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孢子體

鎖定
孢子體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產生孢子和具2倍數染色體 的植物體。由受精卵(合子)發育而來。不同的植物其孢子體的形態、大小和營養方式也不同。
中文學名
孢子體
植物界
苔蘚植物門
袍子科
學    科
生物
應用領域
生命科學

目錄

孢子體簡介

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產生孢子和具2倍數染色體的植物體。由受精卵(合子)發育而來。苔蘚植物的孢蒴及其附屬結構(蒴柄和基足)、蕨類種子植物都是常見的孢子體。苔蘚植物的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寄生在配子體上。蕨類植物孢子體發達,佔優勢地位,配子體也能獨立生活,但生活期很短。種子植物的孢子體佔絕對優勢,配子體非常簡化,不能獨立生活,寄生在孢子體上。 [1] 
產生孢子進行無性生殖的世代稱為孢子體世代(sporophytic generation),這個世代的生物體稱為孢子體。在孢子形成中,一般伴有減數分裂。與此相反,形成配子進行有性生殖的,則分別稱為配子世代和配子體。孢子體(核相2n)和配子體(核相n),在生活史上交替出現的現象,稱為世代交替。孢子體和配子體的形態有完全相同的,也有顯著不同的。苔蘚植物和維管植物均屬於後者。此外,F.Mocwus(1940),曾把滸苔屬(Enteromorpha)產生遊動孢子的孢子體,放在配子體的研磨液中,結果發現產生具有2根鞭毛的配子而不是具有4根鞭毛的遊動孢子。統觀整個生物界,其具有高級的形態和機能者,不是配子體,而是孢子體(動物、維管植物、褐藻類),這可能是與核相具有2倍染色體有關。

孢子體形態特徵

不同的植物其孢子體的形態、大小和營養方式也不同,如綠藻中的石蓴,其孢子體和配子體的形態大小無明顯差異,均為葉狀體,綠色自養。褐藻中的海帶,孢子體大型,褐色,自養,由帶片、帶柄和固着器3部分組成。苔蘚植物的孢子體都由孢蒴、蒴柄和基足3部分組成,寄生在配子體上。蕨類植物的孢子體具維管組織和根、莖、葉分化,綠色,自養。種子植物的孢子體更加發達,組織分化程度更高,形態各式各樣,綠色,自養。可見植物界的孢子體是向着越來越發達的方向發展的。 [2] 
在孢子體的形態、結構和發生方面,三綱有較大的差別。苔綱的孢子體結構比較簡單,在外形上雖也分成蒴,柄、足三部分,但柄部一般不發達。有的雖有一柄,但甚纖弱,支持能力極差,這是由於它是在蒴成熟之後才由蒴柄細胞急速延長而成的;蒴的結構亦較簡單,一般無蒴軸,蒴壁由單層或多層細胞構成,但一般沒有蒴蓋,蒴齒和環帶的分化,成熟時瓣裂或不規則開裂。角苔綱的孢子體結構比較獨特,它是由足和蒴兩部分組成,無蒴柄或蒴柄不發達;足部膨大,插生於配子體中,從中吸取養料;孢蒴呈針形或棒形,有發達的蒴軸,成熟時孢蒴縱向開裂成2瓣,蒴軸便顯露出來;蒴壁的表皮明顯分化,並具由2個擬保衞細胞組成的氣孔,形態與其它高等植物的相似,只是沒有自由啓閉的功能;在蒴壁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在足和蒴之間還保留着居間分生組織,從而孢蒴在一段時期內可以增加長度。蘚類蒴柄一般挺硬,支持力量強,因為它是在蒴部發育之前便已長成;孢蒴的蒴壁分化為表皮和孢腔,有明顯的蒴軸,並有蒴蓋,環帶和蒴齒等,這些都是與孢子散發有關的結構。

孢子體繁殖

受精作用是以水作為媒介而實現的,對那些雌雄混生同苞同株和雌雄有序同苞同株的種類來説,則只需要一層薄薄的水膜就夠了。但對雌雄異苞同株和雌雄異株的種類來説則需要較多的水才能將精子轉移到頸卵器中,這一過程可能是下雨時雨滴將精子沖刷到頸卵器處,或是含有精子的水流到長有頸卵器的枝條或植株上而完成受精作用的。生長在懸巖上的蘚類,其精子可被帶到2-3英尺外。精子器成熟時,頂部裂開,精子從內部逸出,由於趨化性作用,向頸卵器方向遊動,此時頸卵器亦達到成熟,頸口部因細胞脱離而裂開,頸溝細胞及腹溝細胞亦解體,使精子可不受阻礙地從頸卵器頸口部進入,循頸溝下達到卵,精子與卵細胞結合不久便發生核配,即所謂受精,受精後的卵即為受精卵。 [3] 
在受精後不久,合子立即發育成一個紡錘形胚。它分化成由足、蒴柄和孢子囊或稱為孢蒴組成的孢子體。足伸入腹部基部並生長在帶葉的枝條頂端,它從配子體吸收水分和營養來生長和發育。蒴柄很快伸長,使孢子囊高出配子體一釐米以上。當孢子體長大時,老的頸卵器的體積也增加。當蒴柄伸長時,膨大的頸卵器頂部在和配子體聯合處裂開,並且和孢子囊一起升高。老的頸卵器頂部後來稱為蒴帽,作為孢子囊的覆蓋物保留一段時間。
參考資料
  • 1.    張娟編著,生物科學知識,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10,第8頁
  • 2.    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主編,生物知識探討,遠方出版社,2006.01,第57頁
  • 3.    胡人亮,高等學校試用教材 苔蘚植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177頁