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向晨

鎖定
孫向晨,上海人,哲學博士,1968年1月出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
中文名
孫向晨
出生日期
1968年1月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上海
職    稱
教授

孫向晨個人經歷

孫向晨教授 孫向晨教授
2000年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哲學史、政治哲學和猶太-基督教哲學。注重中國文化傳統,關注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改革。
曾經訪問過北京大學哲學系(1994年9月至1995年2月);加拿大Regent College(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美國Yale University(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英國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擔任加拿大Regent College中國研究部兼職研究員,任《基督教思想評論》副主編。

孫向晨教學科研情況

孫向晨主講課程

1.西方哲學史(上)2.西方哲學史(下)3.十七-十八世紀哲學 4.德國古典哲學 5.西方政治哲學 6.政治哲學專題 7.啓蒙哲學專題 8.黑格爾《邏輯學》

孫向晨教學論文

1.《超越近代,殊途同歸》,《中國大學教學》2003年8月;
2.《大學教育何以為大學教育》,《文景》2004年10月;
3.《論通識教育的作用》,《大學通識報》,香港中文大學,創刊號,2006年6月。

孫向晨獲獎情況

1.《17世紀形而上學》(合著)2006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2.《面對他者:萊維納斯哲學思想研究》2010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2.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
3.復旦大學“世紀之星”教學獎。

孫向晨學術研究課題

1. “萊維納斯與現代猶太哲學”,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2—2005年,課題負責
人;2. “現代性與現代猶太哲學的迴應”,上海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2—2005年,課題
負責人;3. “政治與宗教”,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項目,2006—2009年,課題負責人。

孫向晨發表論文

1.《“經濟”與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2.《現代政治理念的顛覆:列維納政治哲學引論》,《法蘭西思想評論》第一期,2005年5月;
3.《利維坦中神學與政治的張力》,《復旦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4.《走近希臘化羅馬時期的哲學》,《學術界》,2005年第5期
5.《評卡爾·巴特神學思想研究》,《哲學門》,2005年第2期
6.《薩特、萊維納及他者問題》,《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7.《論洛克政治哲學的神學維度》,《復旦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1] 

孫向晨作風與語錄

“學習不是關起門來一個人讀書的問題。八十年代以來湧現了許多學人,(相互之間探討和激盪很多),九十年代以來越來越講究學術化,學校也比較重視考評體制,研究也越來越細緻化,但是細緻化只是作學問的一個方面,研究領域的細化和缺乏溝通也會帶來很多問題,不利於人才的成長。”
“學術共同體不是由外在的機構形成的,而是由一些對學問最有興趣的人,就一些共同的問題進行探討形成的共同體。這樣一方面能拓寬個體的眼界,這也是讀書的意義,同時不同個體的交流能夠有助於超越個體的有限性。”
“在小時候曾夢想長大了要做很多的事,就是沒想過做教師。不過現在很滿足於做一名哲學教師。只是要做一名稱職的教師是很難的,責任是很大的。”
“最喜歡知道生活世界的種種邏輯。各種邏輯在生活中都有它的道理,但它們交織在一起就會讓這個世界顯得紛繁複雜,無從理解。在這個謎局中看清走勢,非常有吸引力。”
“思考不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是不斷地與人類的思想者對話,這就會產生許許多多的讀書計劃,最期待的就是平平靜靜地把這些思考和讀書的計劃完成。”
“最快樂的事情是看着所愛的人快樂,到現在還沒遇到過什麼最不快樂的事情。最強之點是善於理解他人。”
“最喜歡大自然,在真正的自然環境中坐一會兒,是最美的。最不喜歡人世間無謂的爭鬥,可憐可悲,也很可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