展目標與制度政策保障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2012年和2020年繼續教育發展的戰略定位、指導方針、戰略目標和重點領域;推進繼續教育改草發展的重大項目和政策舉措,包括完善體系與構建“立交橋”、加強制度和法制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教育模式、建立繼續教育質量保障、評價和激勵機制、構建繼續教育資源平台與促進資源整合等。
第七專題:教育公平與協調發展研究
23. 教育公平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下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與教育發展;教育公平方面的重要進展與突出問題;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的戰略思路、階段性目標及重大舉措。
24. 教育協調發展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城鄉教育和區域教育的協調發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公共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貪困地區傾斜的制度建設與專項舉措。
25. 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支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專項舉措;民族地區辦學特色與雙語教學;民族地區師資隊伍培養;民族教育與文化保護和國家安全;民族院校建設。
第八專題:教育改革與制度創新研究
26. 教育體制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中央和地方管理教育的責任權利與教育管理體制政草;政府和市場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務中的作用與辦學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研究。
27. 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特別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內涵;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高等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與自我約束自我規範;高等學校的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關係。
28. 民辦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民辦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促進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政策建議;民辦教育的規範與自我約束機制。
29. 教育法制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法律法規修訂和制訂規劃;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研究;社會監督、民主監督的制度建設;學校與師生權益保護問題;教育督導與評估機制研究。
30. 教育對外開放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目標和思路;政府間、國際組織教育交流與合作;高等學校加強人才培養與科技合作問題;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問題;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問題;提高漢語國際推廣水平問題。
第九專題: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31. 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未來12年教育事業發展對各類師資的需求;到2020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的重大政策舉措;義務教育教師公務員制度研究;教師培養、培訓與終身學習制度;完善教師資格制度研究;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改草;推進和推廣特崗計劃,創新教師補充機制;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聘任和職務制度改革;提高教師待遇的重大政策舉措;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舉措;中小學班主任的培養、培訓和激勵機制;中小學校長能力建設研究。
32. 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高校教師的評價激勵機制;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舉措。
33. 教育家辦學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家成長規律;培養造就教育家的體制機制環境;推進教育家辦學的政策措施。
第十專題:教育發展保障條件與機制研究
34. 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2012年和2020年教育信息化建設戰略方針、指導建設、發展思路、總體目標、重大工程和政策建議。
35. 教育投入機制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國家中長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和完善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元化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完善制度措施,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教育經費分配機制;加強管理,提高公共教育經費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税收優惠政策,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36. 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加強學校黨的建設;進一步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德育課主渠遣作用;繁榮校園文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學生健康人格教育;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校園安全文明程度提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目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
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2010年2月23日
實 施
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制定本《教育規劃綱要》。
序 言
第一部分 總體戰略
第一章 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第二章 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
第二部分 發展任務
第三章 學前教育
第四章 義務教育
第五章 高中階段教育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七章 高等教育
第八章 繼續教育
第九章 民族教育
第十章 特殊教育
第三部分 體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第十二章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第十三章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第十四章 辦學體制改革
第十五章 管理體制改革
第十六章 擴大教育開放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第十八章 保障經費投入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第二十章 推進依法治教
第二十一章 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
第二十二章 加強組織領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相關意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温家寶

——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
研究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本屆政府必須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當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既有緊迫性,又有深遠意義。
充分認識制定教育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當今世界,知識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人才培養與儲備成為各國在競爭與合作中佔據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人口大國,教育振興直接關係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振興。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建設一流國家。
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許多困難,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劇,使我國的外部需求急劇減少,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文化、科技、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同樣需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各類人才。
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户,關乎羣眾切身利益。為羣眾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羣眾對發展教育的期望,推動教育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發展,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極為關注的“上學難、上好學”的問題,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1985年中央下發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1993年,中央下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中央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黨的十七大對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現在,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結合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制訂一個讓人民羣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規劃,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現代化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制定規劃需要把握的指導方針和總體佈局
