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亦平

鎖定
孫亦平,女,南京大學哲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美國哈佛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 [1] 
中文名
孫亦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5年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出生地
江蘇南京
性    別
學歷/學位
博士
任職院校
南京大學
專業方向
宗教學原理、中國道教和佛教

孫亦平研究方向

孫亦平 孫亦平 [1]
研究方向為:宗教學原理、中國道教和佛教。 [1] 

孫亦平學術成果

孫亦平成果綜述

主要著作有:專著《佛教高僧傳》、《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杜光庭評傳》、《道教的思想與信仰》、《道教文化》、《道教思想研究論集》、《東亞道教研究》,主編《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與人合著《十大名僧》、《惠能評傳》、《如來禪》,參著《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吳文化論叢》,《儒佛道哲學名著選編》副主編等。另在《哲學與文化》(SSCI)、《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南京大學學報》和《孔孟月刊》等海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10篇。
主持“十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杜光庭與唐宋道教思想”、“十一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亞道教研究”、教育部後期資助項目“東方道文化的特質與精神”等,“十二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江蘇道教文化史”等。
學術成果多次被《哲學年鑑》、《宗教學年鑑》、《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中國哲學史》等全文複印、轉載或摘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1] 

孫亦平出版專著

1、《東亞道教研究》 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道教思想研究論集——中青年道教學者自選集》 巴蜀書社2011年版
3、《道教文化》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道教的思想與信仰》 台灣東大圖書出版社公司2008年版
5、《杜光庭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佛學文物館·高僧篇》 台灣長圓出版社1995年版 [1] 

孫亦平主編作品

1、《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主編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台灣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版(海外繁體字版)
2、《儒佛道哲學名著選編》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 

孫亦平合著作品

1、《吳文化論叢》 參著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如來禪》合著 第二作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台灣圓明出版社1999年版(海外繁體字版) 韓國雲住出版社2002年版(韓文版)
3、《惠能評傳》 合著 第二作者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國儒學文化大觀》 參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惠能》(普及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 

