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人之文

鎖定
“學人之文”一派以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具有強烈民族思想的學者為代表。
學者代表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學    派
學人之文

學人之文基本概況

清初文壇有 “學人之文” 和 “文人之文” 兩派。“學人之文”一派以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具有強
學人之文代表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小像 學人之文代表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小像
烈民族思想的優秀的學者為代表,從文章內容上抨擊晚明散文的空疏,強調文章的社會功能;“文人之文”一派以侯方域魏禧汪琬為代表,主要從文章風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纖佻,提出恢復唐宋散文的傳統。
“學人之文”主張文章須有益於天下,強調經世致用,從內容上抨擊晚明散文的空疏,強調文章的社會功能;“文人之文”則主要從文章風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纖佻,提出恢復唐宋散文的放誕與華麗文風基本上被盪滌肅清。
二者在清初的出現,使得在晚明受到極大遏制的“文以載道”的傳統文學觀念重新抬頭並很快居於文壇統治地區。

學人之文“學人之文”意義

“學人之文”他們在學術上提倡經世致用 ,反對空談心性。在文學方面,強調文學的教育作用,黃宗羲的散文縱橫恣肆、宏偉渾樸,言之有物。他為抗清志士張煌言、陸宇等寫墓誌文,表彰他們的堅定節操。
顧炎武認為 “文須有益於天下”(《日知錄》),故凡文之不關於六經之旨、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 (《與人書》三)。他提倡嚴肅的創作態度,反對一切剿襲及無聊的應酬之作。他的書信文筆犀利,議論文言簡意賅。記事文如《吳同初行狀》、《書吳潘二子事》等精練樸實,揭露了清軍屠城罪行,表彰志士的高風亮節。
王夫之認為文學創作必須有作者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他説: 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 又説: 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姜齋詩話》)王夫之對明代文人自立門户、相互標榜的惡習進行了激烈的批判,這對於清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