我們要制定的規劃是指導未來十二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適應,體現全局性、宏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規劃主要對2009年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安排。這12年也要分階段規劃,遠期的目標和措施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聯繫起來考慮;近期可以規劃得細一些,與教育“十一五”規劃相銜接,保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系統性、連續性。但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許多工作不能等規劃全做好了才進行。有些看準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試點,試驗成功了立即實行。這也是我們這次制定規劃的一個特點。
指導思想是制定規劃的主線,也是靈魂。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教育方針,我提出若干方面請大家考慮:第一,要堅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三個面向”歸根到底就是要趕上時代的要求,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要立足於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需求,從我國教育的實際出發,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教育,這些就要對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超前安排。要瞄準世界教育發展變革的前沿,借鑑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緊密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按照教育發展的規律辦事。要把教育的改革發展放在我們正在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中謀劃,充分考慮國家現代化總體佈局對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充分考慮國家未來人口發展和學齡人口的結構變化,使規劃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第二,要堅持改革創新精神。同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我國社會事業改革相對滯後。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規劃要成為一個改革創新的規劃,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勇於創新。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衝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大膽探索。第三,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教育興國、教育立國、教育強國都是國家意志。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長期堅持的方針,必須在教育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第四,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考慮羣眾的期盼,把促進教育公平,滿足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作為規劃的重點,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規劃的落腳點。第五,要堅持立足基本國情。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總體實力在不斷壯大,又要正視人均水平還比較低,貧富差距大,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既要看到現代經濟和城市人口對教育的較高需求,又要重視農村教育和中低收入羣體的實際情況,還必須充分考慮我國人口眾多、現階段農村人口大規模遷徙和流動的特徵。
教育規劃要有總體規劃,又要有分類規劃。總體規劃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等提出具體要求。分類規劃主要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新特點,提出各級各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政策措施。每個分類規劃是總體規劃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對大學、中學、小學、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終身教育、民辦教育等發展,都要分門別類地作出專題性的規劃,規劃要有戰略思想和宏觀思路,也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強可操作性。
需要研究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給予明確的回答。
第一,關於義務教育的問題。要把義務教育辦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目前社會反映義務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問題,要找準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我非常贊同教育資金的多樣化來源,在全社會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會的資源,這項工作我們也可以列入規劃。我們説企業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報社會最好是投資教育。我們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的是人人都有上學的機會。孔夫子説“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就是教育公平。收入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時,但是教育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生。必須注意的是,我們要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學校辦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校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的資金達到570.4億元。自“兩免一補”以後,2007年又大幅度增加獎助學金經費。從高中階段教育到大學教育,過去全國獎助學金加在一起僅有18億,2008年將達到200億元左右,今後還要逐年增加。對義務教育,我理解不單是個免費的問題,它從社會學、教育學上來講,帶有強制的含義,就是具有制度性,既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公民的義務。要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視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把有限的國家財力多用在最困難的孩子們身上。還要研究如何辦好高中階段教育的問題。
第二,關於農村教育問題。我們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發展農村教育要重視兩點: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實行城鄉統籌,把農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決農村教育的問題,必須改善農村的教學條件,包括校舍、設備、遠程教育。所有學校的建築,都要建設最安全的,也就是讓羣眾最放心、讓家長最放心、讓學生最安心的地方。這就需要加大投入。2007年至2008年,我們用於全國農村中小學校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共達268億元。要認真總結這幾年危房改造工程及校舍維修改造機制實施的情況,在落實國家關於擴大內需的重大措施時,要制定和完善中小學校校舍建設的規劃。二是要下決心解決農村教育缺乏的問題。農村教師在農村教育中起着關鍵作用,農村教師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個是待遇問題,一個是素質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也是相互聯繫的。待遇問題,工資、職稱、住房這些都應該逐步加以解決和提高。從2009年元月1日起,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這將涉及公辦義務教育學校1037萬人,必須及時研究和妥善處理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把這項工作認真搞好。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就得號召並有具體政策引導大學生、師範生到農村去任教。有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裏農村的孩子幾乎佔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來經濟社會發展了,農民收入逐步提高了,農村孩子上學的機會多了,但是他們上高職、上大學的比重卻下降了。這有多方面原因,要認真分析研究,關鍵是要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統籌。很多名人都是苦出身和從農民中來的。農村學校教育條件差,但是農村的孩子們素質並不差,同樣能夠成才。我們現在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比較低。在這次教學改革和發展規劃當中,要特別重視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
第三,關於職業教育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需要。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職業教育很重要,應該搞的更好。在整個教育結構和教育佈局當中,必須把職業教育擺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樣做有利於緩解當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緊缺的矛盾,也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擴大社會就業。特別是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特點,要重視農民工培訓。真正重視職業教育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國家確實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就拿獎助學金來講,我們把最好的待遇給了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從而能夠就業,能夠生存,能夠為社會服務。從這一點來説,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職業教育面向的不僅是服務業,還有工業、農業。比如説數控機牀的操作,那得需要職業教育的培訓。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職業教育的規模、學科的設置,需要和社會需求相吻合,因為它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所以又應該和社會發展相協調。我國的職業教育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問題在什麼地方?一方面要轉變社會觀念。社會上有些人不把職業教育當作正規教育,認為上了職業學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體的引導辦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職業教育投入,逐步對農村職業教育實施免費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合理確定中職和高職的比例,做到合理、適度、協調、可持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要認真研究,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第四,關於高等教育問題。從長遠看,我們不僅要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滿足羣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歸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創新人才。高校辦得好壞,不在規模大小,關鍵是要辦出特色,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風格。要對學科佈局、專業設置、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引導高等學校適應就業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推動高校科技創新、學術發展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要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加強高水平大學建設,建成若干國際一流大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質量、多樣化的創新型人才。