孫亦平學術論文

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台灣《哲學與文化》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篇。
1、梁啓超的南京之行 《南京史志》1990年第1、2期合刊
2、從“元”到“仁”——康有為哲學體系思維軌跡之探討
《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3、以己意進退佛説的康有為 《禪學研究》第一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學術界關於儒學的種種定義 《學術信息》1992年3月
5、題內題外話《集成》 《歷史大觀園》1992年版12期
6、佛教禪學生命觀之初探 《中國歷史上的佛教問題》台灣佛光出版社1993年
7、陶弘景與道教茅山宗《中華文化》1993年第3期
8、孫叔平傳 《二十世紀中國哲學》1993年版
9、康有為哲學體系新探 《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10、吳地道教的發展及其特色台灣《中華文化月刊》第194期
11、禪玄社會觀之異同《漳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1期 (與人合作)
12、禪玄人生觀之異同台灣《孔孟月刊》第二十三卷,第五期(與人合作)
13、吳地道教概述 《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3期
14、試析康有為對中外文化的雙向選擇 《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15、如來禪與中國佛教文化 《中國哲學史》1997年第2期 (與人合作)
16、中國佛教禪與行、禪與悟及其相互關係之研究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7、論楞伽師、楞伽禪與中國禪學《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與人合作)
18、早期全真道心性論的理論旨歸 《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19、佛教禪學生命觀初探《佛教研究論文集》台灣佛光出版社
20、論《太平經》的婦女觀及其對道教發展的影響 《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2期
21、論道教仙學兩次轉型的哲學基礎 《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22、論佛教戒律的特點與作用 《佛學研究》1998年刊
23、從《上清大洞真經》看上清派的特色 《中國道教》1999年第3期
24、惠能“三科三十六對法”思想研究 《佛學研究》1999年刊
25、張伯端“道禪合一”思想述評 《中國哲學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6、論道教女仙崇拜的特點——從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談起 《中國道教》2000年第1期
27、杜光庭“經國理身”思想初探——兼論道教的終極理想與現代意義 《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28、論宗教倫理的兩重性及社會影響 《探索與爭鳴》2000年第4期
29、從“籍教悟宗”到“教外別傳”再到“禪教合一”載《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台灣中華大道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30、達摩祖師西來與中國禪新階段《中國文化論壇》2000年第3期
31、對宗教倫理的哲學思考《探索與爭鳴》2000年第2期
32、武夷山與道教文化《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2期
33、論道教的終極理想與現代意義《中國道教》2001年第1期
34、論淨明道“道禪合一”思想《道韻》第九輯,台灣中華大道出版社2001年版
35、從三教融合看淨明道的特點《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2期
36、論道教在21世紀的發展《中國道教》2001年第5期
37、哲學思考的現代關懷《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38、西方宗教學的歷史回溯與未來展望《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39、中國佛教文化的新開拓《江海學刊》2002年第4期
40、記孫叔平教授的治學理念與方法《文史知識》2002年第5期
41、論漢唐《道德經》註疏與老學思想的發展《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4期
42、仙道多途:論杜光庭對成仙之道的看法 香港《弘道》第16輯(2003)
43、全真而仙——論全真道對道教仙學的發展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5期
44、杜光庭重玄學思想初探 《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45、試論當代道教的理論建設 《道教教義的現代闡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46、杜光庭心境論初探 《中國道教》2003年第4期
47、杜光庭與天台山道教 《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48、論杜光庭對“道生”、“德畜”的理論闡發《玉溪師院學報》2004年第1期
49、杜光庭與鍾呂金丹道《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1期
50、論杜光庭的生死觀《中國道教》2004年第3期
51、論道教神仙信仰與法術的關係《道教與神仙信仰》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版
52、論杜光庭對蜀地道教發展的貢獻《宗教學研究》2004年第2期
53、論道教倫理的兩重性及其現代意義《當代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
54、論惠能禪在海外的影響 《韶關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55、試論道性論的哲學意藴與理論演化《哲學研究》2005年第5期
56、《虯鬚客》與《虯髯客傳》 《中國道教》2005年第6期
57、中國宗教與傳統文化的新探索——評《概説中國宗教與傳統文化》
《中國民族報·宗教週刊》2006年5月9日
58、論道教宇宙論中的兩條發展線索 《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2期
59、論道教身心觀的文化特質及現代意義 《杭州師院學報》2006年第3期
60、論道教心性論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 《道家文化研究》第21輯
61、從《錄異記》看道教生態思想之特色《中國道教》2006年第5期
62、論杜光庭對儒佛道三教的融合《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4期
63、杜光庭的修道思想初探 《宗教研究》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4、論杜光庭對道教齋醮科儀的發展與貢獻 《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4期
65、論道教思想中的人間關懷精神 台灣《宗教大同》2006年第5期
66、宗教學研究與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載《基督教與中國》第四輯 恩福基金會2006年版
67、禪教、禪心與社會和諧《禪和之聲》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68、《道德真經廣聖義》述論《上海道教》2008年第1期
69、論道教詩詞的思想意境與藝術特色《道教文化研究》第24輯,三聯書店2009年版
70、論全真道的“真性”觀念《齊魯文化研究
71、論全球化境遇中道教的發展——以道教戒律建設為例《中國道教》2008年第1期
72、論道教在全球化時代的發展 《中國宗教》2008年第7期
73、論道教思想中的人間關懷精神 《嶗山論道》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74、“靈化二十四”考釋《杭州師院學報》2008年第5期
75、論佛教思想對全真道的影響 《佛學研究》2008年,總第17期
76、論張三丰內丹之特點《武當道教與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8年
77、論道教的生態智慧與環境保護 《當代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
78、論道教詩詞的思想意境與藝術特色 《道家文化研究》第24輯,三聯書店2009年版
79、論全真道對老莊思想的詮釋向度——以《丹陽真人語錄》為例
載《全真道與老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
80、惠能禪由廣東向海外的傳播《韶關師院學報》2009年第1期
81、論道教的和諧思想及普世價值 《江蘇民族宗教》2009年第5期
82、論道教宮觀經濟的特點及其對道教發展的影響《中國宗教》2010年第1期
83、道教與基督教幸福觀的比較《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84、論全真道龍門派在江南地區的傳播與影響 《宗教學研究》2010年第3期
85、艾香德牧師與中國佛教:民國時期一個宗教對話的案例《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6期
86、什麼是宗教對話的準則?《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第1期
87、葛洪與魏晉玄學《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88、論道教幸福觀的特點與現代意義《浙江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89、從《周易參同契》看易學在道教中的傳播與影響《周易研究》2011年第2期
90、宗教和平學芻議《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第1期
91、黃梅禪宗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影響《第二屆黃梅禪宗文化高峯論壇論文集——黃梅禪研究》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92、從幸福觀的角度解讀《莊子》的生命哲學《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93、福永光司中日文化視野下的道教觀初探台灣《哲學與文化》2012年第5期(ssci)
94、實用與玄想兼備的道教身體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8月27日宗教學版
95、空海與中國唐密向日本東密的轉化《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5期
96、從跨文化視域看道教在越南的傳播與影響《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97、論乾元觀在江南全真道中的地位與影響香港《弘道》2013年第4期
98、品味國學中的幸福觀《新華日報》2013年7月24日,B7版:講壇
99、論道教星斗信仰在朝鮮半島的傳播方式《宗教學研究》2013年第3期
100、攝山三論學派與道教重玄學初探 《中國哲學史》2014年第1期 [1] 

孫亦平科研項目

1、國家“八五”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儒學文化大觀1996-1999
2、台灣文化三清宮項目:道家、道教思想研究 1997-1999
3、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項目:禪宗與全真道比較研究1997-2000
4、教育部“九五”社科基金項目:惠能評傳1998-2000
5、教育部“九五”社科基金項目:杜光庭評傳1999-2004
6、台灣中流基金項目:杜光庭道教思想研究2000-2001
7、 國家“十五”社科基金項目:杜光庭與唐宋道教思想 (項目批准號03BZJ007)2003-2005
8、南京大學985工程基地項目:東亞道家與道教2005-2008
9、國家“十一五”社科基金項目:東亞道教研究(項目批准號06BZJ011)2006-2008
10、教育部201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東方道文化的特質與精神” (項目批准號:10JHQ050)2010-2012
11、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託重點項目《儒藏》(精華篇)集部漢至五代 (項目批准號:10JFRZZ012) 2010-2012
12、國家“十二五”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江蘇道教文化史(項目批准號12AZJ002)2012-2015 [1] 

孫亦平獲獎情況

1、1995年獲南京大學獎教金 單項獎
2、1996年獲南京大學獎教金 三等獎
3、1997年獲南京大學獎教金 三等獎
4、1997年獲台灣“華藏獎教金”
5、1998年獲南京大學獎教金 三等獎
6、1998年“中國道家道教思想研究”獲南京大學新鴻光教育發展基金優秀成果獎
7、1999年《惠能評傳》獲南京大學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8、2000年《惠能評傳》獲江蘇省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9、2001年獲南京大學金箔獎教金
10、2003年《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獲南京大學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11、2004年《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獲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12、2004年《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
13、2005年《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獲南京大學第五屆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