第五,關於教學改革問題。對於教學改革,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反映強烈,希望課程設置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的實際,要求減輕學生負擔。其實,教學不光是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的改革,課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在教學中我們比較注重認知,認知是教學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我們還有缺陷,主要是灌輸。其實,認知應該是啓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我最近常思考,從自己的經歷感受到,有些東西單從老師那裏是學不來的,就是人的思維、人的理想、人的創造精神、人的道德準則。這些,學校給予的是啓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繫,知行要統一。我一直信奉這樣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不在於老師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數學家或文學家,而是老師能給學生以啓蒙教育,教他們學會思考問題,然後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思維去學習,終身去學習。
要圍繞加強素質教育、多出人才,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更多的傑出人才?從而對教育體制、辦學模式以及小學、中學、大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研究,整體謀劃。教育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觀念更新和培養模式創新要成為規劃的亮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注重培養複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別不要搞得太大,學理工的應該關心社會,提高人文素養;學文科的應該加強自然科學知識學習,提高科學素養。
第六,關於探索適應各類學校的辦學體制問題。教育方針、教育體制、教育佈局和教育投入,屬於國家行為,應該由國家負責。具體到每個學校如何辦好,還是應該由學校負責、校長負責。不同類型學校的領導體制和辦學模式應有所不同,要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教育事業還是應該由懂教育的人辦。張伯苓是個教育家,他寧可做校長,不當部長。毛主席講,辦好一所學校,關鍵是校長和教師。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我們有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受到社會的尊重。我們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們同樣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要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滿足不同社會羣體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第七,關於教師的培養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老師,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設一支獻身教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規劃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要採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會最優秀的人才來當老師,提高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要創造一種社會氛圍,讓尊師愛生的傳統美德在社全社會蔚然成風。中華民族素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老師面前,做學生的不論走到哪裏,做出什麼業績,對老師的感激和愛戴之情永遠不會改變。對老師來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兩者必須結合,這和我們的宣傳很有關係。按説,一個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最難忘的應該是老師,特別是啓蒙教育的老師。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教師,特別是廣大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在艱苦清貧的條件下,恪盡職守,默默耕耘,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當年倡導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這種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想借這個機會,也給老師提幾點希望:一要志存高遠,愛國敬業。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的人才。教師要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積極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二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師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率先垂範,既要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三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着文明和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第八,關於教育發展的保障問題。在教育投入上要強調政府的責任。這幾年,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增加較快,將來教育投入還要進一步增加。同時也要深入研究怎樣使教育資金更加合理使用。要重視教育投入的績效,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財政的錢要用好,惠及更多的學生和羣眾。
在制定規劃中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不少。只有把這些重大問題研究透徹,找準問題所在,提出解決的思路和辦法,規劃才能看得遠,同時又有針對性,有現實感,真正成為管用的規劃。
制定教育規劃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系統工程,難度大、任務重,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組建跨部門的工作班子,建立強有力的、有廣泛代表性的專家諮詢隊伍。工作班子和諮詢專家的挑選要公開透明,體現規劃制定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教育是重大民生問題,全社會都很關心。規劃的制定要開放,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特別是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每一類規劃和一些重大問題,都可以拿到全社會討論,在爭論中求得共識,得到認同。要使規劃的編制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這樣,規劃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在歷史上站得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

國務院總理温家寶2010年5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會議聽取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綱要》編制工作的彙報。
會議指出,未來十年是我國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關鍵階段。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對於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滿足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綱要》的研究制定歷時一年零九個月,兩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已基本成熟。
會議強調,今後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貫徹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方針。第一,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步伐。大力發展繼續教育,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第二,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三,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創新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制度和考試招生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滿足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擴大辦學自主權。擴大教育開放,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國際合作水平。第四,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校際差距。扶持困難羣體,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第五,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為國民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更好地滿足羣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會議強調,為確保《綱要》目標如期實現,要進一步強化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措施。特別是繼續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到2012年達到4%。要完善體制和政策,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善教師地位待遇,提高教師素質,倡導教育家辦學,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到艱苦貧困地區從教,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政治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6月21日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制定並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滿足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俱有決定性意義。
會議指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羣眾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發展極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會議強調,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人民羣眾的新期盼、國際競爭的新形勢,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認真落實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全面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會議強調,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要堅定不移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擴大教育開放。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繼續教育,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要切實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到艱苦貧困地區從教,努力造就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保障經費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調動全社會辦教育的積極性。
會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把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形成全黨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通知指出,《教育規劃綱要》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制定並實施《教育規劃綱要》,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滿足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俱有決定性意義。
通知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把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加強對《教育規劃綱要》實施的組織領導。要組織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認真學習《教育規劃綱要》,深刻理解《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刻理解“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深刻理解“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深刻理解“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主題,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要舉措,進一步增強做好教育工作的緊迫感和自覺性。要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形成全黨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為了使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開明出版社特組織參與綱要的領導和專家編輯出版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培訓教材》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全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培訓教材》一書以規劃綱要的內容為依據,以問答形式詳細地闡述了規劃綱要的工作方針、具體內容和主要任務等方面的知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全書》一書除詳細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相關理論知識外,還特別增加了與規劃綱要內容完全符合的最新案例,這些案例真實有效、涉及廣泛、生動鮮活、通俗易懂,是廣大教育行政工作者所有師生深入學習《國家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歷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一次會議

200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温家寶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聽取教育部關於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情況的彙報,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制訂工作方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劉延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等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適應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適應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會議強調,規劃綱要應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對未來十二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全面規劃和部署。一要在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國家戰略和羣眾需求、反映教育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指導方針。二要貫徹科學發展觀,體現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立足國情,改革創新。三要以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核心,科學確定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部署,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以及分階段和分地區的目標提出具體要求。四要綜合考慮人口變化、學齡人口結構、經濟結構、就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的特點,對各級各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作出專題性規劃。五要系統研究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教師培養、教育發展保障等重大問題,找準癥結,提出思路,使規劃綱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操作性。
會議強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制訂這個規劃綱要,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廣泛聽取專家學者、社會各界、學生及家長的意見,重大問題在社會公開討論,使規劃編制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力爭制訂出一個人民羣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水平規劃綱要。
路甬祥、陳奎元、萬鋼、徐匡迪及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參加了會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通知內容

2009年1月7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近年來,胡錦濤總書記、温家寶總理就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8年8月29日,温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綱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啓動《規劃綱要》研究制定工作,要求廣納羣言、廣集眾智,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努力制定一個讓人民羣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規劃綱要》。根據工作方案的安排,經請示國務院領導同志意見,《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在前一階段徵求專家及有關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近日起向社會各界開展第一輪公開徵求意見工作。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廣泛發動,積極組織廣大幹部、師生員工為《規劃綱要》的制定建言獻策,努力使《規劃綱要》編制過程成為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要動員幹部、師生員工通過座談、書信、電話、網絡特別是電子郵件和來函等方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要組織幹部、師生員工積極參加教育部辦公廳和中國教育報聯合主辦的“謀劃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我為綱要獻計獻策”主題徵文活動。要發揮本地本校專家學者優勢,採取舉辦專家座談會、組織專家在媒體發表引導性文章等多種形式,動員專家學者積極參與《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要圍繞《規劃綱要》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充分挖掘本地本校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採取的有力措施和積累的有益經驗,為《規劃綱要》的制定提供借鑑和參考。 [1] 
《通知》進一步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按照上級宣傳主管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關於做好制定《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宣傳報道方案的總體要求和部署,切實抓好有關工作的落實。要主動與地方宣傳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建立通氣和會商機制,為《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要加強與當地媒體的聯繫,強調《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的政治性、嚴肅性、廣泛性、建設性,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為《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通知》認為,制定《規劃綱要》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強,社會關注度高。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加強領導,周密組織,充實力量,落實責任,確保《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工作有效有序。要引導幹部、師生員工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通過正常渠道發表意見和建議,把公開徵求意見工作作為對師生開展國情、教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契機,作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要加強輿情分析研判,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正面引導和釋疑解惑工作。同時,有針對性地做好校園網關於《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的引導工作。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徵求意見

2009年1月7日,《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發佈了《教育部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公開徵求意見公告》。《公告》指出:2008年8月29日,温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啓動了《規劃綱要》研究制定工作。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規劃綱要》制定工作,強調這是本屆政府必須做好的一件大事,要求在制定過程中廣納羣言、廣集眾智,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努力制定一個讓人民羣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高質量的《規劃綱要》。為此,在前一階段徵求專家及有關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自即日起至2月底,向社會各界開展第一輪公開徵求意見工作。
《公告》希望社會各界圍繞下列問題積極建言獻策:1、改革開放30年教育的成就和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驗;2、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和對我們的啓示;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4、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方針與戰略目標;5、素質教育基本目標與實施途徑;6、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7、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8、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與制度;9、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10、關於普及高中階段教育;11、學前教育發展;12、特殊教育發展;13、農村教育發展與農民工子女教育;14、職業教育發展;15、職業教育體制機制與培養模式改革;16、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17、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18、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與改革;19、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20、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1、發展繼續教育; 22、繼續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23、促進教育公平;24、促進教育協調發展;25、支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 26、教育體制改革; 27、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28、民辦教育發展;29、教育法制建設;30、教育對外開放;31、中小學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32、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33、教育家辦學與教師教育創新;34、教育投入保障機制;35、教育信息化建設;36、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各界人士可通過電子郵件和來函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温家寶4月15日上午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劉延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等出席會議。
會議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羣眾受教育的權利,但教育的發展還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新階段新形勢的更高要求。加快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提升國民素質、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和促進社會公平具有深遠意義。
會議指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綱要》制定工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教育發展的成就和經驗,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努力把握新時期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落腳點,着力解決羣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努力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我國發展水平和城鄉差別大、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堅持突出改革創新,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尊重基層和羣眾首創精神,在改革創新中促進教育發展。
會議指出,《綱要》從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確定了到2020年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把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按照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終身教育體系的要求,明確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6大發展任務,同時還部署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發展任務。以創新人才培養體制為核心,對教育改革進行了系統設計。對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保障農民工子女就學、高考改革、落實擴大辦學自主權、教師隊伍建設、政府投入責任等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綱要》既系統設計、謀劃長遠,又突出重點、部署近期任務;既注重在理念和思路上進行闡述,又提出一些紮紮實實的政策舉措;既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職責,又對全社會提出了要求,是一個有戰略意義的指導性文件。
會議充分肯定製定《綱要》採取問計於民、開放式的有益經驗。《綱要》制定經過了調查研究、起草論證、公開徵求意見三個階段,組織各地、有關部門、學校、社會團體等廣泛參與,兩次在網上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動員人力之多、覆蓋範圍之廣、社會參與度之高在我國制定規劃的歷史上是少見的,達到了廣聚民意民智、凝聚共識的目的。會議提出了進一步修改意見,決定了下一步工作。路甬祥、陳奎元、徐匡迪和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參加了會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調研經費

教育部為制定這個綱要投入2300萬調研經費。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社會批評

批評的意見表現在諸多方面,有的認為教育部門組織規劃綱要研究和制訂用三年多時間,而留給公眾的時間卻不足一個月;有的質疑其組織方式,認為這是教育行政官僚全然主導的官僚化流程,《規劃綱要》辦公室設在教育部,辦公室主任由教育部部長擔任,辦公室各小組則由教育部各司長擔任,組織環節上缺少非官僚系統的專家學者的參與,擔心此舉又成了官僚們的一次遊戲;有的質疑其決策程序,認為在決策程序設定環節上沒有全國人大的提前參與和最後的表決,這是行政權力再次對人大立法權的侵犯;有的質疑徵求意見的問題設定,認為看不出《規劃綱要》的基本價值、原則和標準,看不到危機,認為這是一個價值定位缺失的高度技術化的綱要,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綱要,反映了技術官僚的保守、狹隘、封閉、小氣。還有人將這種行政主導並徵求社會意見的方式概括為“民主集中制”,所謂“民主”就是向社會徵求意見,所謂“集中”就是教育部門的官僚説了算,難保實現真正意義的參與。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介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內容如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目 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總體戰略
第一章 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第二章 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
第二部分 發展任務
第三章 學前教育
第四章 義務教育
第五章 高中階段教育
第六章 職業教育
第七章 高等教育
第八章 繼續教育
第九章 民族教育
第十章 特殊教育
第三部分 體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第十二章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第十三章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第十四章 辦學體制改革
第十五章 管理體制改革
第十六章 擴大教育開放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第十八章 保障經費投入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第二十章 推進依法治教
第二十一章 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
第二十二章 加強組織領導
由於字數受限,詳細內容見第二個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